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半年經濟形勢怎麼看
在楊偉民看來,上半年經濟形勢穩中向好,結構調整深化。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6.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個百分點,這也是2015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高值。
他同時強調,看經濟形勢要有辯證思維,眼光要長遠。既要看當前,也要看長遠;既要看指標,也要看預期;既要看到成就,同時也要看到問題。他認為從中長期和預期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發展正在出現積極的變化,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供求關系正在發生實質性變化,企業的預期和市場的信心正在逐步好轉,經濟發展動力在增強。
當前,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去杠桿是其中的重點工作之一。楊偉民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同時前幾年宏觀杠桿率過快上升的勢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這表明,去杠桿和穩增長這兩者並不是魚與熊掌的關系,兩者是可以兼得的。
⑵ 結構性去杠桿是什麼意思 對股市金融有什麼影響
股市中的高杠桿工具指配資、融資、融券。
1、配資是指配資公司在原有資金的基礎上按照一定比例提供資金供使用。雙方簽訂的是《賬戶委託協議》等類似文本,如果配資則必須用公司的賬戶操作,當然,也可以選擇使用自己的賬戶,但是需要給公司抵押物,如房子、車子之類的抵押物。
2、融資買入是對股票進行買賣操作的一種方法,用很直白的話講:就是用借錢的辦法買入股票。當投資方需要買入某個股票時,由於資金不足,不能完成股票交易時,可以通過融資的辦法實現。
3、融券 securities lending。亦作:出借證券。名詞,不可數。證券公司將自有股票或客戶投資賬戶中的股票借給做空投資者。投資者借證券來出售,到期返還相同種類和數量的證券並支付利息。
「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單個公司或機構「去杠桿化」並不會對市場和經濟產生多大影響。但是如果整個市場都進入這個進程,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被迫或主動的把過去採用杠桿方法「借」的錢吐出來,那這個影響顯然不一般。
⑶ 如何把握好結構性去杠桿的力度和節奏
如何把握好結構性去杠桿的力度和節奏?
董希淼認為,結構性去杠桿應特別注重「精準滴灌」,既要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又要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這就需要在結構性去杠桿的過程中,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進行。只有財政金融政策協同發力,才能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擴內需、保增長的大局。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認為,應充分發揮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作用,統籌把握各領域出台政策的力度和節奏,形成政策合力,高度警惕去杠桿中的「次生風險」,平衡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和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來自《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10日 02 版)
⑷ 如何理解「結構性去杠桿」
經濟學家潘向東分析,「結構性」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從總量看,我國宏觀內杠桿率容趨穩,結構性去杠桿的目標是努力實現宏觀杠桿率穩定和逐步下降,不再追求宏觀杠桿率的快速下降。二是分部門、分債務類型提出不同的去杠桿要求。我國國有企業杠桿率比較高,要實現國企杠桿率的穩步下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比較大,要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在做好「堵後門」的同時也做好「開前門」;我國居民杠桿率上升較快,要抑制居民杠桿率的上升勢頭。
如果政策過度緊縮、融資快速下滑,會導致信用風險集中爆發,引發市場避險情緒上升,進而出現市場低迷、成交量萎縮,甚至導致市場失去正常的價格發現和融資功能,這不僅不利於企業正常融資、不利於實體經濟增長,還可能引發金融風險。如果去杠桿節奏過慢,則會使杠桿率進一步上升。因此,在杠桿率上升趨緩、經濟增速有所下行的情況下,「穩杠桿」是較為合適的政策選擇。
⑸ 結構性去杠桿正在穩步推進嗎
去年以來,我國宏觀杠桿率上升勢頭明顯放緩。2017年杠桿率增幅比2012—2016年杠桿率年均增幅低10.9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杠桿率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1個百分點。去杠桿初見成效,我國進入穩杠桿階段。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認為,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多地關注就業、企業盈利、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等指標,不能再通過人為抬高杠桿率追求過高增長速度,這將在宏觀上帶動杠桿率下行。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來我國杠桿率將總體趨穩,並逐步有序降低。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⑹ 上半年經濟形勢該怎麼看
2017年中國經濟整體表現向好,其主要助推力量來自於供給側改革、創新創業、「一帶一路」戰略等一系列支撐,穩中向好趨勢明顯,經濟增長質量有所提高。如果能夠繼續保持此趨勢,中國經濟在2018年依然會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
除內部因素外,2017年世界經濟出現較為明顯的復甦趨勢,對中國經濟的增長起到了一定助推作用。雖然2018年的世界經濟前景依然復雜多變,但積極樂觀因素也有所增加,這些均有助於中國經濟,尤其是對外經貿的平穩運行。
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即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對GDP的重視,轉移到經濟質量之上。
追尋經濟質量需要不驕不躁、求是求實。目前來看,會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不利影響的因素,依然是前期產能過剩所造成的不良影響,需要通過供給側改革進行優化。因此,減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才能將前期產能過剩的不良影響降至最低。因前期歷史遺留問題,供給側改革這一大困難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實施過程中需要有計劃、有步驟、有耐心,否則急功近利則有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導致新的不利因素。
如果供給側改革是清理歷史遺留問題,為經濟高質量增長鋪平道路,那麼創新就是經濟高質量增長的發動機。創新也好,科學技術也好,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以雙創為例,雙創為社會帶來的多重積極因素正在逐步顯現,一是浮現出一系列未來有希望在新興產業中成為關鍵的企業,二是解決了國家大量的就業問題,三是通過雙創為全社會培養出一批優秀人才,四是雙創效益帶動了各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和創新牢不可分,譬如中國製造2025以及「互聯網+」中創新所轉化的成果,在生活、生產方面的智能化已經令世界矚目;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創新的科技技術令海陸空三方面的商業貿易往來更為便捷,中國高鐵不僅在經濟效益上獲得豐收,更是將品牌響亮世界。
不可否認,創新已經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穩健、穩定、高效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中國在2018年的宏觀經濟發展依然需要創新科技作為關鍵驅動力。通過創新驅動各產業穩定發展,一方面能夠擴大內需,另一方面能夠令出口更有優勢。同時在創新技術的應用下,原本的高能耗和污染物將得到更好的控制,環境質量的好轉以及環境維護成本的降低,同樣意味著經濟增長質量在改善。以此,中國就更有把握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們重心從注重數量轉移到注重質量的過程中,落實依舊是一大「特色」問題,很多地方政府口頭上喊著注重質量,而實際上依舊追求著速度。部分城鎮在自身實力不足以承受外部壓力的情況下就大膽招商引資,導致壓力重重。一些政府急於落實或跟上某些重要政策,可能會將發展的重點集中在某些區域,就會導致忽視大多數地區的發展,從而出現層級分離、管理混亂、分歧加劇等問題,容易令「質量」一詞僅成為口號。
此外,中國在2018年的發展還需要堅定不移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革開放,以「一帶一路」為重點,遵循市場經濟,協調各區域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解決好「三農」問題,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與此同時,還需要繼續加強體制、法制、道德等方面的建設,在打造諸如經濟、文化、體育、創業強國之稱呼時,還需要將我國打造成為素質強國。
整體而言,中國的發展還處於在工業化和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內需有空間,發展有韌性,創新有手段,中國經濟長期看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在世界經濟復甦明朗,全球貿易較快增長的良好外部環境下,2018年中國經濟將繼續穩定向好。
⑺ 實施什麼是推動結構性去杠桿的重要途徑
從去杠桿到結構性去杠桿,體現了分類對待的明確信號。結構性去杠桿政策與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相適應,根據不同領域、不同市場金融風險採取差異化、有針對性的辦法,優先處理可能威脅宏觀經濟金融穩定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問題,有利於避免出現「一刀切」、部分領域過度去杠桿等情況。
⑻ 形勢與政策——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及發展趨勢
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2018年相比更為復雜嚴峻,預測投資增長速度會有所回升,消費穩中略降,出口增長速度將有所回落,價格總體穩定,工業品和消費品價格的剪刀差縮小,總體上經濟增長將有所減慢。
與此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穩定經濟的效應將繼續顯現,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和深化改革開放的信號有利於穩定企業的信心,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政策會逐步發揮作用。
要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基本思路,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到堅定、可控、有序、適度。要以深化金融財稅改革化解金融風險。
(8)結構性去杠桿穩步推進經濟形勢年中看擴展閱讀
針對我國經濟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
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第一,宏觀政策要強化逆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預調微調,穩定總需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加強資本管制,保證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⑼ 中國去杠桿有五大主要舉措有哪些
去杠桿的5項主要措施是:以處理僵屍企業為抓手解決國企杠桿率過高問題、嚴格控制地方政府杠桿率、切實解決不良資產、加強對大資管行業的監管以及關注貨幣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