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變速器運用了什麼簡單機械
變速器是內燃機驅動汽車必要的組成部分。汽車上安裝的變速器通常有多個不同的轉速/扭矩轉換比,通常稱為「檔位」或「檔」,以適應不同的行駛速度下對轉速扭矩組合的不同要求。起步時需要低轉速、高扭矩;而高速行駛時則需要高轉速、低扭矩。
一般來說,需要人工手動操作變換擋位的變速器稱為「手動變速器」或「手動擋」,由機械自動變換擋位的變速器稱為「自動變速器」或「自動擋」。近來,還出現了可以連續調節轉速/扭矩轉換比的無級變速器,它也屬於自動變速器的一種。
手動變速器(也稱手動變速箱)是汽車變速器中最基本的一種類型,其作用是改變傳動比(齒輪比),是引擎扭力被變速器齒輪放大的倍數。車輛靜止剛起步時,由於本身質量較大,需要較大牽引力驅動,根據杠桿原理,力矩用半徑最長的低速擋大直徑齒輪把引擎扭力放大,協助車輛開始向前行駛。
車輛行駛後,由於慣性將保持向前方移動,用較小的扭力即可讓車輛繼續向前行駛,所以換入扭力放大倍數較小,但轉速較快的小齒輪高速擋,即可用較少的引擎轉速達到相同的車速,不僅省油車速還更快。
在手動變速箱中,飛輪安裝在發動機的曲軸上,並隨之旋轉。離合器位於壓盤和飛輪之間,並在壓盤的壓力下被壓在飛輪上。當發動機運轉且離合器已接合時,飛輪使離合器片旋轉,從而使變速箱旋轉。
當踩下離合器踏板時,拋出軸承被激活,這導致壓盤停止向離合器盤施加壓力。這使得離合器片停止接收來自發動機的動力,從而可以在不損壞變速器的情況下換檔。松開離合器踏板後,松開軸承,離合器盤再次保持緊靠飛輪,使其開始從發動機接收動力。
現代汽車手動變速箱通常使用四到六個前進齒輪和一個倒擋。重型卡車和其他重型設備的變速箱通常具有8到25個齒輪,齒輪的范圍很廣,齒輪比也很接近,以使發動機在功率帶中運行。
駕駛員通過踩離合器踏板和操縱換擋桿可以在任何擋位間進行選擇。也有少數手動變速器如摩托車變速器,某些賽車變速器,只允許順序換擋,這些變速器被稱為順序換擋變速器。
對於手動或順序變速器來說,動力從發動機的曲軸到離合器再到變速箱,變速箱直接輸出到驅動軸,驅動軸本身又進入差速器,最後到達差速器至車輪中的最後一個驅動軸。手動變速箱傳動順序:發動機>離合器>變速箱>傳動軸>差速器>傳動軸>車輪。
手動變速箱傳動順序示意圖
手動變速器的操作原理下圖所示(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分別為:倒擋,靜止擋,第一擋,第二擋,第三擋,第四擋)
手動變速器操作原理示意圖
離合器用於將發動機與動力傳動系統的部分耦合或分離。在發動機不熄火的情況下,安全平穩地換檔。離合器是將一部分發動機扭矩和轉速傳遞給傳動系統的其餘部分,將變速箱的發動機與傳動系統部分解耦,最後當它們完全鎖定時,將整個發動機扭矩和速度直接物理傳輸到傳動系統的其餘部分。
差速器能夠使左右驅動輪實現以不同轉速轉動的機構。當轉彎時,轉彎外側的車輪比內側的車輪行駛更多的距離,這意味著外輪比內輪行進的距離更大,差速器是調整左右輪轉速差的裝置。例如當汽車陷在泥濘或積雪中時,一個車輪可以自由旋轉,因為它沒有足夠的抓地力,而另一個車輪可在地面上保持靜止。
對於自動變速箱傳動順序稍有不同,因為離合器和手動變速箱被扭矩轉換器和自動變速箱所替代。自動變速箱傳動順序:減速齒輪>分動箱或中心差速器或成角齒輪>減速齒輪的前驅動軸和後驅動軸。
自動變速箱傳動順序示意圖
還有一種變速箱是雙離合變速箱,它是通過兩套離合器工作的裝置。剛開始裝配在賽車上,能消除換檔離合時的動力傳遞停滯現象,現在這種雙離合器已經從賽車廣泛應用到一般家用轎車上。
大眾全系車型都安裝了6速或者7速雙離合變速箱,一些國產汽車品牌甚至把雙離合作為新車型的賣點。這些汽車裝配雙離合變速箱是為了比自動變速器更加平順地換檔,不會有遲滯現象。
Ⅱ 12檔變速箱對齒是什麼原理
變速箱為什麼可以調整發動機輸出的轉矩和轉速呢?其實這里蘊含了齒輪和杠桿的原理。變速箱內有多個不同的齒輪,通過不同大小的齒輪組合一起,就能實現對發動機轉矩和轉速的調整。用低轉矩可以換來高轉速,用低轉速則可以換來高轉矩。
轉動時,齒輪A轉速必然比齒輪B的轉速要高,通過不同大小的齒輪組合,可以實現增速或減速。大小不同齒輪間的傳動,傳動扭矩之所以能增大減小,其實這跟杠桿原理一樣。
手動變速箱稱手動變速器(簡稱MT)又稱機械式變速器,即必須用手撥動變速桿(俗稱「擋把」)才能改變變速器內的齒輪嚙合位置,改變傳動比,從而達到變速的目的。
手動變速器工作原理
通過撥動變速桿,切換中間軸上的主動齒輪,通過大小不同的齒輪組合與動力輸出軸結合,從而改變驅動輪的轉矩和轉速。下圖是簡化的手動變速器(2檔)的構造圖。
通過同步器的結合,齒輪(藍色)把中間軸的動力傳給輸出軸
發動機的動力輸入軸是通過一根中間軸,間接與動力輸出軸連接的。如上圖所示,中間軸的兩個齒輪(紅色)與動力輸出軸上的兩個齒輪(藍色)是隨著發動機輸出一起轉動的。但是如果沒有同步器(紫色)的接合,兩個齒輪(藍色)只能在動力輸出軸上空轉(即不會帶動輸出軸轉動)。圖中同步器位於中間狀態,相當於變速器掛了空檔。
當變速桿向左移動,使同步器向右移動與齒輪(如上圖所示)接合,發動機動力通過中間軸的齒輪,將動力傳遞給動力輸出軸。
手動變速箱的優缺點分析
優點顯而易見,它結構簡單,性能可靠,製造和維護成本低廉,且傳動效率高(理論上會更省油),另外,由於是純機械控制,換擋反應快,且可以更直接的表現駕駛者的意願,因此也更富駕駛樂趣,這些都是手動變速箱的優點。不過相比自動變速箱,它操作繁瑣,而且在擋位切換時頓挫明顯的劣勢也是無法彌補的。
Ⅲ 變速器變速原理
汽車變速器就是根據「降速增扭、增速降扭」原理利用若干大小不同的齒輪副傳動而實現變速的。
Ⅳ 變速箱的這些數據是什麼意思啊
傳動比
通俗一點就是杠桿原理,一邊用很小的力就可以支起很重的東西
正如一檔給很小的油,就可以讓汽車跑起來
Ⅳ 北京現代伊蘭特手自一體變速箱涼車變速箱杠桿明顯比夏天沉 這正常嗎
這個還是不太正常的,我覺得應該是掛檔桿到掛檔搖臂之間的部件出現問題所致!比如:掛檔拉線被臟污,使拉線行駛阻力過大,但熱車後或夏季,溫度高,臟污的雜質(出廠時的潤滑油)會很稀薄,所以就沒有問題!
Ⅵ 變速箱有多重一個人能那了下來嗎
要看是什麼車的變速箱,一個人可以拿下來的只有五菱之光、長安之星這些麵包車。小車還有自動變速箱一個人是拿不下來的,必須要有兩個人幫忙,有些甚至需要波箱頂才可以。
Ⅶ 求科普~北汽勇士檔位右邊的杠杠干嗎用的(內附圖)是變速箱還是神馬怎麼用的求軍迷車迷指點~
貴也沒有多貴,買這車追求的就是硬漢與小眾,而且樓上說的不對,如果是智能四驅這個位置是沒有檔把的,例如途銳和X5,但一般真正全尺寸越野車都有這個檔把,上面有4H,2H.L,N四個檔,勇士是全時四驅的,最簡單的上面都四的檔位4H是高速四驅L是低速四驅,2H是兩驅,N是空擋也就是讓你拖車用的。(但是拖車時要把變速箱檔位掛到空擋)
Ⅷ 汽車變速器各擋傳動比是如何分配的
傳動系位於發動機與驅動輪之間,它可使發動機輸出的動力特性適合於在各種工況下汽車行駛的需要,使汽車能正常行駛。最常見的是機械式傳動系,液力機械傳動系用於大型客車。高級轎車和各類工程車輛上。電力傳動比較少見,只用於大型礦山車輛上。
(-)機械式傳動系 1、組成 主要由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和驅動橋(包括主減速器、差速器、半軸和橋殼等)組成、在越野車輛上,還設有分動器。負責將變速器的功力分回給各驅動橋。
2、各主要總成的結構特點
(1) 離合器: 離合器位於發動機飛輪與變速器之間。主動部分(壓盤與離合器蓋)固定於飛輪後端面,從動部分(摩擦片)位於飛輪與壓盤之間,並通過中心的花鍵孔與變速器第一軸相連。壓緊部分位於壓盤與離合器蓋之間,利用其彈力將摩擦片緊緊地夾在飛輪與壓盤之間,主從動部分利用摩擦力矩來傳遞發動機輸出的扭矩。分離機構由安裝於離合器蓋和壓盤上的分離杠桿、套於變速器第一軸軸承蓋套筒上的分離軸承以及安裝於飛輪殼上的分離叉組成。分離叉通過機械裝置或者液壓機構與駕駛室內的離合器踏板相連。離合器是經常處於接合狀態傳遞扭矩的,只有將離合器踏板踩了,分離機構將壓盤後移與摩擦片分開而呈現分離狀態。此時扭矩傳遞中斷,可以進行諸如起步、換檔、制動等項操作作業。當汽車傳動系過載時,離合器會啟動打滑,對傳動系實現過載保護。
中型以下及部分大型車輛,多採用只有一片摩擦片的單片式離合器,部分大型車輛則採用雙片式離合器,離合器的摩擦片直徑越大,數目越多,所能傳遞的扭矩就越大,但分離時需要加在踏板上的力就要大些.在摩擦片上還設有扭矩減振器,以使傳動系工作更加平穩。
傳統結構的離合器壓緊部分多採用一圈沿四周均布的螺旋彈簧。數目多為8~16個不等。雖然壓緊可靠,但操縱離合器時比較費力,彈力也不容易均勻。還存在軸向尺寸大、高速時壓緊力下降等缺點,正逐步被膜片式離合器所取代。 目前在中小型甚至在部分大型車輛上,都採用了膜片式離合器。它利用一個碟狀的膜片彈簧取代了螺旋彈簧和分離杠桿,不但使軸向尺才減小,而且操縱輕便,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可靠地壓緊。
離合器的操縱機構是指離合器踏板到分離叉之間的傳動部分。大部分汽車採用機械式結構,通過拉桿或者鋼絲繩將二者相連。也有一些車輛採用液壓機構,通過液力傳動來將二者聯在一起。
(2)變速器: 在汽車行駛中,要求驅動力的變化范圍是很大的,而發動機輸出扭矩的變化范圍有限。必須通過變速器來使發動機輸出扭矩的變化范圍能滿足汽車行駛的需要。同時,變速器還應能實現汽車的倒駛和發動機的空轉。目前汽車上多採用機械有級式變速器,由變速傳動機構(傳遞和變換扭矩)和變速操縱機構(用來變換檔位)組成。一般設有3~6個前進擋和1個倒檔。每一個檔位都有一個傳動比,可以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增大到和傳動比相同的倍數。同時將發動機轉速降低到和傳動比相同的倍數。擋位越低,傳動比越大。因此,當汽車低速行駛需要大扭矩時,可以將變速器掛入低擋,而汽車高速行駛需要小扭矩時,可將變速器掛入高檔。在前進檔中,有一個檔的傳動比為1。掛入該擋時變速器第一軸(輸入軸)和第二輪(輸出軸)初成一體同步轉動,發出動力不經變化直接輸出,稱之為直接擋。直接擋傳動效率最高,應經常使用。當變速器不掛入任何擋位,稱之為空擋,動力傳送中斷,實現發動機怠速運轉,滿足汽車滑行和怠速時的需要。 (3)萬向傳動裝置: 萬向傳動裝置主要由萬向節和傳動軸組成,將變速器或者是分動器發出的動力輸送給驅動橋。
(4)驅動橋: 主減速器:用來將變速器輸出的扭矩進一步增加,轉速進一步降低。對於縱置發動機來說,還將旋轉平面旋轉90度,變成與車輪平面平行。
差速器:驅動橋上設置差速器,可以在必要時允許兩側驅動輪轉速不同步,以滿足汽車轉向、路面不平時行駛的需要。
半軸:半軸為兩根,每根半軸內端通過花鍵與半軸齒輪相連,外端與車輪轂機連。
橋殼與輪轂:橋殼構成驅動橋的外殼。輪轂是車輪的一部分,通過輪轂將車輪安裝於驅動橋上。 分動器:全輪驅動的越野汽車上設有分動器,將變速器輸出的動力分配給各驅動橋。
Ⅸ 波箱是不是變速箱
就是自動變速器
自動變速器看似復雜,事實上只要了解了其中一些簡單參數的奧秘,那麼在選購汽車時,自動變速器的好壞就可一目瞭然了。自動變速器最重要的參數就是擋位的個數。這一點凡是開過車的人都能理解,誰都願意開擋位多的車。如果擋位越多,變速器與發動機動力的配合就會越緊密,能夠把發動機的性能發揮得更好。但光看擋位的個數是不夠的。事實上一台自動變速器的擋位多少並不是技術的核心,因為簡單的增加行星齒輪組就能增加擋位。象賓士,沃爾沃的商用貨車,有的擋位甚至多達20多個。自動變速器的技術核心在它的控制機構。因為一台好的自動變速器,它的換擋品質必須做到響應速度快,換擋沖擊小等特點。而這一切都需要靠設計和改進性能優良的控制機構得以實現。
自動變速器是通過各種液壓多片離合器和制動閘限制或接通行星齒輪組中的某些齒輪得到不同的傳動比的。所以換擋品質的好壞與這些離合器和制動器有直接關系。根據汽車擋次的不同,出於成本考慮,經濟型車的自動變速器的控制機構通常被設計得很簡單.
制動機構通過制動帶來限制行星齒輪的運動。制動帶在杠桿的推動下能迅速包緊被制動的齒輪或軸,從而產生強大的制動力達到限制行星齒輪運動的目的。杠桿是直接被頂桿推動的,頂桿的動力又來自液壓。所以行星齒輪的制動完全由液壓來決定。這種制動帶式的設計,結構非常簡單,成本也很低,常用於經濟型車的自動變速器當中。但由於制動帶制動非常唐突,制動力來得很猛,所以換擋震動相對較大。在高擋車中很少用這種設計。高擋車中用得較多的是多片離合器式制動設計。
早期的自動變速器通常都是機械控制的,最多隻有少量電子系統作為輔助。機械式的自動變速器液壓油路結構復雜,成本高,而且耐用性差,需要經常維護,維修費用也高得出奇。現代自動變速器基本上已經採用了電液一體化的設計,其實不單變速器是這樣,現在很多自動化設計都是採用的電液一體化設計。所謂電液一體化,就是指用電子方式控制液壓油路。這樣就省去了各種復雜的液壓控制閥和控制管路,直接用電磁閥取代液壓閥。電磁閥最大的好處就是布置方便,可靠性和響應速度高。我們完全可以想像,是布置復雜的液壓迴路容易一些還是布置電線容易一些?答案當然是後者。電液一體化變速控制,除了上述優點以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控制方法更加智能化。因為電磁閥是直接與行車電腦相連的,電腦可以很容易的根據汽車的各種狀態調整控制方式。不象純液壓控制那樣,控制模式是固定不變的。所以在很多配備了電液一體化式的自動變速器的車上,有經濟模式,運動模式,雪地模式可供選擇。在經濟模式下,電腦控制變速器在低轉速換擋達到省油的目的;在運動模式下電腦控制變速器在高轉速換擋發揮發動機的動力性能;在雪地模式下,電腦控制自動變速器直接用2擋起步,避免因輪胎打滑而失控。所以,這種電液控制的自動變速器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智能化,非常聽話
Ⅹ 汽車變速器
變速器原理
變速器為什麼可以調整發動機輸出的轉矩和轉速呢?其實這里蘊含了齒輪和杠桿的原理。變速器內有多個不同的齒輪,通過不同大小的齒輪組合在一起,就能實現對發動機轉矩和轉速的調整。用低轉矩可以換來高轉速,用低轉速則可以換來高轉矩。
變速器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1. 改變傳動比,擴大驅動輪的轉矩和轉速的變化范圍;
2. 在發動機轉向不變的情況下,實現汽車倒退行駛;
3. 利用空擋,可以中斷發動機動力傳遞,使得發動機可以啟動、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