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匯率問題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下,匯率在貨幣當局確定的區間內波動。
區間內浮動有助於消除短期因素的影響,當區間內的匯率波動仍無法消除短期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時,中央銀行再進行外匯市場干預以消除短期因素的影響。
----
對於這個問題要認真考慮,因為人民幣匯率變動屬於有管理的浮動匯率,也就是當人民幣匯率變動在正常的區間內波動時,是受市場供求影響的,對外貿易企業不能將匯率風險歸咎於政策性因素,企業可進行相關的外匯套期保值降低匯率變動風險;
但當正常區間內的匯率波動仍無法消除短期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時,中央銀行再進行外匯市場干預以消除短期因素的影響,避免了匯率的過分波動,缺點是中央銀行的行為有時缺乏透明度,可能引起一定的不確定性。
⑵ 高手指點:為什麼會有「匯率超調」現象
匯率超調
匯率超調(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是由美國經濟學家魯迪格·多恩布希(Rudiger·Dornbusch)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又稱為匯率決定的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所謂超調通常是指一個變數對給定擾動做出的短期反應超過了其長期穩定均衡值,並因而被一個相反的調節所跟隨。匯率超調的前提條件是商品價格具有粘性。
所謂粘性價格是指短期內商品價格粘住不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水平會逐漸發生變化直至達到其新的長期均衡值。
基本假設:
①在短期內購買力平價不成立,即由於商品市場和資產市場的調整速度不同,商品市場上的價格水平具有粘性,調整是漸進的,而資產市場反應卻極其靈敏,利息率將迅速發生調整,使貨幣市場恢復均衡;②從長期來看,購買力平價能夠成立;③無拋補利率平價始終成立;④以對外開放的小國為考察對象,外國價格和外國利率都可以視為外生變數或假定為常數。
核心思想:
當市場受到外部沖擊時,貨幣市場和商品市場的調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異,多恩布希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商品市場因其自身的特點和缺乏及時准確的信息。一般情況下,商品市場價格的調整速度較慢,過程較長,呈粘性狀態,稱之為粘性價格。而金融市場的價格調整速度較快,因此,匯率對沖擊的反應較快,幾乎是即刻完成的。匯率對外部沖擊做出的過度調整,即匯率預期變動偏離了在價格完全彈性情況下調整到位後的購買力平價匯率,這種現象稱之為匯率超調。由此導致購買力平價短期不能成立。經過一段時間後,當商品市場的價格調整到位後,匯率則從初始均衡水平變化到新的均衡水平。由此長期購買力平價成立。
⑶ 澳幣匯率有可能升值么最近總是越來越低了。。。。。
總體趨勢不是上漲而是下跌趨勢為主,當前實際有效匯率與五年平均匯率比較的數據,2013年只有澳幣是全球被高估最多的貨幣,而澳洲決策者在所謂的「貨幣戰」中卻是全球最不積極的。
根據實際有效匯率,澳幣被高估了近12%,澳幣則被高估了60%!澳洲與紐西蘭並未積極干預外匯市場,「澳幣與新幣將繼續被高估,這是造成過去利率水平不斷走低的原因,它也將阻礙未來利率的上揚。」以上都是基本面分析.具體如果你是短線那就要多面手了.
如果你是新手我建議你也可以申請一個模擬學習下試試看.慢慢多總結就都明白了
⑷ 調整匯率的問題
新華網倫敦1月31日電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日前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羅德里戈·拉托最近表示,不贊成美國通過進一步施壓迫使中國調整人民幣匯率。
據報道,拉托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說,今年9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能會對該組織股本結構和相應的國家表決權進行重大調整,以便使包括中國在內的經濟正在崛起的國家在該機構決策中有更大的發言權。
在日前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小組會議上,美國財政部副部長蒂莫西·亞當斯對中國的匯率政策提出看法,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該「對那些試圖阻撓國際收支調整的國家」施加壓力。
對此,拉托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會考慮諸如公布參考性匯率,或對某些國家提出批評的做法。他說這不是好辦法,只會與這些國家控制通貨膨脹的努力相沖突。
在談到中國的匯率機制改革時,拉托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倡引入匯率靈活機制,該機構對中國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感到高興。(完)
⑸ 如果匯率弄錯 會有什麼後果 帳怎麼調
你是什麼業務呢,買賣外幣、買入賣出商品材料,還是什麼呢?
看你的匯率,差的應該也不多,正確的是多少,在原來入賬的基礎上補到正確就可以了。
別忘了,月底的匯兌損益你計算的應該也不對了,要一並調整。
⑹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有那些。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如下:
1、市場預期心理。由於人們對某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收支內狀況、通貨膨脹容、利率前景的看好,就會引起該國貨幣大量被買進,造成匯率上升;反之看淡,則匯率就會下跌。
2、各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各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財政金融政策對匯率的影響較大。比如,當一國實行「雙緊」的財政金融政策時,其貨幣對外匯率基本呈上升趨勢,實行「雙松」的財政金融政策時,將導致貨幣匯率的下跌。
3、國際收支。當收大於支時,出現順差,表明別國對順差國的貨幣需求增多,該國貨幣求大於供,匯率就會上升;反之,發生逆差時,該國貨幣供大於求,匯率就將下降。
4、利率。一國提高利率,能促使外資的流入,造成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加,匯率就會上升;反之,利率調低,導致資金流出,匯率可能下跌。
5、貨幣當局的干預。西方國家的中央銀行為了維護經濟穩定,避免因匯率變動給國內經濟帶來的不良影響,往往會對市場進行干預,通過買賣外匯使匯率變動有利於本國經濟。
6、通貨膨脹。一個國家出現通貨膨脹時,其商品成本必然加大,出口商品以外幣表示的價格必然上漲,該商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就會削弱。
⑺ 匯率調到0是好事嗎
以後好不好?不確定,現在肯定不是好事,匯率調到零基本上處能出口的東西就很少了
⑻ 人民幣匯率政策將需要調整嗎
首先,無論採取哪種匯率政策,我們認為決策層都應當收緊資本管制來穩定市場預期。即便在完全浮動匯率的機制下,大規模的資本流動也會削弱國內宏觀政策的有效性,特別是在外部環境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國內經濟脆弱的情況下。
其次,目前中間價定價機制盯住一籃子貨幣、被動參照美元對其他貨幣匯率變動定價,我們認為這種機制存在不穩定性、應當適度調整。今年年初以來,人民幣在美元走強期間基本保持對一籃子貨幣穩定,而在美元走弱期間則對一籃子貨幣貶值。這種策略使得今年人民幣有效匯率的高估程度有所減弱,不過投資者也越來越相信決策層並不希望推動人民幣大幅貶值。然而,最近隨著美元強勢升值,這種策略的有效性被大幅削弱,企業和居民似乎越來越相信人民幣可能只有一條路可走——進一步貶值。
望採納,謝謝!
⑼ 忘了月末匯率調整怎麼辦
你可以統一按這個月月末的匯率進行調整,計入到財務費用-匯兌損益裡面去
⑽ 匯率可以自己隨意調動嗎
匯率是不可以隨意調動的。
匯率波動是受眾多因素的影響的,不是單個人能調的。
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有:
(一)長期因素
1.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嚴格地說,是指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收入和支出。當一國的國際收入大於支出時,即為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為逆差。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會直接影響到該國的外匯市場供求,進而影響匯率變動。一般而言,如果一國國際收支順差,在外匯市場上會表現為外匯供大於求,外匯匯率下跌,本幣匯率上升;如果是逆差的話,則是外匯供不應求,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跌。不過,國際收支對匯率的影響要在較長的時間內才能發揮作用,短期的、臨時的、小規模的國際收支差額對匯率的影響,容易被其他一些因素所抵消。
2.相對的通貨膨脹率
貨幣對外價值的基礎是對內價值。如果貨幣的對內價值降低,其對外價值,即匯率也必然隨之下降。一國貨幣的對內價值的變化通常用通貨膨脹率來度量。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意味著單位貨幣的購買力降低,代表的價值量減少了。在紙幣流通下,各國存在不同幣值變化情況,因此不但要考察本國的通貨膨脹率,也要考察他國的通貨膨脹率,即比較相對的通貨膨脹率。一般來說,相對通貨膨脹率持續越高的國家,表示該國貨幣的對內價值下降得越快,其本幣匯率也將隨之下跌,外匯匯率會上升。
3.宏觀經濟狀況
一國的宏觀經濟狀況除了通貨膨脹之外,還包括經濟增長、財政收支、國民收入、投資環境、經濟開放程度等諸多方面的。若一國的宏觀經濟狀況良好,經濟穩定,該國貨幣的匯率就趨穩;反之,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因此,創造一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是維持匯率穩定的一個重要前提。
(二)短期因素
1.相對利率水平
利率是借貸資金的價格。利率作為使用資金的成本或是放棄資金使用的收益,也會影響到匯率水平。一般而言,資金總是從利率低的地方流向利率高的地方。當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他國時,他國的資金就會流入該國;否則,當該國利率水平低於他國的時候,該國的資金就會流出。而資金的大量流入流出,會直接影響到一國的外匯供求,特別是短期外匯的供求,從而引起匯率變動。當然,分析利率因素的時候不能只考察名義利率,而是要結合通貨膨脹考察相對的實際利率水平。利率對長期匯率的影響十分有限,更大程度上是作為政策工具對短期匯率產生重大影響。
2.政府的短期干預
政府為了實現一定的經濟目標,常常會採用種種措施干預外匯市場和外匯匯率,有時甚至操縱匯率的波動。政府為了避免匯率的變動對國內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需要通過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使匯率的變動有利於本國經濟的運行。這種干預的目的有三種:一是在匯率變動過於劇烈的時候使它趨於緩和,二是使匯率穩定在某個水平上,三是使匯率上浮或是下降到某個水平。
3.心理預期
心理預期有時會對匯率產生重大的影響。心理預期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對利率變動、匯率走勢、通貨膨脹、國際收支等經濟方面的,也包括對政治局勢、國際關系、社會穩定等政治的和社會方面的預期。而對這些方面的不同預期,會直接改變人們的經濟行為,比如投資和儲蓄的方向,進而影響到匯率。由於心理預期的變化快、影響大,常常會引起短期匯率波動。有時,心理預期甚至會成為市場上影響匯率的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