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對於杠桿原理的結論和展望

對於杠桿原理的結論和展望

發布時間:2021-08-13 02:53:05

『壹』 杠桿原理得出結論過程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船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這里還要順便提及的是,在我國歷史上也早有關於杠桿的記載。戰國時代的墨家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兩條專門記載杠桿原理的。這兩條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這樣的記載,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也是非常有價值的,而且墨子的發現比阿基米德早了約二百年。

『貳』  結論和展望

根據探測之後井田開采所提供的資料來看,在3號「靶區」所探測的3個陷落柱的確存在,其大小、規模與探測結果相吻合。從而驗證了遙感綜合預測技術及物探探測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這一試驗研究表明,遙感結合地質調查和地理信息系統進行陷落柱異常區預測,進而運用綜合物探進行異常區內的詳細探測是一種可行的、高效率的新技術手段。但在不同礦區的陷落柱異常區的預測中,哪些因素(本文中採用了6種因素)對陷落柱的存在起控製作用或是反映陷落柱存在的主導因素,每種因素的相關控製程度如何,這些都應根據礦區的具體地質、采礦條件做出具體分析。另外,多種物探手段在復雜地形條件下如何綜合應用,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由我們提出並初步實踐證明的這種綜合探測理論和技術,無疑在我國華北煤田普遍存在的岩溶陷落柱研究和探測進程中是一次重要突破,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綜合效益。

『叄』 在我國古代書記墨經中,對杠桿原理有精闢的論述『...分析詳細 別照搬人家的

選 B

『肆』 關於杠桿原理的講解,簡介一下什麼是杠桿原理,具體的

關於杠桿原理抄的講襲解,簡介一下什麼是杠桿原理,具體的
1、什麼是杠桿:能夠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物體).
2、杠桿中的「三點、兩力、兩力臂」:
「三點」: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常用O表示.
動力作用點——動力在杠桿上的作用位置.
阻力作用點——阻力在杠桿上的作用位置.
「兩力」: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常用F1表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常用F2表示.
「兩力臂」:動力臂——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常用L1表示.
阻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常用L2表示.
(力的作用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
3、杠桿的平衡條件(原理):作用在杠桿上的力與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即: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 動力/阻力=阻力臂/動力臂
數學表達式:F1×L1=F2×L2 或 F1/F2=L2/L1
4、杠桿的分類:a、省力杠桿:在F1×L1=F2×L2中,L1>L2,則F1<F2;
b、費力杠桿:在F1×L1=F2×L2中,L1<L2,則F1>F2;
c、等臂杠桿:在F1×L1=F2×L2中,L1=L2, 則F1=F2.

『伍』 結論與展望

本項目主要得到了以下幾點結論:

(1)在總結現有區域危險性評價方法基礎上,首次提出基於GIS與BN耦合技術進行煤層底板突水區域危險性評價的思路。BN是貝葉斯概率方法和有向無環圖的網路拓撲結構有機結合的圖形模型,其固有的特點能彌補現有評價方法的諸多缺點。

(2)初步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煤層底板突水區域危險性評價理論體系,完善了區域危險性評價的基本原則,歸納了底板突水區域危險性評價的基本流程。

(3)在對GIS和BN進行綜述的基礎上,提出GIS與BN耦合技術,並論證了此技術運用到煤層底板突水區域危險性評價上的可行性。

(4)從分析底板突水形成的機理與條件入手,確定了4類共13種因素是影響煤層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並建立了底板突水評價指標體系。(5)以東歡坨礦區為例,運用GIS的數字化功能、數據管理功能、空間分析功能等建立了東歡坨礦區12-2煤層各突水因子和突水信息整合的空間資料庫與屬性資料庫,並同時確定了研究區單一條件矢量評價單元,為基於BN區域危險性評價的BN建模及分析推理提供數據支持。

(6)通過專家知識建立BN的拓撲結構,通過參數學習確定BN的參數分布,建立煤層底板突水區域危險性評價的BN模型;通過診斷推理進行模型分析,確定突水發生時各評價指標的最大相關屬性及其對應的條件概率;通過因果推理得出該礦區各個評價單元的突水概率,並以此為依據得到了12-2煤層底板突水危險性區劃圖。

(7)通過分析本次模擬的GIS-BN區域突水危險性評價分區模型圖,可以清楚地了解東歡坨12-2煤層突水危險性空間分布態勢,為下一階段的安全生產提供決策支持。

1)突水高危地區。該區域突水概率在0.61~0.93之間,且大都在0.70以上。這些區域可以分兩部分:一是位於礦區的北部F7,F5斷層周圍區域。該區域構造發育好,且隔水層厚度和隔水層強度很小、含水層富水性強,是突水易發區;二是位於礦區的南部F27,F30,F31,F32,F34等斷層周圍區域,顯然該區域構造發育好,且含水層水壓較大、含水層富水性強,也是突水易發區。以上區域的突水可能性非常大,在開采時需要採取適當措施防止突水發生。

2)突水概率居中地區,該區域突水概率在0.34~0.61之間,這些區域可以分為3部分:一是位於礦區的東南部,該區域含水層水壓較大;二是礦區的中偏南部F18,F20,F22,F23,F36等斷層周圍區域,顯然該區域構造發育較好,含水層水壓較大,隔水層較薄;三是其他一些斷裂構造比較發育的區域,分布較零散。上述區域有突水的可能性,開采時需要注意觀察突水徵兆,防患於未然。

3)突水概率較小地區,該區域突水概率在0.00~0.34之間,可以分為3部分:一是位於礦區北部的區域,該區域構造發育差,含水層水壓小,且礦壓小;二是位於礦區中部的區域,構造發育差;三是位於礦區西南部的區域,構造發育差。該區域無斷層,含水層滲透系數較小,隔水層強度大。這些區域在正常開采時一般不會發生突水。

(8)在對GIS和BN進行綜述的基礎上,提出GIS與BN耦合技術方法體系,為設計、實現基於GIS-BN的「煤礦突水態勢評價監測系統」提供了系統、科學的理論依據和精確、翔實的現實數據支持。

本書對GIS-BN耦合技術在煤層底板突水區域危險性評價的初次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和較高的准確性。但是隨著12-2煤層的繼續開采、礦區資料的不斷完善,可對評價模型及評價結果進一步進行優化驗證。

『陸』 杠桿原理的道理

F1L1=F2L2杠桿平衡條件,在橋東物體時就用到了,增加L2的長度減小L1長度可以為F2省力

『柒』 杠桿原理科枝論文

技巧—:依據學術方向進行選題。論文寫作的價值,關鍵在於能夠解決特定行業的特定問題,特別是在學術方面的論文更是如此。因此,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據學術價值進行選擇提煉。
技巧二:依據興趣愛好進行選題。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二,就是從作者的愛好和興趣出發,只有選題符合作者興趣和愛好,作者平日所積累的資料才能得以發揮效用,語言應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據掌握的文獻資料進行選題。文獻資料是支撐、充實論文的基礎,同時更能體現論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觀點,因而,作者從現有文獻資料出發,進行選題和提煉標題,即成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從小從專進行選題。所謂從小從專,即是指軟文撰稿者在進行選則和提煉標題時,要從專業出發,從小處入手進行突破,切記全而不專,大而空洞。
11.參考文獻格式要規范,嚴謹,基本要求超過三十篇(工程碩士20)。
12.所有參考文獻必須在論文中有引用的地方。
13.所有圖形公式都要自己完成,拷貝、復制是不允許的。
14.盡量不要用我或者我們這樣的字眼,也就是口語化的東西要杜絕。
15.圖形都要有英文的title。
16.頁眉需要有下面信息。
17.摘要和目錄是專家評審的主要翻閱的地方,一定要讓摘要和目錄體現所做工作和創新點,所以摘要和目錄的編寫很重要,往往容易被忽視!
18.表格需要有編號並至於表格的上方,不同於圖形的放置於下方。
19.論文的結構一般是
背景介紹
·研究現狀
現有演算法、技術、手段或方法的缺陷和不足
提出的新的演算法、協議、方法、技術或手段
對自己提出的方法、技術或手段進行實踐、分析和比較
結論和展望
20.論文撰寫時,一定要注意書面語氣,不要有口語化的成分,很多同學沒有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寫的內容過於口語化,應注意!

『捌』 杠桿原理的文章(短的)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船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這里還要順便提及的是,在我國歷史上也早有關於杠桿的記載。戰國時代的墨家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兩條專門記載杠桿原理的。這兩條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這樣的記載,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也是非常有價值的,而且墨子的發現比阿基米德早了約二百年。

『玖』 杠桿原理簡單概括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拾』 墨子對杠桿原理是如何闡述的

關於杠桿定理,墨子也作出了精闢的表述。他指出,稱重物時秤桿之所以會平衡,原因是「本」短「標」長。用現代的科學語言來說,「本」即為重臂,「標」即為力臂,寫成力學公式就是力×力臂(「標」)=重×重臂(「本」)。現在人們一般都習慣於把杠桿定理稱為阿基米德定理,其實墨子得出杠桿定理比阿基米德早了200年,應稱之為墨子定理才是公允的。

閱讀全文

與對於杠桿原理的結論和展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證券市場線 瀏覽:607
持倉有可用沒有是什麼意思 瀏覽:484
外匯金融產品套餐主要服務產品有 瀏覽:855
金融機構為什麼要嚴禁借新還舊 瀏覽:843
銀行外匯頭寸考核 瀏覽:442
華泰證券員工分類 瀏覽:40
股票箱頂 瀏覽:940
武信投資集團被點名 瀏覽:201
秀強股份財報 瀏覽:668
建設銀行A股十大股東 瀏覽:554
萬代蘭市行交易所 瀏覽:163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入賬價值不應該包括 瀏覽:613
逸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83
ems寄國外黃金首飾 瀏覽:615
四大行控股股東 瀏覽:191
持有比特幣的上市公司 瀏覽:382
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瀏覽:876
天能化工上市公司 瀏覽:441
多個投融資平台上線 瀏覽:305
大股東增持影響重組嗎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