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元賣800股,盈利3200元。
設現在剩的200股的持倉成本=X
則(14-X)×200=(14-10)×200+3200
X=-6 說明剩的200股已經是零成本籌碼了 即使消失 你在這支股票上也還是賺了
『貳』 持倉股為什麼成本價會變化
因為交易需要費用委託費、傭金、印花稅等,這些費用也計算入交易成本中,所以割倉一部分後,成本會增加,因為交易費用的成本也加入剩下股份的成本中。
持倉價=
建倉價<當日持倉>
或上一交易日結算價
<歷史持倉>
(未經結算,持倉價=建倉價;經過結算的持倉單,持倉價=結算價)
建倉價格就是你買入時的股票價格,持倉價格就是當前你經過多次買入、賣出後的成本價。
『叄』 股票成交價格和持倉價格不一樣,價格變低了
成交的成交價格和持倉中的成本價格不同的可能原因如下:
1、可能是軟體或者網路的原因。此種可能性較小。
2、你的持倉成本是你購買股票的價格,加交易傭金,所以持倉成本比實際成交價格高。
3、以前持有該股票,之前的持倉成本也會影響本次購買後的成本。
成本價是加上了手續費之後的價格,股票買賣都是需要手續費的,成本價=(成交價金額+手續費)/股數,另外還有就是股票在賣出的時候也是要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之前賬戶裡面已經持倉或者持倉過當前股票,那麼現在繼續買入的話,成本價是所有買入之後的一個平均價。
『肆』 為什麼持倉成本價會變
因為不是一次性買入,定投或者分批入場,所以才會有變化。
『伍』 長期平均成本變動趨勢及其原因
長期平均成本含義及變動趨勢
長期平均成本LAC是在所有生產要素可調整的情況下,平均每單位產品所分攤的生產要素的費用。
長期生
產與短期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長期生產的決策是基於每一相應短期對生產的決策選擇。與短期平均成本曲線起伏較大不同的是,從長期來看,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產量來調整生產規模,從而始終使自己處於較低的平均成本狀態。為了說明企業規模對成本的影響,我們先來分析不同規模時的短期成本,說明企業規模本身對短期成本曲線的影響,並由此分析長期成本。
可以作出四種企業規模時平均總成本曲線的圖4-7
圖4-7中橫軸Q代表產量,
縱軸C代表成本,ATCa,ATCb,ATCC,ATCd分別是企業規模為a、b、c、d時的短期平均總成本的曲線,它們都是U形曲線。企業的經營處於這四條曲線的哪一條取決於它的規模。例如,如果企業規模為a,則平均總成本曲線為ATCa,如果要13單位產量,則平均總成本為7.69。但該企業可以用這四種規模中的任何一種生產13單位產量。如果用b規模則平均總成本曲線為ATCb,平均總成本為6.80;如果用c規模,則平均總成本曲線為ATCc,平均總成本為7.69;如果用d規模,則平均總成本曲線為ATCd,平均總成本為9.5。在這四種規模中b種規模生產13單位產量時經濟效率最高,也就是平均總成本最低。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long-run
average
cost
curve)表明了當資本和勞動都可以變動
時可以達到
的最低平均總成本與產量之間的關系。如圖4-8所示:
圖4-8中,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為實線的LRAC。這條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是從圖4-7中的四條短期平均總成本曲線直接得出來的。從圖4-8中可以看出,a規模時,產量達到10單位時平均總成本最低;b規模時,產量在l0到18之間平均總成本最低;c規模時,產量在18至24之間平均總成本最低;d規模時,產量在24時平均總成本最低。把每種規模時平均總成本最低的那一部分接在一起就組成了長期平均成本曲線。這條曲線表明,在長期中企業如何調整規模,以使平均成本最低。例如,產量為10時,規模為a,產量為10至18時,規模為b,等等。
『陸』 平均持倉成本是什麼
其實已經有網友做了很好的回答,之所以再答,是想更形象一點。
主力內是通過在股價上升過程中容洗盤來達到抬高散戶平均持倉成本的目的。假如主力不這么做,我們來簡單演示一下。
假如某股票在5元時已經是歷史最高價,而在這時主力已經吸到60%的流通籌碼了,主力覺得夠了,不準備再增倉了,然後開始拉抬股價。就是說這時候有40%的籌碼在散戶手裡面,他們的成本也在5元以下,如果這個時候主力天天拉漲停板,這些散戶會出貨嗎?大多數不會!假如主力通過天天拉停板把股價拉到了10元,然後主力開始出貨了,主力一開始出貨股價自然就不怎麼漲了,這時候那些成本在5元以下,憑空得了好多漲停板後,發現股價不漲了的散戶會干什麼?很簡單,跑!!主力在跑散戶也在跑,誰接得住這么大拋盤?接不住的話,股價怎麼漲上去的就怎麼跌回來!這就是不逐步抬高散戶持倉成本的後果。
呵呵,多的就不說了。
『柒』 平均持倉成本是什麼,主力抬高平均持倉成本的目的是什麼,對主力有什麼好處
持倉成本是指:在一個時期內連續分批(買入、賣出)交易某金融產品或衍生品(回例如股答票或期貨)後的交易總成本減去浮動盈虧的數額除以現持有數量得到的數值,即(單位)持倉成本。
主力抬高平均持倉成本的目的有兩個:
1.倒手籌碼獲利:比如4元成本,通過倒手達到5元成本,但他通過倒手已經盈利了1元;
2.通過提高散戶持有成本,避免散戶獲利出逃打亂坐莊計劃,為以後出貨派發做准備。
主力,是指主要的力量,一般也指股票中的莊家。形容市場上或一隻股票里有一個或多個操縱價格的人或機構,以引導市場或股價向某個方向運行。一般股票主力和股市莊家有很大的相似性。
『捌』 關於「平均持倉成本」
平均持倉成本是指莊家與參與的散戶持倉價格的平均值,這個持倉成本不用你計算,軟體中看籌碼分布圖就能看出來平均成本價格是多少。
舉例說,一個莊家低位大量吃進10元的籌碼,他的成本都是10元,吃到一定程度開始拉升,這時的表現就是放量拉升,散戶或者分析人士馬上能注意到,就會跟隨著一堆薦股,股評人,技術高手來推薦這個是莊家開始拉升了,都開始追進,這時巨大的成交量繼續維持著,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從而造就了高換手率,隨著量價齊升比如漲到15元,從10元拉到15元,中間肯定有13進的14進的,本身莊家也需要對倒,這時平均成本就不再是10元了,而是13或者14甚至15元,隨著拉升至20元,這一路莊家可以逐漸的拋出當時10元進的成本籌碼,讓散戶接走,以便完成派發,至此在股價高位,莊家已經成功撤退,留下的都是散戶高位籌碼,一旦有風吹草動,沒有庄的股票就會散戶殺跌散戶一跌到底,跌透了,莊家又來了吸籌了,如此循環往復。就是股票的起起落落。(當然真實情況要比這個復雜的多,這只是個簡單化的例子)
這樣一看,平均成本提升就會減輕上面的拋壓就不難理解了,試想如果都是12元平均成本,漲到18元,散戶為什麼不拋呢,賺了不少了對吧。但如果平均成本17元,漲到18元,誰會願意拋呢,這就導致拋壓減輕了。這就是股票為什麼漲漲就要跌一跌,就是為了讓散戶出去,讓出低成本籌碼,然後讓你踏空了你再進來,接高價籌碼,以達到提升總平均成本的目的。否則散戶說跑就跑了,拋壓太大,不利於拉升。
『玖』 平均持倉成本是什麼意思
股票的持倉成本就是流通盤中不同的價位有多少股票數量。
投資者買入股票以後,就是持了某隻股票的籌碼,而籌碼的轉換變化實際上也是代表了投資者持有的成本在不斷的變化。當股價上漲到某一價位時,如果是遇到了籌碼集中的位置,則會產生較強的壓力位或是支撐位,從而導致市場的趨勢也會因受到壓力或是支撐出現相反方向運行。
所以通過研究股票籌碼對分析股票持倉成本進而判斷股票的壓力位和支撐位有重要作用。
籌碼原理
1.有效的判斷股票的行情性質和行情趨勢;
2.有效的判斷成交密集區的籌碼分布和變化;
3.有效的識別大資金建倉和派發的全過程;
4.有效的判斷行情發展中重要的支撐位和阻力位。
應用要點
1.在應用靜態籌碼的功能時,必須要使用普通K線;
2.周線、日線都可以使用,投資者應根據自己對操作周期的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分析周期(周線對應中長線的分析,日線對應中短期的分析)。
3.一輪明顯的波段(上漲時,需要從最低點開始,一直到上漲結束開始下跌時才能使用,主要是尋找回調的目標位置;下跌時,需要從最高點開始,一直到下跌結束,開始上漲時才能使用),如果趨勢還沒有運行結束,切忌使用靜態籌碼的功能。
4.點出靜態籌碼功能時,在圖中會出現多條長短不一的蘭色線條,其中越長的線條,代表在這一價位的籌碼是最集中的,所起到的支撐與壓力的作用也是最強的,越短則意義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