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測量密度的幾種方法 利用浮力的三種規律測量 利用杠桿測量
②測體積可以用刻度尺(測長度再計算)、量筒和水(排水法)、彈簧秤和水(浮力法)。
③最後利用
ρ=m/v
得出結果
測固體密度方法小結
Ⅱ 誰能幫我總結一下物理實驗題中用杠桿測物體密度的方法
設計實驗:利用杠桿測固態物質的密度
使用器材:一個燒杯,水,一個不知重力的重物,細線三條,細木棒(當做杠桿)、刻度尺,一塊待測物體。
實驗過程:第一步:用細線把待測物和重物分別栓好,掛在杠桿的兩端,杠桿的中間用細線栓好,並且掛起來,通過調整中間細線的懸點使得杠桿達到水平狀態,用刻度尺量出中間懸點到待測物端的長度L1及中間懸點到重物端的長度L2;
第二步:將礦石浸沒於燒杯中的水中(懸於水中,不能接觸杯底),調整中間繩的拴點,使杠桿仍保持水平狀態,這時再用刻度尺量出中間懸點到待測物端的長度L3及中間懸點到重物端的長度L4。
公式推導:設待測物的密度為ρ,待測物的體積為V,另一重物的重為G。根據第一次的杠桿平衡條件,可得出下式:
ρ×V×g×L1=G×L2 --------1式
根據第二次的杠桿平衡條件,可得出下式:
(ρ-ρ水)×V×g×L3=G×L4---------2式
將2式兩邊分別除以1式兩邊,再將L1及L3移到等號右邊可得:
(ρ-ρ水)/ρ=(L1×L4)/(L2×L3)
將上式整理就可得到:
ρ=ρ水×L2×L3/(L2×L3+L1×L4)
Ⅲ 測密度的方法
密度的測量(1)常規法(天平量筒法)
測固體密度:不溶於水(密度比水大ρ=m/v天平測質量,排水法測體積;密度比水小,按壓法、捆綁法、吊掛法、埋砂法)。
溶於水;飽和溶液法、埋砂法
測液體密度:ρ=m/v天平測質量,量筒測體積
注意事項:天平的使用(三點調節,法碼、游碼使用法則),m、v測量次序,量筒的選擇。
(2)僅有天平測固體(溢水法)
m溢水=m1-m2、v溢水=(m1-m2)/ρ水、v物=v溢水=(m1-m2)/ρ水、ρ物=ρ水m物/(m1-m2)
測液體的密度(等體積法)
m液體=m2-m1(m2-m1)、m水=m3-m1、v液=v水=(m3-m1)/ρ水、ρ液=m液/v液=ρ水(m2-m1)/(m3-m1)
(3)僅有量筒
量筒只能測體積。而密度的問題是ρ=m/v,無法直接解決m的問題,間接解決的方法是漂浮法。
v排=v2-v3、v排=v3-v1、g=f浮、ρ物gv物=ρ液gv排
若ρ液已知,可測固體密度、ρ物=ρ液(v2-v1)/(v3-v1);
若ρ物已知,可測液體密度、ρ液=ρ物(v3-v1)/(v2-v1);
條件是:漂浮。
(4)僅有彈簧秤
m物=g/g、f浮=g-f、ρ液gv物=g-f;
若ρ液已知,可測固體密度、ρ物=ρ液g/(g-f);
若ρ物已知,可測液體密度、ρ液=ρ物(g-f)/g;
條件:浸沒,即ρ物〉ρ液。
密度測量還有很多其他方法如杠桿法、連通器法、壓強法等。
Ⅳ 測密度怎麼測呢
可以用木條或金屬條製成10cm×10cm的樣方框(見下圖),將樣方框隨機放置在小區內,清點樣方框內的枝條數,每個小區重復測定3次。3次測定數據應為100cm2中實際分櫱枝條數量,應為整數。而平均值為1cm2中的分櫱枝條數量,所以3個實測數據求平均後要除以100,保留兩位小數。例如,3次重復的實測數據為125個分櫱枝條/100cm2、150個分櫱枝條/100cm2、136個分櫱枝條/100cm2,平均值為1.37個分櫱枝條/cm2。
Ⅳ 怎樣測密度!
1、有 天平(有砝碼) 有量筒 測 固體和 液體的密度
這個最簡單,用天平測出質量(液體需排除燒杯的質量),用量筒測出體積。做除法,質量/體積=密度。
2、有天平 (有砝碼) 無量筒 測出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利用密度已知的液體,如水。
(1)固體:用天平稱出固體質量。 用燒杯裝滿水,要滿滿的,再放一點東西水都會溢出來才行,用天平稱出質量,放入固體(浸沒),然後取出(需要讓取出時溢出的水的體積可以忽略不計),在稱燒杯和水的總質量,差值為溢出的水的質量,此時即可求出溢出的水的體積,也就是固體的體積,質量/體積=密度。
(2)液體:與(1)類似,取兩個相同的燒杯,稱出質量,再分別裝滿水和待測液體,分別用天平稱出質量,都減去燒杯質量,分別得水和待測液體質量,因為體積相等,所以求待測液體的質量比水的質量,用比值乘以水的密度即為待測液體密度。
3、有天平(無砝碼)有量筒 測出 固體 和液體的 體積
可以利用密度已知的液體來代替砝碼,比如水。其他的與第一個相同
Ⅵ 杠桿測量物體密度問題(利用杠桿自身重力)
分析:
假設杠桿粗細均勻,長為L,自身重G,待測物體積為V,密度為ρ;
「物體第一次不浸入水中」:
將待測物掛在杠桿一端,調節支點在距待測物端L1處杠桿恰好平衡,
則有: ρgVL1=G(L/2-L1)……①
「(待測物)第二次浸沒(水中)」:
調節支點在距待測物端L2處杠桿恰好平衡,
則有: (ρ-ρ水)gVL2=G(L/2-L2)……②
②÷①後可求得ρ=ρ水L2(L-2L1)/[L(L2-L1)]
Ⅶ 把木棍當成杠桿側密度
如果杠桿不均勻,就無法確定L1和L2各段重心,更無法確定兩邊的力臂為L1,L2.兩邊力矩平衡後是相等,可是力臂根本無法確定!L1,L2就無任何意義,只能確定g 砝碼的力臂為L2,我同意樓上面朋友說的,可能是這個老師瞎搗騰!如果這樣也能得出杠桿的重量,我也希望你得到答案後能此後給出解釋,謝謝!
Ⅷ 測量密度的公式有哪些
單位體積的質量,這就是密度。所以,測量密度實際上就是體積和質量的運用。至於公式只有一個:密度 = 質量/體積
Ⅸ 速度!利用杠桿和浮力測物體密度
步驟:1、將石頭和木頭分別掛在杠桿的兩端,調節使之平衡,用刻度尺量出木頭到支點的距離為L1
2、將石頭浸沒於水中,改變木頭到支點的距離,使之再次平衡,用刻度尺量出木頭到支點的距離為L2
表達式: p=(L1*p水)/(L1-L2)
Ⅹ 如何用杠桿測液體密度
先把帶有刻度的杠桿固定在鐵架台上,調好平衡,然後把兩鐵塊分別掛在杠桿兩側,調整所掛位置,使杠桿恢復平衡,可分別測出兩鐵塊到杠桿支點的距離為L1和L2,用杠桿平衡公式得出m1L1=m2L2,得出m2,然後根據m2求出第二個鐵塊的體積V2=m1L1/L2p鐵。第二步再把第二個鐵塊浸沒在裝在燒杯中的待測液體中,再調節所掛位置,使杠桿再恢復平衡,就可以得出L3,再次用杠桿平衡公式,不過這次的第二個鐵塊的拉力就變為鐵塊的重力減去鐵塊在液體中受的浮力,可得出式子為:m1gL1=(m2g-F浮)L3,再把浮力公式代入,就可以得待測液體的密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