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交易策略中的優先劣後夾層
優先順序優先享受收益,優先享受保障,要是虧損的話,先虧劣後級的,承擔的風險也比劣後低,所以優先順序的收益比劣後級的低。反之,因為遭遇虧損時需要先虧劣後級的,劣後級承擔的風險比優先順序高,所以如果獲得收益,那麼劣後級獲得的收益自然也比優先順序高。
劣後與優先是一對孿生兄弟,這是在金融產品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風險、收益安排。信託公司發行的結構化信託產品,在同一款產品中,可以購買優先順序信託產品也可以購買劣後產品。
(1)資管產品投資劣後放大杠桿擴展閱讀
風控作用
同時設置嚴格風控,以保證優先受益人的本金安全和固定收益來源。
優先順序優先享受收益,優先享受保障,要是虧損的話,先虧劣後級的,承擔的風險也比劣後低,所以優先順序的收益比劣後級的低。反之,因為遭遇虧損時需要先虧劣後級的,劣後級承擔的風險比優先順序高,所以如果獲得收益,那麼劣後級獲得的收益自然也比優先順序高。
劣後與優先是一對孿生兄弟,這是在金融產品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風險/收益安排。信託公司發行的結構化信託產品,在同一款產品中,可以購買優先順序信託產品也可以購買劣後產品。
優先受益人分享較低的收益率,承擔較小的風險,而劣後受益人則承擔高風險獲得高收益。一般來說,從收益來說,優先順序會保有相對確定且封頂的預期收益率;
而劣後級沒有確定的收益率目標,在最簡單的優先/劣後結構中,支付完優先順序的收益之後,產品投資所產生的一切剩餘收益都歸屬於劣後級。
當投資發生損失時,首先由劣後級吸收,如果劣後級被完全損失,才會損失到優先順序。因此,從風險的角度來看,劣後級代表了風險最高的那一份,而優先順序則是相對低風險的那一份。
其他策略
馬丁格爾策略其實是一種賭博策略, 這個方法其實早在十八世紀發源於法國之後沒多久時間就在歐洲廣為人知, 理論上這種策略絕對不會輸錢。
以一單位賭注開始,在每次賠錢後,將賭注加倍,而在任何一次贏錢後,下一次又回歸到一單位賭注。馬丁格爾法的優點和誘惑力是在每一次賠錢後加碼雙倍,因此下一次贏錢時,你總能贏回之前所有的損失。
但一單位賭注(大家可以自己算一算)在一連串的損失發生時,賭注規模會增加得非常快速,你可能在賭贏之前,就破產了。為了避免資金雄厚的賭徒成功地運用此一策略,所有賭場都對最大賭注設限。
為了准確的判斷出一種趨勢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交易者們都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了許多判斷方法。但殊途同歸,所有有效的方法都有一些非常類似的特徵。趨勢跟蹤法可以創造可觀的回報,而且一直戰無不勝,但出於幾個原因,大多數人都不太容易堅持這種策略。
第一,大趨勢很少出現,這意味著趨勢跟蹤策略的失敗概率要遠大於成功的概率。對一個典型的趨勢跟蹤系統來說,可能有65%~70%的交易是賠錢的。
第二,趨勢跟蹤系統不僅會在沒有趨勢的時候失效,在趨勢逆轉的時候也會失效。一個趨勢結束之後通常會有衰落期,但在市場驟然轉向的情況下,衰落有可能持續幾個月之久。在這段時間里,趨勢跟蹤策略會使你不斷賠錢。
⑵ 資管計劃,如何加杠桿
有優先和劣後
⑶ 如何層層嵌套放大杠桿
這個意見稿基本上就是把所有資管產品公募化改造,從杠桿比例到集中度的雙十規定。專因此從運作上來講對公募屬產品沒什麼影響,大不了就是委外少點,規模降點,但對銀行理財影響還是蠻大。打破剛兌基本上就是取締了保本型銀行理財,這基本上占據了所有理財產品的40%。另外還要求銀行理財產品第三方託管、非標、資金池、雙十比例等等,基本上是沖著理財去的。而關於通道和產品層層嵌套問題,其實總體還是沿襲了央行金融行政去杠桿的思路,主要是要對資管產品正本清源、防止資金在體系內空轉,說實話通道這種監管套利的行為還是早點取締的好,金融掙不了幾個錢,還背了一身風險,大家都相互沖規模,競爭起來也沒意思。穿透管理也是央行繼續進行宏觀審慎大一統管理的手段之一,降低系統性風險。
從去年債市同業去杠桿到現在,央行動作驚人、套路很多、而且抓的痛點也很多,金融很是不適應。短期來講難過的日子還要持續,但長期行業潛在風險確實會緩解。
⑷ 哪裡能查到一個結構化資管產品優先劣後的出資額
構化資管產品
⑸ 基金中所指的杠桿是什麼意思
杠桿基金是來對沖基金的一種。自
國內的杠桿基金屬於分級基金的杠桿份額(又叫進取份額)。分級基金是指在一個投資組合下,通過對基金收益或凈資產的分解,形成兩級(或多級)風險收益表現有一定差異化基金份額的基金品種。它的主要特點是將基金產品分為兩類份額,並分別給予不同的收益分配。
(5)資管產品投資劣後放大杠桿擴展閱讀
杠桿基金大多是被動跟蹤行業指數,主要配置行業板塊中的主流個股。一旦板塊啟動,由於杠桿效應加持,杠桿基金的漲幅往往優於板塊內多數個股。
杠桿基金不適宜作為長期資產配置工具,進行長期資產配置看重的是資產在長期內的風險收益交換效率,最簡單的指標是以夏普比率來衡量基金風險調整後收益的大小。
只要市場波動,長期來說,投資就會虧錢,即波動率對於長期收益會形成一定的拖累。而且當杠桿率越高時,波動率對於長期復合收益的拖累作用就越明顯。而且,在下跌市場中,杠桿基金放大投資人的損益。
⑹ 資管新規如何明確杠桿比例
你好,資管新規進一步明確了資管產品的杠桿比例限制。此項規定對於高杠桿比例內的結構化產品產生容較大影響,這意味著未來具有分級安排的員工持股計劃可以存續及新設,部分公司大股東也可以通過合理的分級安排定向增持。
⑺ 目前各類結構化資管產品的最大杠桿是多少
資管產品的杠桿最大會達到10倍,以信託產品為主。
⑻ 奔走相告,從最新銀行理財規則看如何正確加杠桿
債市去杠桿主要體現在限制回購和代持兩方面,而證監會方面,也採取了非常嚴厲的措施,包括嚴控股票配資,限制結構化產品杠桿率,限制證券期貨管理人及劣後對優先順序的保障,甚至正常的結構化資管產品備案時間也大幅度延緩。
但對於整個金融市場而言,證監會監管的資管產品只是整個杠桿鏈條的末端,真正資金杠桿的源頭仍然在銀行,尤其是銀行理財。
⑼ 證監會發布新規,私募產品再降杠桿,有什麼影響
摘要:證監會上周五發布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其中明確規定私募產品的杠桿倍數。監管部門著力推動的資產管理行業「去杠桿、控風險」正在逐步落實到具體的規章制度上。
近一年來,金融市場基本處於「去杠桿化」、「去泡沫化」的進程之中:
2015年2月,證監會叫停券商傘形信託;
2015年8月,證監會暫停新發分級基金;
2015年9月,中金所提高股指期貨的保證金比例;
2015年11月,證監會叫停融資類收益互換;
再到上周五,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明確私募產品的杠桿比例。
這一系列事件都表明,監管層對於金融產品的監管更加嚴格,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去杠桿仍將是監管的重要方面。
那麼新出台的《暫行規定》,對於金融市場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暫行規定》明確了股票類、混合類結構化資管產品杠桿倍數不超過1倍,固定收益類資管產品不超過3倍,其他類機構化資管產品杠桿不超過2倍,並且新規中的杠桿倍數計算公式為「優先順序份額/劣後級份額」。而在此前證監會出台的文件中,僅要求結構化產品杠桿倍數不得超過10倍。實際上,目前市面上發行的資管產品,股票類杠桿通常可達3-4倍,對於固收類產品,由於固收金融產品波動較小,其杠桿可能更高,7-8倍杠桿非常常見,甚至個別產品的杠桿可達10倍。從中長期趨勢來看,資管產品的監管是金融去杠桿的進一步推進,監管層對資管產品結構的監管將降低投資人的風險偏好和收益預期。
另外,為做好新舊規則銜接,證監會明確對結構化產品等依照「新老劃斷」原則進行過渡安排,即存量的產品並沒有按照新規執行杠桿要求,不過到時候存量的產品需要清盤。因此對於一些老的資管產品,如超過目前監管的要求,在到期時大量拋售流動性好的品種,可能會加大市場的波動。
廣大投資人在新規出台後購買私募產品應當注意哪些?
投資人在購買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發行的私募產品時,要查看產品要素或者合同中和杠桿有關的條款:
首先,注意私募基金的產品是否為結構化產品;
其次,若為結構化產品,那麼尤其要關注產品的杠桿倍數,即優先順序份額:劣後級份額的數值,股票類產品不超過1倍,固收類產品不超過3倍,其他類產品不超過2倍;
另外,若投資人購買的不是新發行的,而是正在運作的結構化資管產品,如果杠桿比例超過了監管要求,那麼需要注意產品的清盤時間。
微信ID:君望學堂
⑽ 券商資產管理產品劣後級可以承擔無限責任嗎
自己更新一點:2012年10月18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12〕29號公布《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該《實施細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8年5月31日中國證監會公布的《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試行)》(證監會公告〔2008〕26號)予以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