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手扔鉛球的杠桿原理圖
(1)因不計空氣阻力,所以空中飛行的物體只受重力作用,過球心做豎直向版下的力,即重力;如圖所示權 (2)如圖,O是杠桿的支點,F 1 為動力,重物對桿豎直向下的拉力為阻力F 2 , 從支點O分別向動力和阻力的作用線作垂線,垂線段的長就是動力臂和阻力臂,如圖所示:
『貳』 這種推鉛球的動作叫什麼
加長運行距離,從而使鉛球獲得最大的初速度
相關知識:隨著田徑運動的實踐和體育科學的發展,推鉛球的技術也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教練員、運動員圍繞著從決定成績最重要的因素-速度出發,改革技術,從古老的上步推球方法,變為側向滑步推球,在50年代初期又由側向推球發展為背向推球。這種方法一出現,就被鉛球運動員廣泛採用,因為它使轉體九十度的側向改變為一百八十度,使鉛球運動員手中的運行距離大大加長,可以產生較大的速度,並用到最後出手的動作中,因而促使運動成績大幅度提高,則進入60年代就超過 20 米大關。因此,背向投擲方法是推鉛球技術的一次大變革。
自背向滑步推球方法出現後的十多年來,許多運動員又在這種方法的基礎上表現出不同的技術特點,促使最後用力前上體更加充分地扭轉和拉緊,以便推球時發揮更多肌肉群的力量,使沿球離手時獲得更大的速度,這又推進了背向技術的發展。
在背向投擲技術不斷發展過程中,又出現了旋轉推球的方法。這種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講,完全改變了背向滑步推球的性質,使直線運動改變為旋轉和直線相結合的運動。當前對這種推球的方法還沒有更多的科學依據,但是不少優秀運動員已經採用,並達到20-22米的成績,我國優秀推鉛球運動員中也有人開始採用這種方法,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總之,推鉛球技術的變革,無論從側向到背向,或者是從背向到旋轉,不外乎:第一,盡量加長鉛球在手中運行的距離,使鉛球獲得較大的預先速度;第二,盡量加長最後用力的工作距離;第三,能使更多的肌肉群參加最後推球的工作,並為這些肌肉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叄』 圖中所示人的手臂相當於一個______(選填「省力」、「費力」)杠桿,它的支點在O點.請畫出圖中鉛球對手
由圖示可知,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所以它是一個費力杠桿.
如圖所示,從O點到力F作用線的距離L就是F的力臂.
故答案為:費力.
『肆』 (2012棗庄)如圖所示,人的手臂相當於一個杠桿,它的支點在O點.請畫出圖中鉛球對手的作用力F的力臂L
如圖所示,從O點到力F作用線的距離LF就是力臂.
『伍』 原地推鉛球的動作要領是什麼
一、持球鎖骨窩(握球與持球)
五指自然分開,手心空出,球置於鎖骨窩處,緊貼頸部和下頜,投擲臂肘抬起外展。要求:握球要穩,手臂放鬆,有良好器械感。要領很煩瑣,在此口訣基礎上稍加示範,持球抬肘外展即可完成持球動作。
二、重心後腳落(預備姿勢)
預備姿勢的動作要領:握球後側對投擲方向,兩腳開立,左腳尖和右腳跟在一條直線上與肩同寬,右腳在投擲圈後沿,體重在右腿。一句「重心後腳落」,能簡單明了地讓學生建立動作表象。
三、蹬轉挺推撥(最後用力)
蹬、轉、挺、推、撥五字簡練又突出重點:後腿略屈,後腿的足前掌內側蹬地,使重心前移和轉髖,重心接近前腿轉髖帶動轉體,挺胸,頂肩,推臂,撥球出手。如果再三解釋,運用詳盡的要領:最後用力首先以髖部肌肉群發力右腿蹬地使右髖向上移,左肩、左臂及時製作動作做好左側支撐,隨後抬頭挺胸,右臂向前上方做推球動作。將鉛球以38。--40。的方向迅速將球推出去。
四、目送鉛球落(身體平衡、錯誤動作糾正)
『陸』 將手中的鉛球舉起時,阻力臂的大小
若把前臂看成杠桿,支點在肘關節的位置,肱二頭肌收縮抬起前臂是動力,重物作用在手上產生的力是阻力.當曲肘將重物舉起時,動力臂小於阻力臂,屬於費力杠桿.並且隨著手臂的抬起,支點O到F 2 作用線的距離減小,阻力臂減小.
故答案為:費力;減小.
『柒』 (2010蘿崗區一模)(1)如圖所示,人的手臂相當於一個杠桿,它的支點在O點.請畫出圖中鉛球對手的作用
(1)過支點作F作用線的垂線段(即力臂L);如圖所示:
(2)解:此滑輪組承擔物重的繩子的段數為:
n=
G |
F |
800N |
200N |
『捌』 在投擲鉛球的運動中,支點是什麼杠桿是什麼
支點是脊椎尾骨,就是往後彎腰是脊椎的最尾點,支撐脊椎的重量,杠桿就是脊椎和手臂,,腿的用力就是給上面提供動力。
『玖』 投鉛球的標准姿勢和技巧是什麼
一、原地推鉛球基本動作連貫圖
二、鉛球出手瞬間相關參數
(1)左腳蹬地角70.6°±3.6°
(2)左踝角137.8°±12.4°
(3)左膝角164.5°±6.3°
(4)左髖角150.9°±12.2°
(5)軀干角71.4°±11.3°
(6)肩髖扭轉角69.4°±16.3°
(7)左臂肩角138.5°±14.2°
(8)左踝速度2.94±1.53m/s
(9)左膝速度2.46±0.66m/s
(10)左髖速度2.22±0.79m/s
(11)左肩速度3.26±0.88m/s
(12)球的速度12.74±0.40m/s
(13)身體重心速度1.65±0.30m/s
三、最後用力階段
(1)鉛球水平位移143.0±15.5cm
(2)鉛球左右位移41.4±17.7cm
(3)鉛球垂直位移96.1±21.5cm
(4)鉛球曲線位移178.1±21.9cm
(5)左髖水平位移21.5±9.3cm
(6)右髖水平位移35.1±11.5cm
(7)身體重心水平位移48.8±7.3cm
(8)鉛球探出抵趾板11.0±8.3cm
四、最後用力技術特點
(1)強有力的左側支撐用力,
(2)動員和充分利用全身的機群參加最後用力,
(3)充分利用線制動原理和整體的大鞭打技術,
(4)突出了最後用力的向前性。
『拾』 如圖,人體前臂可看成______(選填「省力」或「費力」)杠桿,當屈肘從如圖位置繼續舉起鉛球時,阻力臂將
若把前臂看成杠桿,支點在肘關節的位置,肱二頭肌收縮抬起前臂是動力,重物作用在手上產生的力是阻力.當曲肘將重物舉起時,動力臂小於阻力臂,屬於費力杠桿.並且隨著手臂的抬起,支點O到F2作用線的距離減小,阻力臂減小.
故答案為:費力;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