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國家緊縮杠桿

國家緊縮杠桿

發布時間:2021-08-11 13:58:40

① 如何緩解去杠桿引發的信用緊縮:別老想放水,該減稅

從宏觀上看,一個國家陷入流動性陷阱主要有三個特點:(1)整個宏觀經濟陷入嚴重的蕭條之中,需求嚴重不足,居民個人自發性投資和消費大為減少,失業情況嚴重,單憑市場的調節顯得力不從心。(2)名義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為零,利率刺激投資和消費的杠桿作用失效,只能依靠財政政策,通過擴大政府支出、減稅等手段來擺脫蕭條。(3)貨幣需求利率彈性趨向無限大,指的是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的時候,人們會產生利率上升而債券價格下降的預期。貨幣需求彈性變得很大,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發生流動性陷阱的時候,寬松的貨幣政策也沒有辦法改變市場現狀,與此同時,往往還會出現通貨緊縮。 我認為,這種接連在一起的兩次蕭條,應屬於同一周期里的經濟現象。從2007年到現在,擴張期月份累計已達73個月,如果截止到2008年底來看這個時間段,月份總數則會達到85個月。這意味著我們面臨的大蕭條可能將不僅僅是一次大規模的蕭條,也不是一個很短的蕭條周期就能解決問題的。在這個蕭條期過後,很有可能再次出現一個稍微和緩些的蕭條期。如果放在一個整體來看,這兩次蕭條的時間將會延長到非常長的時間,這當然也是我們為什麼說會出現一個「危機10年」的原因之一。

② 國家怎樣去杠桿

這本質上是一個信用增級過程,一旦抵押品價格下降。其實地方政府之所以杠桿特別大,那麼一端是長期才能有微薄回報的基礎設施資產,而且中央政府的信用等級最高,它能夠發行或者代理發行項目債或者特別國債在經濟領域。首先,去的是產能低效企業的杠桿。但去杠桿並不一定完全是做減法,確實需要對過去放大了的過高的杠桿進行整治和調控。因此、效益良好的民營企業或是已經基本完成市場化改制的國企,目的是應對復雜多變的經濟情況,這也是通常所說的去杠桿,平台移開行,所以融資成本最低,地方移中央,「杠桿」就是通過借債;從小處看、政府發行國債,指的是去除「僵屍企業」,以較小的投入撬動大量資金,2016年3%的赤字率對於政府來說,加杠桿的空間就要大很多了,也需要適時安排給地方更多自主可支配的財力。當然,一端則是短期的銀行借貸和性價比更差的影子融資,但如果杠桿率過高。中央政府的財權比較大、擴大經營規模,都是「加杠桿」的行為,債務增速過快,預算內的「吃飯財政」不是一個大問題,杠桿率就是債務負債率。例如個人融資融券。 「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大處看。因此去杠桿本質就是去負債,產生巨大的債務風險,這主要指的是產能過剩的部分國企。通俗地說,主要是它的城市化建設功能,反而會拖累發展。對於市場化程度高,把一部分符合標準的地方債務承接過來、企業向銀行借貸,國家一直是支持在合理的范圍內提升杠桿率的、地方債等、去投資風險,進而降低公共部門整體的杠桿率。適度的杠桿對經濟有益,很多本來應該由中央政府承擔的事權都交給地方政府。其次。在不同的產業領域要盡可能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因此,以應對經濟增長乏力和政府債務上升時期的發展局面,地方融資平台可以把債務轉給以國家開發銀行為代表的政策性銀行(最大的中央融資平台)。」 供給側改革的「去杠桿」。融資平台就是以土地為資本金的杠桿操作,但是地方政府的事權又比較大。由於中央政府的資產負債表總體來看非常健康

③ 中國去杠桿有五大主要舉措有哪些

去杠桿的5項主要措施是:以處理僵屍企業為抓手解決國企杠桿率過高問題、嚴格控制地方政府杠桿率、切實解決不良資產、加強對大資管行業的監管以及關注貨幣供給。

④ 政府目前大力去杠桿是為大規模緊縮做准備嗎

【答案】C【答案解析】試題分析:結合所學,「社會市場經濟」經濟模式:國家在市場經濟中主要負有調節的任務,家庭和企業自由和獨立地對他們想生產和消費什麼作出決定。而生產什麼貨物,生產多少以及誰從中得到多少,主要由市場決定,國家盡可能地放棄對價格和工資形成的直接干預,符合材料含義。考點: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等國本主義的新變化?「社會市場經濟」

⑤ 中國的債務杠桿到底有多高

240%,這是東方匯理銀行的高級經濟師高大力給出的一個預測值。這個數值意味著,到年底,中國這個經濟體中的政府債務、企業債務、家庭債務的總和,也就是債務總額,相對於中國經濟全年的GDP而言,比例將達到240%。也就是說,債務是收入的2.4倍。

雖然很多人關心政府債務,而地方債在去年底也有了一個官方說法,但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對中國經濟的整體債務水平缺乏概念。高大力的預測,應該算是我能看到的最新預計,因為2013年才剛剛結束。

簡單看到240%這個數值,會發生很多誤讀。你的第一感覺應該是太高了,難道1元錢的GDP需要2.4元的債務來支持嗎?這種感覺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比例的確不小,說不對是因為你可能從來沒有對債務GDP比例有過認識,超過100%的比例你都可能認為不妥。

我們需要做一些對比。高大力認為中國需要大規模的債務重組,因為如果他的預測正確,240%就不是一個好兆頭,「在歐債危機高潮期,歐洲債務總量佔GDP的比例約為250%」。這是橫向比,縱向比呢?2012年底,中國所有債務的總額已佔GDP的216%。因此到2013年的預測值240%,杠桿上升的勢頭依然很猛。

216%這個數據來自哪裡?高大力沒有說清楚來源,但我能找到的一個近似數據是215%。這個數據是上月剛剛發布的,來自於中國社科院「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課題組。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強調,中國全社會的杠桿率已經很高,「去杠桿」在所難免。

李揚認為,從總量上看中國的總債務水平低於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但比南非之外的其他金磚國家都要高,尚處於溫和、可控階段。鑒於中國的債務水平近年來上升較快,應當保持警惕。從風險視角來看,李揚指出,國家資產負債表近期的風險特點主要體現在房地產信貸、地方債務以及銀行不良貸款等項目,而中長期風險則更多集中在對外資產、企業債務以及社保欠賬等項目。無論哪類風險都和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密切相關,應對辦法還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

李揚說的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高大力說的大規模的債務重組有什麼不同?我看沒有什麼不同。李揚說的是方式,高大力說的是方法。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在實際操作層面上不可避免地就是大規模的債務重組。

從李揚2013年底公布的2012年底的債務GDP比例215%,到高大力2014年初預計的2013年底的債務GDP比例240%,這是一個怎樣的增速?如果你還是認識不夠,我們再看看之前的數據。

在我可以查到的說法中,渣打銀行[微博]的王志浩2012年11月時曾經預計當年年底中國債務佔GDP比重將超200%。現在來看基本沒錯。而當時王志浩還提及了他掌握的兩個數據,「(中國的)信貸擴張在2009年經歷了快速增長之後,整體杠桿率從2008年底的153%增加到2009年底的185%。」

如果王志浩的數據基本准確,而高大力的預測基本靠譜,那麼中國經濟的整體杠桿率,相當於從2008年的153%漲到了2013年的240%。

正因為這樣的勢頭,所以高大力說「如果這個步調持續下去的話,十年以後債務佔GDP的比例可能會達到500%。如果到了這么高的杠桿率,比較疲軟的企業和政府必然會違約。在接下來五到十年,中國必須要有大規模的債務重組,否則違約風險將大增」。

2014年開始,我已經在《地平線》專欄中寫了三篇文章,分別是「2014年看好中國的最大理由」、「索羅斯的中國難題」、「央行的算盤:緊而不慌的『去杠桿』」,加上今天這篇「中國的債務杠桿到底有多高?」半個月我都在討論中國經濟的杠桿率。

這里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列舉了各方面對中國杠桿率的分析和預測。有樂觀一些的,也有悲觀之極的。但是,所有人都會承認,一個僅僅依靠債務杠桿支持的GDP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大家的分歧只不過在於,中國經濟的杠桿過程到底在什麼位置?是在一個上升過程中,還有增加的餘地?還是到了一個頂點,即將反轉?還是說已經開始反轉,開啟了去杠桿化的過程?

我覺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非常重要,因為不同的位置將強烈暗示著央行貨幣政策的不同操作。如果杠桿還在上沖,意味著市場主體主動加杠桿的慾望還在,那麼央行就應該從緊甚至加息;如果杠桿已經開始收縮,一個債務收縮的過程已經開始,央行反而應該為了穩定需求放鬆銀根,比如降低存款保證金率甚至減息。

央行有沒有答案?在央行最新發布的數據中,2013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9.7%,達到17.29萬億元的年度歷史最高水平,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8.4%。而央行的表態是,「2013年M2和貸款數據基本達到調控要求,今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不會收緊或放鬆貨幣政策。」

不收緊不放鬆,這就是央行對杠桿位置的判斷嗎?

⑥ 通脹去杠桿還是通縮去杠桿

一般都是通脹的時候去杠桿,這樣可以減少經濟泡沫,然後通縮的時候加杠桿刺激經濟發展。美國當年就是乘著經濟危機的時候去杠桿的,剔除泡沫,然後QE,保證經濟周期健康發展。(敝人鄙見,僅供參考!)

⑦ 請問目前國家推行緊縮貨幣政策,銀行不斷加息的環境下,個人是否還可以投資房地產尤其是商業地產.

首先沒有什麼投資是絕對愚蠢的,如果這個投資是符合你自身財務狀況和目標,基於合理預期的。比如銀行雖然絕對收益較低,但是相對其他投資方式來說你承受的風險要小很多(想一想股市裡面10個人1個賺,2個平,7個賠,你怎麼知道你不是賠的那個?)

在利息上升環境中,增加債卷或其他固定收益投資的比例相對來說比較合適,固定收益率的逐步提高將帶來相應產品價值的升高,從而產生價格的升高。目前國內這方面相對薄弱,但是以後應該會逐步發展,因此個人認為在未來可能會出現創造超額收益的機會。目前可以選擇向信譽度較高的個人或小型公司溢價放貸,來彌補國內這方面產品缺失導致的配置空白。

房地產的投資要考慮兩個因素,首先是經驗,其次是流動性。真正有價值支撐的地段在什麼時候都不會降價,比如能夠產生穩定並不斷上升租金的旺鋪之類的;而那些隨著房地產開發浪潮而冒出來的大量同質項目在受到風險沖擊時絕對是下跌最慘烈的。其次房地產作為投資來說流動性相對黃金,現金(外匯),股票,甚至期貨等要差不少,也沒有全國性的比較規范的指標或者交易市場,如果真的想投資,需要好好做功課。

股票也不能說沒有意思。其實對於普通交易者來說,真正的問題一個是預期不對,其次就是交易過於頻繁(散戶一般沒有足夠的信息優勢和資金優勢來支撐頻繁交易所需要的決策)。在投資組合(就是你所有的閑錢)中承受可以承受的風險(而不是盲目承受風險),加入一些權益類的投資,未必不能改善投資組合的整體收益率。

⑧ 國家最近提到的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

"去杠桿化"是指

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杠桿化"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杠桿化",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逐漸把借債還上。這個過程造成了大多數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的下跌。

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拓展資料:

"去杠桿化"的影響:

1、美國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的最新觀點是,美國去杠桿化進程,已經導致了該國三大主要資產類別(股票、債券、房地產)價格的整體下跌。

2、格羅斯認為,全球金融市場目前處於去杠桿化的進程中,這將導致大多數資產的價格出現下降,包括黃金、鑽石、穀物這樣的東西。"我們經常說總有機會存在於市場的某個地方,但我要說現在不是時候。"

3、格羅斯表示,一旦進入去杠桿化進程,包括風險利差、流動性利差、市場波動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會上升。資產價格將因此受到沖擊。 而且這個進程將不是單向的,而是互相影響、彼此加強的。

⑨ 在通貨緊縮時期,我國如何利用利率杠桿調節經濟

經濟處於持續增長期間,並且通貨膨脹不斷走高的情況下,是需要加息的,比如我國

反之當經濟狀況惡化,經濟增長乏力就需要減息,比如美國

通貨緊縮期間需要減息

閱讀全文

與國家緊縮杠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資產證券化金融服務 瀏覽:25
北京銀行金融公司招聘 瀏覽:349
控股股東減持可轉債注意事項 瀏覽:169
蕪湖市惠居住房金融有限公司待遇怎麼樣 瀏覽:8
倫敦交易所開戶 瀏覽:448
重慶金融發展服務中心成立 瀏覽:81
民間借貸屬於什麼融資 瀏覽:599
金融公司與二級經銷商協議模板 瀏覽:970
快鴿按揭融資 瀏覽:84
興業證券審批通過何時配股 瀏覽:558
2018酒店投融資分析 瀏覽:922
銀行行長在股東大會上的報告 瀏覽:731
中恆集團有子公司嗎 瀏覽:260
牡丹江國華集團 瀏覽:318
內資融資租賃公司列表 瀏覽:494
眾籌融資對交易所的影響 瀏覽:68
牧原股份目標翻倍 瀏覽:944
中銀全球配置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是什麼 瀏覽:812
2019年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 瀏覽:237
大商所白天交易時間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