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杠桿為20,資產價值5%的增加就會使所有者權益增加100%,這100%是怎麼算出來的,
杠桿為20,資產價值5%的增加就會使所有者權益增加100%,這100%就是5%增加乘以杠桿率20:5%X20=100%。
㈡ 中國經濟的杠桿率為何會上升那麼快
據報道,日前有經濟學家表示,應該將GDP增速從宏觀調控目標改為預測指標,以避免過度追求GDP所導致的地方過度負債、宏觀杠桿率上升、經濟結構扭曲、數據作假等一系列問題。
由於考核機制涉及到提拔升遷,而許多地方政府並沒錢做大GDP,所以必須要靠負債投資,各種隱性地方債務不斷變著花樣做大,宏觀上就體現出很高的杠桿率,而且過去十幾年,中國在所有大國中宏觀杠桿率上升速度是最快的。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應該將GDP指標從宏觀調控的核心目標改為預測指標,保留其對預期的引導和其它工作的指導參考作用,而弱化其業績考核的功能。也有專家認為,弱化GDP作為核心調控目標的第一步可以考慮採用一個較寬的GDP增速目標區間並顯著降低GDP增速目標。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實現健康發展!
㈢ 宏觀杠桿率上升勢頭明顯放緩帶來的積極意義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去杠桿
一系列政策在多個領域共同發力。市場化債轉股、處置僵屍企業、調整考核評價標准……多措並舉之下,截至今年6月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6%,較年初下降0.3個百分點。
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為去杠桿、防風險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6月末,我國M2餘額177.02萬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較上年同期低1.1個百分點。
一系列旨在遏制資金脫實向虛的強監管政策出台,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大幅萎縮,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等去杠桿重點領域的不規范融資減少。上半年房地產貸款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貸款比重較上年低1.9個百分點。
「隨著金融監管加強,影子銀行等導致杠桿率上升的狀況將有較大改變,對地方政府隱形債務的清理、整頓和規范力度也在加大,預計未來我國杠桿率將總體趨穩,並逐步有序降低。」劉世錦說。
風險可控 去杠桿深刻影響中國經濟金融
隨著去杠桿工作穩妥有序推進,風險防範的藩籬正在逐步築牢。
一度持續攀升的銀行業不良貸款出現企穩向好的態勢。5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9%,遠低於國際水平;貸款損失准備余額3.5萬億元,撥備覆蓋率183%,風險抵補能力充足。
資金脫實向虛勢頭得到遏制,截至5月末,銀行業在保持12%以上信貸增速的同時,總資產規模少增20多萬億元;同業理財在上年減少3.4萬億元的基礎上,繼續縮減1.2萬億元,已累計削減三分之二以上。
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金融機構,去杠桿,正對中國的經濟金融產生深刻影響:越來越多的資金從傳統產能過剩領域逐步退出,向高新技術產業等新動能聚集。
「我們對鋼鐵、水泥、煤炭等五大產能過剩行業融資余額較2013年末高峰時點下降近五成。與此同時,近兩年來對先進製造業貸款增長超過10%。」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從全國情況看,6月末,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比同期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高5個百分點。
「集中抽貸和蜂擁授信都容易產生信用風險,吸取前些年的教訓,雖然我們的資源在往新興產業方面轉,但也不能一哄而上。」一家城商行行長助理表示。
去杠桿,也正在潛移默化影響企業的發展理念。
「國家去杠桿的決心和力度很大,不會是一陣風,企業應適應形勢,先把自己的『泡沫』擠掉。」人福醫葯融資主管李陽帆告訴記者,今年公司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做資產剝離,把精力聚焦在發展醫葯主業上,出售資產帶來的收益改善了公司的資產結構和現金流,公司發展更有底氣了。
根源治理 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盡管已初見成效,但去杠桿不能畢其功於一役,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難點,需要通過有力但有序的措施,使宏觀杠桿率逐步回落到合理水平。
去杠桿,國有企業是重中之重。但高杠桿的國企集中在鋼鐵、煤炭、電力等行業,去杠桿與去產能、補短板等任務相交織,情況復雜。
「市場化債轉股和兼並重組應成為重點攻堅方向。目前已有部分企業陸續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未來應擴大到更多負債率較高、產品有市場、有競爭能力的企業。」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學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去杠桿,要發揮企業自身的積極性。「如果企業自身不走出過度擴張、過度負債的傳統路子,不主動聚焦核心業務,那麼去杠桿就成為金融企業的獨角戲,成效不會明顯。」一名銀行業人士表示。
高杠桿的形成,與我國的金融、財稅和國企等體制機制緊密相關。去杠桿要堅持著眼長遠、深化改革,強化根源治理。
在金融領域,要豐富金融市場體系,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在財稅領域,明確地方政府財權事權;在國企領域,要深化國企改革優化資本結構……從根源上去杠桿、防風險,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去杠桿從本質上來說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經濟金融生態,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董希淼表示。
守住底線,才有底氣。只要我們直面挑戰,主動作為,就一定能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為經濟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來自新華網
㈣ 居民部門杠桿率是怎麼計算的舉例說明
居民部門杠桿率=居民部門貸款余額/名義GDP
如:2016年我國GDP74.4萬億,居民部門貸款余額大約33.33萬億,相除後得2016年末居民部門杠桿率為44.8%。
杠桿率一般是指資產負債表中權益資本與總資產的比率。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應出公司的還款能力。杠桿率的倒數為杠桿倍數,一般來說,投行的杠桿倍數比較高,美林銀行的杠桿倍數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桿倍數在2007年為33倍。
杠桿率的優點
引入杠桿率作為資本監管的補充手段,其主要優點為:一是反映股東出資的真金白銀對存款人的保護和抵禦風險的作用,有利於維持銀行的最低資本充足水平,確保銀行擁有一定水平的高質量資本(普通股和留存利潤)。二是能夠避免加權風險資本充足率的復雜性問題,減少資本套利空間。本次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在新資本協議框架下,如果商業銀行利用新資本協議的復雜性進行監管套利, 將會嚴重影響銀行的資本水平。有關數據顯示,一些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和杠桿比率出現背離。
㈤ 如何理解2016年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1、去產能
主要講來的是鋼自鐵、煤炭等行業,該破產的就破產關掉。失業的企業職工,安排轉崗和再培訓再就業。目前這些僵屍企業都是靠銀行貸款,還有一口氣。
2、去庫存
主要說的是房地產開發的空置樓房,要賣掉空房、去掉庫存。據說各地政府都有去庫存的任務指標。
3、去杠桿
就是減低負債,政府、企業、個人都可以有負債,政府舉債搞某某項目即在加杠桿。
4、降成本
就是降低整體的稅負水平,5月1號開始實行的營改增即為具體的舉措。
5、補短板
諸如脫貧、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核心問題是所謂去杠桿,即減低負債。持續虧損,資不抵債的大型企業,持續向銀行借錢,不會因為「債轉股」而好轉,窟窿只能越來越大,銀行自身的風險就越來越大。個人方面的負債,主要還是供房一族。
㈥ 為什麼杠桿比例上升會增加權益投資的風險
那肯定是呀,比如說你投資100塊錢,你只有十塊錢是你自己的,90塊錢借來的,如果虧了的一層的時候的話,他可能會平倉,本金都虧了
㈦ 結構性去杠桿正在穩步推進嗎
去年以來,我國宏觀杠桿率上升勢頭明顯放緩。2017年杠桿率增幅比2012—2016年杠桿率年均增幅低10.9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杠桿率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1個百分點。去杠桿初見成效,我國進入穩杠桿階段。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認為,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多地關注就業、企業盈利、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等指標,不能再通過人為抬高杠桿率追求過高增長速度,這將在宏觀上帶動杠桿率下行。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來我國杠桿率將總體趨穩,並逐步有序降低。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㈧ 銀行杠桿率增長說明了什麼
財政緊縮政策 即將發生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