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杠桿收購的步驟
在具體應用杠桿收購一般是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階段:杠桿收購的設計准備階段,主要是由發起人制定收購方案,與被收購方進行談判,進行並購的融資安排,必要時以自有資金參股目標企業,發起人通常就是企業的收購者。
第二階段:集資階段,並購方先通過企業管理層組成的集團籌集收購價10%的資金,然後以准備收購的公司的資產為抵押,向銀行借入過渡性貸款,相當於整個收購價格的50-70%的資金,向投資者推銷約為收購價20-40%的債券。
第三階段:收購者以籌集到的資金購入被收購公司的期望份額的股份。
第四階段:對並購的目標企業進行整改,以獲得並購時所形成負債的現金流量,降低債務風險。
㈡ 財務管理中杠桿的基本原理
杠桿基本原理主要體現一個息稅前利潤的放大效益,經營杠桿中固定成本越大,息稅前利潤變動幅度也越大;經營風險也越大。財務杠桿中利息越大,息稅前利潤變動幅度也越大,財務風險也越大。
㈢ 杠桿收購的步驟有哪些
第一階段:杠桿收購的設計准備階段,主要是由發起人制訂收購方案,與被回收購方進行談判,進行並購答的融資安排,必要時以自有資金參股目標企業,發起人通常就是企業的收購者.
第二階段:集資階段,並購方先通過企業管理層組成的集團籌集收購價10%的資金,然後以准備收購的公司的資產為抵押,向銀行借人過渡性貸款,相當於整個收購價格的50%-70%的資金,向投資者推銷約為收購價20% -40%的債券.
第三階段:收購者以籌集到的資金購入被收購公司的期望份額的股份.
第四階段:對並購的目標企業進行整改,以獲得並購時所形成負債的現金流量,降低債務風險.
㈣ 財務管理杠桿原理
行財務管理教案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節學習,理解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的相關概念、作用原理及其影響因素,掌握這三種杠桿系數的測量方法及其應用 教學重點 1.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概念。 2.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的定義及原理。 3.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系數的測量方法。 4.杠桿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5.影響杠桿利益與風險的其他因素。 課時 2課時 教學難點 1.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系數的測量方法 2.杠桿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多媒體 公式推導法 講授與實例相結合 教學過程 第六章 第二節 杠桿原理 一、杠桿效應概述及知識儲備 (一)杠桿效應:是指由於特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特定的費用是本書中杠桿的支點。財務管理中有三種杠桿:經營杠桿 財務杠桿 復合杠桿 (二)准備知識: 1.總成本習性模型 ⑴固定成本: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隨業務量的變動而發生任何變動的那部分成本。通常用a來表示。 ⑵變動成本:
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隨業務量成正比例變動的那部分
a為固定成本。 上式中的EBIT,I,T,d均為基期值 基期:統計基礎期、起始期。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是用來預測、評價企業風險的指標。 【例】計算某公司2003年的經營杠桿系數,使用的邊際貢獻和息稅前利潤應該是( ) A.2003年數 B.2002年數 C.2002年與2003年的平均數 D.2002年與2003年中的較大者 答案:B 【例】某企業本年度息稅前利潤為1萬元,測定的經營杠桿系數為2,預計明年銷售增長率為5%,則預計明年的息稅前利潤為() A 1萬元 B 1.05萬元 C 2萬元 D 1.1萬元 答案:D 這道題是在考察大家對經營杠桿系數概念的理解。經營杠桿系數反應銷售量變動對利潤的影響程度。這里經營杠桿系數為2,意味著銷售量增長1倍,就會引起利潤以2倍的速度增長。1×(1+2×5%)=1.1萬元 計算公式推導過程(僅作了解) ∵EBIT0=(p-b)x0-a① EBIT1=(p-b)x1-a② ∴⊿EBIT=(p-b)⊿x
∴Q QEBITEBIT//=
00x/x/xb-paxbp=
axbpxbp00
=aMM (四)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 1.影響經營杠桿系數的因素 ⑴產品銷量的變動 ⑵產品售價的變動 ⑶單位產品變動成本的變動 ⑷固定成本總額的變動 2. 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 由公式可知,DOL>1。銷量、售價、變動單位成本、固定成本總額都會對息稅前利潤的大小產生影響。並且值越大,則反映的經營風險越大。固定成本、經營杠桿系數(DOL)經營風險三者呈同方向變化,即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況下,固定成本越高,經營杠桿系數越大,息稅前利潤變動越大,企業經營風險也就越大。如果經營性固定成本為零,則經營杠桿系數為1,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將恆等於產銷量變動率,企業就沒有經營風險。引起經營風險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和成本等因素的不確定性,經營杠桿本身並不是利潤不穩定的根源。但是經營杠桿擴大了市場和生產等不確定因素對利潤變動的影響。 企業要想獲得經營杠桿利益,就要承擔由此引起的經營杠桿風險,因此企業必須在二者之間作出權衡。 三、財務杠桿
㈤ 要試講財務管理中杠桿原理這部分內容
資本是追逐利益的,在資本的故事中尋找利益是最大的目標。阿基米德曾經說過,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把地球撬起,他老人家用的是力學的杠桿。在資本世界同樣存在著杠桿,用有限的資本撬動一個更大的商業過程並獲取更大的利益,這個就是財務杠桿。
㈥ 杠桿管理分為哪幾個階段
一、使命
二、目標
三、戰略
四、政策
五、程序
六、規劃(最簡單形式的計劃)
七、方案(一項綜合性的計劃)
八、預算(數字化的計劃)
㈦ 杠桿管理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杠桿的發明在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省力、延長施力(或受力)端距離,重力比例換算(桿秤)。這是杠桿的特質,也是它的主要思想
㈧ 什麼是杠桿管理
標桿管理法由美國施樂公司於1979年首創,是現代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管理活動回中支持企業答不斷改進和獲得競爭優勢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西方管理學界將其與企業再造、戰略聯盟一起並稱為20世紀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
㈨ 杠桿收購的步驟有哪些
第一階段:杠抄桿收購的設計准備階段,主要是由發起人制訂收購方案,與被收購方進行談判,進行並購的融資安排,必要時以自有資金參股目標企業,發起人通常就是企業的收購者。
第二階段:集資階段,並購方先通過企業管理層組成的集團籌集收購價10%的資金,然後以准備收購的公司的資產為抵押,向銀行借人過渡性貸款,相當於整個收購價格的50%-70%的資金,向投資者推銷約為收購價20% -40%的債券。
第三階段:收購者以籌集到的資金購入被收購公司的期望份額的股份。
第四階段:對並購的目標企業進行整改,以獲得並購時所形成負債的現金流量,降低債務風險。
㈩ 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什麼是管理?
管理是社會組織中,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一般它包括4個含義:
1.管理是為了實現組織未來目標的活動
2.管理的工作本質是協調
3.管理工作存在於組織中
4.管理工作的重點是對人進行管理。
換言之管理就是制定,執行,檢查和改進。制定就是制定計劃,執行就是按照計劃去做,即實施;檢查就是將執行的過程或結果與計劃進行對比,總結出經驗,找出差距;改進首先是推廣通過檢查總結出的經驗,將經驗轉變為長效機制或新的規定;再次是針對檢查發現的 問題進行糾正,制定糾正、預防措施。
任何一種管理活動都必須由以下四個基本要素構成,即: 1、管理主體(由誰管) 2、(管理客體(管什麼) 3、組織目的(為何而管)4、組織環境或條件(在什麼情況下管)。
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一)行政的管理方法
含義:是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運用指示、規定、條例和命令等行政手段,按行政系統由上級到下級逐層進行管理活動的方法。
特點:權威性 、強制性、穩定性 、具體性、階級性
(二)法律管理方法
含義:是運用法律規范和類似法律規范的各種行為規則進行管理的方法。
特點:階級性、概括性、規范性、強制性。
(三)經濟管理的方法
含義:指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運用經濟杠桿和經濟手段來進行管理的方法。
特點:利益性、多樣性、階級性。
………………………………
管理的重要性
正如我們所熟知的,一個公司的正常運行一定需要一定的管理。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
概括起來說,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 管理使組織發揮正常功能。
管理,是一切組織正常發揮作用的前提,任何一個有組織的集體活動,不論其性質如何,都只有在管理者對它加以管理的條件下,才能按照所要求的方向進行。
組織是由組織的要素組成的,組織的要素互相作用產生組織的整體功能。組織要素的作用依賴於管理。管理在組織中協調各部分的活動,並使組織與環境相適應。在樂隊里,一個不準確的音調會破壞整個樂隊的和諧,影響整個演奏的效果。同樣,在一個組織中,沒有管理,就無法彼此協作地進行工作,就無法達到既定的目的,甚至連這個組織的存在都是不可能的。集體活動發揮作用的效果大多取決於組織的管理水平。
組織對管理的要求和對管理的依賴性與組織的規模是密切相關的,共同勞動的規模越大,勞動分工和協作越精細、復雜,管理工作也就越重要。一般地說,在手工業企業里,要進行共同勞動,有一定的分工協作,管理就成為進行生產所不可缺少的條件。但是,如果手工業企業的生產規模較小,生產技術和勞動分工也比較簡單,管理工作也比較簡單。現代化大工業生產,不僅生產技術復雜,而且分工協作嚴密,專業化水平和社會化程度都高,社會聯系更加廣泛,需要的管理水平就更高。
總而言之,生產社會化程度越高,勞動分工和協作越細,就越要有嚴密的科學的管理。組織系統越龐大,管理問題也就越復雜,龐大的現代化生產系統要求有相當高度的管理水平,否則就無法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