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一百美元摺合人民幣是多少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一百美元摺合人民幣是246.2元
1949年-1952年採用浮動匯率換算,1953年到1971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直維持在2.462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而在1972-1980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更是大幅升值到1.50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
進入1980年代之後,人民幣才逐漸貶值,在1985年降到2.937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在1994年降到8.619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的最低水平。
(1)50年代香港美國匯率擴展閱讀:
一、表示方法
匯率通常有兩種表示方法,即本幣匯率和外幣匯率。本幣匯率和外幣匯率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它們的升降所產生的經濟現象正好相反。
1、本幣匯率
以單位數量的本國貨幣所能兌換的外幣數量來表示,稱為本幣匯率。在我國稱之為人民幣匯率,即用外幣表示的人民幣價格,其公式為100¥=x外幣。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單位數量的人民幣能兌換更多的某種外幣,則表示人民幣匯率上升,人民幣相對於某種外幣升值,而外幣貶值,外匯匯率下跌,此時有利於我國的進口不利於出口;
反之,單位數量的人民幣若能兌換較少的某種外幣,則表示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相對於某種外幣貶值,而外幣升值,外匯匯率上升,此時有利於我國的出口不利於進口。
2、外匯匯率
以單位數量的外幣所能兌換的本國貨幣數量來表示,稱為外匯匯率。我國通常採用100單位外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即用人民幣表示某種外幣的價格,其公式為100單位外幣=x¥。
當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更多的人民幣時,外匯匯率上升,外幣相對於人民幣升值,而人民幣貶值,即用人民幣表示的外幣價格上漲,此時有利於我國的出口不利於進口;反之,則說明外匯匯率跌落,外幣相對於人民幣貶值,而人民幣升值,此時有利於我國的進口不利於出口。
綜上所述,如果人民幣貶值,外幣升值,那麼人民幣匯率就會下降,而外匯匯率則會上升;反之,如果人民幣升值,外幣貶值,那麼人民幣匯率就會上升,而外匯匯率相應下降。
二、匯率計算
1、直接標價法:
匯率升貶值率=(舊匯率/新匯率-1)*100
2、間接標價法:
匯率升貶值率=(新匯率/舊匯率-1)*100
結果是正值表示本幣升值,負值表示本幣貶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匯率
⑵ 1950年在美國有40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多少元
19500000美元=119700750人民幣元更新時間:2014⑴0-0622:19匯率1美元=6.1385人民幣元
⑶ 香港的錢和美國的錢匯率是多少
香港是實行聯系匯率的地區,港元和美元匯率大約是7.75左右,也就是說7.75港元兌1美元,麻煩採納一下我的意見
⑷ 上世紀50年代英鎊對美元的匯率是多少呀
年: 2000 1990 1980 1970 1960 1950
匯率:0.6609 0.5632 0.4303 0.4167 0.3571 0.3571
即0.3571GBP/USD,就是1美元=0.3571英鎊
⑸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歷史演變
1、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2、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
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
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1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
3、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銀行突然宣布,經國務院批准,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變相升值2%,並且不再與美元掛鉤。
6、200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自21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漲影響,2010年8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及即期匯價雙雙創下一個半月的新低。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1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015元,即期市場開盤報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154,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間價6.3495升值341點,創2005年7月以來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於6.4236元,較前一日下調96基點,並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118,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96個基點,漲幅達0.30%。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當日收盤價報報6.4944,較上個交易日收盤價大漲751基點,創下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⑹ 50年代港幣和美元匯率
貨幣兌換
1港元=0.1290美元
1美元=7.7500港元
⑺ 人民幣與港幣歷史的最高匯率是多少
最高曾達1:4.27,也就是1港元兌42.7人民幣 這是在50年代的建國初期;改革開放後最高為1:1.4,出現在1993年。
對香港政府來說,1美元對港幣匯率7.75是高。香港官方設定的美元兌港幣匯率波動區間為7.75至7.85,自1983年推出以來已經平穩運行了超過30年,即使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最高峰時也未曾被放棄。
1994年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正式並軌以來,2007年人民幣匯率13年來首次超過港幣,人民幣首次比港幣值錢。
人民幣兌港幣匯價在建國以後50多年中幾經大起大落。據廣州老一代華僑回憶,上世紀50年代確立的人民幣兌港幣匯率42.7:100水平,持續了多年。
1993年以前,人民幣匯價一直較港元高。但1993年以後,人民銀行宣布進行匯改,取消外匯券,人民幣1年內跌至1美元兌8.4元人民幣,這時港幣才終於超越人民幣價格。港幣兌人民幣黑市牌價跌到100∶140。
此後港幣兌人民幣的匯率一直比較穩定,直到香港回歸的時候,港幣兌人民幣的牌價為100∶107。香港回歸後,內地與香港的經貿合作日益緊密,但由於港幣聯系匯率一直與美元掛鉤,因此人民幣與港幣一直保持著平行關系。
⑻ 建國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歷史匯率
1:1,即使按今年的量,中國的經濟總量是美國四五倍了,人均也超過了。意味著中國實力在世界范圍內全盤碾壓。美國經濟優勢不復存在,也意味著不會有大量富豪和科技人才留在那裡,美國已不是現在強大的美國了,現在美國境內會陷入動盪和混亂,因為債務危機肯定是暴發了,隨著富人外流,所謂人均收入更是雪上加霜。美國國家陷於破產,中央控制力弱會導致地方分裂,雙方不妥協意味著戰爭和分裂。世界勢力的真空會造成短暫的混亂和革命。
國外混亂中國國內相對安全,海外華人政治地位顯著提高,國人購買力提升。國家會擴大進出口力度,培育良好的國內市場。也有更多財力開發西部國土,分配水資源治理沙漠。既拉近了到歐洲中東的距離也平衡了東西部發展,建立可靠的大糧倉。改善和亞洲各國的關系和交通,維護國家主權的完整和海外利益。中國周邊國家和非洲長期保持安全穩定發展,歐洲各國因自身革命陷入混亂,中東各國矛盾可能通過戰爭得到釋放。
對普通老百姓,手裡錢值錢了,不再有外國品牌歧視,各國都會優先重視中國市場。網路上沒有美分支持,噴子會少很多。出國游增加,但會避免歐洲北美和中東的戰火。出國直接用人民幣,不需要兌換,過關不需要給小費,有不滿隨時投訴,人身安全也更有保障。有了國家做後盾,在哪裡都有尊嚴。
附:不可能突然人民幣升值,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伴隨著gdp繼續增加,國力繼續增強,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幣升值我認為影響最大的是在劇烈的匯率變動中企業因為持有貶值的貨幣或貨物帶來的損失。長期看人民幣和美元同價,人民幣有足夠強的購買力,意味著大量國外有價值的公司被收購,有價值的資源也被收購,頂級的科技人才為我所用。這意味著我們在全世界有更多企業和單位,提供更多的崗位。不能只想著中國生產的東西相對貴了賣不出去,國內的通貨膨脹。實際上全球一體化,產品價格很大程度上受成本影響,包括原材料,人工,物流,科技投入,規模等。除了人工物流基本上都是全球適用的統一價。並不是說只有通貨膨脹還會有通貨緊縮,產品降價也是可能的,參考近幾年鋼材波動和鋼材相關產品機械價格波動。
賺錢就要往外看,往家外,國外看,不要只守著一畝三分地,分家產,分國產,那是相對有限的,只會越來越窮。眼界放開了,財富就多了。
附圖中可以看到80年到94年的貶值周期中國佔美國gdp的比例是減少的,94年之後是升值周期,中國gdp佔比是顯著增加的。對比兩個時期,生活水平和國家實力,大家怎麼看?
⑼ 1950年, 5萬港幣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看清楚哦
1950年1港幣約為0.8人民幣,所以50000港幣約為40055.0882人民幣。
港元或稱港幣,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按照香港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其正式的ISO 4217簡稱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志為HK$。香港金融管理局及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及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等3家香港發鈔銀行於2010年7月20日公布,將推出2010版港幣新鈔票系列。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外匯基金所持的美元就為港元紙幣的穩定提供了支持。
港幣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