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杠桿上兩端有兩支長短不一樣的蠟燭,開始時杠桿平衡,點燃後若蠟燭燃燒的速度相等
蠟燭短的那端會翹起 因為它們燃燒前與燃燒後的重量比是不同的
⑵ 蠟燭蹺蹺板原理
燃燒面積不同,導致燃燒速度不同。
剛開始時,蠟燭燃燒速度快的那一端,蠟燭融化的速度快,所以蠟燭油滴落下來,減輕了這一端的重量,因此這一端被高高翹起。
此時,另一端蠟燭火焰與蠟燭之間的夾角是銳角,蠟燭火焰迅速將蠟燭融化,蠟燭油滴落下來,而被翹起的那一端由於火焰與蠟燭之間是鈍角,蠟燭火焰不易融化蠟燭,此時被翹起的這一端重量大於另一端,於是另外一端被翹起來。
如此反復,蠟燭就可以自動的上下交替擺動起來,就像一個有趣的蠟燭蹺蹺板。
(2)會動的蠟燭杠桿擴展閱讀
蹺蹺板
兒童游戲用具。在狹長而厚的木板中間裝上軸,然後架在支柱上,兩人對坐兩端,輪流用腳蹬地,使一端蹺起,另一端下落,如此反復,游戲以取樂。
原理介紹
蹺蹺板原理是杠桿原理,人對蹺蹺板的壓力是動力和阻力,人到蹺蹺板的固定點的距離分別是動力臂和阻力臂。
重力加速度導致一上一下,高者重力加速度要大於低者,所以高者下降,同時在杠桿原理作用下將低者翹起來,如此循環。
⑶ 點燃的蠟燭上下擺動形成蹺蹺板其中的原理是什麼
(1)點燃的蠟燭上下擺動,由支點、兩個力、兩個力臂,符合杠桿的五個要素,故其原理是杠桿原理;
(2)由圖示可以看出,用右手握住通電的螺線管,所以它判定的是通電螺線管的南北極即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
(3)把接觸面磨平,使兩個鉛塊的距離接近分子間引力發生作用的距離,兩個鉛塊就會結合在一起,兩個鉛塊的分子之間存在著引力,但同時存在斥力.所以改為「這個現象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答案為:去掉「只」;
(4)用手敲擊一下紙膜,會看到蠟燭火焰由近及遠逐一被「吹斜」,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是:聲音在向前傳播的過程中,響度在減小.答案:把「聲速」改為「響度」.
故答案為:(1)杠桿原理,(2)通電螺線管的南北極;(3)去掉「只」;(4)把「聲速」改為「響度」.
⑷ 為什麼在一個杠桿的兩端放蠟燭芯(燃燒),這個杠桿會像蹺蹺板一樣
出現蹺蹺板現象
首先 兩頭點燃 必然有邊會在下面有邊會在上面。
但是火焰始終是向上的
所以在下面的一端 火焰直接燒著蠟燭的蠟,所以蠟燃得快,
相反下上面的一端 就燃得慢
這樣下面一端就相對上面一端越來越輕。。。所以就蹺起來了
之後情況反過來
。。。
從此往復
所以。。。就出現了蹺蹺板現象
==============================
還有化學里的相對分子質量··
汗···
⑸ 若一根杠桿兩端放有兩截蠟燭,原來杠桿平衡,如圖,過一段時間後,蠟燭燃燒掉一段,此時杠桿()A.
(1)由圖可知,mA>mB,G=mg,所以GA>GB,開始,杠桿平衡,
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GALA=GBLB,
∵GA>GB,
∴LA<LB;
(2)蠟燭燃燒速度相同,過一段時間後,蠟燭減少的質量△m相同,
減少的重力△G相同,左邊(GA-△G)LA,右邊(GB-△G)LB,
∵GALA=GBLB,
∴(GA-△G)LA-(GB-△G)LB=GALA-GBLB-△GLA+△GLB=△GLB-△GLA,
∵LA<LB,
∴△GLB-△GLA>0,
(GA-△G)LA-(GB-△G)LB>0,
即:左邊力與力臂的乘積大於右邊力與力臂的乘積,杠桿不再平衡,左端下沉.
故選B.
⑹ 蠟燭在平衡桿兩邊分別點燃一根,蠟燭會左右晃動,這是蠟油的作用。為什麼蠟油會讓蠟燭在平衡桿上這樣
兩根蠟燭燃燒產生的蠟油狀態不同,使兩根蠟燭重心的變化不同,對平衡桿兩端的作用力不同,從而使桿晃動.
⑺ 杠桿將發生什麼變化
先向左 後向右偏
因為杠桿平衡時力乘力臂 右面力臂長 所以消耗同樣的質量 右面相對左面消耗的多 所以先向左 到最後都燒沒了 右面力臂長 所以又向右偏
⑻ 蠟燭杠桿問題,望大佬解答
初始條件:G左*L左=G右*L右
我們約定△G和△L為減小值,所以△G>0,△L>0
力矩差=(G左-△G)*(L左-△L)-(G右-△G)*(L右-△L)
=(G左*L左+△G*△L-L左*△G-G左*△L)-(G右*L右+△G*△L-L右*△G-G右*△L)
=L右*△G+G右*△L-L左*△G-G左*△L
=(L右-L左)*△G-(G右-G左)*△L
因為L右-L左>0,G右-G左<0,所以力矩差>0,始終左邊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