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信用是杠桿財富

信用是杠桿財富

發布時間:2021-08-05 01:35:04

A. 阿里搞得信用等於財富始終搞不懂啥意思~~~

隨著個人徵信運用的日益具象,多元化的信用評估及信用轉化終將次第鋪開,延展至衣食住行等各個層面,而高信用人群也將會越來越多地感受到這一「隱形財富」所帶來的「特權」及價值,依靠信用走天下。但高信用的養成及被評估認可也需要一定的過程。因此,除了迎接和享受個人信用所帶來的便利與「特權」,持續提升及維護自身的個人信用同樣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消費過程中,建議大家可有意識地追蹤自己的信用報告,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逐步提升自身的信用分值及自身信用所能獲得的服務及額度。

B. 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是什麼意思

信用是可信任度,可信任度越高,它受相信,值得託付的程度越高。所以它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C. 請問什麼是信用杠桿

為了解除銀行和企業對於風險的擔憂,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最近開辦了「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承保化肥、家電等生產企業對農村市場進行放賬銷售的收款風險;下一步,中國信保還准備承保農村商業銀行小額農貸的壞賬風險。這樣,就為增加農村信貸規模和提升農民消費水平提供了一個新的「信用杠桿」。在這個「杠桿」的作用下,可以形成一個信用鏈條:銀行或企業提供小額信貸使農民的潛在消費提前實現,農戶以其年終的收入償還貸款或者貨款,信用保險公司則承保銀行或企業的壞賬風險。

D. 信用卡融資杠桿怎麼操作,請高手指點

杠桿收購融資是以企業兼並為活動背景的,是指某一企業擬收購其他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時,以被收購企業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從銀行籌集部分資金用於收購行為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對企業而言,採用杠桿收購這種先進的融資策略,不僅能迅速的籌措到資金,而且收購一家企業要比新建一家企業來的快、效率也高。
杠桿收購融資是以企業兼並為活動背景的,是指某一企業擬收購其他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時,以被收購企業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從銀行籌集部分資金用於收購行為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在一般情況下,借入資金占收購資金總額的70%-80%,其餘部分為自有資金,通過財務杠桿效應便可成功的收購企業或其部分股權。通過杠桿收購方式重新組建後的公司總負債率為85%以上,且負債中主要成分為銀行的借貸資金。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日益朝著集約化、大型化的方向發展,生產的規模性已成為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重要條件之一。對企業而言,採用杠桿收購這種先進的融資策略,不僅能迅速的籌措到資金,而且收購一家企業要比新建一家企業來的快、而且效率也高。

E. 為什麼說競爭和信用是促進資本集中的有力杠桿

在積累和伴隨積累的積聚的進程中資本可變部分相對減少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引起了資本構成的變化

上一節,我們在資本構成不變的情況下,比較抽象地考察了資本積累。這一節,則把資本構成這個重要因素加進來,考察它在資本積累過程中的變化。

一旦資本主義制度的一般基礎(即分工和機器這些造成生產力發展的基礎)奠定下來,積累就會引起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發展反過來又成為積累的最強有用的杠桿,二者互相促進。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會引起資本技術構成的變化。因為工人用來勞動的生產資料量,如機器、工具、設備和原料等等,隨著他的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而增長。所以,「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表現為勞動的量比它所推動的生產資料的量相對減少,或者說,表現為勞動過程的主觀因素的量比它的客觀因素的量相對減少。」(第683頁;第319頁)也就是表現為資本技術構成的提高。

資本技術構成的提高又會反映在資本的價值構成上,表現為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也就是表現為,資本價值的不變部分靠犧牲它的可變部分而增加。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的規律,其作用會表現在商品價格構成的變化上,即表現為由勞動資料轉來的價值部分比重的增大,由可變資本組成的價格部分比重減少。因此,通過各國或一國不同時期的商品價值的比較分析,就可以證實這一規律的存在。勞動生產率的變化一般是由積累引起的。因此,商品價格構成的變化歸根結底與資本積累增進有關。

資本價值構成的變化只能近似地反映資本技術構成的變化。因為,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一方面使勞動所推動的生產資料量增加;另一方面,又會使生產資料的價值和它的實物量相比,相對減少。例如,從前一個工人,在一個12小時的工作日中,能把10斤棉花紡成紗。現在,勞動生產率提高,在同樣時間內,他可以把100斤棉花紡成紗。但同時棉花的價值也下降了,從前10斤棉花價值10元,現在100斤棉花價值20元。這個工人所消費的棉花量增長了9倍,而其價值卻只增長一倍。可見,生產資料的價值和它的實物量並不是按同比例增加的,而其增加要慢得多。因此,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間的差額,雖然會隨著它們轉化成的生產資料量和勞動力的量之間的差額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增大的程度要小得多。

在積累增進引起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基礎上,雖然使可變資本部分的相對量減少,但是它的絕對量仍可增加。當然這要以總資本更快增長為前提。

資本積累和特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互相促進的結果,引起資本構成的加速提高

在第四篇中,馬克思已經闡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必須以大規模的協作為前提。但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生產中,要進行大規模的協作,我們知道需要有最低限額的單個資本。因此,「單個商品生產者手中一定程度的資本積累,是特殊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的前提。」(第685頁;第320頁)關於特殊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含義,馬克思在十一章有一段話可供參考。「歷史地說,資本主義的協作形式是同農民經濟和獨立的手工業生產(不管是否具有行會形式)相對立而發展起來的。對農民經濟和獨立的手工業生產來說,資本主義協作好象不是協作的一個特殊歷史形式,而協作本身倒好象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所固有的並表示其特徵的歷史形式。」(第371—372頁;第200頁)這種積累馬克思稱為原始積累,因為它不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歷史歷史結果,而是這種生產的歷史基礎。在下一章將對這種積累進行研究,這里只把它當作既定的起點。我們看到,在資本積累的基礎上造成了發展生產力的特殊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而生產力的發展則增加剩餘價值的生產,從而增加資本積累的要素。因此,發展生產力的方法同時是增加積累的方法。而積累的增長又是進一步發展生產力擴大生產規模的基礎。可見,資本積累和特殊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之間,互相促進,共同發展。這兩種經濟因素互相推動的復合關系,引起資本構成的不斷提高,從而使資本的可變組成部分同不變部分相比越來越小。

資本的積聚

積累是資本增大的基礎,資本的積聚和集中則是資本增大的形式。積聚指的是由積累造成的資本在單個資本家手裡的集中和增大。「每一個資本,都是生產資料的或大或小的積聚,並且相應地指揮著一支或大或小的勞動軍。」(第685頁;第321頁)積累擴大了生產資料在單個資本家手中的積聚,從而也就擴大了生產規模和協作、分工以及使用機器這些特殊的資本主義生產方法的基礎。因此資本的積聚也會引起資本構成的變化。社會總資本的增長是許多單個資本增長的結果。但是,單個資本在增長的同時,也會發生分裂,分為幾個獨立執行職能的資本。從而資本家的人數也有所增加。「在這方面,資本家家庭內部的分產起著重大的作用。」(第686頁;第321頁)這種分裂又削弱了資本在單個資本家手中的積聚。因此,這種和積累等同的積聚,有兩個特徵:

第一,積聚,受社會財富增長程度的限制。

第二,分散,伴隨積累的積聚不僅分散在許多彼此獨立而競爭的資本家身上,而且其增長還受新資本的形成和舊資本分裂的阻礙。

資本的集中

集中同積聚不同,它是已經形成的各資本積聚的個體獨立性的消滅,是資本家剝奪資本家,是許多小資本合並為少數大資本。因此,集中不象積聚那樣以資本積累為前提,而是以現有資本在分配上的變化為前提,因此,資本的集中不受社會財富的絕對增長或積累量的限制。當然,沒有積聚,也就沒有集中。就是說,沒有單個資本家手中資本的積聚,談不上資本家間剝奪或合並而引起的集中。但集中同積聚不僅作為資本增大的兩種方式有重大差別,甚至有實質性的差別。集中反映的是資本家之間的關系,即用資本家互相剝奪的方法來增大資本;積聚反映的卻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的關系,即資本家用加強對工人的剝削以增加積累的辦法來增大資本。因此,集中不會增大社會資本的總量而由積累引起的積聚卻是社會資本增大的基礎。

資本集中的兩個杠桿:競爭和信用

我們知道,競爭是促進資本集中的重要杠桿。首先,在競爭中,較大的資本戰勝較小的資本。其次,由於經營某種行業所需資本最低額的提高,小資本被排擠到大工業還沒有被全佔領的生產領域。在那裡,眾多的小資本進行著激烈地競爭。結果一部分資本集中為大資本,一部分歸於消滅。隨資本主義生產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信用制度,很快成了競爭斗爭中的一個新的可怕武器,成了實現資本集中的龐大的社會機構,即銀行等金融機構

積累和集中互相促進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和積累的發展,資本集中具有越來越強烈的趨勢。因為:第一,競爭和信用這兩個集中的有力杠桿,隨資本主義生產和積累的發展而發展。

第二,積累的增進,不僅使集中的材料——單個資本增加,而且生產的擴大隻有靠集中才能建立的大工業企業,創造出社會需要和技術手段。

因此,集中的趨勢隨積累的增進而更加強烈。積累促進了集中。由於財富在眾多個別資本家手中的積累是競爭和信用發展的基礎,從而也是集中運動進行的基礎,因此,集中運動在資本主義企業中進行的相對廣度和強度,在一定程度上由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即能否為資本的集中迅速提供其他必要的條件,例如,能否使被吞並的資本迅速投入擴大生產,能否使股份公司迅速形成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集中運動的程度。雖然如此,但集中的進展決不取決於由積累造成的社會資本的實際增長量。「這正是集中和積聚特別不同的地方」。(第687頁;第323頁)在一個生產部門中,如果全部資本融合為一個資本,集中便達到了極限。在社會范圍內也是如此。

「集中補充了積累的作用,使工業資本家能夠擴大自己的經營規模。」(第688頁;第323頁)不論靠積累擴大生產規模,還是靠集中擴大生產規模,其經濟作用完全一樣。生產規模的擴大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起點。但是,集中引起的資本增大比積累要快得多。馬克思說:「假如必須等積累去使某些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但是,集中通過股份公司轉瞬之間就把這件事完成了。」(第688頁;第324頁)集中在加強和加速積累作用的同時,又擴大和加速了資本技術構成的變革,從而促進了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

集中不僅補充了積累的作用,而且成了加速資本積累的新的強有力的杠桿。因為集中迅速地擴大了生產規模,大大增加了剩餘價值的生產。今天,當談到社會積累的增進時,已經把集中的作用包括在內了。

在積累進程中對勞動需求的相對和絕對減少

在正常的積累進程中,追加資本往往充當工業改良的手段,使追加資本的技術構成不斷提高,因此,同量的追加資本吸收的工人會越來越少。同時,原資本在積累的進程中,會在技術更完善的形式上再生產出來。就是說,其技術構成也會提高,從而引起對勞動需求的絕對減少。而且,經歷這種更新過程的資本越是由於集中運動而大量積聚,其技術構成的提高就越迅速,對勞動需求的絕對減少也就越厲害。總之,在積累的進程中,由於資本技術構成的變化,追加資本同自己的量相比,會越來越少地吸收工人。而原資本也會越來越多地排斥它以前所雇的工人。

資本集中的手段——競爭和信用
在資本集中的過程,競爭是一個強有力的杠桿。大企業憑借經濟上的優勢,在競爭中迅速打敗小企業,或通過清償債務等方式並吞小企業,壯大自身的資本。
信用也是促進資本集中的強有力的杠桿。信用即借貸行為的總稱。一方面通過貨款形式加強了大資本的競爭力量,打垮和合並中小企業;另一方面,通過建立股份公司,
促使中小資本聯合起來,使個別資本迅速擴大。資本集中對於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互相促進,共同使單個資本不斷擴大,資本有機構成迅速提高。兩者既有密切聯系,也有顯著區別。

閱讀全文

與信用是杠桿財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哪可以學基金理財呢 瀏覽:575
杠桿業務收益 瀏覽:533
日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 瀏覽:196
上市公司吸收合並管理辦法 瀏覽:327
香港金融機構運營人員 瀏覽:11
關聯交易操縱利潤 瀏覽:177
期貨公司員工可以兼職嗎 瀏覽:721
深圳市萬宏泰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109
東方電熱股票吧 瀏覽:29
外匯作為記賬本位幣 瀏覽:369
短線貴金屬是什麼意思 瀏覽:328
石油期貨能放多久 瀏覽:713
全國燃氣價格 瀏覽:135
中原證券考試 瀏覽:17
企業短期融資福建 瀏覽:629
93汽油批發價格走勢 瀏覽:550
基金持倉比率什麼意思 瀏覽:140
牡丹靈通卡被鎖影響網上交易么 瀏覽:689
綿股票 瀏覽:477
萬達輕資產的融資渠道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