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研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中:①先把杠桿支在支架上,通過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______平衡.目的是
①實驗中為了便於測量力臂,要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由圖知,左端下沉,說明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積較大,所以應該將右側的鉤碼向右移動,來增大右端的力臂,使杠桿平衡;
③通過改變鉤碼的個數和力臂的大小,得出的結論是F1?L1=F2?L2.
故答案為:
①水平位置;測量動力臂和阻力臂;
②右;
③F1?L1=F2?L2.
②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小明把杠桿支在支架上,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
(1)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
(2)設杠桿的分度值為 L,一個鉤碼的重為G,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nG×2L=2G×3L,∴n=3(個);
(3)當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動杠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為OC,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力臂變小,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拉力F會變大;
(4)圖乙中,杠桿的重心不在支點上,杠桿自身的重力對杠桿轉動產生了影響,導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桿平衡條件計算出來的數值偏大;
(5)要使翹翹板轉動,可採取的做法是:乙不動,甲向靠近支點方向移動(或者甲不動,乙向遠離支點方向移動;或者乙不動,甲蹬地,減小甲對蹺蹺板的壓力).
故答案為:(1)便於測量力臂,同時消除杠桿自身重力對杠桿的影響;(2)3;(3)變大;拉力F的力臂變小;(4)杠桿自重的影響;(5)乙不動,甲向靠近支點方向移動.
③ 在「研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中,先把杠桿支在支架上,通過調節_________________,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
平衡螺母右
④ (2014玉林一模)如圖所示,一輕質杠桿AB支在支架上,OA=20cm,G1為一邊長為5cm的正方體,G2重為20N.當
(1)G2在C點時,由杠桿平衡條件得:
物體G1對地面的壓力: F=pS=2×104Pa×0.0025cm2=50N, 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 F′=F=50N, G1受豎直向下的重力G1、地面的支持力F′、繩子的拉力FA作用, 物體靜止,處於平衡狀態,由平衡條件得:G1=FA+F′=10N+50N=60N; (2)當G1對地面的壓力為0時,杠桿在A點的受到的拉力FA′=G1=60N, 設G2位於D點,由杠桿平衡條件得:FA′×OA=G2×OD, 即:60N×20cm=20N×OD, 解得: OD=60cm, 物體G2的路程: s=OD-OC=60cm-10cm=50cm, 由v=
t=
故選A. ⑤ 在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時:(1)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先調節______,使杠桿在______平衡,
(1)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先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便於測量力臂,並能消除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
(3)由以上可得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 (4)圖2測力計傾斜拉動,此時動力臂減小,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將增大. 故答案為:(1)平衡螺母;水平位置;便於測量力臂;消除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2)
⑥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實驗前,先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______
處於平衡狀態,然後按題目掛鉤碼 ⑦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小明先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發現杠桿停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