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杠桿原理教

杠桿原理教

發布時間:2021-08-07 02:40:01

杠桿原理的簡單解釋

杠桿原理亦抄稱「杠桿襲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㈡ 關於杠桿原理的講解,越詳細越好!!

杠桿原理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一根結實的棍子(最好不會彎又非常輕),就能當作一根杠桿了。上圖中,方形代表重物、圓形代表支持點、箭頭代表用力點,這樣,你看出來了吧?(圖1)中,在杠桿右邊向下用力,就可以把左方的重物抬起來了;在(圖2)中,在杠桿右邊向上用力,也能把重物抬起來;在(圖3)中,支點在左邊、重物在右邊,力點在中間,向上用力,也能把重物抬起來。
你注意到了嗎?在(圖1)中,支點在杠桿中間,物理學里,把這類杠桿叫做第一種杠桿;(圖2)是重點在中間,叫做第二種杠桿;(圖3)是力點在中間,叫做第三種杠桿。
第一種杠桿例如:剪刀、釘鎚、拔釘器……這種杠桿可能省力可能費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要看力點和支點的距離(圖1):力點離支點愈遠則愈省力,愈近就愈費力;如果重點、力點距離支點一樣遠,就不省力也不費力,只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向。
第二種杠桿例如: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桿的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遠,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第三種杠桿例如:鑷子、烤肉夾子、筷子……
這種杠桿的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費力的。
如果我們分別用花剪(刀刃比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較長)來剪紙板,花剪較省力但是費時;而洋裁剪則費力但是省時。

㈢ 什麼是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嚴格的科學根據。(阿基米德是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許多問題在阿基米德的思考下都解決了)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5)相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桿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㈣ 杠桿原理是什麼

初中物理學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

㈤ 杠桿原理

很多時候不用分清哪個是動力還是阻力的,你也分不清。在一些特別情況下有一個力明顯是杠桿轉動的原因,那麼它就是動力了,它的力臂就是動力臂了。另一個就是阻力臂了。做力臂的方法就要分三步了:1.找到支點2.找到力的作用線——就是力所在的直線3.過支點做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所得到的垂線段就是力臂了。動力阻力臂都是這樣的。
如果你第二步不會的話就會有點困難,力的作用線就是力所在的直線:一、找到力的作用點;二、沿力的方向做一條帶箭頭的直線。你做的這條射線所在的直線就是力的作用線了。注意:不管阻力還是動力都是杠桿受到的力,所以方向要看準了。

㈥ 杠桿原理誰教我怎麼用

㈦ 關於杠桿原理的講解,簡介一下什麼是杠桿原理,具體的

關於杠桿原理抄的講襲解,簡介一下什麼是杠桿原理,具體的
1、什麼是杠桿:能夠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物體).
2、杠桿中的「三點、兩力、兩力臂」:
「三點」: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常用O表示.
動力作用點——動力在杠桿上的作用位置.
阻力作用點——阻力在杠桿上的作用位置.
「兩力」: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常用F1表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常用F2表示.
「兩力臂」:動力臂——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常用L1表示.
阻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常用L2表示.
(力的作用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
3、杠桿的平衡條件(原理):作用在杠桿上的力與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即: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 動力/阻力=阻力臂/動力臂
數學表達式:F1×L1=F2×L2 或 F1/F2=L2/L1
4、杠桿的分類:a、省力杠桿:在F1×L1=F2×L2中,L1>L2,則F1<F2;
b、費力杠桿:在F1×L1=F2×L2中,L1<L2,則F1>F2;
c、等臂杠桿:在F1×L1=F2×L2中,L1=L2, 則F1=F2.

㈧ 杠桿原理及公式

將杠桿原理看作以支點為中心的旋轉運動,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動力點或專阻力點的移動距離屬是由以支點為中心的圓的半徑決定的。半徑越長,這個點移動的距離就越長,因為這個點就得沿半徑更長的圓移動了。

距離變化的同時,也伴隨著力的增減。這是因為單純的杠桿原理是通過以下公式成立的:作用於動力點的力×動力點移動的距離=作用於阻力點的力×阻力點移動的距離。(力×力作用的距離)在物理學中叫做「功」,即人做的功和物體被做的功是相等的(能量守恆定律)。

(8)杠桿原理教擴展閱讀

在杠桿原理中,我們把杠桿固定的旋轉點稱為「支點」。要想舉起重物,就要把支點置於盡量靠近物體的地方。

假設人施加力的點(動力點)與支點之間的距離達到支點與使物體移動的點(阻力點)之間距離的5倍。那麼,要想撬起地球儀,只需要用地球儀1/5重量的力按壓木板即可。

剪刀、起子、鑷子、筷子、鉗子、桿秤......這些工具都用到了「杠桿原理」。利用杠桿原理,我們可以用很小的力量撬起很重的物體,也可以把短距離移動放大為長距離移動。正因如此,杠桿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

閱讀全文

與杠桿原理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 瀏覽:196
上市公司吸收合並管理辦法 瀏覽:327
香港金融機構運營人員 瀏覽:11
關聯交易操縱利潤 瀏覽:177
期貨公司員工可以兼職嗎 瀏覽:721
深圳市萬宏泰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109
東方電熱股票吧 瀏覽:29
外匯作為記賬本位幣 瀏覽:369
短線貴金屬是什麼意思 瀏覽:328
石油期貨能放多久 瀏覽:713
全國燃氣價格 瀏覽:135
中原證券考試 瀏覽:17
企業短期融資福建 瀏覽:629
93汽油批發價格走勢 瀏覽:550
基金持倉比率什麼意思 瀏覽:140
牡丹靈通卡被鎖影響網上交易么 瀏覽:689
綿股票 瀏覽:477
萬達輕資產的融資渠道 瀏覽:673
60天的理財產品咋計算 瀏覽:266
域鏈眾籌價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