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840年白銀兌換英鎊
1823年左右
1英鎊大概等於白銀 3兩吧
B. 19世紀到20世紀初歐洲主要國家使用的貨幣是什麼他們大概和黃金、白銀的兌換比例是多少急用,謝謝啦!
英國已經是英鎊,法國已經是法郎,德國已經是馬克,俄羅斯已經是盧布。
兌換比例不知道
可你問的說19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我以為你的十九世紀就十九世紀末期呢,那要說德意志沒統一的情況下的話,那就不好說了,據說貨幣很多種類啊
C. 誰能提供一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各國貨幣兌換比率,從1880年—持續到1920年。
一英鎊的含金量是7.32238克(純金),1美元的含金量是1.50463克(純金),亦就是說,1英鎊的含金量是1美元的4.8665倍,故一英鎊=4.8665美元
1英鎊=25法郎=5美元=2德國金馬克=20德國馬克=9盧布=10日元=4庫平兩(1894年前)=7庫平兩(1900後)=14比索
1金路易=24里佛爾=24法郎
D. 19世紀到20世紀初歐洲主要國家使用的貨幣是什麼他們大概和黃金、白銀的兌換比例是多少急用,謝謝啦!
英國已經是英鎊,法國已經是法郎,德國已經是馬克,俄羅斯已經是盧布。
兌換比例不知道
可你問的說19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我以為你的十九世紀就十九世紀末期呢,那要說德意志沒統一的情況下的話,那就不好說了,據說貨幣很多種類啊
E. 古代黃金和白銀是怎麼兌換的兌換比例是多少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
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
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再有:「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
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
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
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 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 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 八錢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銀每兩換錢 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1、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2、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3、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4、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5、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錢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
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 = 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 那些當官的,那個家裡沒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台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明碼標價。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庫平營造制」,與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約等於國際標准制的600克(597克多點)。這套度量衡
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還有殘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黃金的計量單位「兩」、「錢」就是用庫平營造制的計量單位。一「兩」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一「錢」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
F. 19世紀白銀價格 如何,和美元的匯率是怎樣的
19世紀的時候,世界上白銀產量還不是很多的,那時候的白銀價格比現在高的多。至於和美元的匯率,這我就不知道了。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G. 金屬貨幣時期,各國之間的匯率會有波動嗎
確切一點的說,只有不同種類金屬貨幣之間才存在匯率。在同樣使用銀本位制度或者金本位制度的國家之間進行貿易是可以直接使用本國貨幣的,以銀元為例。中國從十八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一百多年裡,一直是西方國家經濟入侵的最主要國家。他們紛紛使用自己鑄造的銀元打入中國市場,例如英國貿易銀元——站洋,法屬印度支那貿易銀元——坐洋,日本龍洋等等,其中以西班牙本洋和墨西哥鷹洋最受歡迎,其地位相當於今天的美元。西班牙本洋在十八世紀末隨著英國對華貿易的增加,本洋不斷流入中國。後來英國為扭轉貿易逆差,向中國傾銷鴉片,這才似的中國的白銀有大量外流。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中賠款一項規定:賠付英國商人2100萬元,這個元這的就是西班牙本洋。1860年代以後,本洋的地位才被同樣是鑄造於墨西哥的鷹洋所取代。
在說說所謂的匯率,其實金屬貨幣的匯率主要存在於國內貨幣之間的兌換,乾隆末年,隨著大量貿易順差,白銀不斷流入中國,白銀兌換銅鑄制錢(銅板)的匯率一度大幅下降,一兩庫平白銀最多隻能兌換1000文左右的制錢。然而到了鴉片戰爭前期,一兩白銀差不多可以兌換1500文銅錢。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列強對中國的各種經濟掠奪和戰爭賠款,白銀外流更加嚴重。光緒年間,可以查到的記錄為,一兩白銀最多可以兌換2300文制錢。而當時購買一斤肉(這里的斤是庫平斤,一斤等於十六兩,約為560克)只需要20文制錢。清末,隨著銀元和機制銅元的普及,白銀與銅元之間的兌換比例才逐漸穩定。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早在十九世紀初,西方個強國(美國當時並不是強國)陸續廢棄了銀本位制度,到二十世紀初,西方列強有相繼廢除了金本位制度,逐步實現了由金屬貨幣向直至貨幣的裝要轉型。而中國真正進入紙幣時代,還是在1950年以後。國民政府為防止白銀外流,於1935年宣布廢除銀元而推行法幣政策,但是,由於戰爭因素,紙幣在民眾,尤其是廣大農村和偏遠山區,得不到民眾認可,社會上實際流通的貨幣是銀元和法幣兼用,而且銀元更好使,國民黨軍隊和八路軍、新四軍發放軍餉用的基本上也是銀元。直到1948年12月1日,第一套人民幣在河北發型,並隨著解放戰爭的結束而推行到全國。
H. 白銀,銀元有什麼區別怎麼兌換
2100萬銀元指的是西班牙本洋,2100萬銀元=1470萬兩白銀。
中英《南京條約》中規定「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而後來中外條約中規定的中國賠款都是「若干兩白銀」。計算的名稱和單位為何發生變化?原來,這和中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後的對外貿易的不同狀態有著密切關系。
鴉片戰爭之前,在中外(主要是中英間)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每年從國外獲得大量貿易利潤。英國當時防止貨幣外流,禁止本國銀幣出口流通,所以中國賺取的外貿利潤並非英鎊,而是英國商人從世界貿易中獲得的西班牙本洋。這種銀元原產於墨西哥。墨西哥是當時世界最大的白銀產地,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就開始鑄造銀幣,它的幣面花紋有西班牙帶王肖像。這種銀元被稱為西班牙本洋,在廣東一帶被稱為「佛頭」,它具有成色統一、規格整齊、便於計算攜帶等優點,在世界殖民地間廣泛流通,英國商人在與中國正常貿易中也大量使用這種銀元。由於在中外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這種銀元大量流入中國市場,尤其是廣東地區。中英簽訂《南京條約》規定中國賠償給英國2100萬銀元,就是指這種西班牙本洋。這實際上反映了盡管中國當時閉關鎖國,但並非沒有中外貿易,而且中國從中獲得大量外匯的歷史現象。
也有人認為《南京條約》中的銀元是指另外一種墨西哥貨幣——墨西哥鷹洋,簡稱「鷹洋」,這是錯誤的。1821年墨西哥宣布獨立後,停止鑄造西班牙本洋,後來開始鑄造本國貨幣,幣面花紋有該國國徽的圖形,故俗稱為「鷹洋」。但是據可靠記載,鷹洋是在1854~1856年(咸豐四年至六年)間流入中國的,不可能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作為中國對外賠款的貨幣。
那麼《南京條約》後的對外賠款為何改為以銀兩為支付單位呢?因為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逐漸淪為西方列強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喪失了中外貿易的優勢地位,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只好用中國傳統的銀錠來支付數目巨大的賠款了。
白銀
清朝白銀與銅錢的比價在19世紀初是白銀一兩兌銅錢1000文左右,至鴉片戰爭前夕,則為白銀一兩兌銅錢1650文。
參考資料: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13338.htm
I. 我非常想知道,清朝末期 白銀對世界貨幣的匯率是多少當時清朝的GDP未必就是世界第一
當時沒有通用的世界貨幣,沒有固定的標准,對於每個國家的匯率不同。而且你思想出現誤區,誰說經濟第一就一定能解決溫飽問題,就一定能打勝仗。他所有的失敗是政治原因,腐朽的封建統治。國家就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農民是被統治的,那蘇聯當年還是經濟世界第二呢,照樣不是糧食供應不足,這是與制度,生產力等多種因素有關系;就是提高軍備,成為亞洲第一,不還是打敗仗嗎,與日本打仗,明顯的優勢,清政府下令不出站,站在那裡讓人打,歸根還是制度問題。就是提高軍備,也會有義和團太平天國,你還不清楚太平天國與義和團興起的背景,了解之後你在考慮你的論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