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經濟里什麼叫杠桿謝謝!
經濟杠桿
經濟杠桿(economiclever),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或經濟組織利用價值規律和物質利益原則影響、調節和控制社會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方面的經濟活動,以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經濟手段。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獎金、匯率,等等。運用經濟杠桿,就是根據國家或經濟組織的既定目標,從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方面對從事經濟活動的經濟單位和當事人造成有利條件或不利條件。利用這種經濟利益的變動作為閥門,以影響、調節、控制它們的經濟活動,促進或保證既定目標的實現。
擴展:
《中國經濟史》對經濟杠桿的說明國家和企業必須運用各種 經濟杠桿調節國家和企業之間、企業和勞動者之間以及勞動者相互之間在 再生產過程中的物質 利益矛盾,正確處理國家和企業、企業和勞動者之間的關系。運用 經濟杠桿,體現為國家和企業把實現既定目標同企業和勞動者的物質利益結合起來,從生產、交換、分配和 消費各個方面影響和調節企業和勞動者的行為,保證國家和企業既定目標的實現。運用 經濟杠桿管理 經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我們過去習慣於用行政手段推動經濟運行,而長期忽視運用經濟杠桿進行調節,學會掌握 經濟杠桿,並且把領導經濟工作的重點放到這一方面來,應該成為各級經濟部門特別是綜合經濟部門的重要任務。」中共十三大指出:「計劃管理的重點應轉向制定 產業政策,通過綜合運用各種 經濟杠桿,促進產業政策的實現。」中共十六大進一步強調:「完善國家計劃和 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觀調控體系,發揮 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運用 經濟杠桿,必須符合客觀 經濟規律;要掌握經濟信息和市場動態,做好 經濟預測工作,靈活運用各種經濟杠桿;同時要注意各種經濟杠桿的綜合運用,配合進行。供參考。
㈡ 政府如何宏觀調控經濟
首先,宏觀調控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實施的。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宏觀調控的根本任務是保證和加快經濟發展,促進生產力的解放。但是,發展不是GDP的簡單增長,而應該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即科學發展。也正是重點不是簡單追求和保持"快"的增長速度,而是著力追求經濟發展"好"的質量和"優"的結構。
第二,宏觀調控的目標更加豐富多元。無論是經濟學的宏觀調控理論,都把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作為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而這一次宏觀調控旗幟鮮明地把"節能減排"和"優化經濟結構"作為與四大目標並重的宏觀調控目標,這是我國從經濟發展實際出發而提出的"新調控目標"。
第三,宏觀調控特別注意解決社會和民生難題,重視加大對"三農"、教育、衛生、低保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進而極大地推動了這些問題的解決。在這次調控過程中,為了發展農業生產和增加農民收入,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扶持政策,確立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終結了綿延2600多年的農業稅,出台"兩免三補"的惠農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民收入增幅大大提高。同時,加大了教育、衛生和最低生活保障建設的投入力度,免除所有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全面推進城鎮和農村的醫療衛生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設,大大緩解了上學難、看病難,以及鰥、寡、孤、獨、殘、老等困難群體生活難的問題。
第四,宏觀調控實施了"有保有壓"的差別性調控策略,盡可能地避免了"一刀切"。為了優化經濟結構和平衡地區經濟發展,這一輪宏觀調控採取了"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調控策略,對於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戰略的短線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採取鼓勵發展的政策;對於不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戰略的長線產業和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項目採取限批或不予准入政策,進而保證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第五,"雙穩健"政策防止經濟由"偏快"滑向過熱。本輪宏觀調控一改過去較長時期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了"雙穩健"政策,甚至通過嚴守"土地"和"信貸"兩個閘門,來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
第六,更加註重"組合拳"效應,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避免了過度的經濟震盪。經濟發展平穩是這一時期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而這得益於這一輪宏觀調控主要依靠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了抑制貨幣投放和過度的信貸投放,僅2007年就曾5次調整利率,7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這種"多步驟、微調整"的方式,不僅有利於避免劇烈調整可能帶來的波動,而且有利於實現經濟"軟著陸"。
㈢ 利息率調整作為經濟杠桿對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是什麼
2003年下半年以來冷熱兼治、雙向使勁時期(一)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及措施
面對經濟在"十五"前三年連續"加速增長"之後,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增長速度、部分行業盲目重復投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偏大、貨幣信貸增長偏快、以及亂占濫用耕地、糧食供求關系發生變化等問題,繼發了部分行業、部分地區工業、投資"過熱",農業、服務業"偏冷"的"結構性失衡",出現了一定范圍的"油荒"和"煤荒",煤電油運等供應全面緊張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為了保持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避免出現大起大落,同時為了抑制高耗能產業的盲目發展,從2003年8月起,以央行提高商業銀行准備金率為標志,國家逐漸加大了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轉型力度。特別是從今年4月份以來,面對物價上漲逼近5%的臨界線,國家果斷地陸續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財政政策由前幾年的"積極"取向逐漸向"中性"方向轉變,貨幣政策由前幾年的"穩健"逐步轉向"適度從緊",並對市場機制還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領域,如土地管理等,適當運用一些行政手段。具體包括:
一是加強貨幣信貸投放調控。央行在去年8月將存款准備金率提高1個百分點的基礎上,今年4月又提高了0.5個百分點。同時,央行加強公開市場操作,向貸款增加較多的商業銀行發行500億元定向票據,收緊放貸能力。出台了加強窗口指導和銀行監管的措施,將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配合起來,要求商業銀行一方面嚴格控制對鋼鐵等過熱行業的信貸投放,另一方面支持有利於調整結構、擴大消費和增加就業的項目資金需要。
二是圍繞產業政策准入,嚴格用地管理。開展了土地市場特別是開發區的清理整頓。從5月份開始凍結土地審批半年,農轉非用地半年內停止審批。停止對鋼鐵、水泥、電解鋁和高檔別墅、高爾夫球場等房地產開發的土地供應。配合做好制止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盲目投資工作,嚴格加強用地管理,防止突擊批地。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准入標準的建設項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對違法違規佔地嚴重的地方,暫停土地使用審批。堅決收回違規多佔或占而未用的土地。
三是全面清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對在建和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和審核,對國家明令禁止的、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符合環保規定、城市規劃、信貸管理和項目審批程序等有關規定的在建項目停建緩建,並視情況進行處理。暫停審批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辦公樓、培訓中心和各類會展中心、大學城等項目。
四是提高建設項目市場准入標准。將鋼鐵、電解鋁、水泥、房地產(經濟實用房除外)等部分行業建設項目資本金比例提高了15個百分點,其中鋼鐵項目資本金比例由25%提高到40%以上;水泥、電解鋁、房地產開發項目資本金比例由20%提高到35%以上。並相繼制定出台了一些相關產業政策和行業標准,切實按照產業政策和環保、安全、能耗、技術、質量等市場准入標准,從嚴審核新建項目。
五是強化經濟運行調節。加大煤電油運協調力度,促進煤電油運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銜接,限制不符合產業政策、沒有達到市場准入條件企業的用電用油用煤額度。加快能源、電網建設,制定有序供電方案,優先保證城鄉居民生活和重點單位的用電需求,充分挖掘煤電油運企業的生產潛力,努力保障重要物資運輸。調整煤價和電價,實行新的用電政策。全國范圍內提高電價,取消地方出台的優惠電價,對高耗能行業實行差別電價,積極疏導矛盾。組織開展全國資源節約活動,號召把節能特別是節約用電變成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六是鼓勵和扶持糧食生產。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鼓勵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包括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購買農機補貼、農資價格管理、農業稅減免、對糧食購銷市場全面放開等。
這一時期國家運用了"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宏觀調控主要向兩個方面側重,既 "防熱",控制部分行業投資過快增長,適時適度調控回升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苗頭性問題,防止局部過熱現象蔓延;又"升溫",加大對農業、交通、能源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避免大起大落,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協調發展。與前三次宏觀調控不同,本次調控充分體現了適時適度,區別對待,不"急剎車",不"一刀切",注重實效的方針。1至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34.8%,增幅比前4個月回落8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比上年同期增長18.3%,增速比4月份和3月份分別回落16.4和25.2個百分點,投資增長過快勢頭有所遏制,房地產等部分行業過度投資的勢頭開始回落,糧食價格趨穩,重要生產資料價格漲勢減緩。財政支出增速成明顯減慢,銀行信貸有所控制,貸款余額比上月回落1.3個百分點。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1%,增速比前4個月回落0.1個百分點。
㈣ 經濟杠桿和宏觀調控有什麼不同 是什麼關系
經濟杠桿是社會主義社會自覺地運用經濟規律的作用,調動和調節社會再生產過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使之按照最大的經濟效果,最符合生產目的的方向運動的經濟范疇。
宏觀調控(簡稱宏調)是政府實施的政策措施以調節市場經濟的運行。在市場經濟中,商品和服務的供應及需求是受價格規律及自由市場機制所影響。市場經濟帶來經濟增長,但會引發通貨膨脹,而高潮後所跟隨的衰退卻使經濟停滯甚至倒退,這種周期波動對社會資源及生產力都構成嚴重影響。所以宏觀調控是著重以整體社會的經濟運作,透過人為調節供應與需求,來達至計劃經濟之目標。
總之,經濟杠桿和宏觀調控是2個概念。但又都屬於經濟層面的問題。關系個人以為就是who's yourdaddy 的關系。經濟杠桿是宏觀調控的daddy。也就是說,宏觀調控是為了調節經濟杠桿而存在的。
㈤ 價格杠桿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
價格杠桿是指以價格來調節國民經濟的一種手段。調節國民經濟的手段有多種,如計劃、財政、稅收、信貸、利率等,而價格是最靈敏、最有效的調節手段。價格對國民經濟的調節如同機械運動中的杠桿,可以起到傳動、省力、變速等作用。價格通過其信息、分配、調節等職能,靈活而及時地反作用於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引導生產,引導消費,促進供求平衡和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是社會經濟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經濟杠桿,是最有效的調節手段。其調節作用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表現在對生產的調節。價格杠桿能有效地刺激生產或抑制生產,調整生產結構。通過價格准確地計算和反映國民經濟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實現國民經濟的綜合平衡;通過價格杠桿,調整社會資源在各個部門之間、企業之間的合理配置,從而實現社會再生產的良性循環。
2、表現在對流通的調節。價格杠桿調節商品流通,主要是通過商品差價和比價變動造成經營商品流通的經濟主體的實際收入的變化,從而引導企業改變商品流向和調整交換的規模和結構。
3、表現在對分配的調節。價格是影響分配最直接的因素,它的變動對國民收入具有分配的功能。它可以調節社會集團、各地之間的收益分配,同時也調節著積累與消費的重大比例關系,影響國家與集體、集體與集體、集體與個人之間的收入分配。
4、表現在對消費的調節。價格杠桿對消費的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消費價格水平的高低,影響社會的消費量,影響消費總水平;二是不同商品之間的比價,影響社會的消費結構。
㈥ 社會主義宏觀調控中的經濟杠桿體系所具有的功能主要
一類是調節作用,一類是推動(或調動)作用。
調節作用,是指在生產總過程中發揮調節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比例使之平衡的作用。例如,在經濟管理中利用價格杠桿,提高某些短線產品價格可以促進這些產品的生產,降低長線產品的價格可以減少該產品的生產。在流通中,通過提高供不應求商品的價格可以減少需求,降低供過於求的商品價格可以限制生產,這就是調節供求比例使之平衡的作用。
推動作用,是指在生產總過程及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中調動人們改善經營管理,厲行節約,講求經濟效果的作用。
經濟杠桿的作用是強大的,是經濟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經濟手段。但是,在經濟管理中單純運用經濟杠桿是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的,經濟杠桿必須和經濟動力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經濟利益是人們結合起來進行生產的紐帶,是推動人們努力發展生產、提高生產經營的經濟效果的經濟動力。因此,要充分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必須與經濟利益結合起來。
㈦ 經濟杠桿和國家宏觀調控區別是
二者的含義不同
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經濟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它的實施主要是通過制定經濟計劃和經濟政策,引起經濟活動主體的利益關系變動來實現的。經濟手段包括經濟計劃和經濟政策。經濟計劃在我國包括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年度計劃等。政府制定經濟計劃後,便可選擇相應的經濟參數來具體實施經濟政策。經濟政策主要包括財政政策(如稅率的變動)、貨幣政策(如利率、匯率、存款准備金率的調整)、區域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對外經濟貿易政策。它表現為由宏觀調控主體 機構頒布的有關條例、規定。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宏觀調控主體機構往往通過調整價格、稅率、利率、匯率、存款准備金率等經濟參數來影響市場的供求關系,以實現國家的調控目標。
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採取行政命令、指標、指示、規定、查封、扣押、檢查、監督、審批、行政許可等行政措施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它的實施主要是國家憑借政權的力量,通過行政系統、行政層次及行政區域中的一些主管單位及其所屬職能部門進行調節來實現的,這種調節是通過縱向性的逐級下達而實現的。
二、二者的地位不同:
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作為獨立的利益主體,企業的經濟活動是受價值規律的支配的。如果要使企業實現國家的計劃目標,就只能採用物質利益誘導的調節方式,使企業的行為與國家的計劃目標相一致。而經濟手段正是這樣的調節方式,它不僅使企業的活動納入國家目標范圍,也使企業能夠保持獨立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地位。因此,經濟手段是市場經濟中比較理想的調控手段,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行政手段是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的補充。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還不能放棄必要的行政手段。因為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和的調節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法律手段有相對穩定性,不能靈活地調節經濟活動;經濟手段具有短期性、滯後性和調節後果的不確定性。當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都不能有效地調節經濟活動時,就只能採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當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失調或社會經濟某一領域失控時(例如2008年的南方雪災和四川地震),運用行政手段調節將能更迅速地扭轉失控,更快地恢復正常的經濟秩序。當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規的手段,不可濫用,必須在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加以運用。
三、二者的特點不同:
經濟手段最終要通過市場機制來起作用。國家通過制定實施經濟計劃和經濟政策,對經濟活動參加者進行制約和引導,從而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通過經濟手段對經濟進行調節具有靈活性、間接性和滯後性的特點。經濟手段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利率和匯率等經濟杠桿,不同的經濟杠桿具有不同的功能,可以靈活運用。經濟手段一般不直接作用於經濟活動主體,而是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調節市場供求關系,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其調節是一種間接調節,是一種溫和的引導性質的調節。正是因為這樣,經濟調節的效果不能很快體現出來,而是要過一段時間後才能體現出來,帶有滯後性的特點。
行政手段的運用一般不通過市場機制起作用。行政手段由國家掌握和控制,體現著國家的統一意志和行為。與經濟手段相比,行政手段具有以下特點:①強制性。由於行政手段是通過國家政權的力量對經濟進行調節的,國家調節經濟的指示、命令、規定一經發布,所有的經濟活動主體就必須執行,不能自由挑選。②直接性。運用行政手段可以直接作用於調節對象而不必通過市場機制。③快速性。行政手段直接作用於調節對象,因此它能較快地實現預定的目標效果。因此在一般情況下,行政手段主要側重於解決市場秩序問題,而經濟手段主要側重於解決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再回過頭來做上面的這道高考題就不難了。在宏觀調控手段中涉及到價格問題時,如果價格的調整是為了調節市場供求關系進而影響資源配置,則是經濟手段,如提高糧價、降低農葯、化肥價格以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提高水價以促使人們節約用水等;如果調整價格要經政府有關部門核准,如公共交通、通訊、電價、水價由國家物價管理部門核准確定,則屬於行政手段
㈧ 宏觀經濟杠桿如何調控對外貿易
簡單來說:一:由於我國的出口大部分是加工貿易,出口產品中進口原材料所佔的比例較高,所以雖然人民幣升值使得最終產品的價格競爭力減弱,但是能購買到更多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這樣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競爭力的影響是有限的。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的影響也有效的調節了我國產業結構的發展,人民幣升值後,進口的國際原材料的價格降低,有效的發展以擴大內需為主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與此同時,由於人民幣的升值,降低了我國的以加工為主的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對主要依賴廉價力的勞動密集性經濟無疑也是一種挑戰,因此,如何發展資本密集性經濟也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競爭力,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和進行技術改造來挖掘潛力,盡快掌握各種外匯避險工具和手段,增強自身適應匯率浮動和應對匯率變動的能力 三:主要是不利的一面首先,人民幣升值阻礙了我國對外經濟的良好發展勢頭,使我國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的地位發生逆轉。人民幣持續升值會使我國長期國際競爭力受到重大損害,我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的比較優勢會不斷削弱,我國在機電和高新技術產業方面初步積累的競爭優勢會受到重大損害。。其次,人民幣升值加重通貨緊縮,使宏觀調控面臨種種陷阱。在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作用下,世界工業製成品價格一直呈現持續走低的趨勢,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下半期以來出現了全球性通貨緊縮的態勢 這些事個人的看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㈨ 在國家宏觀調控中,最有效最敏感的經濟杠桿是什麼
稅收杠桿 我國房地產行業的非理性膨脹導致了高房價的局面,我國政府對於高房價的抑制採取了一定的手段。藉助稅收的杠桿,政府對房地產市場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
㈩ 政府宏觀調控經濟的手段有哪些
1、the meaures of macro adjustment and control,宏觀調控手段分為: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2、調控手段劃分:
①經濟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影響;
②法律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法規;
③行政手段則是政府發布的經濟命令。
④經濟手段:這是指政府在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藉助於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經濟杠桿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等,通過媒體宣傳,達到調控目的。
⑤法律手段: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過經濟立法和司法,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通過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護公有財產、個人財產,維護各種所有制經濟、各個經濟組織和社會成員個人的合法權益;調整各種經濟組織之間橫向和縱向的關系,保證經濟運行的正常秩序。
⑥法律手段的內容包括經濟司法和經濟立法兩個方面。經濟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各種經濟法規,保護市場主體權益;經濟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機關按照法律規定的制度、程序,對經濟案件進行檢察和審理的活動,維護市場秩序,懲罰和制裁經濟犯罪。
⑦行政手段:這是依靠行政機構,採取強制性的命令、指示、規定等行政方式來調節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權威性、縱向性、無償性及速效性等特點。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還不能放棄必要的行政手段。因為計劃手段、經濟手段的調節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計劃手段有相對穩定性,不能靈活地調節經濟活動;經濟手段具有短期性、滯後性和調節後果的不確定性。當計劃、經濟手段的調節都無效時,就只能採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當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失調或社會經濟某一領域失控時,運用行政手段調節將能更迅速地扭轉失控,更快地恢復正常的經濟秩序。當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規的手段,不可濫用,必須在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加以運用。
3、經濟手段中的政策:
稅收政策、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產品購銷政策、價格政策、扶貧政策、產業政策等。如:國家恢復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法律手段如: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系統在2000年春節熱銷商品中查獲假冒偽劣「五糧液」「劍南春」酒,承德「露露」「大白兔」奶糖等假冒偽劣商品價值200多萬元. 行政手段如:政府下令關閉污染嚴重的小煤窯、小油田等。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0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