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美元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以2020年1月3日外匯牌價為例,1美元=6.9715人民幣。美元發行最大的面額是100美元。其他美元面額紙幣有1美元、2美元、5美元、10美元、20美元、50美元。硬幣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1美元。
美元紙幣正面主景圖案為人物頭像,主色調為黑色。背面主景圖案為建築,主色調為綠色,但不同版別的顏色少有差異,如1934年版背面為深綠色,1950年版背面為草綠色,1963年版背面均為墨綠色。
(1)3月17日美元匯率擴展閱讀:
美國歷史上曾有6位著名總統的頭像分別出現於這6種面額的硬幣上,在2013年以前所發行的硬幣是舊版,在2013年發行新版硬幣。1美分圖案是美國歷史上廣為人知的林肯總統側面頭像,是林肯誕辰100周年(1909年)開始發行的。
美元的發行主管部門是國會,具體發行業務由聯邦儲備銀行負責辦理。在二戰以後,歐洲大陸國家與美國達成協議同意使用美元進行國際支付,此後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廣泛使用並最終成為國際貨幣。
B. 2008年3月17日日幣兌人民幣匯率
2008/03/17
中國銀行外匯牌價:
http://www.boc.cn/cn/common/whpj.html
C. 美元兌換人民幣匯率,一美元可以兌換多少人民幣3月17日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實時行情(2017-03-17 07:24 )
1人民幣=0.1499美元
10000人民幣=1499美元
1美元=6.6711人民幣
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D. 5月1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
查詢匯率可以通過招行主頁,右側實時金融信息-外匯實時匯率查詢牌價,匯率實時內波動,僅供參考,容可以看到2011年02月16日及以後每天的數據。(紐西蘭元可以看到2014年09月22日後每天的數據)
目前確認到2018年5月1日現匯買入價631.73,現鈔買入價626.53(100外幣兌人民幣的)
E. 最近兩個月人民幣和美元匯率變化的趨勢
http://www.pbc.gov.cn/huobizhengce/huobizhengcegongju/huilvzhengce/renminbihuilvjiaoyishoupanjia.asp
日期 美元 歐元 日元 港幣 英鎊
2010-7-28 6.7785 8.7975 7.7279 0.87266 10.5548
2010-7-27 6.7742 8.7970 7.7914 0.87222 10.4905
2010-7-26 6.7778 8.7576 7.7350 0.87256 10.4551
2010-7-23 6.7790 8.7456 7.7861 0.87195 10.3492
2010-7-22 6.7859 8.6554 7.8219 0.87267 10.3007
2010-7-21 6.7802 8.7427 7.7683 0.87163 10.3520
2010-7-20 6.7812 8.7772 7.8017 0.87211 10.3318
2010-7-19 6.7800 8.7354 7.8277 0.87193 10.3636
2010-7-16 6.7718 8.7495 7.7458 0.87150 10.4452
2010-7-15 6.7741 8.6180 7.6782 0.87167 10.3281
2010-7-14 6.7755 8.6062 7.6159 0.87138 10.2988
2010-7-13 6.7802 8.5471 7.6384 0.87202 10.1906
2010-7-12 6.7718 8.5409 7.6100 0.87151 10.1861
2010-7-9 6.7753 8.5884 7.6518 0.87008 10.2537
2010-7-8 6.7768 8.5838 7.7000 0.87020 10.3051
2010-7-7 6.7781 8.5462 7.7367 0.87007 10.2678
2010-7-6 6.7790 8.4666 7.7532 0.87016 10.2288
2010-7-5 6.7733 8.4910 7.7039 0.86890 10.2778
2010-7-2 6.7720 8.4741 7.7169 0.86938 10.2758
2010-7-1 6.7858 8.2933 7.6780 0.87139 10.1488
2010-6-30 6.7909 8.2710 7.6686 0.87239 10.2135
2010-6-29 6.7901 8.3393 7.5948 0.87247 10.2564
2010-6-28 6.7890 8.4160 7.5986 0.87276 10.2290
2010-6-25 6.7896 8.3539 7.5697 0.87286 10.1314
2010-6-24 6.8100 8.3964 7.5742 0.87557 10.2007
2010-6-23 6.8102 8.3507 7.5243 0.87525 10.0876
2010-6-22 6.7980 8.3816 7.4740 0.87443 10.0372
2010-6-21 6.8275 8.4825 7.5500 0.87856 10.1382
2010-6-18 6.8275 8.4538 7.5151 0.87686 10.1139
2010-6-17 6.8277 8.3878 7.4693 0.87633 10.0360
2010-6-11 6.8279 8.2703 7.4544 0.87657 10.0360
2010-6-10 6.8281 8.1708 7.4853 0.87518 9.9137
2010-6-9 6.8282 8.1501 7.4780 0.87496 9.8367
2010-6-8 6.8284 8.1562 7.4497 0.87481 9.8862
2010-6-7 6.8283 8.1301 7.4962 0.87607 9.8450
2010-6-4 6.8281 8.3136 7.3622 0.87661 9.9957
2010-6-3 6.8280 8.3752 7.4161 0.87633 10.0078
2010-6-2 6.8281 8.3528 7.4828 0.87617 10.0295
2010-6-1 6.8279 8.3655 7.5028 0.87647 9.8824
2010-5-31 6.8280 8.4015 7.4733 0.87659 9.8576
2010-5-28 6.8279 8.4239 7.4904 0.87696 9.9435
2010-5-27 6.8281 8.3258 7.5813 0.87722 9.8349
2010-5-26 6.8280 8.4097 7.5703 0.87525 9.8340
2010-5-25 6.8279 8.4062 7.5819 0.87520 9.8049
2010-5-24 6.8277 8.5404 7.5935 0.87490 9.8650
2010-5-21 6.8276 8.5427 7.5959 0.87491 9.8027
2010-5-20 6.8277 8.4291 7.4372 0.87535 9.8264
2010-5-19 6.8278 8.3060 7.4470 0.87511 9.7327
2010-5-18 6.8276 8.4300 7.3800 0.87544 9.8543
2010-5-17 6.8275 8.4279 7.4031 0.87664 9.8596
F. 2013年6月30日美元對人民幣匯率
貨幣名稱 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 現匯賣出價 現鈔賣出價 外管局中間價 中行折算價 發布時間
新台幣 19.75 21.17 20.47 2013.07.02 07:22:45
英鎊 929.46 900.77 936.93 936.93 939.75 939.75 2013.07.02 07:22:45
港幣 78.93 78.3 79.23 79.23 79.68 79.68 2013.07.02 07:22:45
美元 612.17 607.27 614.63 614.63 618.05 618.05 2013.07.02 07:22:45
G. 四月份海關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多少
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以及美元的不斷貶值,特別是美國政府在國內失業率及國際貿易逆差不斷上升的情況下,美國一些人將美國製造業工人失業和中美貿易逆差的原因歸結為人民幣匯率,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經濟參考報特約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李京文及其博士何仕金對此進行論述。以下是論述的部分內容。 一、 人民幣匯率不是中美貿易逆差的主因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前十位貿易順差來源地資料顯示:2003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為586.1億美元,而美國方面的統計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為1240億美元。從兩份不同的統計數據說明:2003年中美兩國貿易順差是誤差600多億美元,顯然兩國統計數字有很大出入。 1、 中美貿易差額統計數字誤差剖析 中美兩國統計數字差別如此之大主要有二個方面的原因:(1)、美國統計時將中國通過香港部分轉口貿易重復計算在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方面。(2)、美國貿易數據的收集過程存在很多問題。而中國由於一直有出口退稅的政策,並實行嚴格的外匯管理,中國的進出口數字是比較准確的,而美國由於規定對幾千美元小額的數據不納入統計資料,因此,這一部分也造成無法統計進去。 1999年6月7日出版的美國《商業周刊》報道說:「據美國商務部自己的估計,美國每年有10%的商品出口沒有向該部報告,如果把所有的出口都計算在內,1998年美國的外貿逆差只有1010億美元,而不是政府統計顯示的1690億美元的創記錄水平」。 2、 中美貿易逆差是什麼原因造成 (1)、美國政府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管制政策,是中美貿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美國總是從安全的角度來考慮中美貿易問題,1979年以來,美國對中國一直實行出口管制政策,美國不能以犧牲美國對安全的考慮而換取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增長,但卻轉過身來對日益增長的中美貿易逆差感到不滿,這其實對中國很不公平。 (2)、美國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是貿易差額的又一個重要原因。中國盡管對美國存在偏高貿易順差,但這些貿易順差的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在中國的跨國公司,根據中國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進出口額中的56%是由外資企業實現的,中國正成為美國的跨國公司削減生產成本、增加利潤的主要渠道之一。 (3)、美國的貿易統計報告並沒有將跨國公司匯回美國國內的投資收益計算在內。根據中美商會及其在上海的姊妹商會9月26日聯合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長達4年的調查期內,美國公司去年的盈利狀況最佳。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中,有254家接受了這次調查,其中75%的公司實現盈利,並有10%的公司利潤非常豐厚,還有44%的公司回答2002年收入大幅增長。另外,調查還出人意料地發現,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中國市場,美國公司2002年所獲得的利潤率居然高於他們在全球的利潤率,而這些美國公司匯回美國國內的收益並未被統計在內。因此,如果包括這一部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基本不存在。 3、 撩開美國對外貿易赤字的面紗 美國的進口大量來自本國公司在國外設立的生產線,換言之,美國跨國公司從海外子公司輸入貨物,現實的貿易許多都是公司與公司,而非國家與國家之單證貿易。據美國《巴隆氏》金融周刊數據顯示:這類海外子公司1996年的銷售額達2萬億美元,在當地市場的銷售額佔65%,其餘35%則輸往美國,而這35%在美國外貿統計時均被視為對美貿易逆差。 英國經濟學家朱利葉斯就曾經對美國貿易收支統計中,如果加上其海外子公司在當地重復計算,那麼,1986年美國的貿易收支就從1440億美元的逆差變為570億美元的盈餘了。另據美國商務部統計,1995年美國跨國公司子公司的銷售額超過2.1億美元,加上同年商品服務出口額7940億美元,幾乎達3萬億美元,而外國對美國出口及外國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的內部銷售額合計為2.4萬億美元,今天的美國就不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逆差國,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大貿易順差國之一了。 美國向國外的出口額和美國跨國公司在國外市場上的銷售,兩者之和2002年達3萬億美元。同期,美國的進口額和外國跨國公司在美國市場上的銷售,兩者之和為2.4萬億美元,因而造成了美國對世界各國的貿易總盈餘6000億美元,這就是分析美國對外貿易赤字時所應全面把握問題的實質所在。 4、 美國貿易赤字的真正原因 (1) 20世紀70年代,因兩次石油危機導致世界石油價格兩次大幅上漲,加上來自日本及發展中國家強勁的經濟競爭力和美元匯率之強勢,這些都使得美國商品、勞務的貿易赤字在1987年達到1520億美元的高峰。 (2) 美國惡化的低儲蓄率,美國必須從國際金融市場上籌措建設資金,即融通資金以進行大量投資建設。但世界各國要能貸款給美國,它們必須通過國際貿易盈餘(貿易順差)來創匯,以積累資金供「美國需求」之用,即美國的貿易赤字反應了美國國內低儲蓄率與高投資率之間的「缺口」及其解決辦法,或者說,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是其為長期低儲蓄率所付出的必要代價。 (3) 美國跨國公司在美國進口貿易中所扮演的「自己人」角色,即部分貿易赤字實際上是「商品迴流」。 二、 人民幣匯率並非是美國製造業失業率增加的原因 1、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製造業就業人數下降是全球化趨勢 製造業是美國主要的物質生產部門。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製造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然而,比重的下降並不意味著製造業產量的縮減,1997年製造業生產的產品大約為1960年的16倍,正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利用較少的勞動資源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成為可能。 調查研究發現,美國的製造業工人並非最大受害者,從1995年至2002年,美國大約削減了200萬個製造業崗位,降幅為11%,但同期的巴西製造業人數減少了20%;日本減少了16%;中國減少了15%。製造業人數下降的原因在全世界都大同小異:科技進步和競爭壓力使工廠的生產效率不斷提高,能夠在減少工人數量的同時提高產量,雖然製造業就業人數下降許多,但全球的工業產值卻增長了30%。 中國從1995年至2002年,製造業人數從9800萬人降至8300萬人,降幅達15%,超過美國的11%,這些都是客觀統計數據。 因此,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製造業就業人數下降是全球化趨勢。 2、 美國的一輪商業周期結束是失業率增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不斷創造新的工作機會一直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的最突出特色之一。90年代美國就業增長了16%,每年平均增長率為1.5%,是工業化國家中就業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是隨著美國一輪經濟周期的結束,情況發生了變化,2003年美國的失業率為6%,其它工業化國家如法國為9%;德國在10%以上;世界上經濟最自由的香港地區的失業率也已超過8%,而發展中國家的顯性失業率與隱性失業率之和就可能更高了。因此,各國政府都面臨著不斷創造就業機會以解決龐大的失業人口的嚴重問題。 3、 9·11恐怖襲擊也是造成美國製造業失業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9.11之後,美國的各個行業都受到了創傷,航空業無疑是受恐怖事件打擊最嚴重的行業。美洲航空公司裁員和聯合航空公司裁員2萬人的消息則像瘟疫一樣傳染了整個航空業,一時間裁員風盛行。 僅在2000年第四季度,加州失業率就較一年前增加了14%,達到15.5萬人。印第安納、密蘇里、賓夕法尼亞及威斯康星州的裁員人數緊隨其後,分別達到了8.1萬、6.4萬、5萬和4.6萬人。 從行業來看,傳統的製造業和高科技業是這次裁員潮的「重災區」,這兩個行業的工作在經濟下滑沖擊下成了名副其實的「玻璃飯碗」。按照美國勞工部的統計,2000年全年美國的裁員人數增加了17%,達到184萬人,製造業就佔全部裁員人數的42%。 因此,當前的人民幣匯率和中國的匯率機制,並不是影響美國製造業失業率增高的原因。把美國製造業失業率增高的原因,說成是因人民幣匯率所造成的理由是極不公正和客觀的,也是對國際社會極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三、 人民幣匯率制度選擇及其對策建議 從中短期看,固定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不能改變 從長期看,根據國際經驗,一個開放的經濟、貿易大國,最佳的匯率制度應該選擇浮動匯率制度,以動態變化的匯率來適應快速變化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環境的變化。但是,當前中國的國情仍然不能這么做。 其一,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由農村釋放出來的多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是目前中國經濟最大矛盾之一。如果中國現在讓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最大,並且升值將導致中國產品出口價格大幅提高,中國產品將失去價格競爭力,中國不僅無法成為「世界工廠」,連目前取得的良好的製造業發展態勢也將出現衰退製造業衰退的第一個直接影響就是失業率上升,很可能引發系列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 其二、美國是世界最強大的經濟大國,其GDP將近佔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全世界的貨幣除了美元之外,基本上都很容易被它國操縱或被國際炒家狙擊,而美元卻從未發生過,人民幣固定釘住美元後,可使人民幣匯率更趨穩定。 其三、美國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人民幣釘住美元的穩定匯率政策有許多好處。如:有利於中國的進出口企業有效地避免匯率波動帶來的匯率損益、准確地估計成本與收益、便於國際貿易結算、增強國際投資者的信心和吸引外資的流入等。因此,釘住美元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最容易理解也最透明,最容易進行成本核算。 其四、人民幣匯率固定釘住美元在政治上對中國最有利。如果中國不實行現行匯率政策,那麼,美國政府就根本不需要與中國進行這方面談判,也就減少了中國政府的國際談判籌碼。
H. 2006年3月17日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是多少
2006/03/17人民幣元兌換美元匯率外管局中間價:1人民幣元=0.1246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