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桔槔是運用杠桿原理利用石塊

桔槔是運用杠桿原理利用石塊

發布時間:2021-08-11 12:48:20

① 在我國古代書籍《墨經》中,對杠桿有精闢論述,並有許多巧妙的應用.如圖所示是在井上汲水的桔槔,下列對

(1)由圖可見,桔槔是不等臂杠桿,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AC不正確,符合題意;
(2)向井內放送水桶時,人用的力通過杠桿原理,與石頭的重力相關,一般比木桶的重力要大,故B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3)往上提水時,因為有石頭幫忙,人的力氣比水和桶的總重力小,故D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BC.

② 桔槔的作用是什麼

桔槔的結構,相當於一個普通的杠桿。在其橫長桿的中間由豎木支撐或懸吊起來,橫桿的一端用一根直桿與汲器相連,另一端綁上或懸上一塊重石頭。當不吸水時,石頭位置較低;當要吸水時,人則用力將直桿與吸器往下壓。與此同時,另一端石頭的位置則上升。當吸器吸滿後,就讓另一端石頭下降,石頭原來所儲存的位能因而轉化,通過杠桿作用,就可能將吸器提升。這樣,吸水過程的主要用力方向是向下。這種提水工具,由於向下用力可以藉助人的體重,因而給人以輕松的感覺,也就大大減少了人們提水的疲勞程度。桔槔延續了幾千年,是我國古代社會的一種主要灌溉機械。這種簡單的吸水工具雖簡單,但它使勞動人民的勞動強度得以減輕。

③ 如圖所示是古代在井上汲水的桔槔.從物理學的角度分析,桔槔的物理模型屬於______,桔槔的後端拴上石塊(

由圖知,桔槔在向上提水時,繞中間點轉動,所以桔槔屬於杠桿.在桔槔的後端拴上石塊作為配重,這樣可以節省人的動力.
故答案為:杠桿;節省人的動力.

④ 桔槔是一種怎樣的提水裝置

桔槔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應用,實際上它是一種利用杠桿原理的提水裝置。它是在井旁支一個木架,在木架上安裝一根結實的木桿,木架將木桿分成短端和長端,短端系著木桶,長端墜個石塊。當桶向上提水的時候,由於杠桿和墜石的作用,便比較省力了。

⑤ 春秋時期的提水器械是誰發明的

春秋時期發明的桔槔,是我國最早的提水器械。

《莊子》一書記載了一個寓言:孔子的學生子貢游歷楚國後返回晉國時,見一農夫吃力地用瓦罐從井中汲水,然後抱著去澆地,「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就勸他改用桔槔提水灌溉。農夫照辦後,用力很小而收獲非常大,可以「一日浸百畦」。這個寓言說明,至遲在春秋後期,桔槔已經在生產實踐中得到了應用。

桔槔是利用杠桿原理製成的器械,結構雖然簡單,卻很巧妙。它是用兩根長條的直木,一根豎立在井邊或河邊,另一根橫放在豎立的直木頂端,用繩索結住。橫木前端掛上水桶或陶瓶等汲水用具,後端墜上石塊等重物。灌溉時,用手向上抬一下墜有重物的橫木後端,前端便帶著汲水用具墜入水中;待注滿水後,再向下拉墜有重物的橫木後端,於是盛滿水的汲水用具就隨著前端升出水面。使用桔槔提水既快又省力,大大提高了功效。以後,桔槔的構造又有所改進。從漢代畫像石刻的桔槔取水圖來看,豎立的直木已改為木架,操作起來就更便當了。

稍晚一些時候,利用輪軸製成的提水工具——轆轤和滑車,也相繼出現。轆轤和滑車簡單實用,比桔槔更為先進和省力,它們在我國使用了2000多年,直到今天,我國農村仍有一些地方在繼續使用。

⑥ 古代汲水工具桔槔運用了杠桿原理,這種原理最有可能記載於下列哪一書中

答案B
考查對基礎史實的再認再現。《墨經》是《墨子》內容的一部分,裡面有大量物理學知識,其中就包括杠桿原理。

閱讀全文

與桔槔是運用杠桿原理利用石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給外匯工作室取名字 瀏覽:310
赤峰黃金股東 瀏覽:314
小米金融公司環境小視頻 瀏覽:923
九有指標 瀏覽:760
資產證券化金融服務 瀏覽:25
北京銀行金融公司招聘 瀏覽:349
控股股東減持可轉債注意事項 瀏覽:169
蕪湖市惠居住房金融有限公司待遇怎麼樣 瀏覽:8
倫敦交易所開戶 瀏覽:448
重慶金融發展服務中心成立 瀏覽:81
民間借貸屬於什麼融資 瀏覽:599
金融公司與二級經銷商協議模板 瀏覽:970
快鴿按揭融資 瀏覽:84
興業證券審批通過何時配股 瀏覽:558
2018酒店投融資分析 瀏覽:922
銀行行長在股東大會上的報告 瀏覽:731
中恆集團有子公司嗎 瀏覽:260
牡丹江國華集團 瀏覽:318
內資融資租賃公司列表 瀏覽:494
眾籌融資對交易所的影響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