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匯率與經濟增長有什麼關系
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 二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經濟增長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 三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國產品的競爭地位而有利於增加出口,抑制進口;並且經濟增長率高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
2. 經濟增長率對匯率的影響
經濟增長對一國貨幣匯率的影響需要從多方面來觀察。一國經濟的正常增長,往往意味著生產率大幅提高使得生產成本相應降低,從而增強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於是有利於增加出口並抑制進口。一國實體經濟的正常增長反映其經濟實力的提升,這會增強人們在外匯市場上對該國貨幣的信心,使得人們更願意持有該國貨幣或將一部分其他國家貨幣轉化為該國貨幣,促使該國貨幣升值。20世紀80年代,日本和德國的經濟增長明顯快於美國,因此日元和馬克不斷升值。同樣,2002年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根本原因,也可以歸結為中國經濟的長期快速增長。2002年2月28日24時,德國馬克正式停止流通,歐元成為德國法定貨幣。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該國貨幣有時也可能貶值,其原因在於此時國內需求水平大幅提高導致進口支出快速增長,如果進口增長快於出口增長的速度,該國國際收支的經常項目盈餘可能急劇減少甚至出現逆差,從而引起人們對該國貨幣信心的下降。在一國經濟出現衰退時,生產率的下降往往使得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從而削弱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不利於其出口增長,經常項目收入減少甚至出現逆差,引起該國貨幣貶值。此時外國資本的抽逃,可能進一步加劇本幣貶值。
3. GDP 匯率 CPI 三者的關系
cpi是消費價格指數,反應了物價的變動。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反應了經濟的增長。
一般而言GDP增長的國家CPI也會同期增長
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 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 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 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 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 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這時,該國中 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 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降低了. 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 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例如,1995--1999年,美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為4.1 %,而歐元區11國中除愛爾蘭(9.0%)較高外,法,德, 意等主要國家的GDP增長率僅為2.2%,1.5%和1.2%, 大大低於美國的水平.這促使歐元自1999年1月1日啟 動以來,對美元匯率一路下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 貶值了30%. 但實際上,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 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 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 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 下跌. 二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經濟增 長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 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 壓力. 三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 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國產品的競 爭地位而有利於增加出口,抑制進口;並且經 濟增長率高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 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 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由商務部負責分析統計, 慣例是每季估計及統計一次.每次在發表初步預 估數據(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後,還會有兩次 的修訂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 the final revision), 主要發表時間在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國內生產 總值通常用來跟去年同期作比較,如有增加,就 代表經濟較快,有利於其貨幣升值;如減少,則 表示經濟放緩,其貨幣便有貶值的壓力.以美國 來說,國內生產總值能有3%的增長,便是理想水 平,表明經濟發展是健康的,高於此水平表示有 通脹壓力;低於1.5%的增長,就顯示經濟放緩 和有步人衰退的跡象.
4. 國家GDP總量和增長率是怎麼算的
經濟增長率的計算分為兩種,一個是年度經濟增長率的計算,衡量的是兩年之間經濟的變化。這種方法就是你在題中說的計算方法。
年度經濟增長率的計算比較簡單,就是後一年的經濟指標(如gdp或人均gdp)減去前一年的經濟指標再除以前一年的經濟指標,如果我們用百分數來表示的話還要再乘上百分百,比如我國2003年的gdp是61687.9億元(按1990年價格計算,以下同),而2004年的gdp是
67548.2億元,因此2004年的經濟增長率就是0.095,用百分數來表示就是9.5%。
另外一個就是年均經濟增長率的計算,衡量的是若干年來經濟的平均變化情況。也就是你想要衡量一段時期內經濟增長情況的計算方法。
年均經濟增長率的計算就比較復雜,為了准確起見,我們用數學符號和公式來表述。假設一個經濟變數y的值由初始值y0經過n個時間段(比如年、月、日等)後變為yn,則在每個時間段里y的平均增長率應該是g=
n√yn/y0-1。舉例來說,按1990年價格計算,中國1952年人均gdp為,2004年人均gdp為5196.5元,則按照這個公式計算,這52
年人均gdp年均增長率為6.07%。但是如果年均經濟增長率比較小的話,也可以按照指數的形式來計算,計算公式是g=(in•yn/y0)/n。比如,
以1996年美元來衡量,美國的真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870年的3340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33330美元,則按照這個公式計算,美國這130年的人均年均增長率是1.8%。
5. GDP增長與匯率
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 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 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下降,這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降低了。
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為4.1%,而歐元區11國中除愛爾蘭(9.0%)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國家的GDP增長率僅為2.2%、1.5%和1.2%,大大低於美國的水平。這促使歐元自1999年1月1日啟 動以來,對美元匯率一路下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貶值了30%。 但實際上,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1、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2、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經濟增長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 3、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國產品的競爭地位而有利於增加出口,抑制進口,並且經濟增長率高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由商務部負責分析統計,慣例是每季估計及統計一次。每次在發表初步預估數據(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後,還會有兩次的修訂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 the final revision),主要發表時間在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國內生產總值通常用來跟去年同期作比較,如有增加,就代表經濟增長較快,有利於其貨幣升值。如減少,則表示經濟增長放緩,其貨幣便有貶值的壓力。以美國 來說,國內生產總值能有3%的增長,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經濟發展是健康的,高於此水平表示有通脹壓力,低於1.5%的增長,就顯示經濟放緩和有步人衰退的跡象。
6. 中國GDP增長率是按美元比的還是人民幣比的,如果是美元,那麼人民幣貶值後本年的GDP增長率不是會縮
我們經常聽到的,也就是官方公布的GDP增長率是按人民幣計算的。這個GDP增長率是扣除了物價上漲因素的。
當然這個GDP也可以按匯率換算成美元,並造成換算後GDP增長率縮水的情況。
GDP還有一種計算方法:購買力平價。比如在中國花30元人民幣能吃頓肯德基,在美國要花10美元,那麼比較起來中國的GDP能買到更多的東西,按這種演算法,2014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了。
7. 經濟增長率第一匯率的影響有哪些例子
1.一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是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據凱恩斯學派的宏觀經濟理論,國民總產值的增長會引起國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長。收入增加會導致進口產品的需求擴張,繼而擴大對外匯的需求,推動本幣貶值。而支出的增長意味著社會投資和消費的增 加,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刺激出口增加外匯供給。所以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會引起本幣升值。由此看來,經濟增長對匯率的影響是復雜的。但如果考慮到貨幣保值的作用,匯兌心理學有另一種解釋。即貨幣的價值取決於外匯供需雙方對貨幣所作的主觀評價,這種主觀評價的對比就是匯率。而一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則主觀評價相對就高,該國貨幣堅挺。 2.國際收支平衡的情況。這是影響匯率的最直接的一個因素。關於國際收支對匯率的作用早在19世紀60年代,英國人葛遜就作出了詳細的闡述,之後,資產組合說也有所提及。 所謂國際收支,簡單的說,就是商品、勞務的進出口以及資本的輸入和輸出。國際收支中如果出口大於進口,資金流入,意味著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則本幣會上升。反之,若進口大於出口,資金流出,則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下降,本幣會貶值。 3.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差異。在紙幣制度下,匯率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貨幣所代表的實際價值所決定的。按照購買力評價說,貨幣購買力的比價即貨幣匯率。如果一國的物價水平高,通貨膨脹率高,說明本幣的購買力下降,會促使本幣貶值。反之,就趨於升值。 4.利率水平的差異。所有貨幣學派的理論對利率在匯率波動中的作用都有論及。但是闡述的最為明確的是70年代後興起的利率評價說。該理論從中短期的角度很好的解釋了匯率的變動。利率對匯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套利資本流動的影響來實現的。溫和的通貨膨脹下,較高利率會吸引外國資金的流入,同時抑制國內需求,進口減少,使得本幣升高。但在嚴重通貨膨脹下,利率就與匯率成負相關的關系。 5.人們的心理預期。這一因素在目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還包括政府的貨幣和匯率政策、突發事件、國際投機的沖擊、經濟數據的公布甚至政府要員的言論等。這些因素之間也會相互加強或相互抵消。
8. 試述一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如何影響匯率的變化
.簡單的說。
.第1。GDP的增長有很多種情況。如持續穩定的GDP增長。通貨膨脹下的GDP增長。調控下的GDP減速增長,及拐點GDP。不能一概而倫。
2。一般來說。匯率的降低會降低需求。(升值) 匯率的升高會擴大需求(貶值)
3。你論述中有矛盾的地方。如果GDP增長過快。經濟過熱。那麼國家會調高利率是降低匯率而不是提高匯率。
弄清楚匯率的定義再說。
為什麼美國一直要求RMB升值就是因為打壓中國的市場需求力。阻礙經濟發展。反之。提高美國自身的需求力。
9. GDP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利率、匯率等的現狀與趨勢以及這些因素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GDP(國民生產總值)
國民生產總值,是指固定時期內,國民能夠產生的生產總價值,當中包括第一產業(農業及原材料生產,例如原油、木材等) 、第二產業(工廠生產的產品,包括所有工廠產品及建造業) 及第三產業(包括所有服業業,例如金融、銷售等等) …
原則上,此數字越大,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富強,數字越小,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落後——由於各國的人口數字不同,目前經濟學界有傾向使用「個人國民生商總值」作為一個社會的富強指針,所以,大家可以發覺,從總體國力出發,個別國家可以很強,但實際上,國民個人所得並不太高——最佳例子是中國。
我們現在一般看到的GDP,是指其增長數值,即增長百份比,各國政府也是按季度公布的——通常而言,如果出現連續三個季度的GDP負增長,將會被視為經濟衰退——通常的巡環是五到七年增長,兩年出現衰退。
由此而引伸出一個問題——國家經濟調控政策,通常而言,由於現代經濟發展較穩定,各國有關當局都深知道衰退的禍害,所以他們都會提前作出行動,以盡量的避免出現衰退時,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打擊——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美國經濟最好的時候,聯儲局開始加息,中國也在經濟最好的時候進行宏觀調控,其理在此。
對市場而言,GDP的增長,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經濟,也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購買力,從而也會反映在匯率上,所以,GDP數值越大,對匯率的利好程度也越高。
通貨澎漲(Inflation)
目前,各國的通貨澎脹指針,其內容都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都以物價作為基準,然後就各自的國情作出參考指針的微調。
通常而言,我們所說的通脹,是指消費物價指數(CPI) ,並作為加減利息(調控政策) 的指針性數據,但也有些國家例外,例如美國,由於其服務業占國民經濟很大部份,所以消費情緒的參考,也非常重要,這方面,有關當局會綜合參考當時的就業情況,銷售數字等,作為加減利息決定的參考。
通常而言,發展中國家和已發展國家,能夠容忍的通脹幅度,是有所不同的…
在OECD(已發展國家組織) 的標准來說,最適通脹率是2%以下,而部份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因為經濟發展的需要,反而不能夠忍受這幺「低」的通脹率…
在這樣的一種認知下,大家可以發覺,如果通脹率有迫近2%或超過2%的時候,其央行必定會實行加息,以壓制通脹繼續向上偏離「最適通脹數字。
當然,如果通脹數字接近0,那就是很接近通縮了,而低於0,那就是通縮
通統如果持續一段較長時間,就會出現較大規模的經濟衰退
對市場而言,通脹高於2%,代表了央行會進行加息行動,自然會利好當地貨幣,而如果通縮出現,則因為有可能減息,自然的利淡當地貨幣。
10.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對匯率有何影響
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
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這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降低了。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
二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經濟增長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
三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國產品的競爭地位而有利於增加出口,抑制進口;並且經濟增長率高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
(10)gdp增長率與匯率擴展閱讀
國內生產總值的資料來源
在季度GDP核算時,將所有可以在核算時獲得的、適用的經濟統計調查數據都用於GDP核算。資料來源主要包括兩部分:
一是國家統計調查資料,指由國家統計系統實施的統計調查獲得的各種統計資料,如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等統計調查資料、服務業抽樣調查資料、人口與勞動工資統計資料、價格統計資料等。
二是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記錄資料,主要包括: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等行政管理部門的相關數據,例如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情況、國家稅務總局分行業的稅收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