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貨幣匯率水平

貨幣匯率水平

發布時間:2021-08-20 18:47:57

A. 為什麼匯率水平在國際收支調節中處於核心和關鍵地位

外匯管理的主要內容有:
主要內容(一)外匯管制 1、對貿易外匯的管制
(1)對出口外匯收入的管制
實行比較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對於出口收匯一般都規定出口商必須將其所得外匯結售給國家指定的銀行,也就是說出口商必須向外匯管理機構申報出口價款、結算所使用的貨幣、支付方式和期限等。在收到出口貨款後又必須向外匯管理機構申報,並按官方匯率按管理規定將全部或部分外匯結售給外匯指定銀行。此外許多國家為了鼓勵出口,實行出口退稅、出口信貸等措施,而對一些國內急需的、供應不足的或對國計民生有重大影響的商品、技術及戰略物資則要限制出口,通常實行出口許可證制度。
(2)對進口付匯的管制
實行嚴格外匯管制國家,為了限制某些商品進口減少外匯支出,一般採取的措施有:
其一,進口存款預交制。它是指進口商在進口某種商品時,應向指定銀行預存一定數額的進口貨款,銀行不付利息,數額根據進口商品類別或所屬國別按一定比例確定。
其二,進口許可證制。它是指進口商只有取得有關當局簽發的進口許可證才能購買進口所需的外匯。進口許可證的簽發通常要考慮進口數量、進口商品的結構、進口商品的生產國別、進口支付條件等。
2、對非貿易外匯的管制
對非貿易外匯的管理一般採取的方式有:直接限制、最高限額、登記制度、特別批准。
3、對資本輸出輸入的管制
資本項目是國際收支的一個重要內容,所以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非常重視資本的輸出入,並根據不同的需要對資本輸出輸入實行不同程度的管理。發展中國家由於外匯資金短缺,一般對資本輸入都實行各種優惠政策,以吸引有利於該國經濟發展的外資。例如對外商投資企業給予稅收減免的優惠並允許其匯出利潤等。為保證資本輸入的效果,有些發展中國家採取了如下措施 :
(1) 規定資本輸入的額度、期限和投資部門 ;
(2)從國外借款的一定比例要在一定期限內存放在外匯銀行;
(3) 銀行從國外借款不能超過其資本與准備金的一定比例 ;
(4) 規定接受外國投資的最低限額等。以前發展中國家都嚴格限制資本輸出,一般不允許個人和企業自由輸出 ( 或匯出 ) 外匯資金。但是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貿易集團化趨勢的出現,不少發展中國家開始積極向海外投資,以期通過直接投資來打破地區封鎖,帶動該國出口貿易的增長,例如拉美國家、東盟各國、韓國和中國近年來的海外投資十分活躍,放鬆了資本輸出的外匯管制
與發展中國家相比,發達國家對資本輸出輸入採取的限制性措施較少,即使採取一些措施,也是為了緩和其匯率和官方儲備所承受的壓力。例如日本、德國、瑞士等國在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由於國際收支連年順差,貨幣匯率經常處於上升的狀況,成為國際投機資本的主要沖擊對象;長期的國際收支順差也導致這些國家國際儲備大幅度增長,又加劇了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風險,因此這些國家便採取了一些限制外國資本輸入的措施。如規定銀行吸收非居民存款繳納較高的存款准備金、規定銀行對非居民存款不付利息或倒收利息、禁止非居民購買該國有價證券等以緩和該國貨幣匯率上升的局面。同時發達國家積極鼓勵資本輸出,例如日本從 1972 年起對於居民購買外國有價證券和投資於外國的不動產取消限制。應特別說明: 雖然限制資本輸入、鼓勵資本輸出是發達國家的一個總趨勢,但根據當時國際收支和匯率變動情況,外匯管制有時寬松、有時嚴格,不斷進行調整。(二)貨幣兌換管理 貨幣兌換管理是外匯管理最基本、最主要的內容。實施貨幣兌換管制的原因主要有:外匯短缺;金融秩序混亂;國內外經濟體制不同;國內外價格體系存在差異等。
1、貨幣的兌換性
貨幣按其兌換性分為不可兌換貨幣、可兌換貨幣和自由兌換貨幣。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不管是在經常賬戶下還是資本賬戶下都嚴格限制本幣兌換成外幣和外幣兌換成本幣,該國貨幣就稱為不可兌換貨幣;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一國若能實現貿易賬戶和非貿易賬戶下的貨幣自由兌換,即經常項目下的自由兌換則該國的貨幣被列為可兌換貨幣;自由兌換貨幣是指在外匯市場上能自由地用該國貨幣兌換成某種外國貨幣或用某種外國貨幣兌換成該國貨幣,即實現了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的自由兌換。
2、經常項目下貨幣可兌換的設計和內容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規定,一旦成員國外匯管理制度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八條的要求,其貨幣就可以稱為可兌換貨幣、也就是實現了經常賬戶下的可兌換。基金組織協定第八條的內容主要集中反映在第2、3、4款上,其主要內容為:
(1)避免對經常性支付或轉移的限制。各會員國未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同意,不得對國際經常往來的付款和資金轉移實施匯兌限制。
(2)不得實行歧視性貨幣措施或多重匯率措施。
(3)兌付外國持有的該國貨幣。任何一個成員國均有義務購回其他成員國所持有的該國貨幣結存,只需兌換的國家能證明這種結存是由最近的經常性交易所獲得的,或者這種兌換是為了支付經常性交易所需要的。(三)黃金管制 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對黃金交易也進行管制,一般不準私自輸出輸入黃金,由中央銀行獨家辦理黃金的買賣和輸出輸入。對現鈔管理習慣的做法是對攜帶該國貨幣出境規定限額和用途,有時甚至禁止攜帶該國貨幣出境以防止該國貨幣輸出用於商品進口和資本的外逃以及沖擊該國貨幣。(四)匯率的管理 匯率管理有直接管理和間接管理兩種方法。
直接管理匯率是指一國政府指定某一部門制定、調整和公布匯率,這一官方匯率對整個外匯交易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即各項外匯收支都須以此匯率為基礎。實行復匯率制度也是直接管理的方法之一。在經濟欠發達、市場機制發育不健全、缺乏有效市場調控機制的國家,常常採用復匯率制度等直接帶有行政色彩的方式來管理匯率。復匯率的形式有多種,按復匯率使用對象可分為經常賬戶匯率和資本賬戶匯率,前者稱為貿易匯率後者稱為金融匯率,為穩定進出口和貨物價格,政府對貿易和非貿易匯率分別實施干預,使其穩定在目標匯率水平上。復匯率按期適用對象不同還可按行業或進出口商品不同進行劃分,比如傳統出口商品用一種匯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採用另一種匯率等。復匯率按期表現形式不同又有公開和隱蔽的兩種,例如對出口企業創匯實行不同的外匯留成比例,並允許企業按高於指定的結匯價售出,這就形成了事實上的多種匯率。復匯率一般起著「獎出限入」的作用,是經濟欠發達的國家或出口創匯能力低的國家調節國際收支逆差的重要手段。但實行復匯率制度,造成管理成本較高、外匯管理比較復雜,還造成價格扭曲不利於公平競爭。間接管理匯率是指政府有關部門利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以影響外匯供求關系、控制匯率變動的方法。採用間接管理方式,需要建立外匯平準基金, 運用外匯平準基金買賣外匯干預供求關系,或者直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外匯市場。

B. 貨幣的匯率水平

因為重視經濟的發展,畢竟中國現在正在努力發展

C. 關於貨幣匯率

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是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據凱恩斯學派的宏觀經濟理論,國民總產值的增長會引起國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長。收入增加會導致進口產品的需求擴張,繼而擴大對外匯的需求,推動本幣貶值。而支出的增長意味著社會投資和消費的增加,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刺激出口增加外匯供給。所以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會引起本幣升值。由此看來,經濟增長對匯率的影響是復雜的。但如果考慮到貨幣保值的作用,匯兌心理學有另一種解釋。即貨幣的價值取決於外匯供需雙方對貨幣所作的主觀評價,這種主觀評價的對比就是匯率。而一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則主觀評價相對就高,該國貨幣堅挺。

國際收支平衡的情況這是影響匯率的最直接的一個因素。所謂國際收支,簡單的說,就是商品、勞務的進出口以及資本的輸入和輸出。國際收支中如果出口大於進口,資金流入,意味著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則本幣會上升。反之,若進口大於出口,資金流出,則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下降,本幣會貶值。

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差異在紙幣制度下,匯率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貨幣所代表的實際價值所決定的。按照購買力評價說,貨幣購買力的比價即貨幣匯率。如果一國的物價水平高,通貨膨脹率高,說明本幣的購買力下降,會促使本幣貶值。反之,就趨於升值。

利率水平的差異一些學者認為,利率對匯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套利資本流動的影響來實現的,在溫和的通貨膨脹下,較高利率會吸引外國資金的流入,同時抑制國內需求,進口減少,使得本幣升高。但在嚴重通貨膨脹下,利率就與匯率成負相關的關系。

人們的心理預期這一因素在目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還包括政府的貨幣、匯率政策,突發事件的影響,國際投機的沖擊,經濟數據的公布甚至開盤收盤的影響

D. 本國貨幣匯率水平如果長期固定,為什麼會造成大量短期投機資本湧入請行家指點

因為這個世界真正關注的是財富,是購買力,而不是貨幣名義上的價值。比如說目前1塊美元兌換8塊人民幣,假設在美國1美元能夠買一份商品籃子,但在中國,同樣的一份商品籃子只要4塊人民幣(商品籃子才是真正的財富),那麼1快美元在中國的市場上兌換之後,就能夠買兩份商品籃子。出於這種樸素的原因,國際投機資金就認為人民幣實際上比名義上能代表更多的財富,人民幣在中國貿易壁壘逐步消除、交易成本不斷下降之後,必定會受到商品套利的壓力(就是用1美元在中國換成8元人民幣,買兩分商品籃子,再把商品籃子運到美國賣2美元,再用2美元換人民幣,再……),如果中國政府執意鎖定目前的匯率水平,那麼代價將十分大,商品投機者能從中間大量牟利。為了防止這種情況,中國還有一個選擇,就是人民幣升值,而升值,帶給中國的損失從長遠來看會小一些,國際游資把賭注押在這里,也不足為奇。
他們具體的做法是,先把美元按照目前的匯率換成人民幣資產,等人民幣升值了,再換回更多的美元。
以上,供你參考

E. 中國貨幣匯率標準是什麼

中國貨幣匯率是標准,匯率是不斷變化的。
貨幣匯率標准主要為幣值。但這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斷變動的。匯率受多方因素影響。

匯率變動原因:
(一)國際收支狀況。當一國對外經常項目收支處於順差時,在外匯市場上則表現為外匯(幣)的供應大於需求,因而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外國貨幣匯率下降。我國外匯儲備充足,造成本國貨幣匯率上升,人民幣升值。
(二)通貨膨脹率的差異。當一國出現通貨膨脹時,其商品成本加大,出口商品以外幣表示的價格必然上漲,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就會削弱,引起出口減少,同時提高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競爭力,造成進口增加,從而改變經常賬戶收支。
(三)利率差異。當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其他國家時,表示使用本國貨幣資金的成本上升,由此外匯市場上本國貨幣的供應相對減少;另一方面也表示放棄使用資金的收益上升,國際短期資本由此趨利而入,外匯市場上外匯供應相對增加。本、外幣資金供求的變化導致本國貨幣匯率的上升。反之,當一國利率水平低於其他國家時,外匯市場上本、外幣資金供求的變化則會降低本國貨幣的匯率。
(四)財政、貨幣政策。一般來說,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造成的巨額財政收支逆差和通貨膨脹,會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緊縮性的財政、貨幣政策會減少財政支出,穩定通貨,而使本國貨幣對外升值。
(五)匯率預期。對匯率的心理預期正日益成為影響短期匯率變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心理因素只有在一定的市場條件下才會產生並起作用。
(六)外匯投機力量。投機者如果預期某種貨幣將升值,就會大量購進該種貨幣,從而造成該種貨幣匯價的上升;反之,投機者若預期某種貨幣將貶值,就會大量拋售該種貨幣,從而造成該種貨幣匯價的即刻下跌。投機因素是外匯市場匯價短期波動的重要力量。
(七)政府的市場干預
(八)經濟增長率。一般來講,高經濟增長率在短期內不利於本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行市,但從長期看,卻有力支持著本幣的強勁勢頭。
(九)宏觀經濟政策。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對匯率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各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松與緊的搭配上。

F. 如何確定合理的匯率水平和匯率安排

人民幣匯率是否在一個合理的區間,這需要有一套標准進行核定,無論是IM F,或者是經濟學家,大家都認為目前人民幣匯率基本處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和合理的區間。」經濟學家們普遍同意,
一個國家的貨幣的匯率在短期內主要由兩大要素決定:一是它與其它國際主要貨幣的利率的差別;二是人們對該貨幣未來的匯率的預期。

G. 水平釘住匯率制度與貨幣局制度區別 匯率與經濟如何相互影響

貨幣局制度是一種匯率機制,它有兩項基本原則:一是本國貨幣匯率釘住一種作為基準的外國貨幣;二是所發行的貨幣保證完全以外匯儲備作為後盾
水平盯住匯率制 基本上可以看成固定匯率制 ,但長期內會有調整
匯率的高低,能反映一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狀況,匯率的變動,又將影響所有宏觀經濟變數如國民生產總值、物價水平、就業水平、國際收支、經濟增長率等等。顯然,匯率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桿,對宏觀經濟運行與微觀經濟活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調節作用。匯率的變動是判斷一國宏觀經濟形勢的主要依據之一,匯率的走勢分析是宏觀經濟形勢預測的主要手段之一。

H. 貨幣匯率

率是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外匯匯率有兩種標價方法:
(1)直接標價法(direet quotation)(參考「應付標價法」)
(2)間接標價法(indireet quotation)(參考「應收標價法」)
在金本位制下,匯率決定的基礎是黃金輸送點(golel point),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其決定基礎是購買力平價(purchase power par)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有:
(1)國際收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2)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3)利率。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則匯率高。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匯率就是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其種類有:
(1)按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劃分,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
①固定匯率。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並只能在一定幅度內波動的匯率。
②浮動匯率。是指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匯率。其漲落基本自由,一國貨幣市場原則上沒有維持匯率水平的義務,但必要時可進行干預。
(2)按制訂匯率的方法劃分,有基本匯率和套算匯率
①基本匯率。各國在制定匯率時必須選擇某一國貨幣作為主要對比對象,這種貨幣稱之為關鍵貨幣。根據本國貨幣與關鍵貨幣實際價值的對比,制訂出對它的匯率,這個匯率就是基本匯率。一般美元是國際支付中使用較多的貨幣,各國都把美元當作制定匯率的主要貨幣,常把對美元的匯率作為基本匯率。
②套算匯率。是指各國按照對美元的基本匯率套算出的直接反映其他貨幣之間價值比率的匯率。
(3)按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劃分,有買入匯率、賣出匯率、中間匯率和現鈔匯率
①買入匯率。也稱買入價,即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是買入價,採用間接標價法時則相反。
②賣出匯率。也稱賣出價,即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採用間接標價法時間則相反。
買入賣出之間有個差價,這個差價是銀行買賣外匯的收益,一般為1%一5%。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使用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也稱同業買賣匯率,實際上就是外匯市場買賣價。
③中間匯率。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西方明刊報導匯率消息時常用中間匯率,套算匯率也用有關貨幣的中間匯率套算得出。
④現鈔匯率。一般國家都規定,不允許外國貨幣在本國流通,只有將外幣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夠購買本國的商品和勞務,因此產生了買賣外匯現鈔的兌換率,即現鈔匯率。按理現鈔匯率應與外匯匯率相同,但因需要把外幣現鈔運到各發行國去,由於運送外幣現鈔要花費一定的運費和保險費,因此,銀行在收兌外幣現鈔時的匯率通常要低於外匯買入匯率。
(4)按銀行外匯付匯方式劃分有電匯匯率、信匯匯率和票匯匯率
①電匯匯率。電匯匯率是經營外匯業務的本國銀行在賣出外匯後,即以電報委託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給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由於電匯付款快,銀行無法佔用客戶資金頭寸,同時,國際間的電報費用較高,所以電匯匯率較一般匯率高。但是電匯調撥資金速度快,有利於加速國際資金周轉,因此電匯在外匯交易中佔有絕大的比重。
②信匯匯率。信匯匯率是銀行開具付款委託書,用信函方式通過郵局寄給付款地銀行轉付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由於付款委託書的郵遞需要一定的時間,銀行在這段時間內可以佔用客戶的資金,因此,信匯匯率比電匯匯率低。
③票匯匯率。票匯匯率是指銀行在賣出外匯時,開立一張由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的匯票交給匯款人,由其自帶或寄往國外取款所使用的匯率。由於票匯從賣出外匯到支付外匯有一段間隔時間,銀行可以在這段時間內佔用客戶的頭寸,所以票匯匯率一般比電匯匯率低。票匯有短期票匯和長期票匯之分,其匯率也不同。由於銀行能更長時間運用客戶資金,所以長期票匯匯率較短期票匯匯率低。
(5)按外匯交易交割期限劃分有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
①即期匯率。也叫現匯匯率,是指買賣外匯雙方成交當天或兩天以內進行交割的匯率。
②遠期匯率。遠期匯率是在未來一定時期進行交割,而事先由買賣雙方簽訂合同、達成協議的匯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協議雙方按預訂的匯率、金額進行錢匯兩清。遠期外匯買賣是一種預約性交易,是由於外匯購買者對外匯資金需要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了避免外匯匯率變動風險而引起的。遠期外匯的匯率與即期匯率相比是有差額的。這種差額叫遠期差價,有升水、貼水、平價三種情況,升水是表示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貴,貼水則表示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便宜,平價表示兩者相等。
(6)按對外匯管理的寬嚴區分,有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
①官方匯率。是指國家機構(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公布的匯率。官方匯率又可分為單一匯率和多重匯率。多重匯率是一國政府對本國貨幣規定的一種以上的對外匯率,是外匯管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目的在於獎勵出口限制進口,限制資本的流入或流出,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②市場匯率。是指在自由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的實際匯率。在外匯管理較松的國家,官方宣布的匯率往往只起中心匯率作用,實際外匯交易則按市場匯率進行。
(7)按銀行營業時間劃分,有開盤匯率和收盤匯率
①開盤匯率。又叫開盤價,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剛開始營業時進行外匯買賣使用的匯率。
②收盤匯率。又稱收盤價,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的外匯交易終了時使用的匯率。

匯率是指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價格。如果把外匯也看成是一種商品,那麼匯率既是在外匯市場上用一種貨幣購買另一種貨幣的價格。例如,1美元 = 110日元,表示1美圓可以換110 日圓。匯率的表示方法有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為基準,將其摺合為一定數額的本國貨幣的標價方法,目前大多數國家採用這種標價法。日圓、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港幣、新加坡元均採用直接標價法,如1美圓 = 115.25日圓;1美圓 = 1.47加拿大元等。

間接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的貨幣為基準,將其摺合為一定數額的外國貨幣的標價方法。歐元、英鎊、澳大利亞元採用間接標價法,如1英鎊 = 1.6025美圓;1歐元 = 1.5680加拿大元;1歐元 = 1.0562美圓;1澳大利亞元 = 0.5922美圓等。

例如:1美元=105日元,即1美元可以兌換105日元。

I. 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是依靠什麼標準定的

匯率決定理論主要有國際借貸說、購買力平價說、匯兌心理說、貨幣分析說和金融資產說,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匯率的決定因素進行了分析。

國際借貸說是美國經濟學家葛遜在1861年提出的,他以金本位制度為背景,較為完善地闡述了匯率與國際收支的關系。他認為,匯率的變化是由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引起的,而外匯的供求主要源於國際借貸。國際借貸可分為流動借貸和固定借貸。流動借貸是指已經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固定借貸是尚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只有流動借貸才會影響外匯的供求。在一國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流動借貸中,如果債權大於債務,外匯的供給就會大於外匯的需求,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相反,如果一定時期內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債務大於債權,外匯的需求就會大於外匯的供給,最終導致本幣貶值、外幣升值。

購買力平價說是20世紀20年代初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率先提出的。其理論的基本思想是:人們需要外幣是因為外幣在其發行國國內具有購買力,相應地人們需要本幣也是因為本幣在本國國內具有購買力。因此兩國貨幣匯率的決定基礎應是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之比。購買力平價理論是最有影響的匯率理論,由於它是從貨幣基本功能的角度分析貨幣的交換比率,合乎邏輯,表達簡潔,在計算均衡匯率和分析匯率水平時被廣泛應用,我國的換匯成本說就是 購買力平價說的實際應用。

匯兌心理說是1927年由法國巴黎大學教授艾伯特·阿夫塔里昂根據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思想提出的。他認為,匯率取決於外匯的供給與需求,但個人之所以需要外匯不是因為外匯本身具有購買力,而是由於個人對國外商品和勞務的某種慾望。這種慾望又是由個人的主觀評價決定的,外匯就如同商品一樣,對各人有不同的邊際效用。因此,決定外匯供求進而決定匯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們對外匯的心理判斷與預測。

貨幣分析說認為匯率變動是由貨幣市場失衡引發的,引發貨幣市場失衡有各種因素:國內外貨幣供給的變化、國內外利率水平的變化以及國內外實際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化等等,這些因素通過對各國物價水平的影響而最終決定匯率水平。貨幣分析說最突出的貢獻是它對浮動匯率制下現實匯率的超調現象進行了全面的理論概括。

金融資產說闡述了金融資產的供求對匯率的決定性影響,認為一國居民可持有三種資產,即本國貨幣、本國債券和外國債券,其總額應等於本國所擁有的資產總量。當各種資產供給量發生變動,或者居民對各種資產的需求量發生變動時,原有的資產組合平衡就被打破,這時居民就會對現有資產組合進行調整使其符合自己的意願持有量,達到新的資產市場均衡。在對國內外資產持有量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本國資產與外國資產之間的替換就會引起外匯供求量的變化,從而帶來外匯匯率的變化。

J. 你是如何看待西方貨幣平價購買力水平與貨幣匯率之間的關系

書上有,平價購買力理論分為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無論哪種理論所預測的匯率和實際匯率有較大的差異。 首先該理論抓住了物價對匯率的決定和影響力,這在紙幣制度下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次,該理論及時了匯率變動的長期原因,持續的通貨膨脹會引起持續的本幣貶值,為各國制定匯率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 當然,該理論有不足的地方,第一,該理論的成立首先要滿足一個條件,兩國的商品具有完全的可貿易的替代性,不存在外匯管制。第二,絕對購買里要求兩國的平價指數編制方法相同,這在世界上是行不通的。(當然,可以本國進行對他過的平價指數進行編制。)。第三,相對購買力要求均衡匯率,但是基期匯率和長期匯率的確定困難,第四,該理論確定通過貨幣數量來影響匯率水平,這是不理性的。該理論或略了國際資本流動對匯率水平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貨幣匯率水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銀全球配置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是什麼 瀏覽:812
2019年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 瀏覽:237
大商所白天交易時間 瀏覽:31
奧克股份電解液溶劑 瀏覽:573
國瀚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25
杠桿偶然性改變力的大小 瀏覽:50
開通騰訊理財通賬戶會同時基金賬戶 瀏覽:82
山西晉能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待遇 瀏覽:645
金融服務於經濟 瀏覽:681
理財賬號有基金未賣出 瀏覽:501
歐洲油運股票 瀏覽:191
綿陽安信證券招聘 瀏覽:64
提供專業性金融服務的銀行 瀏覽:358
皖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688
有什麼互聯網基金理財產品 瀏覽:246
薪酬收益權理財業務 瀏覽:41
黃金生銹如何處理 瀏覽:481
怎麼關閉淘寶客個別產品傭金 瀏覽:542
廈門象嶼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法人 瀏覽:260
外幣報表折算中利潤表匯率選擇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