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通過第三方國家計算兩國的匯率

通過第三方國家計算兩國的匯率

發布時間:2021-08-24 22:45:54

❶ 各國匯率是怎麼算的。

匯率的標價方法有兩種。
一、直接標價法。它是用一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額的本國貨幣來表示的匯率。也就是題主上面說的:1美元等於6人民幣。
二、間接標價法。它是用一單位的本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額的外國貨幣來表示的匯率。就是題主說的:一人民幣等於6美元
題主說「國家宣布一人民幣等於1000美元」是指國家實行固定匯率制度嗎?實行固定匯率制度的前提是國傢具有美元和人民幣兩種貨幣的儲備。既然是一人民幣等於1000美元,那麼就是說人民幣升值且高於美元。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國內流通的美元遠遠多於人民幣,供給大於需求,則會貶值。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的主幣是人民幣,法定貨幣也是人民幣。此外匯率還會受到:1.兩國國內經濟狀況的影響,通脹還是緊縮。2.投資者預期。3.政治 這些因素的影響。
此外,人民幣的升值也不利於中國企業的出口發展。

❷ 不同國家之間的貨幣匯率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呢

本人並不是專業人士,但是我見到過這樣一段文章,覺得他說的和LZ提問的關聯比較大,也是我了解這方面只是的一個起點。

在1997年中國銀行獨家推出了遠期結售匯業務的時候,對外公布遠期四個月美元的結匯價格高達8.4以上,甚至有達到8.5的時候,比正常的8.27左右的結匯價格高出了許多。當時正值亞洲金融危機開始,亞洲許多國家的貨幣受到沖擊而大幅度貶值,人民幣貶值的謠言四起,中國銀行公布了如此高的遠期結匯價格,許多不明白遠期價格形成機制和計算方法的公司都不理解,擔心這是人民幣貶值的前奏,或代表了人民幣貶值的趨勢,因為他們認為,如果人民幣不貶值,今天結匯價是8.27,四個月後也是8.27,那麼中國銀行能提供四個月期的結匯價為8.4,到時如果市場價格低於8.4,中國銀行肯定會虧錢,銀行又肯定不會做虧本生意,說明四個月後人民幣的匯率起碼要貶值到8.4以上。其實這是由於許多公司不理解遠期外匯買賣價格是怎麼樣形成和計算的。

比如說在三個月後要將美元兌換成日元,要怎麼樣做呢?方法有兩個,一個是現在將美元兌換成日元,把日元存定期三個月,另外一個方法是現在先將美元存三個月定期,到期後再連本帶息兌換成日元。這兩種方法獲得的日元一定是一樣的,否則市場就會出現套利的機會。但是美元和日元的利率是不同的,所以兩種方法所使用的匯率水平也不同,第一種方法使用了即期匯率,而第二種方法使用的是遠期匯率。所以遠期價格主要是即期匯率加減兩種貨幣的利率差所形成的。如果把美元(即第一個貨幣或數值不變的貨幣)當作是A貨幣,而把日元(即第二個貨幣或數值變化的貨幣)當作是B貨幣,它們的遠期計算公式是:

遠期匯率=即期匯率+即期匯率×(B拆借利率-A拆借利率)×遠期天數÷360

從這個計算公司可以看出,在即期匯率確定的情況下,遠期匯率主要與這兩種貨幣的利率差和遠期的天數有關。而遠期匯率如果B貨幣的利率高於A貨幣的利率,公式中的中括弧值為正數,遠期匯率就高於即期匯率,稱為升水,中括弧值稱為升水點;如果B貨幣的利率低於A貨幣的利率,中括弧值為負數,遠期匯率就低於即期匯率,稱為貼水,中括弧值稱為貼水點。而在兩種貨幣的利率都確定的時候,遠期期限越長,升水點或貼水點就越大,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價差也越大。

比如說美元一個月期的同業拆借利率為2.46%,日元的利率為0.11%,美元/日元的即期匯率為120.45,用這些因素就可以計算出一個月期美元/日元的遠期匯率了:

一個月期美元/日元匯率=120.45+120.45×0.11%-2.46%×30÷360=120.45+-0.24=120.21也就是說,美元/日元一個月期貼水24點。

同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1997年時中國銀行的遠期結匯價格高達8.4以上了。當時人民幣資金市場緊缺,人民幣同業拆借利率高達兩位數(假設為13%),而美元的同業拆借利率不到5%,以此計算四個月期美元/人民幣的遠期匯率為

四個月期美元/人民幣匯率=8.27+8.27×13%-5%×120÷360=8.27+0.22=8.49

所以,當年確信人民幣匯率不會貶值的進出口公司,利用中國銀行公布的較高的遠期結匯牌價,紛紛將未來出口收入的外匯與中國銀行簽定遠期結匯協議,在別的公司還只能用8.27的即期牌價結匯時,他們已經可以享受到8.3、8.4甚至高達8.5的遠期結匯牌價辦理出口結匯,不到一億美元的出口收匯,這些公司通過中國銀行「外匯錦囊」中的遠期結匯業務額外獲得了數百萬元人民幣的匯兌收入。同樣,在1999年,由於擔心美國經濟出現通貨膨脹,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多次提高了美元的利率,使美元的同業拆借利率高達6.5%,而人民幣的同業利率大幅度下降到3%左右,使中國銀行的遠期結售匯牌價由大幅度的升水變為大幅度的貼水,四個月期的遠期售匯價格不到8.2,較近8.3的即期售匯牌價貼水了01,許多需要購買美元支付進口需要的公司又紛紛與中國銀行簽定遠期售匯合同,同樣的售匯金額,節省了數百萬元人民幣的購匯費用,極大改善了公司的經營效益。

遠期匯率的計算公式是國際金融市場上比較重要和有用的一個計算公式。通過計算公式我們可以發現:A/B貨幣對於遠期匯率與A、B這兩種貨幣匯率的未來變動趨勢沒有一點關系,遠期匯率貼水(低於即期匯率)並不代表這兩種貨幣的匯率在未來一段時間會下跌,只是表明A貨幣的利率高於B貨幣的利率;同樣,遠期匯率升水也不代表貨幣匯率在將來要上升,只是表明A貨幣的利率低於B貨幣的利率。遠期匯率只是與A、B這兩種貨幣的利率和遠期的天數有關。掌握這點對我們運用遠期業務防範匯率風險十分有用。

❸ 國家間匯率怎麼計算出來的

正常的市場即期匯率不是算出來的,而是兩個貨幣在市場中的供求關系來決定的。
匯率是貨幣的價格,跟普通商品的價格決定機制基本都是相同的,指不過這個商品是貨幣而已。
如歐元對美元,你可以將歐元看成商品,美元看成是貨幣,在這種情況下,出售商品的投資者會對自己的商品定一個心理價格,購買商品的投資者同樣會對商品價格定一個價,如果賣出歐元的客戶將歐元的價格定在1.40,而買入歐元的客戶只願意出1.20,兩者就無法成交,只有賣出客戶將價格降至1.30,同時買入歐元的客戶將出價也定到1.30,就有成交,確定市場願意接受的價格,就是即期匯率。

因此匯率是交易出來的,而不是算出來的。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國家匯率政策是政府或者央行指定的,它們可能規定這個國家的貨幣匯率。但是實際市場匯率還是由交易決定的。

❹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貨幣匯率是如何換算的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從短期來看,一國的匯率由對該國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機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確定方法
匯率的確定方法隨國際貨幣制度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金本位制度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包括金幣、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一次大戰前,盛行典型的金幣本位制,特點是金幣為本位幣;自由鑄造和溶化;金幣與銀行券自由兌換;金幣作為世界貨幣自由輸出入。各國規定了每一金鑄幣單位包含的黃金重量與成色,即含金量Gold Content,貨幣間的比價以含金量來折算,兩國本位幣的含金量之比即為鑄幣平價(Mint Par)。例如:1英鎊鑄幣的含金量為113.0016格令,1美元鑄幣含金量為23.22格令,鑄幣平價為113.0016÷23.22=4.8665,即1英鎊約摺合4.8665美元。 如此規定的匯率可能出現波動,但波幅有一定界限。這個界限稱為黃金輸送點(Gold Transport Points),黃金輸送點等於鑄幣平價加上從一國輸出或從另一國輸入黃金需要支出的費用,包括包裝、運輸黃金的費用和運輸保險費。如果匯率的波動使得兩國間在進行國際結算時直接使用黃金比使用外匯更為合算,則貿易商寧可直接運送黃金。通過這一機制,匯率的波動可自動保持在一定范圍內。
紙幣流通制度下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西方匯率決定理論
西方匯率決定理論主要有國際借貸說、購買力平價說、匯兌心理說、貨幣分析說和金融資產說,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匯率的決定因素進行了分析。 國際借貸說是英國經濟學家葛遜在1861年提出的,他以金本位制度為背景,較為完善地闡述了匯率與國際收支的關系。他認為,匯率的變化是由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引起的,而外匯的供求主要源於國際借貸。國際借貸可分為流動借貸和固定借貸。流動借貸是指已經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固定借貸是尚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只有流動借貸才會影響外匯的供求。在一國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流動借貸中,如果債權大於債務,外匯的供給就會大於外匯的需求,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相反,如果一定時期內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債務大於債權,外匯的需求就會大於外匯的供給,最終導致本幣貶值、外幣升值。 購買力平價說是20世紀20年代初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率先提出的。其理論的基本思想是:人們需要外幣是因為外幣在其發行國國內具有購買力,相應地人們需要本幣也是因為本幣在本國國內具有購買力。因此兩國貨幣匯率的決定基礎應是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之比。購買力平價理論是最有影響的匯率理論,由於它是從貨幣基本功能的角度分析貨幣的交換比率,合乎邏輯,表達簡潔,在計算均衡匯率和分析匯率水平時被廣泛應用,我國的換匯成本說就是 購買力平價說的實際應用。 匯兌心理說是1927年由法國巴黎大學教授艾伯特·阿夫塔里昂根據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思想提出的。他認為,匯率取決於外匯的供給與需求,但個人之所以需要外匯不是因為外匯本身具有購買力,而是由於個人對國外商品和勞務的某種慾望。這種慾望又是由個人的主觀評價決定的,外匯就如同商品一樣,對各人有不同的邊際效用。因此,決定外匯供求進而決定匯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們對外匯的心理判斷與預測。 貨幣分析說認為匯率變動是由貨幣市場失衡引發的,引發貨幣市場失衡有各種因素:國內外貨幣供給的變化、國內外利率水平的變化以及國內外實際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化等等,這些因素通過對各國物價水平的影響而最終決定匯率水平。貨幣分析說最突出的貢獻是它對浮動匯率制下現實匯率的超調現象進行了全面的理論概括。 金融資產說闡述了金融資產的供求對匯率的決定性影響,認為一國居民可持有三種資產,即本國貨幣、本國債券和外國債券,其總額應等於本國所擁有的資產總量。當各種資產供給量發生變動,或者居民對各種資產的需求量發生變動時,原有的資產組合平衡就被打破,這時居民就會對現有資產組合進行調整使其符合自己的意願持有量,達到新的資產市場均衡。在對國內外資產持有量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本國資產與外國資產之間的替換就會引起外匯供求量的變化,從而帶來外匯匯率的變化。

❺ 匯率計算。已知兩國與美金的匯率,求兩國之間的匯率

7.9克朗=92.6日元

1克朗=92.6/7.9日元≈11.7日元/克朗

❻ 好奇,國與國的匯率是如何計算

首先,國與國之間的交易與國內用人民幣交易一樣,有一個第三方機構。 舉個例子: 題主你向米店老闆買了一斤米,如果你與老闆完全不認識(即完全沒有信用)的情況下,你向老闆打白條,人家肯定不同意,而人民幣是第三方機構(ZF)發行的,ZF的信用是很大的 (人民幣在國內不愁花不掉,白條不行),所以我們可以拿人民...幣買賣。 但是到了國際上,我們難道可以拿自己印的RMB換別人的東西嗎?這個跟打白條有什麼區別?所以又需要第三方機構(目前世界貨幣 美元)做信用保證,(美元不愁花), 也就是說,我們進口別國的東西,都是需要用美元去交換,出口的錢的?也是美元。 但是很多出口的企業,他們賺到的美元在國內不好使啊,怎麼辦~? 在銀行換成人民幣。 題主知道銀行是如何換的嗎? 首先要知道,銀行本身是沒有錢的,銀行的錢全都來自儲戶們的存款,銀行家怎麼賺錢呢? 很簡單,老百姓有多餘的錢,存到我這里來,我給你1%的利息 這樣 我手裡就能積累巨大的紙幣,然後呢,再通過放貸款,以5%的利息借出去,如此 4%的利潤就是銀行家賺到的錢。 所以 銀行本身是沒有錢收美元換給你人民幣的,那怎麼辦? 再舉個例子:一個企業老闆向銀行兌換100W美金的RMB。 銀行就向ZF(央行)求助 你給我印 600WRMB ,印錢出來以後呢,美金就放在銀行了,我們國家貿易順差(出口大於進口為順差,進口大於出口為逆差)非常大,出口賺的美金很多很多,導致印了過多的RMB,通貨膨脹非常嚴重。提高RMB匯率,可以一定程度上打擊出口,減少通貨膨脹 那麼現在銀行是被四大國有銀行壟斷的, 這些美金幹嘛去了呢?通常有三處使用: 1.等其他人主動用RMB換取美金,再把收到的這部分RMB交給央行封存起來,一般民企進口產品,私人兌換的較少。 2.以國家的名義購買老美的軍火,先進的設備武器。當然人家老美絕對不肯。 3.沒辦法實在沒地方用了,存到老美銀行吃一點利息。(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目前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

❼ 計算題、已知外匯匯率、商品國內外價格,求實際匯率並說明其含義

這是經濟學的國際購買力平價計算。分為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

絕對購買力平價就是直接購買兩國的商品,然後比較相互的購買的商品數量來決定相互的匯率。在實際生活中沒有意義。

相對購買力平價是在絕對購買力平價的基礎上考慮了兩國的通貨膨脹的因素,是考慮了一個國家在一定的周期里相對於另一個國家的變化。

具體公式見照片。

❽ 兩國匯率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根據什麼計算出來的

從短期來看,一國的匯率由對該國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
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機會影響本國傾向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
從長期來看,匯率主要取決於商品在本國的價格與在外國的價格的對比關系。以一種商品為例,如果1單位商品在美國生產需要5美元,在中國生產需要50元人民幣,則就這單位商品而言,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就是5:50,即1美元兌換10元人民幣。匯率則是所有進出口商品本國價格與外國價格的相對比價。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87.htm

❾ 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的兌換率是怎樣定下來的

在國際金融史上,一共出現了三種匯率制度,即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1、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間,主要西方國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國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幣作為貨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自由輸出入。在金本位體系下,兩國之間貨幣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例如一個英鎊的含金量為113.0015格林,而一個美元的含金量為23.22格林,則:1英鎊=113.0015/23.22=4.8665美元 2、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也可以說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45個同盟國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村召開了「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國際貨幣合作機構(1945年12月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規定了各國必須遵守的匯率制度以及解決各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措施,從而確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3、浮動匯率制度 一般講,全球金融體系自1973年3月以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復存在,而被浮動匯率制度所代替。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然實行釘住的匯率制度,其貨幣大都釘住美元、日元、法國法郎等。 在實行浮動匯率制後,各國原規定的貨幣法定含金量或與其他國家訂立紙幣的黃金平價,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國家匯率體系趨向復雜化、市場化。 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不再規定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中央銀行也不再承擔維持波動上下限的義務,各國匯率是根據外匯市場中的外匯供求狀況,自行浮動和調整的結果。同時,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所引起的外匯供求變化是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國際收支順差的國家,外匯供給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下跌、匯率下浮;國際收支逆差的國家,對外匯的需求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上漲、匯率上浮。匯率上下波動是外匯市場的正常現象,一國貨幣匯率上浮,就是貨幣升值,下浮就是貶值。

❿ 匯率是怎麼一回事兩國貨幣怎樣通過匯率來換算

匯率就是不同國家之間,貨幣兌換的一個比例。

比方說,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8:1,就是拿8塊的人民幣,能換到一美元\

反過來,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是1:8,一美元換8塊人民幣。。

這樣解釋,懂不。

閱讀全文

與通過第三方國家計算兩國的匯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什麼互聯網基金理財產品 瀏覽:246
薪酬收益權理財業務 瀏覽:41
黃金生銹如何處理 瀏覽:481
怎麼關閉淘寶客個別產品傭金 瀏覽:542
廈門象嶼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法人 瀏覽:260
外幣報表折算中利潤表匯率選擇 瀏覽:848
中利集團與義大利 瀏覽:344
農行理財產品本利豐可靠嗎 瀏覽:144
消費金融公司催收部門組建 瀏覽:307
唯品會金融上海有限公司 瀏覽:196
財務融資包括哪些 瀏覽:987
海口廣發證券電話 瀏覽:701
江蘇省信託公司排名 瀏覽:153
小米股票走勢圖 瀏覽:491
理財收益對比表 瀏覽:977
國美金融貸款屬於正規公司嗎 瀏覽:339
哪個投資理財公司大 瀏覽:84
山東亨利醫葯融資 瀏覽:571
東方證券義烏營業部 瀏覽:634
中信證券南京分公司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