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巴菲特上杠桿

巴菲特上杠桿

發布時間:2021-08-13 17:55:39

Ⅰ 巴菲特最成功是什麼

巴菲特成功的秘訣是保險公司負成本的浮存金和順帶而來的杠桿率,這是他是成功關鍵因素。

從巴菲特的職業生涯來看,「股神」的評價跟事實相比是嚴重錯位的,也絕然不能反映巴菲特的真實能力和成就,巴菲特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投資家,應該被定義為「企業並購之王」或「投資之王」純粹通過股票投資成為另一個巴菲特或許只是天方夜譚。

巴菲特最非凡的商業計劃,就是設計了伯克希爾本身的商業模式。他將伯克希爾打造成一個保險控股集團,然後利用保險公司的浮存金去收購企業和證券投資,充分利用保險公司的杠桿作用來放大收益。從模式本身來說,已比很多控股公司有了先天的優勢。所以後面的運營,事半功倍。結果是公司的規模遠大於同行,而且發展速度也快得多。

在具體投資上,巴菲特也是有計劃的,比如投資組合的構建,他會設想各種經濟情況和不利環境,來檢驗自己的投資組合,並做好各種應對方案。這就是所謂「重要的是建造方舟,而不是預測暴風雨」。

巴菲特總是在其賬戶上保持充足的現金,為可能的危機和突然出現的投資機會做好了准備。我們可以看到巴菲特的很多經典之作,如1987在美國市場崩盤時,大手筆買入可口可樂;在次債危機時,當信貸凍結,包括通用電氣和高盛這樣世界聞名的公司都資金短缺,不得已向巴菲特這個白衣騎士發出了求救信號。結果是,巴菲特抓住了有利的時間窗口,以令人眼紅的有利條件,獲得了通用電氣和高盛的可轉換優先股。在平時的生活中,有些人會抱怨生活,認為自己沒有機會,其實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你平時准備了一隻凳子,當機會來臨時,你可以站在凳子上,抓住機會。但如果你平常沒有準備,或凳子的高度不夠,當機會來臨時,你就無法抓住。這個道理,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投資領域,都是相通的。

Ⅱ 傑西利弗莫爾和索羅斯和巴菲特哪個厲害點

總結:他們不是一個層次的人,傑西是總統的朋友,兒子是軍人,老婆的大明星,而且最厲害的時候1年就賺美國GDP的42分之一以上!當今無論那個都無法做到,最牛逼的是他一人能做到,試問還有誰!?,第二個巴菲特的老婆和他的老婆比差太多了。兒子也是。
財富:傑西秒殺巴菲特,傑西相當於現在的萬億級別
著作:傑西的著作百年不倒!從來沒給超越,只有給模仿!
理論:所有技術派,甚至基本面派的先祖。
精度:一發子彈唯一的一次機會,都能贏!勝率超過9成!哪怕加杠桿!
速度:1年就賺美國42分之一的GDP的錢!而且是純利!相當於開超級跑車(用了火箭引擎的特殊跑車)
從股神級別比較,最重要看,跌到低谷還能再登到類似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的能力,而不是最高的能力,從難度看,傑西的難度比巴菲特難太多了,巴菲特是通過做保險,無限子彈,傑西最厲害的時候,一發子彈,就打贏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爭。並且一人能打贏N個兵團,以一檔萬,試問還有誰?傑西最少從400到十多億美元(對比GDP換算,估計等於現在上萬億美元,最少幾千億美元估計差不多一個中國的總GDP)身價,巴菲特能嗎?
從速度比,傑西快太多了。簡直神一樣的速度,徐翔,索羅斯,巴菲特,沒一個能比得上,而且是一人比一個團隊這樣能力,更難。
所以,傑西秒殺巴菲特。

Ⅲ 巴菲特是否在1959年其30歲時掙到了100萬美元

確定的告訴你,掙到了。
具體請參考巴菲特傳記<滾雪球>一書。
-----------------
另對問題補充內容的補充回答:

兄弟,你看書很仔細。不過你的計算僅包括了他在合夥公司的資金。除了在合夥公司之外,巴菲特在外面還有其它個人投資,遠遠超過他在合夥公司的資金。[他早期開辦的合夥公司充其量只能算是巴菲特早期積累資金的某種杠桿。]

因此再次明確的告訴你,他在30歲時掙到了一百萬。

具體見:《滾雪球》中信出版社出版,上冊,第192頁。
及下冊注釋部份,P713頁。
Baffett was 31 on Jan.1,1962.but his personal ivestments and gains in the partnership had take him past the milion-dollar mark months earlier,when he was still 30.

Ⅳ 巴菲特在1956-1969年之間如何賺到2500萬的

巴菲特從外界只需要一件東西——「資金」。

1960年,剛滿30歲的巴菲特,遇到一個更熱心的合夥人,一位叫威廉。安格爾的友善的心臟病學家。「道。安格爾」為巴菲特做了一個火車模型放在閣樓上,而且願意為他做任何事情。「沃倫問我是否有興趣召集起十個醫生讓他們每人投資1萬,」安格爾回憶道,「於是我在道奇大街49號的一個飯店裡找來了一群克拉克森醫院的醫生。」

在公開場合,巴菲特不得不以資金管理者的身分拋頭露面,而在餐館里——山巔小屋——他把在戴爾。卡內基學到手後又在夜課班上得到提高的說話技巧舉以示人。他的黑色輪廓被漸漸黑下來的夏天的天空所映襯著,他滔滔不絕地講著本傑明。格雷厄姆和莎士比亞的話語,不時地穿插幾個善意的自嘲,他講了近一個小時。

第二天克拉克森咖啡店裡的談話都是關於同一個話題。一個產科醫生說:「我們不該把錢給那個年輕人,他會跑到外國去的。」阿瑟。格林,他曾經聽過巴菲特的課,宣布他不準備投資,因為巴菲特曾經把AT&T諷刺成「一個老婦人的股票」,而他持有AT&T「真愚蠢」,這些是格林後來說的,但有十一個醫生決定碰碰運氣,在奧馬哈,至少巴菲特業績非凡。

第二年,巴菲特在一家公司身上下了100萬美元的賭注,這是他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投入,要是這幫醫生知道了一定會目瞪口呆的。登普斯特爾機械製造廠是在距奧馬哈南邊90英里的內布拉斯加的比阿特麗斯的一家有80年歷史的風車和農用工具的製造廠,風車製造生意無法效仿施樂公司,因此登普斯特爾在停滯的銷售和令人擔憂的利潤中苦苦掙扎。巴菲特曾經在幾年前就研究過這種股票——它是一種廉價的典型的格雷厄姆式的股票。1961年他迫不急待地買下了達到控股的股份額,把他合夥人資產的1/15投了進去。

巴菲特任命自己為主席(對於投資者而言非同尋常),這一舉動表明他絕不

甘心只做一個投資者。
1957: +10.4% -8.4%

1958: +40.9% +38.5%

1959: +25.9% +19.9%

1960: +22.8% -6.3%

1961: +45.9% +22.2%

而五年的累計收益 +251.0% +74.3%

這最後一對數字值得多看一眼,道。瓊斯增長了 3/4,而巴菲特的證券組合則翻了兩倍半。

巴菲特和溫伯格交上了朋友,溫伯格和他的兄弟們投入了10萬資金。另一個經紀商朋友亨利。勃蘭特,也作了投資,並且還向自己的客戶推薦了巴菲特。

勞倫斯。蒂施,曾是被霍華德。紐曼(格雷厄姆—紐曼的前身)開除出來的一個人,也投入了10萬資金。

然後便是一個叫戴維。施特拉斯爾的紐約人,他的家族所做的生意主要是挽救陷入困境的企業。施特拉斯爾飛到奧馬哈想買下登普斯特那個風車公司,巴菲特到機場來接他。施特拉斯爾說道:

對下人我有一種典型的紐約人的態度。我曾去過哈佛,而且在MIT念過書。我剛做完一些生意,自我感覺好極了。我們開了一會兒車以後,他開始詢問一些主要由我們家族持有的公司的問題。有哈特佛的比林斯和斯賓塞公司,它做模具和金屬剪切機。它只有約2%被公眾持有。我至今仍不敢肯定他是怎麼知道這些的。然後他又開始問我有關資產負債表的一些問題。他對此比我在行得多,這叫我整個地發涼。

施特拉斯爾,這個「典型」的紐約人,當即決定投資。

以105000美元起家的巴菲特合夥人公司,到1962年達到了720萬的資本,比格雷厄姆—紐曼在鼎盛時期還高。總共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 1962.1如果我的業績不佳的話,我希望合夥人能撤回資金。

1963.1毫無疑問,我們會有這樣的時期……那時我們只有番茄吃……

1964.1我堅信我們超出道。瓊斯不可能持續下去……

1965.1我們認為不可能長期地保持超過道。瓊斯16.6個百分點。

1966.1凡是相信可以常常取得1965年這樣的成績的人,也許該參加哈雷彗星觀測者俱樂部的每周例會,我們遇到虧損的年份,也會有低於道。瓊斯的年份——這是肯定的。

1966.7這樣的業績無疑應該被認為是反常的。

雖然他說出的話是這樣的,但是他的翅膀決不會軟下來。在企業經營的第二個5年中,巴菲特的業績也如下表所示:

合夥人企業 道。瓊斯

1962: +13.9% -7.6%

1963: +38.7% +20.6%

1964: +27.8% +18.7%

1965: +47.2% +14.2%

1966: +20.4% -15.6%

扣除巴菲特應得的利潤份額以後,他的有限責任合夥人的投資額上升了704.2%,是道。瓊斯贏利的六倍,對於一個最初始的投資者來說,比如像埃德溫。戴維斯一家。每10萬美元都變到了80.4萬美元 (戴維斯一家和其他人一樣,一直在注入更多的資金)。

巴菲特合夥企業的總資產,到1966年初的時候,已經增長到了4400萬。

也就是說,巴菲特經營的是一個有相當規模的企業了, (雖然它仍比龐大的共同基金小得多),而在他35歲的時候,他已經變得相當富有了。他在1960年1月寫信給合夥人:「蘇茜和我的投資有6849936元,這樣就可以防止我偷偷溜出去看下午場的電影了。」
有些雇員謊稱「狼來了」而被合夥人解僱,這些合夥人都從事空頭交易,因為令人震驚的現實擺在面前:巴菲特將他擊敗道。瓊斯指數的目標降低了10個百分點。從現在起,他將朝一個中等程度的目標奮進:每年贏利9%或是超過道。瓊斯5個百分點——任何一個目標都比以前降低了。那些有更好機會的合夥人都「理性」地決定離開他。「而且您一定相信我對這樣的決定表示深深的遺憾。」

同時,這里還有暗示。巴菲特私人就有1000多萬的財產,他想採取一種比自己「年輕瘦弱時」所承受壓力更小的方法。令人吃驚的是他在31歲這個成熟的年齡開始思考很多問題,他想去追求一種非經濟的活動或是不以金錢作為唯一考慮因素的商業活動
巴菲特的投資紀錄顯然不會遺漏任何一個細節,在他的那封信之後不久,他匯報了1967年合夥人企業向前推進了30%——比道。瓊斯多出了17個百分點,其中大部分來自美國捷運公司,它已狂漲到180美元/股,而在它頂峰時它佔到總組合的40%的份額。在這項1300萬的投資中,巴菲特賺取了2000萬的利潤 (他從來不把發財的來源告訴他的合夥人)。他還從沃爾特。迪斯尼上賺了50%的利潤。 誠然巴黎和談給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在1968年12月,道。瓊斯指數爬升到990點,而華爾街又把希冀的眼光放到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目標上:促成越戰結束,而且使道。瓊斯指數升到1000點。

巴菲特的合夥人企業在1968年鎖住了4000萬的贏利,也就是說贏利率

59%,他的資產增加到一億零四百萬美元。在缺乏靈感的情況下,管理著空前多的資金,再加上市場達到了頂峰,巴菲特經歷了業績最紅火的一年。他擊敗道。瓊斯指數不僅僅是5%的差距——自己訂的最低目標——而是50個百分點。他說,這結果應視為一種反常行為,就像有一局橋牌中贏13墩一樣。

Ⅳ 巴菲特投資公式

多年來,投資者一直在尋找一套公式,以圖復制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50年取得的神奇回報,但都徒勞無功。近日,一項新研究成果聲稱發現了巴菲特的投資秘訣。
12月26日,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稱,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1月份發表一項新研究成果,聲稱找到了這套公式。論文作者都有深厚的學術資歷,他們供職的AQR資產管理公司(AQR Capital Management)管理著多隻對沖基金和其他一些投資產品,資產規模達900億美元。
論文作者分析了巴菲特從1964年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以來的投資成績。他們的公式含有十多個單項,可以歸納為兩個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專注於便宜、安全、優質的股票」,即波動性低於平均水平、價格相對於賬面價值(市率,一種值指標)的比率不高的股票。除此以外,研究人員還看好利潤增長高於平均速度、相當大一部分利潤當作股息派發出去的股票。
公式的第二部分將會令人錯愕:它要求用「保證金交易」來投資這些股票,也就是借錢買股,買進的數量比不借錢能夠買到的更多。研究人員發現,要達到巴菲特那樣的長期回報,投資組合需要有60%的借入比例,也就是說,借款比例足以讓每100美元的投資組合持有160美元「便宜、安全、優質的股票」。
論文作者之一、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金融學教授、AQR公司副總裁安德烈亞·弗拉奇尼(Andrea Frazzini)說,在巴菲特整個職業生涯中,伯克希爾投資組合的平均杠桿率一直與上述水平相當。
採用保證金交易當然可以放大利潤。當行情不妙的時候,它也會增加潛在損失。但上文所述的公式是將保證金交易的大量使用同風險遠低於市場的股票結合,所以綜合來看的話,投資組合的風險仍然可以不高於大市。
無可否認的是,大量使用保證金交易的投資組合始終存在收到「追加保證金通知」的風險——如果所持資產跌幅太大,那麼就要存入更多的現金。不過,伯克希爾·哈撒韋在過去50年裡一直能夠避開這種風險,雖然嚴重依賴於杠桿,其自然年度最差的回報率也就是虧損9.6%,而且其賬面價值的波動性也低於標准普爾500種股票指數(S&P 500)。
值得注意的是,公式中明顯缺失一個因素,它沒有解釋巴菲特為什麼大量投資非上市公司。研究人員表示,這沒有必要,因為他所投上市公司的表現好於非上市公司。
巴菲特常常鼓吹他挑選優秀管理人員的能力,但研究人員發現,其回報「更多地源於選股,而非他對管理層的影響」。
不幸的是,研究人員總結出來的這套投資公式散戶應用起來不一定容易。比如它要求投資一大籃子多樣化的股票。另外,對於一個依靠保證金交易的投資組合來說,堅守這套公式也有可能遇到挑戰。
但是,你或許還是能夠在不借錢的情況下至少部分地運用研究人員總結出的這套公式。比如,如果你的投資組合裡面有現金,你可以把這些現金加到已經配置於股市的那部分中去。這在事實上是自己給自己借錢,也就相當於做保證金交易。巴菲特從他公司的其他部門借錢,當然也就是這種辦法。

Ⅵ 巴菲特買伯克希為哈撒韋股票的時候是多少錢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40年前,是一家瀕臨破產的紡織廠,在沃倫·巴菲特的精心運作下,公司凈資產從1964年的2288.7萬美元,增長到2001年底的1620億美元;股價從每股7美元一度上漲到近15萬美元。

巴菲特先發現要買什麼,再決定價格是否正確,並在一個能是你獲力的適當價格時才買進,這也體現出內在價值之所在。
巴菲特的成功給了人們深刻的啟示,聯想前期的大盤的破位和庄股的跳水,無不有內在的原因,結合中國股市的特點及新的影響因素,革新投資理念,是每一位投資者應該重新考慮的問題,是決勝股市的前提。

Ⅶ 為什麼說巴菲特賣出指數看跌期權是免費杠桿

是的 國外平台 買入佔用保證金多 賣出如果過夜甚至不扣過夜費 還倒給你一定的費用。

Ⅷ 索羅斯,羅傑斯和巴菲特他們的投資方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巴菲特、索羅斯、羅傑斯分別是商品股票、外匯期貨三大類資產著名的交易者,他們三位誰的投資功力是最高的呢?首先,索羅斯和羅傑斯獲利都是建立在高杠桿交易的基礎上,而巴菲特更多是靠資金的規模和資金的低成本獲利,他的獲利方法一方面在於選股的眼光獨到,一方面帶有濃厚的保險資金追求安全性的投資風格。巴菲特的長期投資和保險資金的特點密不可分,保險資金就是追求長周期收支平衡的業務,長期投資和長期資金是匹配的。保險資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要對股市的投資長期安全穩定的獲利,並且高於投保者的保費,保險資金就贏了。連巴菲特自己也承認經營效益最好的不是他管理的資金而是他管理的保險公司。巴菲特的商業價值鏈主要贏利點在於保險,他的經營模式是保險+價值投資這種復合的增長方式,理解這一點就對巴菲特的投資功力有所了解了。巴菲特不僅要關注於投資,還要關注保險公司的經營,因為有兩個關注,所以他勢必分心。



索羅斯和羅傑斯原來是合作夥伴,他們雙劍合璧的時候也是量子基金效益最好的時候,收益率超過同期的彼得林奇和巴菲特,(1970年羅傑斯與索羅斯共同創立了量子基金,他在量子基金的十年裡,量子基金的復合收益高達37%,超過同期巴菲特的29%和彼得林奇的30%。),他們兩個誰的投資功力更高確實很難說。但他們成名都源自高桿桿交易,高桿桿交易比低杠桿交易更接近投資的本質:前者更加要求風險控制和利潤成長達到平衡,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股票作手回憶錄》中的傑西·利維摩爾四次破產,技術分析大師江恩也輸給了高杠桿交易,誰能在高杠桿交易上長期獲利,誰才是投資世界真正的王者。



高杠桿交易現在越來越復雜,期貨和現貨對沖,期權又和期貨對沖,期權又屬於過於復雜的衍生品。在期貨交易市場上流傳的信條是:市場總是對的,不要和趨勢做對。由於高杠桿放大了風險,就要去極其精確地判斷趨勢、時間窗口和波動區間。但是市場的波動率是無法控制的,大多數交易者選擇了跟隨市場的策略。索羅斯則提出了反身性理論,他認為由於投資者的群盲性市場經常是錯誤的,交易者要利用市場的錯誤進行交易。反身性理論是索羅斯外匯交易的基礎。羅傑斯則是一個把價值投資用於期貨這個以趨勢交易為主的市場上,他常常是看到了某種商品長期的價值成長趨勢,然後再進行中期的操作。由於外匯市場過於宏大與復雜,操作難度更大,索羅斯很難象90年代成為市場的領跑者。而羅傑斯預測未來商品市場依然有牛市,我覺得羅傑斯仍有可能在21世紀繼續走在時代的前列,尤其他是三大交易者中最看好中國經濟的未來的人。羅傑斯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周遊列國,他比巴菲特好動;索羅斯雖然視野宏大,但是有些高高在上,羅傑斯則是依靠自己的雙腳踏上每一塊可能出現投資機遇的土地。我更看好羅傑斯一些,但是索羅斯對於海航的投資說明他的潛能無限,他有時會扮演股權投資者。

閱讀全文

與巴菲特上杠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域鏈眾籌價格 瀏覽:970
證券市場線 瀏覽:607
持倉有可用沒有是什麼意思 瀏覽:484
外匯金融產品套餐主要服務產品有 瀏覽:855
金融機構為什麼要嚴禁借新還舊 瀏覽:843
銀行外匯頭寸考核 瀏覽:442
華泰證券員工分類 瀏覽:40
股票箱頂 瀏覽:940
武信投資集團被點名 瀏覽:201
秀強股份財報 瀏覽:668
建設銀行A股十大股東 瀏覽:554
萬代蘭市行交易所 瀏覽:163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入賬價值不應該包括 瀏覽:613
逸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83
ems寄國外黃金首飾 瀏覽:615
四大行控股股東 瀏覽:191
持有比特幣的上市公司 瀏覽:382
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瀏覽:876
天能化工上市公司 瀏覽:441
多個投融資平台上線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