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杠桿原理的畫圖技巧
一種是畫動來力和阻力臂方法自:1.先找支點(看在力的作用下杠桿為哪個點轉,這個點就支點,有時題目中會給的。)2。過支點作動力和阻力的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注意垂線一定要過支點)3。在做的垂線兩端打上箭頭,並標上對應的符號(動力臂一般L1阻力臂一般L2)
一種是已知力臂來畫力:方法:作力臂的垂線,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方向。(注意作用點在杠桿上)
一種是找最小的動力方法:1.先找支點 2找作用點,作用點在杠桿上,且到支點的距離要最遠。3再連接支點和作用點。4過作用點作連線的垂線並且按實際情況確定方向。(注意方向不要弄錯了)
初中杠桿中作圖差不多就這些。
㈡ 杠桿原理作圖方法
阻力臂 ,先找到支點,(可以繞著轉動的地方),然後找到阻礙你的地方.比如:掃地 掃把與內地的接觸點就是阻礙容你掃地的地方阻力F2,支點就是你那個一直握住掃把不動的點。把支點與阻力F2連起來就是阻力臂。
.動力臂也是先找到支點 ,然後找到動力F1(你用力的地方) 比如: 掃地 支點和上面一樣的. 動力F1就是你另一個手到這個不動的手的距離。把支點與動力F1連起來就是動力臂、
㈢ 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其中公式這樣寫: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 支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杠桿。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把地球挪動!"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㈣ 人體俯卧撐時的杠桿原理示意圖
在做俯卧撐時人體繞腳尖轉動,所以人體可以模型化為一根杠桿。腳尖為支點,人體重力作為阻力,手臂處的支撐力是動力。動力臂大於阻力臂,因此是一個省力杠桿。
在人體中,骨在肌拉力作用下圍繞關節軸轉動,作用和杠桿相同,人體的骨杠桿運動有三種形式:
1、衡杠桿:支點在力的作用點和重力作用點之間。如顱進行的仰頭和俯首運動。
2、省力杠桿:重力作用點在支點和力的作用點之間。如行走時提起足跟的動作,這種杠桿可以克服較大的體重。
3、速度杠桿:力的作用點在重力作用點和支點之間。如肘關節的活動,這種活動必須以較大的力才能克服較小的重力,但運動速度和范圍很大。
(4)杠桿原理與動態圖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運動量不宜一次過大,要注意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輕到重。
2、根據用戶的體質狀況,控制合適的運動量,並長期堅持。
3、要做好准備和放鬆活動,防止受傷和肌肉拉傷。
4、做俯卧撐的個數應該可以一分鍾在二十個,總數可以做三十個左右。可以慢慢的加。以後越做越多。
5、同時不建議做標準的俯卧撐,可以選取高位俯卧撐鍛煉,即對牆練習,雙腳開立與肩同寬,距牆一臂遠,面牆站立,兩手掌撐在牆上,然後做肘關節屈伸運動。
㈤ 杠桿示意圖原理
若兩個力方向相同,則合力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
方向跟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若兩個力方向相反,則合力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
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方向相同
口訣:同向相加,異向相減,方向隨大
使這個嗎?
㈥ 杠桿原理(起子撬動瓶蓋,拔釘子)示意圖
這題都沒人回答?太不可思議了.
㈦ 筷子杠桿原理示意圖
㈧ 用簡單的話解釋一下杠桿原理,最好有圖解。。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內要使杠容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如下圖所示為杠桿原理的最好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