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和價格型工具分別包括哪些
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利率政策、匯率政策、公開市場。
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再貸款)政策和信貸政策四種。
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是指通過資產價格變化,影響微觀主體的財務成本和收入預期,使得微觀主體根據宏觀調控信號調控自己行為(例如調整匯率)。
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是指控制貨幣供應數量的調控工具,基本由中央銀行進行主導調控,通過調整貨幣供應量的大小來調控宏觀經濟(例如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可以凍結部分流動貨幣,反之則增加流動貨幣的數量)。
Ⅱ 中央銀行的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那幾種!!
你好啊,最近我在准備貨幣銀行學的考試,剛好對這部分比較熟悉,就第一次幫別人回答這個問題啦~
中央銀行有三樣看家「法寶」: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非常規武器,它們被稱作選擇性政策工具和補充性政策工具。高居金融金字塔頂端的中央銀行,若能嫻熟地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便可閑庭信步,處變不驚了。
有人說,貨幣是現代經濟社會的血液,不可或缺,無處不在。中央銀行則好比心臟,吞吐萬象,舉足重輕。它不以贏利為目的,也不經營普通銀行業務,其主要職能之一,就是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控制貨幣供應量,影響信貸總規模,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提起貨幣供給,人們很容易想到「發票子」。其實,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量,不僅指流通中的現金,而且包括存款。不同的貨幣資產,流動性殊異。比如,活期存款比定期存款提現方便,用現金進行交易,又比活期存款少了許多麻煩。各國根據貨幣資產的流動性,將貨幣供給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在我國,將流通中的現金稱為M0,它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流動性最強。M0加上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通稱M1,也叫狹義貨幣供應量,其數量變化,反映企業資金松緊狀況。在M1的基礎上,加上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以及居民儲蓄存款,構成廣義貨幣供應量,通稱M2,它的流動性最弱,但反映社會總需求的變化,是宏觀調控的重要參考指標。當經濟蕭條時,央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刺激經濟復甦;經濟過熱時,則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有三樣看家「法寶」: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各國的金融法規都明確規定,商業銀行必須將吸納存款的一部分存到央行,這部分資金與存款總額的比率,就是存款准備金率。央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流通中的貨幣會成倍縮減。這里邊的道理不難理解:商業銀行往中央銀行交的准備金多了,自身可支配的資金便少了,於是銀行對企業的貸款減少,企業在銀行的存款相應地會更少,「存款—貸款」級級遞減,整個社會的貨幣總量大大降低。這很像我們調試音響——降低功放機的功率,輸出的音量自然會減小。反之,如果央行調低存款准備金率,流通中的貨幣量便會成倍增加。中央銀行作為「銀行的銀行」,充當著最後貸款人的角色。也就是說,商業銀行囊中羞澀,最後往往要向中央銀行求借。借錢不是空手套白狼,總得有所付出。企業向商業銀行求貸時,經常將未到期的商業票據轉讓給銀行,取得貸款,這稱為貼現。商業銀行如法炮製,將手中的商業票據轉讓給央行,稱為再貼現。中央銀行接受商業銀行的票據,要在原價基礎上打折,折扣率即再貼現率。顯然,央行改變再貼現率,相當於增加或減少商業銀行的貸款成本,對其信用擴張積極性或抑或揚,貨幣供應量便也相應地收縮或膨脹。
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率,有一個相似的特點,就是力度大,顯效強。1999年3月,我國人民銀行將存款准備金率降了兩個百分點,商業銀行一下子便多出了2000多億元的用資金。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再貼現率生成機制,在內需不足的情況下,三年時間里連續四次調低再貼現率,使商業銀行和企業有了大量的活錢可用。以上兩項大動作,大大增加了貨幣供應量,對刺激投資,拉動經濟,作用不可低估。但是,葯猛傷身,正由於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率對一國金融影響至深,所以,不到重要關頭,中央銀行並不輕易動用。央行「三大法寶」中,使用最多的還是公開市場業務。它是指央行在金融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如國債)的活動。當央行買進有價證券時,向出賣者支付貨幣,從而增加了流通中的貨幣量。反之,則減少貨幣量。公開市場業務最大的優點,是央行可以經常運用它,對經濟進行微調,操作靈活方便,對經濟的震動小。所以,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聯儲90%的貨幣吞吐通過公開市場業務進行,德、法等國也大量採用公開市場業務調節貨幣供應量。但公開市場業務有效地發揮作用,需要一些重要的前提,比如央行要有雄厚的實力、利率要實行市場化、國內金融市場發達、可供操作的證券種類齊全等。
在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箱里,「三大法寶」威力無邊,使用頻繁,被稱為一般性政策工具。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非常規武器,它們被稱作選擇性政策工具和補充性政策工具。前者指央行對某些特殊領域的信用進行調控。比如,為防止房地產投機,央行對金融機構不動產放款作出專門規定;通貨膨脹時期,央行對耐用消費品信貸消費作出限制,可以抑制消費需求,緩解物價上揚;提高證券保證金率等證券市場信用控制措施,可以遏制證券市場的過度投機;要求進口商預繳進口商品總值一定比例的存款,能夠控制進口的過快增長;對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和經濟部門,實行優惠的利率政策,則為多數國家所採用。補充性政策工具大致可分為直接信用控制與間接信用指導兩類。美國在1980年以前,有一個Q條例,規定了商業銀行存貸款最高利率限制,防止銀行抬高利率吸儲,從事高風險融資活動。規定商業銀行的流動資產對存款的比率,也是限制信用擴張的強制措施。信用配額、直接干預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等,雖然僅在特殊情況下使用,但其直接、強制性的信用控制,對於問題的解決往往立竿見影,收效神速。
中央銀行採取選擇性政策工具,或者使用直接信用控制時,象嚴厲的父親管教不聽話的孩子。而間接信用指導,則像慈母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其中,道義勸告是各國央行最經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央行行長與金融巨子們見面懇談,共進晚餐,在握手舉杯之間,點明央行貨幣政策意圖,求得理解與合作。例如,當國際收支出現赤字,央行會勸告金融機構減少海外貸款;房地產與證券市場過熱時,又會要求商業銀行縮減對這些市場的信貸。戰後的日本,長期盛行窗口指導。中央銀行根據產業行情、物價趨勢和金融市場動向,規定商業銀行的利率、貸款額,並要求其執行。如果商業銀行不聽招呼,央行則會削減向該行的貸款額度,甚至停止提供信用。從二戰結束到1974年,日本通過嚴格規范和高度管制的窗口指導,維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率。但是,間接信用指導畢竟沒有法律約束力,這種貨幣政策工具要發揮作用,中央銀行要有較高的威望和控制力,否則商業銀行便難免會為一己之利,與央行意願背道而馳。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只有合理搭配,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調控效果。比如央行試圖提高再貼現率控制信用膨脹,有些商業銀行卻會通過同行拆借、發行票據、國外市場籌資等獲得資金,而無須向央行求借。如果央行輔以公開市場業務,以市場上低價賣出證券,則商業銀行便會見利而購,緊縮性貨幣政策目標便得以實現。由此看來,高居金融金字塔頂端的中央銀行,若能嫻熟地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便可閑庭信步,處變不驚了。
Ⅲ 貨幣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
Ⅳ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您好,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1998年以後,主要採取間接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供應總量。現階段,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和窗口指導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網站新增「常備借貸便利(SLF)」欄目,並正式發布今年常備借貸便利開展情況,標志著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Ⅳ 貨幣政策工具都有那些
貨幣政策工具——又稱貨幣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中介指標進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採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國家中央銀行多年來採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備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這三大傳統的政策工具有時也稱為「三大法寶」,主要用於調節貨幣總量。
⑴ 法定存款准備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繳中央銀行作為准備金的比率。效果: ① 即使准備率調整的幅度很小,也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巨大波動; ② 其他貨幣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備金為基礎; ③ 即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由於種種原因持有超額准備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的調整也會產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備金維持不變,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業銀行體系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備率調整的效果比較強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傾向; ② 存款准備金對各種類別的金融機構和不同種類的存款的影響不一致,因而貨幣政策的效果可能因這些復雜情況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⑵ 再貼現政策: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持有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所做的政策規定。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時再貼現率的確定與調整;二是規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的資格。效果: ① 再貼現率的調整可以改變貨幣供給總量; ② 對再貼現資格條件的規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並能夠改變資金流向。局限性: ① 主動權並非只在中央銀行,甚至市場的變化可能違背其政策意願; ② 再貼現率的調節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貼現率易於調整,但隨時調整引起市場利率的經常波動,使商業銀行無所適從。
⑶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量的政策行為。效果:①主動性強,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動進行操作; ②靈活性高,買賣數量、方向可以靈活控制;③調控效果和緩,震動性小;④影響范圍廣。局限性:①中央銀行必須具有強大的、足以干預和控制整個金融市場的金融實力;②要有一個發達、完善的金融市場,且市場必須是全國性的,市場上證券種類齊全並達到一定規模;③必須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希望採納
Ⅵ 匯率政策屬於貨幣政策工具嗎
不包括
貨幣政策的工具:3種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利率、公開市場業務.
Ⅶ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運用哪些貨幣政策工具
國家政策工具包括以下:
1,行政政策:限制性行政政策。擴張性行政政策。儲備調控性行政政策。
2,財政政策:稅收調控。補貼調控。
3,貨幣政策:加息減息。回收或發行新版貨幣。央行逆回購貨幣期貨等。
Ⅷ 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貨幣政策分為如下三種:
1、擴張性貨幣政策。是指以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降低利率,然後用來擴大信貸支出的規模和增加貨幣供應量,以便刺激投資和消費。
2、緊縮性貨幣政策。是指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提高利率,然後來減少信貸支出的規模和減少貨幣供應量,抑制投資和消費。
3、穩健的貨幣政策。在貨幣政策措施方面,需要保證貨幣供應量或利率的穩定。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