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持倉成本價比買入價低
持倉成本價就是買入價加上所有費用(俑金、印花稅等);高於持倉成本價賣你就賺,就是盈,低於成本價賣你就賠本,就是虧。買入均價就是你以不同的價格買入同一股票,平均下一來1股是多少錢就是你這只股票的買入均價(如20元時買了1股,跌到10元時補倉2股,這時的均價就是你花去的40元除以3股,得數就是此時的均價;後來,此股漲到了25元,你又加倉3股,此時的均價是多少請自己算一下)
1.前期賬戶里有該股股票,再次買入後,成本平攤了
2.前期賬戶里沒有該股票,買入後不會出現持倉價低於買入價
3.如果符合上述兩個情況的話,那可能就是軟體出問題了,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幾率很小
Ⅱ 為什麼我的持倉成本價低於委託價格很多!!
這種現象不會經常出現的,那是你運氣好。在你委託單下的時候,股價就下跌了很多,而成交則按均價給你成交了,所以運氣好。
Ⅲ 股價低於機構成本會怎樣。
遲早會漲上去,除非機構也割肉了。
Ⅳ 機構的持倉成本一定比散戶低嗎
也不一定,總有人會在機構建倉前買進股票,但是之後會不會被洗岀來就不好說了!但是大部分都會比他高,只要他進去了就決對不會讓股民的成本比他低,當然在他沒進去之前買進的肯定要比他低!
Ⅳ 請問:為什麼有人會說的,當前股價低於主力成本時,股票呈弱勢,反彈會受到成本價的壓制。難道主力不會拉
一般來說,如果股價現在真的低於主力的成本,就是說主力沒有出來,而且被套了。這種情況是最好的搶反彈機會,因為大多數情況主力都會最終把價格拉起來自救,當然當價格反彈到主力成本位時,在底下搶反彈的人要馬上獲利了結,防備主力就在成本位附近出貨。
就股市而言,概括地講,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可分為:個別因素和一般因素。
個別因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其所處行業地位、收益、資產價值、收益變動、分紅變化、增資、減資、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供求關系、股東構成變化、主力機構(如基金公司、券商參股、QFⅡ等等)持股比例、未來三年業績預測、市盈率、合並與收購等等。
一般因素分:市場外因素和市場內因素。市場外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社會形勢;社會大事件;突發性大事件;宏觀經濟景氣動向以及國際的經濟景氣動向;金融、財政政策;匯率、物價以及預期「消息」甚或是無中生有的「消息」等等。市場內因素主要包括:市場供求關系;機構法人、個人投資者的動向;券商、外國投資者的動向;證券行政權的行使;股價政策;稅金等等。
Ⅵ 為什麼持倉成本低於成交價格
1、因為持倉成本僅計算買入股票的價格,而成交價格不僅要算上買入股票的價格,還要算上傭金、印花稅等交易手續費用,所以持倉成本會低於成交價格。
2、持倉成本=購買成本(就是成交價乘以成交數量)+稅費成本(主要是券商傭金和印花稅,印花稅現在只在賣的時候收了,傭金還是買賣都要收,另外上海的股票還有過戶費)。
Ⅶ 股價低於主力成本是什麼意思
主力機構的意思就是資金龐大可以超重股價,主力買進股票的成本是6元,現在股價已經跌5.9元了,這就是;股價低於主力成本。
股價低於主力成本,就是說主力的股票成本價還比現在的股價高,主力現在不賺錢,一般來說主力不會出的,這時股票一般不會大跌。
Ⅷ 為什麼 持倉成本價比買入價低
持倉成本價就是買入價加上所有費用(俑金、印花稅等);高於持倉成本價賣你就賺,內就是容盈,低於成本價賣你就賠本,就是虧。買入均價就是你以不同的價格買入同一股票,平均下一來1股是多少錢就是你這只股票的買入均價(如20元時買了1股,跌到10元時補倉2股,這時的均價就是你花去的40元除以3股,得數就是此時的均價;後來,此股漲到了25元,你又加倉3股,此時的均價是多少請自己算一下)
1.前期賬戶里有該股股票,再次買入後,成本平攤了
2.前期賬戶里沒有該股票,買入後不會出現持倉價低於買入價
3.如果符合上述兩個情況的話,那可能就是軟體出問題了,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幾率很小,祝您好運!
Ⅸ 機構持倉量下降,股價下降是好還是壞
機構的持倉量下降,股價下降當然是不太好了,可能要進一步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