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借取外債最後必須用當地貨幣兌換成外幣或用產品出口所得到的外匯來償還。對中國的借款人來說前者是用人民幣兌換成外匯額度,因此他們所承擔的匯率風險有兩方面,一是人民幣貶值的風險,例如,1985年5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100美元=283元人民幣.這時借款人如承擔1億美元的額度債務,他可以用2.83億人民幣來抵償這筆債務,可是到1987年5月15日,他就需要用3.72億人民幣才能抵償1億美元債務。二是不同外幣之間匯率變化的風險。自1973年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以後,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從而帶來了匯率風險。當借款人將來能用來作為償還的貨幣不是借入的貨幣,例如,借入的是日元,償還時用美元時,則由於日元對美元在借入時和償還時的匯率發生變化,如日元比借入時升值,借款人就要承受一定的匯率風險。[1]
⑵ 港股通交易的匯率風險
港股通業務過程需要換匯,而如果匯率波動將導致港股通股票日間成交價格與日終結算價格有差異,導致匯兌產生損益。如離案人民幣發生大幅波動時,該風險則進一步增大。
⑶ fxcm:外匯交易中的匯率風險敞口要怎麼理解
首先應該了解的是資產和負債匯率敏感性的概念。風險的產生源自不確定性,匯率敏感性資產(負債)就是遇到匯率的變動會使其到期價值產生不確定性的資產(負債)。由於到期價值的不確定,因而會產生增值或減值的風險即匯率風險。
匯率敏感性資產和負債所產生的增值或減值可能會自行抵銷。為了減少和控制風險,銀行也會人為地安排這種抵銷,這稱為「沖銷」風險。沖銷後仍未能抵減的匯率敏感性資產或負債,即暴露在匯率風險中,則稱為「匯率風險敞口」或「匯率風險暴露」。
根據匯率敏感性資產和負債持有目的的不同,商業銀行匯率風險敞口一般分為交易賬戶的匯率風險敞口和銀行賬戶的匯率風險敞口。
匯率風險敞口的計算
商業銀行的交易賬戶,即因交易目的而持有的以外幣計價、結算的金融工具的(人民幣)市值,會隨著人民幣對主要外幣匯率的波動而變動。銀行交易賬戶匯率風險敞口主要指銀行在自營外匯買賣業務中的敞口頭寸,可以用外匯交易記錄表的方法進行分析。
外匯交易記錄表就其本身來說,只是交易的記錄,但它是分析銀行匯率風險敞口的有力工具。使用外匯交易記錄表及不斷地進行市值重估,就能及時分析銀行承擔的匯率風險,以便採取措施加以控制和避免。
⑷ 怎麼區別匯率的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
(一)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指經濟主體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二)外匯風險的種類: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
1.交易匯率風險,運用外幣進行計價收付的交易中,經濟主體因外匯匯率的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交易風險主要發生在以下幾種場合:
(1)商品勞務進口和出口交易中的風險。
(2)資本輸入和輸出的風險。
(3)外匯銀行所持有的外匯頭寸的風險。
2.折算匯率風險,又稱會計風險,指經濟主體對資產負債表的會計處理中,將功能貨幣轉換成記賬貨幣時,因匯率變動而導致帳面損失的可能性。
功能貨幣指經濟主體與經營活動中流轉使用的各種貨幣。
記賬貨幣指在編制綜合財務報表時使用的報告貨幣,通常是本國貨幣。
3.經濟匯率風險,又稱經營風險,指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動通過影響企業的生產銷售數量、價格、成本,引起企業未來一定期間收益或現金流量減少的一種潛在損失。
[編輯本段]匯率風險及其主要表現
1973年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崩潰,特別是1976年牙買加協議正式承認浮動匯率制合法性以來,控制在一定波動范圍的固定匯率制隨之解體。目前,世界各國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美元、日元、馬克、英鎊等主要貨幣之間的比價時刻都處在劇烈的上下起浮變動之中,至使國際間債權債務的決算由於匯率的變動而事先難以掌握,從而產生了匯率風險。我國也處在一個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際貨幣體系之中,匯率風險仍然嚴重地影響著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和企業的經濟收益,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我國對外資迅速發展的今天,這種影響尤為突出。
由於國際分工的存在,國與國之間貿易和金融往來便成為必然,並且成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外匯匯率的波動,會給從事國際貿易者和投資者帶來巨大的風險,這種風險稱之為匯率風險它表現在兩個方面:貿易性匯率風險和金融性匯率風險。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一般是用外匯或國際貨幣來計價。目前大約70%的國家用美元來計價。但在實行浮動匯率制的今天,由於匯率的頻繁波動,生產者和經營者在進行國際貿易活動時,就難以估算費用和盈利。由此產生的風險稱之為貿易性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貸的都是外匯,如果借貸的外匯匯率上升,借款人就會遭受巨大損失,匯率的劇烈變化甚至可以吞噬大企業,外匯匯率的波動還直接影響一國外匯儲備價值的增減,從而給各國央行在管理上帶來巨大風險和國難。此種匯率風險稱為金融性匯率風險。
⑸ 外匯交易中的主要風險有哪些
高杠桿誘惑:外匯平台大多是1:400倍的交易杠桿,高杠桿激發了人的短時間內的財富創造慾望。變得貪婪而忘記了控制倉位保證金比例變得越來越低,從而離爆倉的時間卻越來越近。
高頻交易:貨幣匯率的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很多人想盡可能的交易信號和波段全部吃掉,看著1分鍾 5分鍾圖進行超短交易,其實K線周期越簡訊號越不真實。高頻的交易會讓你失去真實的K線趨勢方向,迷失自我。並且產生高額的交易費用。日內短線交易交易次數應控制在1-2個單,中長線的視行情而定,一般一個月內只有1-2次單。
分散投資:外匯中的可交易的貨幣很多,但是沒有必要同時持倉多個貨幣。你的盤面同時放不下多個貨幣,就算能看4個左右,但也是很小的圖,不利於分析觀看走勢。只能從多個貨幣中選擇一個進行交易。要做空那就選擇最弱的,要做多那就選擇最強的貨幣。
重倉交易:重倉交易會讓你緊張亢奮,行情的一點點波動也會讓你的心態發生重大變化。心態不能穩定下來,從而影響判斷。一旦虧損嚴重將幾個周甚至一年內交易一蹶不振沒有信心可言。就4小時 的短線而言保證金佔比應在2000%以上,中長線的 應5000%以上。
過度依賴指標:很多新手投資者盤面會有各種指標 MACD、KDJ、RSI、MA、布林線 等等疊加的盤面。看著盤面就很混亂,不夠簡潔。網上泛濫的指標 其實會用的人很少,且指標也相對行情滯後,指標跟隨行情變化而變化。長時間圍繞在一個沒有特定規律的指標上會干擾自我判斷。建議只留下自己會用的,盡量把盤面做得簡潔明了。如下:
⑹ 如何應對外匯資金管理中的匯率風險
步驟一:設定風險容忍度
不害怕失去全部資金的情況下,每筆交易你能承擔多大風險?
這是一個價值連城的問題。如果你誠實回答,將其與交易優勢相結合,你將發現自己立刻走上了持續盈利之路。
實際上,外匯交易者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太過冒險。一般來說,在既定設定下,交易者精於計算潛在盈利,但是在相關風險方面卻通常是馬後炮
然而,簡單的按照比例確定你的每筆交易風險還不夠,盡管這已經成功了一半。
通常的說法是你只承擔賬戶余額1%或2%的風險,但是這種方式並不完整,容我解釋。
如果你只是按比例確定了每筆交易的風險,你接受賬戶余額2%的風險,那麼如果這2%等於1000美元呢?
如果你像大多數人一樣,你對後者的感覺更強烈。
這是因為$等貨幣符號可以引發情感,與百分比符號相比對交易者的影響更大。
這與你如何確定風險有何關系?
關系非常大!
除了比例,未能確定風險金額,可能會讓你面臨損失。
讓我們假定你有10萬美元,決定向交易賬戶中存入5萬美元。你已經進行外匯交易幾年了,過去6個月開始持續盈利。
對你來說這是個重要時刻,因為以前你賬戶中的資金只有1萬美元。目前已經增長到6萬美元。
作為你的外匯資金管理策略的一部分,你已經確定了每筆風險2%賬戶余額。因此你之前每筆交易風險為200美元。
再加入5萬美元之後,賬戶金額達到6萬美元,每筆交易的2%風險就從200美元增至1200美元。
那麼你准備下筆交易承擔1200美元風險?
可能不會。
當然,你可能會說,如果你從1萬美元開始逐漸增加資金,那麼1200美元的風險不會讓人太過生畏。
可能吧,但是,很少有專業交易者使用傳統的2%規則,這是有道理的。是因為他們不再需要承擔如此大的風險賺取高額回報。他們還知道,相關規則在真正的風險方面表達不完全。
總之,通過固定比例和資金金額兩種方式確定你的每筆交易承擔風險,這非常重要。即使你只在比例後面寫下資金價值,也能使你注意風險相關的規模,當出現虧損時幫助你控制損失。
步驟二:制定交易計劃,按計劃交易
沒有針對每筆交易的計劃,世界上最佳的外匯資金管理策略也無法幫助你。但是與控制風險類似,你針對特定交易的計劃不必過於復雜。在大多數情況下,寫下你目前的策略就足夠了。
你目前的策略應包括你的止損位以及盈利目標。對於那些金字塔模式交易的人,確保寫下你計劃逐步增加頭寸的關鍵水平。
你應該監測相關信息,用一個簡單的記事本或文字處理器就能做到。
一旦你寫下了這些水平,那麼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要對其進行修改,這一點至關重要。
這么做不僅會使你的計劃無效,而且將使你的決策受情緒影響。
一旦你將資金置於危險之中,你就失去了交易所需的客觀性,你交易的依據應該是正在發生什麼,而不是你想要發生什麼。實質上,損失資金的想法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步驟三:創建痛閾
既然你在交易前已經設定了風險參數,針對每筆交易也有了計劃,那麼就是時候創建痛閾了。
什麼是痛閾?
我將其定義為,一系列的虧損後,你需要退出市場休息一下的位置。
例如,讓我們假定你連續虧損4筆交易。如果你每筆交易設定的風險為2%,那麼損失就是8%。
(運氣好的話可能會低於8%,但是我們將以此做例子)
我不在乎你的一筆交易做的有多好,連續的虧損會讓你神經緊張,會讓你懷疑自己的能力,而這必將導致更大的虧損。
現在,讓我們假設你的痛閾為10%。這意味著從高峰到低谷,你可以損失賬戶余額的10%,之後必須休息一下。
「波峰到波谷」是個簡單的價值變動模式,從最高點到最低點。因此,如果你的賬戶余額達到12500美元,10%的限制意味著你的痛閾將在資金達到11250美元時觸發。
回到例子,4筆虧損交易後,你在技術上是沒問題的,因為從波峰到波谷,你已經虧損8%。
但是,如果你在未回補之前損失的情況下,下筆交易再虧損,你的痛閾將被觸及,因此要求你撤離市場,休息一會。
無論是休息幾天還是幾周,這都取決於你,只要你恢復精神,沒有任何懷疑情緒。
記住,你第一步中確定的每筆交易承擔的風險越小,你的迴旋餘地越大,除非你你已經降低了痛閾。
⑺ 什麼叫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就是你和美國人做買賣,用美元交易,但是美元兌人民幣在貶值,你交易那天和你拿到美元那天美元已經貶值了。
⑻ 外匯交易中有哪些風險
高杠桿誘惑:外匯平台大多是1:400倍的交易杠桿,高杠桿激發了人的短時間內的財富創造慾望。變得貪婪而忘記了控制倉位保證金比例變得越來越低,從而離爆倉的時間卻越來越近。
高頻交易:貨幣匯率的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很多人想盡可能的交易信號和波段全部吃掉,看著1分鍾 5分鍾圖進行超短交易,其實K線周期越簡訊號越不真實。高頻的交易會讓你失去真實的K線趨勢方向,迷失自我。並且產生高額的交易費用。日內短線交易交易次數應控制在1-2個單,中長線的視行情而定,一般一個月內只有1-2次單。
分散投資:外匯中的可交易的貨幣很多,但是沒有必要同時持倉多個貨幣。你的盤面同時放不下多個貨幣,就算能看4個左右,但也是很小的圖,不利於分析觀看走勢。只能從多個貨幣中選擇一個進行交易。要做空那就選擇最弱的,要做多那就選擇最強的貨幣。
重倉交易:重倉交易會讓你緊張亢奮,行情的一點點波動也會讓你的心態發生重大變化。心態不能穩定下來,從而影響判斷。一旦虧損嚴重將幾個周甚至一年內交易一蹶不振沒有信心可言。就4小時的短線而言保證金佔比應在2000%以上,中長線的應5000%以上。
過度依賴指標:很多新手投資者盤面會有各種指標 MACD、KDJ、RSI、MA、布林線 等等疊加的盤面。網上泛濫的指標 其實會用的人很少,且指標也相對行情滯後,指標跟隨行情變化而變化。長時間圍繞在一個沒有特定規律的指標上會干擾自我判斷。建議只留下自己會用的,盡量把盤面做得簡潔明了。
以上來源於網路,僅供參考。
⑼ 什麼是銀行匯率風險
(一)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指經濟主體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二)外匯風險的種類: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 1.交易匯率風險,運用外幣進行計價收付的交易中,經濟主體因外匯匯率的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交易風險主要發生在以下幾種場合: (1)商品勞務進口和出口交易中的風險。 (2)資本輸入和輸出的風險。 (3)外匯銀行所持有的外匯頭寸的風險。 2.折算匯率風險,又稱會計風險,指經濟主體對資產負債表的會計處理中,將功能貨幣轉換成記賬貨幣時,因匯率變動而導致帳面損失的可能性。 功能貨幣指經濟主體與經營活動中流轉使用的各種貨幣。 記賬貨幣指在編制綜合財務報表時使用的報告貨幣,通常是本國貨幣。 3.經濟匯率風險,又稱經營風險,指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動通過影響企業的生產銷售數量、價格、成本,引起企業未來一定期間收益或現金流量減少的一種潛在損失。 [編輯本段]匯率風險及其主要表現 1973年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崩潰,特別是1976年牙買加協議正式承認浮動匯率制合法性以來,控制在一定波動范圍的固定匯率制隨之解體。目前,世界各國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美元、日元、馬克、英鎊等主要貨幣之間的比價時刻都處在劇烈的上下起浮變動之中,至使國際間債權債務的決算由於匯率的變動而事先難以掌握,從而產生了匯率風險。我國也處在一個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際貨幣體系之中,匯率風險仍然嚴重地影響著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和企業的經濟收益,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我國對外資迅速發展的今天,這種影響尤為突出。 由於國際分工的存在,國與國之間貿易和金融往來便成為必然,並且成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外匯匯率的波動,會給從事國際貿易者和投資者帶來巨大的風險,這種風險稱之為匯率風險它表現在兩個方面:貿易性匯率風險和金融性匯率風險。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一般是用外匯或國際貨幣來計價。目前大約70%的國家用美元來計價。但在實行浮動匯率制的今天,由於匯率的頻繁波動,生產者和經營者在進行國際貿易活動時,就難以估算費用和盈利。由此產生的風險稱之為貿易性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貸的都是外匯,如果借貸的外匯匯率上升,借款人就會遭受巨大損失,匯率的劇烈變化甚至可以吞噬大企業,外匯匯率的波動還直接影響一國外匯儲備價值的增減,從而給各國央行在管理上帶來巨大風險和國難。此種匯率風險稱為金融性匯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