A. 如圖,力F的力臂為0。但為什麼杠桿還能平衡呢
因為杠子和牆壁之間還有一個往上的靜摩擦力啊,杠子還有兩個力你沒有畫出來。一個是牆壁的壓力一個就是摩擦力了。剛好是四力平衡狀態。
B. 力臂為什麼可以等於0力臂為0,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都=0影響杠桿平衡
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也就是數學中的點到線的距離。如果點在線上,那麼距離不就等於零了嗎?所以當力作用在支點上時,力臂就為零。
某個力的力臂等於零,那麼這個力和力臂的成績為零。但是這個力不一定是動力啊,也不一定是阻力。所以 「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都=0「這句話是不對的。所以當然不影響杠桿平衡。
比如蹺蹺板,中間的支點對蹺蹺板有支持力,這個力的力臂為零,對杠桿沒有任何影響。
C. 當杠桿力臂為0時,杠桿怎麼平衡
杠桿單側力臂為0時,杠桿不能達到平衡,如果平衡了,那隻能說明你找的支點不對,研究杠桿問題,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先找到支點
D. 杠桿的力臂可不可以為零
當然可以。
如果作用在杠桿的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那麼這個力的力臂就為零.因為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在這個說法中就是直線(力的作用線)上一點(支點)到直線(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然為零了.
E. 什麼情況下力臂為0.怎麼判斷力臂為0
(1)當力的作用線過支點時,此時力臂為零;
(2)判斷力臂為零:力的作用線過支點時力臂為零。
動力作用線到轉動軸的垂直距離為L1。
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叫作「動力臂」。把從動力點到支點的棒長距離作為動力臂的認識是錯誤的,這是對動力臂的概念認識不清所致。
阻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為L2。
同理,從支點到阻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2叫作「阻力臂」。把從阻力點到支點的棒長距離作為阻力臂的認識是錯誤的,這同樣是對阻力臂的概念認識不清所致。
杠桿的平衡條件即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
(5)力臂為0杠桿能否平衡擴展閱讀:
關於力臂的注意點:
1、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力臂的數學模型就是點到直線的距離。其中「點」為杠桿的支點;「線」是力的作用線,即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的直線。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千萬不能把力臂理解為「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
2、作用在同一個點上的幾個力,若它們的方向不同,那麼力臂一般不同。
3、若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那麼這個力的力臂就一定為零。
自行車從結構上來說是簡單機械的組合,驅動時應用力學平衡原理,所以能行走。自然科學知識的應用:
1、車把手在轉動時是一個省力杠桿,當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時可以省力。
2、剎車閘在使用時是一個杠桿,當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時可以省力。
3、腳踏板與大飛輪,小飛輪與後輪組成輪軸裝置,當動力作用在輪上可以省力,作用在軸就費力。
F. 這一調節過程的目的是為了是杠桿的重力的力臂為0
答案已經說出來了啊,重力力臂為0。
因為此時杠桿的重心正好與支點在豎直方向重合,即重力作用線通過支點,力臂為0。
不明追問。
G. 動力臂等於0時(動力作用線與杠桿重合), 另一端有重物, 杠桿如何平衡
如果是理想的杠桿——桿本身無重量的直桿,支點在中心,
則杠桿堅直平衡,重物在下端。
若是初中實驗用的杠桿,則桿是傾斜著平衡,重物在下端。
H. 有沒有力臂為"零「的杠桿
有沒有力臂為"零「的杠桿,這個問題要看杠桿有沒有動力和阻力,如果杠桿本身沒有施版加動力,權也沒有阻力,那所有杠桿力臂都為「零」。
如果杠桿有力的作用,正好作用在支點上,這時力臂也為「零」。
如果杠桿有力的作用,又不是作用在支點上,那就不可能存在力臂為"零「的杠桿了。(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
參考現行初中二年級教科書《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物理 8年級》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