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西金融市場分析師上調今年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這意味著什麼信息
中新社聖保羅11月30日電 (記者 莫成雄)巴西央行當地時間11月30日發布的最新一期《焦點調查》報告顯示,巴西金融市場分析師上調該國今年經濟增長和通脹預報告顯示,分析師將巴西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由上周的負4.55%上調至負4.5%,並將明年經濟增長預期從上周的3.4%上調至3.45%。
今年11月17日,巴西政府將該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負4.7%上調至負4.5%。10月,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分別預測巴西今年經濟將下降5.4%和下降5.8%。
分析師同時將巴西今年通脹預期由上周的3.45%上調至3.54%,並將明年通脹預期從3.4%上調至3.47%。這兩個通脹數據均低於巴西政府設定的今明兩年通脹率管控目標中值4%和3.75%
Ⅱ 巴西的經濟究竟是如何發展的
巴西可以算一個農業出口量大國,但是不能算一個農業大國。巴西大幅增加了服務業在國家的比重,甚至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比例,比我用作對比組的其它金磚國家都高。我認為,在當今世界,發展服務業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在「服務業化」的道路上,巴西的確領先了。然而,服務業中也有高端與低端之分。在獲得更多更詳細的數據之前,我認為不能武斷的認為巴西提高服務業比重是好事。巴西的各行業佔比(相比較其它金磚國家而言),更接近發達國家的比例。我不知道這是巴西正常發展的結果還是巴西政策有意為之。
Ⅲ 一國貨幣貶值對該國經濟產生哪些影響
國力不強,公眾預期下降,對貨幣信任度減低,可引發金融動盪。國力不強,容易受國際匯率波動干擾,抗跌能力差,也可使該國貨幣體系崩潰。如果本國經濟屬於外向型經濟,過多依賴外資,對別國的經濟依賴性較大,就容易受到其他國家經濟政策變化的不利影響。比如巴西,借了許多美國外債,隨著美元貶值,巴西的貨幣體系也就崩潰。
Ⅳ 巴西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和作用(與我國相比),急求!!!!
巴西經濟穩定增長。從2003年至2010年底,巴西經濟累計增長37.3%;2007年,巴西躋身為世界第十大經濟體;2009年,巴西躍升為第八大經濟體。
貧富差距大幅縮小。八年裡,巴西基尼指數由2001年的0.594下降到2008年的0.515,有2000萬人脫貧;中產階級增加了2700萬人,占巴西人口總數的30%,巴西初步進入「中產社會」;著名顧問公司普華永道預測,到2025年巴西聖保羅將成為全球第五大最富裕城市。
外匯儲備快速增加。2001年巴西負債佔GDP的 55%,2010年這個數字已降為40%;巴西還一舉從負債國變成債權國,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大股東國之一。
此輪經濟危機中,巴西是最後一批進入經濟衰退的國家之一,也是第一批脫離經濟衰退的國家之一;2014年世界盃、2016年奧運會雙雙花落巴西。
巴西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前任總統盧拉。這位有著和美國著名男影星肖恩·康納利一樣迷人白鬍子的總統,即便在離任之時依然擁有85%支持率,並被稱作「巴西史上最好的總統」。盧拉執政初期面臨的形勢並不讓人樂觀。1999年,巴西爆發金融危機,此後接連遭受阿根廷多次危機的拖累。2002年,整個拉美地區愁雲慘霧,巴西貨幣雷亞爾兌美元的比率更是在當年7月下跌至1994年以來的最低點。同時,巴西金融風險指數急速上升,成為世界上第二大風險國。面對經濟困局,盧拉推行務實路線,把實行初級財政盈餘、浮動匯率和控制通脹作為穩定經濟的三大支柱,大力發展經濟,鼓勵投資和出口,恢復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加大外匯儲備,增強巴西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與此同時,巴西貨幣雷亞爾貶值以及世界市場條件的改善,使巴西的出口貿易獲得了顯著增長,巴西金融和經濟形勢在改革中逐漸步入正軌。
「如果在我的任期內,能讓每個巴西人吃上一日三餐,那麼我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這是盧拉在上任之初向巴西做出的公開承諾。2003年,盧拉率領29位政府內閣成員赴巴西東北部貧困地區視察,啟動了「零飢餓計劃」。他在自己的內閣中新設了糧食保障部,旨在組織、協調和落實國家的食品營養政策,保證巴西人的糧食供應。此外,盧拉還實施了向困難家庭發放 「家庭補助金」計劃以及康居房建設等一系列措施,讓廣大巴西中下層百姓普遍受益。
對巴西來說,前途十分樂觀。ING銀行的經濟學家澤娜·拉提夫說,巴西的國內需求以及對消費品的需求並沒有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傷害。巴西中央銀行近日公布最新一期 《焦點調查》,認為2010年巴西經濟將增長7.6%,2011年巴西經濟增幅為4.5%。
未來六年,跨向五強
在過去八年打下的堅實經濟基礎上,巴西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標。盧拉在離職演講中表示,在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召開前,巴西將躍升至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Ⅳ 巴西經濟狀況
巴西綜合實力居拉美地區首位,經濟結構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服務業產值和就業人口長期保持50%以上。1967-1974年,巴西經濟創造了年平均增長10.1%的「巴西奇跡」。20世紀80年代受高通貨膨脹困擾,經濟出現停滯甚至嚴重衰退。從90年代開始,巴西向外向型經濟模式轉軌。盧拉政府上台後,採取穩健的經濟政策,金融形勢趨於穩定,外資流入加大,生產恢復增長,就業崗位增加,經濟實現強勁復甦。
(一)2005年經濟形勢
2005年,受石油漲價、國內需求增長乏力、政府繼續執行貨幣緊縮政策、投資不足以及農業減產等因素影響,巴西經濟雖繼續保持增長,但速度有所放慢。全年GDP增長率為2.3%,比上年低2.6個百分點,也低於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以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國內通貨膨脹基本得到控制,財政狀況繼續得到改善,有利的國際環境為巴西對外貿易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機會,外匯儲備的增加為提前償還外債創造了條件。
受乾旱和雨量分布不均的影響,2005年巴西農牧業產值僅增長0.8%,而上年增長率達5.3%。南部農業主要產區減產5.51%,全國主要作物總產量為1.13億噸,比上年減產658萬噸。總收獲面積為4760.4萬公頃,同比減少0.58%。預計2006年巴西農作物的種植面積為4693萬公頃,比2005年減少4.68%;產量為1.28億噸,同比增長13.22%。
巴西工業保持連續6年增長勢頭,但受高利率政策的抑制,2005年產值僅增長2.5%,低於上年6.2%的水平。其中,加工業和建築業增長率均為1.3%,大大低於上年水平,公共工程部門增長3.6%,採掘業增長最快,達10.9%。
巴西服務業2005年增長率為2%,比上年少1.3個百分點。其中運輸業、金融業和通信業的增長率均比上年放慢,只有租賃業和政府機構服務業產值增長率比上年稍高。
2005年巴西公共部門(包括聯邦、州、市三級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初級財政盈餘(不包括償還債務和利息的收支差額)累計達935.04億雷亞爾(合374.6億美元),佔GDP的4.84%,比預期目標高0.59個百分點。聯邦政府、州和市級政府以及國有企業完成的比例分別佔2.88%、1.10%和0.85%。雖然2005年累計實現初級財政盈餘935.04億雷亞爾,但同期累計支付的債務和利息高達1571.45億雷亞爾(合629.6億美元,佔GDP的8.13%),因此中央政府最終的財政結果是賬面赤字634.41億雷亞爾(合254.2億美元),佔GDP的3.29%。
截至2005年12月30日,巴西外匯儲備余額為538億美元,比11月底減少105億美元,主要原因是12月21日和22日分兩次提前還清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部貸款(154.4億美元)。2005年巴西累計吸引外資151.93億美元,比上年(181.66億美元)下降16.4%。
受石油價格上漲影響,2005年巴西城市交通、電力、通信等價格上漲,但由於美元對巴西貨幣雷亞爾貶值,進口商品和進口農業生產物資價格下跌,彌補了因農業歉收5.5%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全年通貨膨脹率為5.69%,略超過預定目標(5.1%)。
2005年,巴西新增正式就業人數125.4萬人,比上年有所減少,但遠高於2003年64.5萬人的水平,為1992年以來創造就業機會最多的第二個年份。巴西勞動部預測,盧拉政府4年執政期滿時,新增正式就業人數可達500萬人,超過上屆政府創造的就業人數(181.5萬人)一倍多。與此同時,2005年平均失業率也從前兩年的兩位數字降到9.8%。
(二)2006年展望
2006年影響巴西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將與2005年大致一樣,國際環境的變化至關重要,特別是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的漲跌,將影響巴西鐵礦砂、大豆等產品的出口。農業生產將直接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匯率變化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因素。2005年巴西貨幣雷亞爾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14.3%,雷亞爾持續升值勢必影響巴西的出口。
總體來看,2006年巴西經濟可望稍好於2005年。據預測,2006年巴西GDP增長率可望達到4.5%。
Ⅵ 匯率對經濟有哪些影響
匯率變動對一國國內經濟的影響 食品、原料主要依靠進口的國家,其本幣匯率的變動會立即對消費品及原材料的國內價格發生影響;對進口依賴越重,影響就越大。匯率變動以後,還會對進口原料加工的商品,或與進口商品相類似的國內商品的價格發生影響。 匯率的變動也會影響一國出口商品國內價格的變動。如果本幣所表現的外幣價格高漲,則外幣購買力提高,國外進口商就會增加對本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在出口商品數量不能相應增加的情況下,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必然上漲。反之,則引起對本國商品需求減少,出口商品價格下降。 在經濟高漲期,因國內外總需求增加,進口增多,對外匯需求增加,外幣價格上漲,導致出口商品、進口商品在國內價格的提高,使整個物價水平高漲。 匯率變動對一國對外經濟的影響 匯率變動首先影響一國資本的流動。當本幣所表現的外幣價格上漲時,則意味著本幣價值下降,本國資本為了防止貨幣貶值的損失,常常逃往國外,特別是存在本國銀行的國際短期資本或其他投資,也會調往他國,以防損失。這樣導致該國國內投資規模縮減,國防收支狀況惡化。如本幣表現的外幣價格下降,則對資本移動產生與上述相反情況。 匯率變動對一國外貿的影響。匯率波動幅度較大且頻繁,會增加對外貿易的風險。如果本幣表現的外幣價格上漲,而本國物價變動不大,則可加大出口規模。這時,本國出口商品有可能降價銷售,以提高競爭能力。 匯率變動對一國的旅遊業及其有關部門的影響。其他條件不變,以本幣所表現的外幣價格上漲,而國內物價水平未變,外國貨幣購買力則相對加強,對外國旅遊者來說,對其有一定的「招徠」作用。 匯率變動對一國黃金外匯儲備的影響 儲備貨幣匯率變動,影響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使不發達國家蒙受損失。目前任何貨幣都不能直接兌換黃金,只能與其他外幣兌換。儲備貨幣只是一種價值符號,所代表的實際價值隨匯率的下跌和貶值而日益減少,使保有該儲備貨幣的國家受損,而儲備貨幣國家則因該貨幣貶值減輕了債務負擔。 本幣匯率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出口貿易額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一國的匯率穩定,有利於國際資本的投放,促進黃金外匯儲備增加,反之,則相反。 匯率變動影響某些儲備貨幣的地位和作用。匯率不斷下跌,國際收支長期惡化,貨幣不斷貶值,某些儲備貨幣的地位削弱,甚至喪失;相反,另外一些儲備貨幣的地位則日益提高,作用加強。
Ⅶ 巴西經濟歷史!!!急急急!!!
巴西綜合實力居拉美地區首位,經濟結構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服務業產值和就業人口長期保持50%以上。1967-1974年,巴西經濟創造了年平均增長10.1%的「巴西奇跡」。20世紀80年代受高通貨膨脹困擾,經濟出現停滯甚至嚴重衰退。從90年代開始,巴西向外向型經濟模式轉軌。盧拉政府上台後,採取穩健的經濟政策,金融形勢趨於穩定,外資流入加大,生產恢復增長,就業崗位增加,經濟實現強勁復甦。 (一)2005年經濟形勢 2005年,受石油漲價、國內需求增長乏力、政府繼續執行貨幣緊縮政策、投資不足以及農業減產等因素影響,巴西經濟雖繼續保持增長,但速度有所放慢。全年GDP增長率為2.3%,比上年低2.6個百分點,也低於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以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國內通貨膨脹基本得到控制,財政狀況繼續得到改善,有利的國際環境為巴西對外貿易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機會,外匯儲備的增加為提前償還外債創造了條件。 受乾旱和雨量分布不均的影響,2005年巴西農牧業產值僅增長0.8%,而上年增長率達5.3%。南部農業主要產區減產5.51%,全國主要作物總產量為1.13億噸,比上年減產658萬噸。總收獲面積為4760.4萬公頃,同比減少0.58%。預計2006年巴西農作物的種植面積為4693萬公頃,比2005年減少4.68%;產量為1.28億噸,同比增長13.22%。 巴西工業保持連續6年增長勢頭,但受高利率政策的抑制,2005年產值僅增長2.5%,低於上年6.2%的水平。其中,加工業和建築業增長率均為1.3%,大大低於上年水平,公共工程部門增長3.6%,採掘業增長最快,達10.9%。 巴西服務業2005年增長率為2%,比上年少1.3個百分點。其中運輸業、金融業和通信業的增長率均比上年放慢,只有租賃業和政府機構服務業產值增長率比上年稍高。 2005年巴西公共部門(包括聯邦、州、市三級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初級財政盈餘(不包括償還債務和利息的收支差額)累計達935.04億雷亞爾(合374.6億美元),佔GDP的4.84%,比預期目標高0.59個百分點。聯邦政府、州和市級政府以及國有企業完成的比例分別佔2.88%、1.10%和0.85%。雖然2005年累計實現初級財政盈餘935.04億雷亞爾,但同期累計支付的債務和利息高達1571.45億雷亞爾(合629.6億美元,佔GDP的8.13%),因此中央政府最終的財政結果是賬面赤字634.41億雷亞爾(合254.2億美元),佔GDP的3.29%。 截至2005年12月30日,巴西外匯儲備余額為538億美元,比11月底減少105億美元,主要原因是12月21日和22日分兩次提前還清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部貸款(154.4億美元)。2005年巴西累計吸引外資151.93億美元,比上年(181.66億美元)下降16.4%。 受石油價格上漲影響,2005年巴西城市交通、電力、通信等價格上漲,但由於美元對巴西貨幣雷亞爾貶值,進口商品和進口農業生產物資價格下跌,彌補了因農業歉收5.5%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全年通貨膨脹率為5.69%,略超過預定目標(5.1%)。 2005年,巴西新增正式就業人數125.4萬人,比上年有所減少,但遠高於2003年64.5萬人的水平,為1992年以來創造就業機會最多的第二個年份。巴西勞動部預測,盧拉政府4年執政期滿時,新增正式就業人數可達500萬人,超過上屆政府創造的就業人數(181.5萬人)一倍多。與此同時,2005年平均失業率也從前兩年的兩位數字降到9.8%。 (二)2006年展望 2006年影響巴西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將與2005年大致一樣,國際環境的變化至關重要,特別是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的漲跌,將影響巴西鐵礦砂、大豆等產品的出口。農業生產將直接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匯率變化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因素。2005年巴西貨幣雷亞爾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14.3%,雷亞爾持續升值勢必影響巴西的出口。 總體來看,2006年巴西經濟可望稍好於2005年。據預測,2006年巴西GDP增長率可望達到4.5%。
Ⅷ 巴西的經濟
巴西聯邦共和國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人口居世界第五,面積居世界第五。巴西是金磚國家之一,得益於豐厚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七。
巴西經濟是一個自由市場經濟與出口導向型的經濟。 其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美元,是世界第6大經濟體,美洲第2大經濟體。 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話,其國內生產總值則達到1.8萬億美元,巴西在2011年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體和美洲第2大經濟體。
巴西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建成了非常完善的工業體系。工業領域涉及各個方面,因為巴西的鐵礦量非常豐富,所以鋼鐵部門是很重要的工業部門,並且鐵礦石質地非常優良,因此產量和出口量都非常巨大,居世界前列。還有化工、造船、石油、汽車、冶金等等非常健全的工業部門。這么多完善健全的工業部門,也使得巴西的經濟非常穩定。巴西還擁有非常多,儲量非常大,質地非常好的礦種,人均水資源也居世界第一,如此種種有利條件,都有利於工業經濟的發展。
當然,巴西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因此,巴西的農業就顯得尤為重要。巴西的農業部門是巴西國民經濟中非常基礎的部門,巴西的農產品對巴西經濟增長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巴西的咖啡,可可,柑橘,蔗糖等熱帶經濟作物出口量和產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每年賺取大量的經濟外匯。並且糧食可以基本自給,養活世界第五多的人口,這也免去了進口糧食的煩惱。並且勞動力非常充足,成為經濟增長堅實的保障。而且巴西的畜牧業非常發達,農業在巴西國民經濟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並且巴西擁有非常穩定的內政和外部環境,對發展經濟非常有利。巴西的旅遊資源相對較豐富,每年也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光。相對薄弱的服務業,也使得巴西的潛力非常巨大,經濟前景非常被看好。
現在巴西經濟現狀非常好,穩定,並且健康可持續。
Ⅸ 巴西經濟怎麼樣
巴西農業、採掘業、製造業和服務業較為發達,勞動力充足。巴西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在拉丁美洲位居第一,對世界市場影響日益擴大。主要出口商品有:咖啡、大豆、鐵礦石、橙汁、鋼鐵、蔗糖、飛機。
巴西的GDP年平均增長率達到5.4%,人均GDP為9351美元。
1998年11月,巴西從國際貨幣基金主導的國際援助項目獲得了415億美元的貸款,前提是調整財政政策和經濟結構。1999年1月,巴西中央銀行宣布雷亞爾與美元脫鉤。這一貶值措施緩和了當年經濟增長回落的趨勢。2001年,在主要市場增長放緩,中央銀行採取高利率政策應對通貨膨脹壓力,投資者擔心新政府的經濟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巴西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降至2%以下。年底,貿易平衡方面的強勁表現使投資者信心增強。嚴重的收入分配不均仍然是巴西經濟的主要問題。
自2003年1月1日總統盧拉·達·席爾瓦上任以來,外界所擔憂的財政危機並沒有出現。2003年經濟出現了0.2%的負增長後,近年增長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