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杠桿原理 科學製作
,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其中公式這樣寫: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這樣就是一個杠桿。
動力臂延伸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力臂
>
力距);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起地球"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貳』 如何製作杠桿
找一個有支點、用力點、阻力點的東西就行了。。
『叄』 怎麼做一個簡易的杠桿尺
從這個可以看出中國的教育還是在向開放式發展,用一根粗細均勻的筷子,在其中間打版個小孔,在筷子權的兩邊各放一個托盤,托盤一邊放被測物,另一邊放砝碼,砝碼可用已知重量的小石子,由於是小學的題目,老師要求不會太嚴格,你可以按著這種方式去做,也可以求助於你的父母,讓他們幫你做一個簡易的秤
『肆』 杠桿的科學按照什麼方法步驟收集
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觀察法版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權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藉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一般步驟:發現並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觀察和實驗是科學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故答案為:觀察和實驗;資料分析法;調查法.
『伍』 科學製作怎麼做
夜裡起來想上廁所,黑暗中迷迷糊糊辨不清東西南北,要摸索著找開關開電燈,真麻煩!如果我下床穿拖鞋時,順便把燈點亮,豈不省事?於是我有了個發明構思:在拖鞋的鞋底里裝上高能長壽命鈕扣電池、小燈泡和微動開關,腳伸進鞋裡一踏到地上,就把微動開關壓得接通電路,小燈泡點亮,照亮了前方。從廁所回到床上,腳離開拖鞋,燈就滅了,我也鑽進被窩,開燈、關燈的麻煩事全沒了。
自鎖式防風衣架
葉丹
現在流行的晾衣架,一般都沒有防風功能,使用者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煩心事:剛剛洗好的一件衣服,掛到繩子上晾曬,風一吹,落到地上,還要重新洗。我發明的自鎖式防風衣鉤能為大家解除煩惱。上圖是自鎖式防風衣架的原理圖:
在上圖,(1)是鎖套,(2)是鎖柱,它通過轉軸(3)與曲柄(4)組成一個杠桿,該杠桿在配重(5)的作用下,以(3)為支點轉動。晾曬衣服時,只需用手或掛鉤向上托起曲柄(4),在重力作用下,鎖套(1)和鎖柱(2)自動分離,使用者可順利將衣鉤掛到繩上,然後松開曲柄,在配重(5)的作用下,鎖柱(2)自動與鎖套(1)結合在一起,完成自鎖過程,與掛鉤(6)形成一個鎖,任憑風怎麼吹,也不會自動落下。取衣架的過程也很簡單:只需用手或掛物鉤將曲柄(4)向上托起,鎖會自動打開,使用者會很方便地取下衣架。
自鎖式防風衣架不但可以用手掛到繩子上晾曬衣服,如果要將衣服掛到較高處晾曬,使用者也不需爬高,只需用掛物鉤托住曲柄,就能輕松掛上或取下衣物。同時,該衣架還具有製作簡單,可靠性好,成本低廉等特點。
『陸』 利用杠桿原理的工具寫出製作過程
桿秤:
桿秤是利用杠桿平衡條件製成的。如圖所示,秤桿上提繩的D點為支點,由於支點不在秤桿(包括秤鉤)的重心B點上,在不稱物體時,手提繩,秤桿不能平衡於水平位置,此時必須把秤砣掛在適當的位置D點上,才能使秤桿平衡。D點就是桿秤的零刻度線,通常叫定盤星。(如圖所示)
秤桿上從定盤星開始刻度是均勻的,用等分法可以確定桿秤的刻度。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改變支點的位置(即在秤鉤處加上一個提繩),這樣又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刻出新的刻度來。一般的桿秤都備有兩個提紐,兩套刻度.大大增加了秤的稱量范圍。
『柒』 如何做關於杠桿平衡的科學題
例如在左邊第三格已經掛了4個鉤碼,那麼在右邊怎樣掛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
右邊1格 掛12個 2格掛6個 3格掛4個 4 格掛3個 6格掛2個 都可以平衡
首先設計「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介紹定義
現象 人們為了用較小的力撬大石塊時,就要把支點放到離石塊較近的地方
(1)提出問題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間的關系呢?
(2)猜想與假設讓學生充分猜想,同時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幣等物示意給學生看,什麼叫杠桿的平衡。
學生可能給許多種猜想如:
①F1+L1=F2+L2 ②F1/L1=F2/L2③F1-L1=F2-L2 ④F1×L1=F2×L2
教師帶領學生分析以上猜想,甄別那是明顯錯誤的猜想,如①F1+L1=F2+L2 ③F1-L1=F2-L2,力和力臂單位不一樣是不能加減的。
將學生分成兩部分分別探究②F1/L1=F2/L2 ④F1×L1=F2×L2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設計實驗方案:(引導學生討論,實驗裝置中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最好能隨時知道。實驗探究前,應讓學生充分討論他們的探究方案。)
實驗目的: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
杠桿、鐵架台、鉤碼
實驗步驟:
①如圖,把杠桿的中點支在鐵架台上,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為什麼要求杠桿靜止時,在水平位置呢?(因為這樣力臂的數值在杠桿上就能直接讀出或量出.)
※ 調節杠桿平衡的方法:左沉右旋 右沉左旋
②在杠桿兩邊掛適當鉤碼,並移動鉤碼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計算兩力的大小,並讀出兩力臂的值,將力和力臂的數值填入表中;(重復3次)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實驗次數F1/N L1/cm F2/N L2/cm
1
2
3
分析判斷:在分析判斷過程中有可能出現F1+L1=F2+L2 的結論,要求學生認真分析數據,找到出錯的原因,為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5)討論、交流、合作
你的實驗結論與你的假設一致嗎?你的結論是什麼?
(6)得出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捌』 科學課杠桿原理實驗步驟
用木棍做一個起重機 就行了 支點.主動臂.阻力臂
『玖』 如何製作費力杠桿或省力杠桿是小製作,自己製作的一個
看利弊的大小,只要看到桿子特別長的,百分之九十是費力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