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金融杠桿巴曙松

金融杠桿巴曙松

發布時間:2021-08-07 18:05:43

㈠ 巴曙松:美歐債務危機倒逼中國加速經濟轉型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巴曙松:美歐債務危機倒逼中國加速經濟轉型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巴曙松:美歐債務危機倒逼中國加速經濟轉型
2011-8-15
近期,受標普調降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美債和歐債危機的影響,全球各大股市遭受重挫,中國A股市場亦未能倖免。
如何看待債務危機對全球及中國經濟的影響?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會否做出調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美歐債務危機是風險性的危機,是2008年以來次貸危機的延續,需要平衡世界各國利益格局。危機為中國加速經濟轉型提供倒逼壓力,從目前的政策選擇看,在貨幣政策依然保持從緊基調來抑制通脹時,財政政策可以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美債的降級必然會對外匯儲備形成潛在的損失壓力,這僅僅靠調整外匯儲備的投資策略遠遠不夠,也不宜短期內進行十分顯著的調整,最為關鍵的還是促進經濟結構的轉型。
美歐債務危機是2008年以來次貸危機的延續
記者:盡管2008年金融危機的主風暴過去已近三年時間,但近期美債降級和股市暴跌使投資者再度擔心全球經濟仍處於百年一遇的金融危……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㈡ 巴曙松:為什麼中國股市沒有如此精彩的並購

歷史地看,在股權分置背景下,中國證券市場的收購兼並活動,往往出現與國際市場上以追求市場競爭能力為目標的實質性重組不同的情況。部分更演變為以圈錢或股價炒作為目的的報表重組和虛假重組,反映了市場制度性的缺陷。1999年《證券法》頒布後,在一定程 度上規范運作了資產重組,市場趨向成熟,隨著法制環境的不斷完善,重組活動中,實質性重組有所提高但是影響有限,遠遠沒有盛大收購新浪股票事件精彩。 證券市場的基本經濟功能之一,就是通過信息充分披露基礎上的價格機制對上市公司進行評價。在評價功能的基礎上,證券市場還提供了一個市場化的約束機制,這就是通過收購兼並活動促進股市的結構性調整。在一個市場化的環境中,上市公司的收購兼並活動能夠對上市公司經營層形成強烈的外部約束,促使其不斷改進經營管理以免被收購;同時,收購兼並活動也會引導資源流動到經營效率更高的經營者手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收購兼並活動是證券市場保持活力的一個重要制度安排。 一並購的動力與效益 收購活動的理論考察:總體上說,上市公司收購活動的核心在於企業控制權的轉移。目前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收購的動力來源可以有不同的考察角度。 首先,從產業組織理論角度看。以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為代表的產業組織理論學派,從競爭環境的變化入手,把產業經濟學的『結構─行為─績效(即SCP)』理論,運用於企業的經營活動,給出了一般戰略選擇,即成本領先、差別化和集中戰略。按照波特的觀點,行業的盈利能力及其影響因素構成了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基礎,而任何企業都只能在價值鏈的某一個或某幾個環節擁有競爭優勢,因而上市公司的重組無非是為了尋求進入成長性高、盈利能力較強的行業。 其次,從所謂市場力假說角度考察。這種理論通常認為,收購可以提高市場佔有率,減少市場競爭對手,進而增加對市場的控制力。不過許多國家對公司收購可能形成過分集中的現象有著嚴格的限制。 第三,從資源學派角度的考察。以巴尼、哈梅爾和普拉哈拉德等為代表的資源學派(RBV)認為,『是一連串的資源而不是產品組合構成了決定企業競爭地位的核心』,而且資源具有稀缺性和有價性,能夠形成競爭優勢;當這些資源不能夠被對手輕易復制、不可替代、不可輕易轉移時,就能夠產生持續的競爭優勢。按照資源學派的觀點,上市公司的戰略重組就不僅僅限於對有形資源的置換與整合,還應該包括對企業經營管理、組織結構、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等無形資源的重組,甚至對無形資產的重組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戰略重組的效果與結果。 第四,從賦稅角度的考察。通常認為,對於那些有較多贏余、缺乏成長機會的公司來說,通過收購方式可以使原本的高額的營業稅轉換為稅率較低的契稅等,以達到一時避稅的效果。 第五,從代理成本角度的考察。從上市公司評價機制的角度看,公司收購事實上提供了控制代理問題的外部機制,當目標公司代理人有代理問題產生時,通過股票收購回代理權替換,可以減少代理問題的產生,降低代理成本。由此也可以引出所謂訊息信號假說,也就是說當目標公司被收購時,對資本市場而言,將重新評估此公司的價值。 第六,從規模經濟論角度的考察。這也就是指企業生產規模的改變對產量從而對收益的影響。此理論的代表施蒂格勒認為,隨著市場的發展,專業化廠商會出現並發揮功能,對此規模經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廠商通過並購其競爭對手的途徑成為巨型企業是現代史上一個突出現象。 第七,從價值低估論角度的考察。這指的是被收購的企業的價值被完全低估的這一種情況。托賓認為並購企業購買目標企業股票時,應考慮目標企業的全部重置成本及其股票市場價格總額,若前者大於後者,並購的可能性大,成功率高,反之則相反。托賓把這一原理稱為托賓比率。 從上述理論框架我們可以隱約看到盛大收購新浪股票的多重動機和驅動. 二 中國股市收購活動的特色 反觀典型的中國證券市場的收購兼並活動,其中既有與國際證券市場購並活動的動力機制一致的地方,例如當前我國經濟的區域結構同構化、產業結構低質化、存量資產結構不合理的現狀客觀上決定了購並活動的空間相當廣闊。但是,與國際市場上以追求市場競爭能力為根本目標的實質性重組不同的是,由於市場結構上的缺陷,當前中國的購並活動常常演變為以圈錢或市場炒作為目的的報表重組和虛假重組。 通常而言,推動這種報表重組和虛假重組的動力之一,就在於有關的市場各方能夠從這種虛假重組中獲得利益。對於重組方來說,在一級市場上花的錢,可以在二級市場上拿回來,投在虧損企業里的錢,可以在企業配股或增發以後拿回來;對於被重組方來說,配合重組方進行重組,不但可以保住企業的上市資格和地位,而且其管理者還可以通過二級市場交易來博取差價,以實現其利益的最大化要求;對於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政府來說,支持資產重組不但可以通過保『殼資源』來保全所謂政績,而且還可以避免上市公司破產,如果公司業績得以提高,還可以增加稅收。在現實的操作過程中,由於資產重組活動的具體內容包羅萬象,不但可以進行虛虛實實的資產置換,而且還可以通過不等價交換、無償劃撥或沖銷債務甚至進行資產評估等來達到重組的目的。加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信息披露制度尚存在著諸多問題,就使得各種各樣、或真或假的資產重組都能夠堂而皇之地進行並得以完成。 在一定時期內,中國證券市場上虛假重組活動的一度盛行,實際上反映了當前中國證券市場的一系列制度性的缺陷,例如政府對於上市企業的過度干預,在購並活動中對於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保護不力,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全面,購並活動不規范等。這些特定的缺陷形成了中國證券市場上部分上市公司進行虛假重組的動力。而要規范上市公司的購並行為,應當首先從轉換上市公司購並的動力機制著手。 三 收購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我國轉軌時期的發行制度框架下,上市公司相對於非上市公司來說具有多方面的經營發展優勢。然而,受股市容量的限制,企業申請上市有很大的難度。這樣,企業的上市資格就成為一種具有收益性和稀缺性特徵的資源──『殼』資源。鑒於『殼』資源對企業經營的重要性,上市公司『殼』資源利用一直是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主旋律和股票市場炒作的熱門題材。這導致『殼』資源交易價格被嚴重扭曲。研究表明,通過『殼』資源交易進行業績操縱,很難使企業的經營績效真正得到提高,完全背離了資產重組的真正意義。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當前中國上市公司的購並活動中,行政干預色彩一直還比較濃厚。這當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如目前國內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中國有股股東占絕對控股地位。但是,一旦企業並購帶有政府行為色彩,地方政府客觀存在的利益動機導致的地方保護主義傾向有時候也會對企業並購產生消極影響。 當前上市公司的購並活動中形成這些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歸結為中國證券市場作為轉軌市場和新興市場的雙重特點。顯然,健康的上市公司並購活動,離不開一個有序高效的股票市場。一個健康完善的股票市場可以為進行並購交易的對象提供合理的價格估計或價格估計的參照,但是當前中國證券市場存在的一系列缺陷,則導致推動中國上市公司購並活動的動力機制出現扭曲。例如,普通股被人為分割為具有不同流通性的國家股、法人股、社會公眾股,使得股票二級市場的並購操作難上加難;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相對集中,存在控股甚至絕對控股股東現象。股權結構相對集中的情況下,如果控股股東不願轉讓,通過發起收購要約來爭取股份,便要付出很高的代價;由於同股不同權,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並存使市場供求失衡,造成上市公司價值趨於高估,協議收購的操作成本低於要約收購的操作成本,要約收購的成本相對較大,因而缺乏吸引力;同時,股票市場上有關並購的法律規定使並購操作的成本太高。《證券法》規定,並購方在持有目標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達到百分之五時要作出公告,以後每增持股份百分之五時都要作出公告,當持股比例達到百分之三十時要發出全面收購要約。 作者簡介巴曙松博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與金融市場監管、企業融資問題與貨幣政策決策,還擔任中國體改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亞洲開發銀行監管問題專家、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專家委員會委員;長城證券公司博士後流動站指導專家;東北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山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並指導研究生,曾經擔任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中銀香港有限公司風險管理部助理總經理、中國銀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長等職務,並曾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通訊地址:100010 北京市朝陽門內大街225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㈢ 金融規劃師可不可以自己考證

可以
注冊理財規劃師 目前,第三家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理財師認證機構是中國注冊理財規劃師協會(CICFP)。 中國注冊理財規劃師協會(英文名稱: The China Institute of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s Ltd.)英文縮寫 CICFP 於 2019 年 3 月 15 日成立,是經工商稅務署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社團署核准登記注冊的國際社團及工商組織,持有商業登記證書和社團登記證書,業務活動受工商稅務署及社團署的指導,理事會總部設在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下設注冊理財規劃師行業標准委員會、注冊理財規劃師資質考試委員會、注冊理財規劃師教材編輯委員會、注冊理財規劃師職業能力評估委員會、銀行理財委員會、保險理財規劃委員會、證券理財委員會、金融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稅務規劃專業委員會,考試委員會設在北京。 它是經工商稅務署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社團署核准登記注冊的國際社團及工商組織,持有商業登記證書和社團登記證書,業務活動受工商稅務署及社團署的指導,理事會總部設在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下設注冊理財規劃師行業標准委員會、注冊理財規劃師資質考試委員會等機構。 2019年9月16日,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准,協會在北京設立了辦事機構,負責統一協調和指導各授權機構的工作,以使各授權機構所提供的服務質量符合協會的標准。協會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台灣等地共設有28個授權機構,為協會會員提供學前組織、水平認證、後續教育、熱點講座等服務。 目前,國務院第一批稽查特派員劉吉部長出任協會會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原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張肖擔任副會長。知名學者巴曙松教授出任首席經濟學家。 據了解,目前CICFP實施三級理財師認證制度,即:助理理財規劃師、理財規劃師和注冊理財規劃師的認證制度。 從2019年5月下旬開始,理財規劃師將由國家勞動部納入全國統考,正式結束試點考試。

㈣ 巴曙松的代表著作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年6月版,是國內最早系統介紹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巴塞爾II)的專著之一
《金融危機中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挑戰與改進》,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年4月版,是國內最早系統介紹巴塞爾II.5的專著之一
《巴塞爾資本協議III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年5月版,是國內最早系統介紹巴塞爾III的專著之一
《巴塞爾資本協議III的實施:基於金融結構的視角》,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版,是國內最早系統介紹巴塞爾III全球實施的專著之一
《2008年中國基金與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中信出版社,2008年4月
《2009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中信出版社,2009年3月
《2010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中信出版社,2010年7月
《2011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7月
《2012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
《2013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10月
《房地產大周期的金融視角》,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
《城鎮化大轉型的金融視角》,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

㈤ 巴曙松 李稻葵 哪個更強一點

要看哪方面了
個人認為學術方面
巴曙松
強一些,
李稻葵
入閣以後花在學術上時間也少了。
當官方面當然是李稻葵啦。

㈥ 巴曙松的社會評價

巴曙松研究員還先後被評為「中國基金業10年特別貢獻獎」、「地方金融貢獻獎」、「最有影響力獨立董事」等獎勵,因為研究成果突出,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2009年全球青年領袖獎」。
2010年5月,巴曙松研究員在「中國證券市場20年——2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評選」(由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證券日報、新浪網、中央電視台等聯合主辦)中,被評選為「中國證券市場20年2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獎」。

㈦ 巴曙松翻譯了哪本美國書關於貨幣方面的

國際金融(第12版)英文版
作 者: (美)普格爾 著
出 版 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3-1
這本是我們這個學期用的教材,雖然是英文版的,但是內容通俗易懂,只要有一定的英語水平,看懂應該沒問題。

㈧ 巴曙松的證券分析有電子版了嗎

暫時肯定沒有的,曙松老師翻譯的證券分析是今年3月份剛出的,建議你還是買紙質版的吧,價格雖貴,但是看起來實在是舒服。

㈨ 巴曙松的論文獲獎

近年來,巴曙松同志有十餘篇學術論文獲得全國性論文獎勵,其中主要包括:
1 獲得中國發展研究獎(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
2 2005年,企業年金的關聯交易研究(合著),獲得中國保監會主辦的第二屆年金徵文一等獎;
3 論文《中國外匯儲備管理革新問題研究》獲「第九屆太平洋盆地國家、地區財政金融會議優秀論文獎」(1997年);
4 論文《轉軌經濟中的內部人控制與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第二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優秀論文獎(最高獎)」(1999年);
5 論文《建立基於風險的企業年金監管框架》(合著)獲得2006年中國社保論壇徵文獎勵。
6 課題《國際金融危機下系統性金融風險管理》獲得第三屆管理科學獎「學術獎」

閱讀全文

與金融杠桿巴曙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 瀏覽:196
上市公司吸收合並管理辦法 瀏覽:327
香港金融機構運營人員 瀏覽:11
關聯交易操縱利潤 瀏覽:177
期貨公司員工可以兼職嗎 瀏覽:721
深圳市萬宏泰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109
東方電熱股票吧 瀏覽:29
外匯作為記賬本位幣 瀏覽:369
短線貴金屬是什麼意思 瀏覽:328
石油期貨能放多久 瀏覽:713
全國燃氣價格 瀏覽:135
中原證券考試 瀏覽:17
企業短期融資福建 瀏覽:629
93汽油批發價格走勢 瀏覽:550
基金持倉比率什麼意思 瀏覽:140
牡丹靈通卡被鎖影響網上交易么 瀏覽:689
綿股票 瀏覽:477
萬達輕資產的融資渠道 瀏覽:673
60天的理財產品咋計算 瀏覽:266
域鏈眾籌價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