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際收支情況(順差或逆差)、匯率、利率、本幣升降值之間的關系
貿易逆差
在對外貿易中,一定時期內(一般是一年)若一國的出口額大於進口額,則稱為出超,即貿易順差,表明一國外匯有凈收入,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商品國際競爭力強,在國際市場上處於有利的地位;若進口額大於出口額,稱為入超,即貿易逆差,或叫貿易赤字。表明一國的外匯儲備減少,該國商品國際競爭力弱,在國際市場上處於不利的地位。
貿易順差
究一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主要藉助於政府定期公布的對外貿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較系統地載有表明出口和進口的數字統計,大體可反映一國在特定時期內對外貿易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一國對外貿易按出口大於、小於或等於進口等情況,分別構成貿易順差、貿易逆差或貿易平衡。
1 .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謂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出超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夥伴國的摩擦。例如,美、日兩國雙邊關系市場發生波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於巨額順差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餘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 .貿易逆差( 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謂貿易逆差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進口貿易總值大於出口總值,俗稱 「 入超 」,反映該國當年在對外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同樣,一國政府當局應當設法避免長期出現貿易逆差,因為大量逆差將致使國內資源外流,對外債務增加。這種狀況同樣會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
3 .貿易平衡( Balance of Trade )。貿易平衡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外貿進、出口總額基本上趨於平衡。縱觀世界各國 ( 地區 ) 政府的外貿政策實踐,這種現象並不多。一般來說,一國政府在對外貿易中應設法保持進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結余,此舉有利於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貿易順差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㈡ 論述國際收支與匯率、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關系。
當國際收支為順差時,意味著一國收入大於支出,出口大,從而外匯儲備就會增加,本國貨幣相對而言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從而會引發本幣升值,本國貨幣匯率上漲。
國際貿易與投資有替代和促進作用,不同時期不一樣。
㈢ 匯率變動會對國際收支產生什麼影響
1、匯率變化對外匯儲備的影響。
貨幣貶值對一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影響;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會影響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
2、匯率變動對一國國內就業、國民收入及資源配置的影響。
當一國本幣匯率下降,外匯匯率上升,有利於促進該國出口增加而抑制進口,這就使得其出口工業和進口替代工業得以大力發展,從而使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國內就業機會因此增加,國民收入也隨之增加。
3、匯率變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小國的匯率變動只對其貿易夥伴國的經濟產生輕微的影響,發達國家的自由兌換貨幣匯率的變動對國際經濟則產生比較大的,甚至巨大的影響。
(3)匯率與國際收支的關系擴展閱讀:
種類
(1)按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劃分,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
1、固定匯率。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並只能在一定幅度內波動的匯率。
2、浮動匯率。是指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匯率。其漲落基本自由,一國貨幣市場原則上沒有維持匯率水平的義務,但必要時可進行干預。
㈣ 國際收支對匯率有什麼影響
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將導致其本幣匯率的波動。國際收支是一國居民的一內切對外經濟、金融關系容的總結。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反映著該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也影響著該國的宏觀與微觀經濟的運行。國際收支狀況的影響歸根結底是外匯的供求關系對匯率的影響。
由某項經濟交易(如出口)或資本交易(如外國人對本國的投資)引起了外匯的收入。由於外匯通常不能自由在本國市場上流通,所以需要把外幣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投入國內流通。這就形成了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給。而由於某項經濟交易(如進口)或資本交易(到國外投資)則引起了外匯支出。因要以本國貨幣兌換成外幣方能滿足各自的經濟需要,在外匯市場上便產生了對外匯的需要。
把這些交易綜合起來,全部記入國際收支統計表中,便構成了一國的外匯收支狀況。如果外匯收入大於支出,則外匯的供應量增大;如果外匯支出大於收入,則對外匯的需求量增大。外匯供應量增大,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直接促使外匯的價格下降,本幣的價值就相應的上升;當外匯需求量增大時,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直接促使外匯的價格上漲,本幣的價值就相應的下跌。
㈤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變動與國際收支變動之間的關系
答案b
在直接標價法下匯率上漲表示本幣貶值,因為匯率體現的是1單位外幣的價格,即1單位外幣體現為多少單位本幣
㈥ 匯率與進出口、國際收支之間的關系的體現是什麼。
所謂人民幣匯率就是: 人民幣兌換外幣的比率, 以美元為例:
2005年7月21日: 人民幣與美元兌換比例為8.11RMB兌換1美元, 即匯率為8.11
2010年4月22日: 人民幣與美元兌換比例為6.82TMB兌換1美元, 匯率降為6.82
,6.82元人民幣就可以換1美元了,原來要8.11元,人民幣對外變值錢了,也就是升值了.
這種情況就叫做匯率下降
假如進口國外產品100美元 ,政府先用外匯(美元)結算付給100美元,國內的進口企業或個人只需給政府682元人民幣, 原來需要811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外的產品變便宜了,從而會鼓勵進口,增加進口.
假如出口到國外的產品也是100美元,外企結算時給你100美元,但美元在國內是無法直接使用的,必須向政府兌換成人民幣,現在100美元兌給你682人民幣,若是在2005年的時候,可以兌換811元人民幣,相當於出口產品利潤被壓縮了,如果出口產品在國內的生產成本沒法降低,甚至因用工或稅收等而上升,出口的產品就會出現微利甚至虧損,從而打擊了出口的積極性,或者只能提高產品的出口價格以維持原來的利潤,但價格的上升會導致競爭力的下降,使得訂單減少了,從而也打擊了出口,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近年來出口為主導的戰略是不利的!
總之, 匯率下降就會使本幣升值,繼而促進進口,同時也打擊了出口!
國際上來看 如果匯率上升 你買國外的產品 價格會較高。
而且從生產形勢上來看 匯率上升,國際間結算的生產資料價格會上漲。
所以來說物價水平會上漲
㈦ 關於匯率與國際收支、通貨膨脹、利率、經濟增長率、財政赤字和外匯儲備的關系!
匯率上升,在直接標價法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採用,我國也是,就是用本國貨幣表示外國貨幣的表示法,也是在沒有特別說明下的標價方法),就是本幣貶值.
1.匯率與國際收支:匯率上升,即本幣貶值,同樣的外幣能夠兌換到更多的人民幣,在物價不變的情況下,有利於本國出口,使國際收支向順差的方向發展.
2.匯率與通貨膨脹: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有利本國商品競爭力,國外需求增加,導致物價上升;通貨膨脹率上升;
3.匯率與利率: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有利於出口,商品競爭力上升,需求增加,引起投資增加,利率上升
4.匯率與經濟增長,根據上面推斷,當然有利一國經濟增長,增長率上升
5.匯率與財政赤字:匯率與財政赤字理論上關系不大
6.匯率上升,有利於出口,有利於國際儲備的增長.
㈧ 人民幣匯率為什麼與國際收支變化無關
近年來,美國一些學者聲稱,人民幣低估是造成中美貿易逆差的核心因素,川他們認為,巨額的國際收支順差表明人民幣被嚴重低估了,中國因人民幣匯率獲得了不公正利益。在金融危機發生後,面對美國國內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部分國會議員提議美國政府將中國列為操縱匯率的國家,對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進行限制。人民幣匯率的合理水平能否簡單地由國際收支差額來論斷?人民幣匯率未來將走向何方?本文將從匯率形成機制、匯率制度選擇、匯率與國際收支關系的實證分析等三個方面進行深人研究,闡明為什麼人民幣匯率與國際收支之間基本不相關,指出影響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向的幾個重要關心問題。一、人民幣匯率是否被嚴重低估匯率形成的機制很復雜,匯率水平高低並非完全取決於國際收支差額,利率、通貨膨脹、產出水平、外匯干預都是影響匯率的因素。購買力平價、利率平價、貨幣學派的匯率理論、均衡匯率理論等諸多匯率理論站在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匯率形成的機制。在相當程度上為各國政府制定匯率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