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通貨膨脹和匯率有關系嗎
雖然匯率對通貨膨脹有抑製作用,但是短期內收效甚微。
國際大宗商品和農產品價格對我國消費價格的影響較人民幣匯率大的多,而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飆升與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美元貶值密切相關,這說明我國以及許多發展中國家目前的高通脹與美國的貨幣政策密切相關,我們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貨幣政策緊縮根治。中國政府要淡化美元的因素,結合當前國內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控,不可高估升值對通貨膨脹的抑製作用。
針對中國目前投資過熱的情況,政府必須抑制人民幣投資,防止外匯大量流入,或增加民間外匯持有量,總之,抑制流動性過剩。從長遠看復興金本位下的人民幣是必需的。我們的人民幣要同黃金堅固的掛鉤,成為後美元時代新的最具競爭力的強勢貨幣,擊垮美元體系是人民幣的長遠戰略。
美元與我國通貨膨脹的關系:貨幣政策獨立性被影響,經濟全球化及資本的可自由流動,使得政府與貨幣政策的作用空間和強度受到很大約束。美元巨貶,從而將美國經濟遇到的問題全球化,這既是本輪,也基本上是近30年來歷次全球性通貨膨脹大爆發的深層原因。中國經濟已經迅速融入到世界經濟當中,既是對美貿易的盈餘方,又是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在分享全球化機遇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因美元巨貶所輸入的通貨膨脹。這必然要影響到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從而制約著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發揮。2006年貨幣當局總資產增量中,國外資產的佔比已經高達90%,2007年這一比例差不多是100%。這就好比上游發洪水,貨幣當局既不能放任匯率簡單地堵,又不能敞開口子大規模瀉洪,只好想法蓄與疏,外部因素導致基礎貨幣被動投放的壓力不言而喻.我國巨額「雙順差」造成人民幣的巨大升值壓力,而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央行不得不幹預外匯市場,買進美元、大量投放人民幣,同時在利率政策的運用上,要考慮中美利差因素,從而對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造成較大影響。當前國內流動性總體偏多的直接原因來自國際收支持續順差,間接原因則來源於人民幣升值壓力、儲蓄率過高、消費率偏低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經濟結構性矛盾的外在表現,僅僅依靠對沖銀行體系過多流動性以及加強信貸調控等並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流動性不斷生成和經濟的結構性問題。
❷ 關於貨幣緊縮政策對匯率的影響
緊縮是相對膨脹來說的。
貨幣緊縮政策對經濟的影響除了1L那位ID號
382885024的朋友說的之外,還有很多要視具體情況來看。
首先,回答LZ的問題,貨幣緊縮,簡單的說,就是流通的貨幣購買力變相的提高了,就是通常我們俗話說的「錢更值錢了」,所以英鎊會更「貴」。我想,這么說會比較好理解。
其次,擴展一下貨幣緊縮的概念,也許很多朋友在腦海里更熟悉「通貨膨脹」會認為,「可能貨幣緊縮」是好事,其實並不然。貨幣緊縮僅僅是調節方式,過度的緊縮會使市場上的供求關系變得畸形。另外,如果一些機構(比如著名的投機家索羅斯)提前儲備大量該種貨幣或者該國債券的話,對國家經濟很不利。
❸ 外匯匯率增加會導致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關系非常復雜,因為存在著理論和現實不符的事實。首先說說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通脹水平高的國家其貨幣必然對通脹水平低的國家的貨幣貶值。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有兩個不足,其一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主要是因為實際匯率和名義匯率的關系。假設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A國流通貨幣為X,B國流通貨幣為Y,其中A國的通脹水平高於B國的通脹水平。這里不妨再假設A國的通脹率為20%/年,B國的通脹率為0%/年,目前X對Y的匯率為1:5。若有一種商品M,在第一時期在A國的價格為20單位的X,在B國為110單位的Y,那麼按照名義匯率計算,從A國進口M時,只要用100單位的Y換成20單位的X就可以以比國內的價格低的價格得到商品M,那麼進口比使用國內的要合算,因此B國的貿易商就會選擇進口M,使得資本比B流到A,使X升值。但隨著通脹,1年後,商品M在A國的價格變成24單位的X而在B國的價格不變還是110單位的Y。再假設匯率在1年的變動又回到X:Y=1:5,那麼在B國從A國進口M時,就要用120單位的Y換24單位的X,因此進口M的價格比國內價格要高,但反過來看,在A國向B國進口M就變得有利可圖,因為只要用22單位的X就可以換到110單位的Y,比國內價格要低,從而資本向B國流動,使得X對Y貶值。這里說一下實際匯率的計算方法:實際匯率=名義匯率*P^/P,其中P^為以外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水平,P為以本幣表示的本國商品價格水平。在上例中,第一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0/110=0.909,第二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4/110=1.091,可見本國通貨膨脹上升可使實際匯率上升,從而不利本國商品在國際中的競爭力。相對於名義匯率,國際貿易中更看重的是實際匯率,根據公式,當外國的通脹水平高於本國時,*P^/P大於1,外幣實際匯率上升,刺激本國商品出口,使本國貨幣升值;當本國的通脹水平高於外國時,*P^/P小於
❹ 匯率 和 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 之間的關系 是什麼
通貨膨脹 是價格持續上漲 記得 應該是持續。
通貨緊縮 價格持續下跌 持續
這兩者是相反的。
對匯率的影響,通貨膨脹使物價上升,人民幣貶值。通貨緊縮相反,
但是這兩者不管誰持續的出現,都會造成經濟蕭條。
❺ 怎樣區分通貨膨脹跟通貨緊縮、匯率降低跟匯率升高啊
通過一個例子來區別最形象:
通脹就是今天的一百元當過去的五十元花,錢貶值了,東西相對貴了。緊縮就是今天的一百元頂過去的兩百元花,錢增值了,東西相對就便宜了。
匯率一般情況下是購買力評價決定的,就是說比如都買一個蘋果,在中國花一塊人民幣錢,在台灣花四塊新台幣,那錢匯率比就是1:4。就是買一樣多的東西花的錢數比。再比如咱中國現在和美國匯率比是6:1,就可以理解為如果買一個漢堡花六塊錢人民幣,美國人只花一塊錢美元。最簡單的情況下匯率就是這樣決定的。
再引入通脹和緊縮,如果中國通脹了,就是說一個漢堡要花7塊錢了,那麼匯率在最簡單的情況下應該就是變成7:1了,中國人民幣貶值。
匯率降低那麼國人的錢在國外就不會值錢,但是對於國家的經濟會有更大的好處,同樣的商品,同樣的價格,匯率降低,那麼外國人買我國的東西用的錢更少 那麼我國的貨物將在世界暢銷;匯率升高就完全相反了。
❻ 匯率變動與國內通貨膨脹(通貨緊縮)有無關系
有,石油,大宗商品,黃金等國際結算時都已美元計價。當這些商品價格上漲時,我國進口這些商品成本上升。產業鏈下游,在商品生產完售價會提高,造成通貨膨脹。這叫輸入型通脹。為了避免這種輸入型通脹,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是一種方法。
但是由於人民幣對美元,被認為嚴重低估,所以人民幣升值預期極其強烈。預期會造成國際資本大量流入。熱錢的流入,反過來會造成基礎貨幣的擴張,進一步增加國內通貨膨脹的程度。
❼ 通貨緊縮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是升還是降
通貨膨脹即流通中的貨幣量過剩.其會使本幣價值下降,即貶值.如正常情況下,1美元兌換8元左右人民幣;若發生通貨膨脹,人民幣價值下降,1美元可兌換更多的人民幣(比如通貨膨脹時,1美元可兌換10元人民幣).即外幣對本幣匯率上升.
通貨緊縮恰恰與通貨膨脹相反.通貨緊縮即流通中的貨幣量不足.其會使本幣價值上升,即升值.如正常情況下,1美元兌換8元左右人民幣;若發生通貨緊縮,人民幣價值上升,1美元只能兌換相對較少的人民幣(比如通貨緊縮時,1美元只可兌換5元人民幣).即外幣對本幣匯率下降.
❽ 通貨膨脹,通貨緊縮 和人民幣變化的關系
您好,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弗里德曼,貨幣理論的代表
通貨膨脹: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的實際貨幣需要量而引起的商品和勞務價格的普遍和持續上漲。通貨緊縮與此相反
我舉通貨膨脹為例,中國人民銀行也就是中國的央行,如果印太多的貨幣(指的是我們平時用的紙鈔、發行的債券不過不是央行發行國家發行等)。原本市場流通就是我們平時只要用十塊但央行印了二十塊錢,那原來十塊能買到的,現在得花二十才買的到。比如以前買方便麵8毛現在都要1塊多,就是這個道理。
如何解決,就是央行得發布命令提高各銀行利率,這樣人們又把多餘的錢存入銀行,銀行由於法定準備金得上交央行一部分,20塊買到的東西又變成了10塊就買得到了。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銀行操作很難。
再談金融海嘯,我舉3點:
1.據說中國國庫里頭有一萬億美金外匯儲備,這些外匯是原本國家用來進行進出口貿易等國際投資活動的。這些外匯都是中國人民「昨天」用血汗換來的。注意「昨天」一詞,比如昨天中美匯率是1:8,那意味著中國人昨天用八塊錢才換了美國一塊錢。但今天匯率變成了1:6,貶值了2元,其實2元就被美國人多印鈔票給「吃」了。美國人只要坐在鈔票機錢多印幾張紙而已,中國人卻為此付出了真實的勞動。那您可以想像一下,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國庫里的外匯就得貶值多少,想像下一萬億來換算啊!
2.美國在中國的投資。比如昨天,一個老美商人有100W美金來中國投資,那樣他手裡就有了800W人民幣。他投資建廠,工廠規模也有了,等到了明天。明天,他把廠賣給了中國人,價值800W人民幣。他又把這800W人民幣換成了美金,這時候匯率1:6。就是說,他的800W變成了133W美金左右。他的廠不虧不賺,但美金卻多了33W,他帶錢回美國了。中國人不知不覺成了美國人的打工仔,打了33W美金的工。至於這個,我建議LZ如果喜歡金融的話,可以去參考80年代的日本,我們現在有點像那時候的日本。
3.中美進出口貿易。我就告訴你一點,泉州石獅作外貿的在08年倒閉了近2000家,您就知道形勢有多嚴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