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杠桿尺平衡有規律嗎若杠桿的支點在中間,這時的杠桿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有規律在中間,是等臂杠杠。請採納謝謝
Ⅱ 用平衡尺研究杠桿省力的實驗
動力臂大於阻力臂,平衡時動力小於阻力。
雖然省力,但是費了距離。<也就是說當力臂的長度(以支點O為分界線)大於阻力臂的長度時,這便是省力杠桿。(這是易於理解的定義)>設動力臂為L1,阻力臂為L2。當L1大於L2時為省力杠桿。
F1*L1=F2*L2 L1>L2。
F1<F2。
生活中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桿動力點一定比重力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如:撬棍、扳手、鉗子、拔釘器、開瓶器、鐵皮剪刀、鋼絲鉗、指甲剪、汽車方向盤等
(2)用平衡尺杠桿省力實驗表格擴展閱讀:
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
(註: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阻力臂皆用虛線表示。力臂的下角標隨著力的下角標而改變。例:動力為F3,則動力臂為L3;阻力為F5,阻力臂為L5.)
Ⅲ 你做過杠桿尺平衡實驗嗎怎.樣才能使杠桿尺平衡
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跟天平一樣,左沉右調,右沉左調。
Ⅳ 五年級科學下冊《怎樣移動重物》
教學目標 1、 知道什麼是杠桿及杠桿的結構。 2、 會做杠桿原理的探究實驗,並依據數據對杠桿原理進行解釋。 3、 了解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實驗探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罐阿華田的,可是老師打不開,如果有哪位同學能把罐子打開,課後老師就請他喝一杯。 生:手開,開不動。 用東西撬。(在投影下撬動,師投影凍結) 師:如果現在要你移動一個你搬不動的東西怎麼辦?比如讓你來搬講台(板書:怎樣移動重物) 二、認識杠桿 生:用棍子撬 師:光有棍子可以嗎?(演示) 生:還要一個東西給它靠著。 師:我們把這個支撐棍子的東西叫做支點,我們在棍子的一頭向下用力,用力的地方叫做力點(箭頭向下),就能把重物撬起來了,重物與棍子接觸的地方叫做重點(箭頭向上)。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看剛才同學撬開罐子的畫面,你能找到支點、力點、重點嗎? 生:…… 師:這樣的棍子就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了,這種由一個支點和一根棍子組成的裝置就叫做「杠桿」。 三、探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師:你剛才用杠桿撬開罐子的時候覺得怎麼樣? 生:很輕松。 師: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它有什麼作用? 生:省力。 師: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能省力呢? 生:不一定,蹺蹺板…… 師:什麼情況下杠桿是省力的呢?下面我們就用平衡尺來研究這個問題。 師(出示一個平衡尺,在左側掛上1個鉤碼):把它看成一個杠桿,支點在哪裡?左側的鉤碼可以看做是什麼? 生:支點在中間,左側的鉤碼可以看做是重物。 師(在右側同一格數掛鉤碼,讓平衡尺平衡):我們可以把右側的鉤碼看做什麼? 生:用的力(力點)。 師:現在這個杠桿省力嗎?為什麼? 生:不省力。兩邊的鉤碼一樣多的。 師:這種杠桿就是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板書) 請你通過實驗,記錄多種杠桿,並且註明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者是不省力也不費力的。 友情提醒:實驗數據要及時記錄! 生:實驗。 師:分類統計數據,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不費力杠桿…… 師:仔細觀察數據,什麼情況下,杠桿才是省力的? 生:右邊的距離遠。(提示,到說清楚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比重點到支點距離長為止) 師:什麼情況下,杠桿費力? 生:力點到支點距離比重點到支點距離短。 師:什麼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生: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和重點到支點的距離相等。 四、拓展延伸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現了杠桿省力的秘密。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到杠桿。你能指出它們是那種類型的杠桿嗎?(指甲剪、筷子、蹺蹺板) 生:指甲剪是省力杠桿。 筷子是費力杠桿。 蹺蹺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師:筷子是費力杠桿,我們為什麼還要用它? 生:降低工作難度。 師:雖然有些杠桿不省力,我們也離不開它。(視頻) 師:杠桿真的是非常重要,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科學家研究杠桿了,甚至還說出了一句非常大膽的話:「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翹起整個地球。」你知道說出這句話的人是誰嗎? 生:阿基米德。 師:你覺得他說的有沒有道理?為什麼?請你課後去思考。 左側(重點) 右側(力點) 杠桿類型(打√) 重點到支點的距離 鉤碼數 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鉤碼數 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 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
Ⅳ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尺、支架、細線、質量相同的鉤碼若干.(1)將杠
(1)杠桿右端下沉,左端上翹,平衡螺母向上翹的左端移動;
(2)用實驗來探究物理規律時,要採用多次實驗,用多組實驗數據來總結實驗結論,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如果只有一次實驗數據,總結的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所以不能用一次實驗數據總結實驗結論.
(3)設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杠桿一個小格代表L,
如果在圖甲中杠桿兩側各去掉一個相同的鉤碼時,
杠桿的左端:3G×3L=9GL,
杠桿的右端:2G×4L=8GL,
所以杠桿的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積大於右端的乘積,所以杠桿左端下沉.
(4)乙圖中,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時,拉力力臂為OC,彈簧測力計向右傾斜拉杠桿,拉力的力臂小於OC,拉力力臂變小,拉力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
故答案為:(1)左;(2)不能;實驗次數太少,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性;(3)左;(4)變大;其力臂變小.
Ⅵ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所用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量相同的鉤碼
(1)左端下沉,說明右端較高,則應將左邊或右邊的平衡螺母向右端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實驗來探究物理規律時,要採用多次實驗,用多組實驗數據來總結實驗結論,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如果只有一次實驗數據,總結的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
所以不能用一次實驗數據總結實驗結論;
(3)設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杠桿一個小格代表L,
如果在圖甲中杠桿兩側各去掉一個相同的鉤碼時,
杠桿的左端:3G×3L=9GL,
杠桿的右端:2G×4L=8GL,
所以杠桿的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積大於右端的乘積,所以杠桿左端下沉.
(4)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時,拉力力臂為OC,彈簧測力計傾斜拉杠桿,拉力的力臂小於OC,拉力力臂變小,拉力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
(5)若用圖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杠桿的重心沒有通過支點,杠桿的自身重力會對杠桿平衡有影響;
因此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於水平平衡狀態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
故答案為:
(1)右;
(2)一組實驗數據不能得出普遍規律;
(3)左;
(4)變大;它的力臂在變小;
(5)杠杠自重對實驗結果有影響.
Ⅶ 用杠桿尺做實驗,怎樣就是省力怎樣就是費力
"根據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費距離,費力必定省距離。
具體到杠桿上來說,杠桿平衡時滿足: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力一般就是我們人力。通常可以通過調整動力臂和阻力臂來實現省力和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