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杠桿原理的工作原理,定滑輪的機械效率
杠桿分為,省力杠桿,等臂杠桿,費力杠桿
支點,阻力臂,動力臂,是杠桿的三要素,
動力臂用L1來表示,阻力臂用L2來表示,動力是F1,阻力用F2表示,因此形成公式,
L1*L2=F1*F2
至於定滑輪的機械效率可以用實驗來測量出來。
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會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不同,物重大小,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大小等都能影響到其機械效率的大小
定滑輪:在定滑輪的繩子的一端繫上彈簧測力計,另一端系一重物,物重為G牛,勻速將重物提升h米,G乘以h,記為W1,提升過程中測力計示數為F牛,繩端移動S米,F乘以S,記為W2,則效率=W1/W2。
動滑輪:在定滑輪的繩子的一端繫上彈簧測力計,另一端系一重物,物重為G牛,勻速豎直向上將重物提升h米,G乘以h,記為W1,提升過程中測力計示數為F牛,繩端移動S米,F乘以S,記為W2,則效率=W1/W2。
② 杠桿,動滑輪,定滑輪,滑輪組。那個機械效率最高
杠桿沒有可比性,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機械效率可能比滑輪高,也可能比滑輪低。
相同的滑輪可比
單個滑輪相比,定滑輪高於動滑輪,動滑輪的還要加上自身重量帶來的額外功。
滑輪組效率一般比單個滑輪低,多個滑輪的摩擦力做的額外功會明顯要高。
所以單個定滑輪的機械效率要高些。
③ 關於動滑輪定滑輪的機械效率
1、定滑輪不省力。動滑輪省力,故:動滑輪比較省力、
把同一個重物提升到同樣的高度————W有=GH,故有用功相同。
額外功:動滑輪克服動滑輪自身重力做功、克服繩子和滑輪的摩擦力做功、克服繩子自身重力做功;定滑輪只克服繩子和滑輪的摩擦力做功、克服繩子自身重力做功。
機械效率=W有/W總=W有/(W有+W額),由於有用功相同,而定滑輪額外功少,故:定滑輪機械效率比較高。
2、重量相同的甲、乙兩物體————重力相等。G甲=G乙
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W有=GH,故有用功相同。
即:W甲=W乙
不計繩子重力和摩擦,則:
定滑輪:F乙=G乙
動滑輪:F甲=G總/2=(G甲+G動滑輪)/2。由於動滑輪重小於物重G,則F甲=G總/2=(G甲+G動滑輪)/2 <G甲
又由於G甲=G乙
故:F甲<F乙
④ 為什麼動滑輪越多,機械效率越高
這是一個錯誤的結論;
因為動滑輪越多,對動滑輪做的額外功就越多;
在有用功一定時,額外功越多,其機械效率越低;(而不是越高)
.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⑤ 為什麼使用定滑輪比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大
他們的區別在於提升相同的重物時,做相同的有用功,使用動滑輪不得不把動滑輪提升相同的高度多做額外功。因此提升相同的重物時,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比定滑輪的少
⑥ 下列關於機械效率的說法正確的是()A.杠桿的機械效率一定大於動滑輪的機械效率B.隨著科學技術的發
A、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杠桿的機械效率可能不大於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故A錯誤;
B、使用機械時,不可避免地要做額外功,所以總功一定大於有用功;由公式η=
W有 |
W總 |
⑦ 杠桿,動滑輪,定滑輪,哪個機械效率高
依情況而定。
定滑輪的額外功主要是克服摩擦力,但不省力。
動滑輪的額外功主要是克服摩擦力和承受動滑輪的重力。如果動滑輪重力大於物體重力,則動滑輪不省力。小於則省力。
杠桿的額外功也主要是克服摩擦力,有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
⑧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一定小於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嗎
理論上是這樣的: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定滑輪的機械效率最高,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小於定滑輪的機械效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最小.
⑨ 為什麼定滑輪的機械效率比動滑輪的機械效率高
主要是動滑輪要做額外功。所以效率低。
繩重,繩子與滑輪的摩擦是一樣的。
⑩ 動滑輪和定滑輪哪個機械效率大,不計摩擦!
動滑輪除了和定滑輪一樣的受到機械摩擦減小的機械效率外,還由於滑輪本身的重力而減小機械效率,所以定滑輪機械效率大。
另:動滑輪是變形的省力杠桿,當然動滑輪比較省力;定滑輪的機械效率比較高,因為η=W有用/W總,它們做的有用功是一樣的,但動滑輪做的額外功較多,也就是說動滑輪所做的總功多,因此定滑輪的機械效率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