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紙本位制匯率基礎

紙本位制匯率基礎

發布時間:2021-09-05 14:26:52

⑴ 金本位制下,( )是決定兩國貨幣匯率的基礎 A貨幣含金量 B鑄幣平價 C中心匯率 D貨幣實際購買力

金本位制下,鑄幣平價是決定兩國貨幣匯率的基礎。

相關介紹:

鑄幣平價是在金本位制下,各國根據貨幣的含金量,兩國單位貨幣含金量之比,它是決定匯率的基礎,也是金平價的一種表現形式。

金鑄幣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波動界限是黃金輸送點,匯率比較穩定。這種金本位制下,各國貨幣的自動調節機制使得匯率保持了比較穩定的狀態。

(1)紙本位制匯率基礎擴展閱讀

1566年納瓦羅指出,只有知道兩種貨幣的價值之後,才知道兩種貨幣的匯率偏離鑄幣平價的各種原因,其中關鍵因素在於貨幣供求。

另一位學者貝納茲認為兩國貨幣可以根據購買同樣的一攬子商品所需要的各自貨幣的比率進行兌換(購買力平價理論的萌芽),他指出,在貨幣稀缺的地方,物價相對便宜,因此用此地較少的貨幣可以兌換物價較貴的地方較多的貨幣。

1642年又一位學者盧果提出,匯率是由貨幣內在價值即含金量決定,而其變動則受外在價值影響,外在價值主要取決於貨幣供求。中世紀的學者們對匯率決定及其變化的解釋主要有兩點:一是匯率的決定是以鑄幣平價為基礎的;二是匯率的變動受貨幣稀缺或豐裕程度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鑄幣平價

⑵ 金本位制下什麼是決定匯率的基礎

金本位制下決定匯率的基礎是鑄幣平價。
金本位制度泛指以黃金為一般等價物的貨幣制度,包括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金幣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盛行於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期,屬於完全的金本位制度。後兩種金本位制出現於由金鑄幣流通向紙幣流通過渡和第二次大戰後對黃金與貨幣兌換實行限制的時期,而且存在的時間較短,屬於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度。通常,金本位制度主要是指金幣本位制。
1、金本位制度,外匯市場供求:
當外匯供不應求時,實際匯率就會超過鑄幣平價;當外匯供過於求時,實際匯率就會低於鑄幣平價。
2、在金幣本位制下,匯率波動的規則:
匯率圍繞鑄幣平價,根據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在黃金輸出點與輸入點之間上下波動。當匯率高於黃金輸出點或低於黃金輸入點時,就會引起黃金的跨國流動,從而自動地把匯率穩定在黃金輸送點所規定的幅度之內。

⑶ 關於匯率的問題

匯率又稱匯價,是一種貨幣用另一種貨幣表示的價格,是一國貨幣兌換成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或比價。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外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圓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圓,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因為匯率是一國貨幣相對於另一國貨幣的價格,所以匯率的波動也就是一國貨幣價格的相對變動。最終反映到商品價格上。
例如,一台戴爾電腦在美國賣1000美圓,而匯率是1美圓=8.40元人民幣,這時要支付8400元人民幣。如果美圓匯率上升到1美圓=8.80元人民幣,則要支付8800元人民幣。即外匯匯率上升使外國商品的人民幣價格升高。

所以匯率的變動對經濟的最直接的影響是對進出口的影響,本幣升值,則出口商品的價格相對上升,不利於出口,進口商品的價格相對下降,有利於進口。反之亦然。

此外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⑷ 金本位制度下,各國貨幣匯率的決定基礎是

金本位的制度是從1945年開始的(樓上的同學你說的那個年代的紙幣都是聯繫到黃金,但是金本位的時候(1934年以後)是各國的紙幣聯繫到美金,美金再聯繫到黃金),當時35美元等於一盎司黃金,然後所有的貨幣以固定匯率聯繫到美元,一切的匯率由IMF來管,所以在那個特殊環境下,美元取代的黃金然後慢慢的開始被大家接受,最後成為大宗商品結算貨幣.

⑸ 在削弱的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基礎為什麼 A. 黃金平價 B. 鑄幣平價 C. 外匯供求 D. 黃金輸送點

在削弱的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基礎為外匯供求。

外匯市場決定匯率的過程是這樣的:市場匯率是外匯需求等於供給時的均衡水平,當外匯的需求增加而供給不變時,外匯匯率上升;當外匯需求不變而供給增加時,則外匯匯率下跌。

金本位制度(Gold Standard System)從1816年英國政府頒布條例,發行金幣開始,一直到二戰爆發前夕,具體又可分為兩個階段:
(一).典型金本位制階段——金幣本位制階段。在金幣本位制(Gold Coin Standard System)下,流通中的貨幣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黃金鑄造而成的金幣,各國貨幣的單位價值就是鑄造該金幣所耗用的黃金的實際重量,我們把各國貨幣的單位含金量稱為該國貨幣的鑄幣平價(Mint Par).
當時,兩國貨幣匯率的確定,就是由兩國貨幣的鑄幣平價來決定,即匯率決定的基礎是鑄幣平價。
(二).蛻化的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通貨膨脹嚴重,銀行券的自由兌換和黃金的自由流動遭到破壞,於是傳統的金本位制陷於崩潰.各國分別實行兩種蛻化的金本位制,即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在這兩種貨幣制度下,國家用法律規定貨幣的含金量,貨幣的發行以黃金或外匯作為准備金,並允許在一定限額以上與黃金,外匯兌換,各國貨幣的單位價值由法律所規定的含金量來決定.
此時,稱各國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含金量為該貨幣的黃金平價(Gold Parity),顯然在這個時期,匯率是由各自貨幣的黃金平價來確定,即匯率決定的基礎是各國貨幣的黃金平價。

⑹ 在金本位制度下,匯率決定的基礎與變化的范圍是什麼

決定的基礎是鑄幣平價,鑄幣平價就是貨幣含金量,變化的范圍是黃金輸送點,黃金輸送點分為黃金輸入點和黃金輸出點,黃金輸送點的理解是例如a國與b國貨幣匯率大幅提升,由原來的1比3變成了1比6,那麼代表b國貨幣貶值很嚴重,b國就不想再往外輸出人民幣了,轉而往外輸送黃金,因為貶值只是人民幣貶值,但是黃金是沒有貶值的,所以還是輸送黃金劃得來,而輸送黃金只要支付黃金的運費就行了,黃金的運費一般是黃金總價值的千分之六,所以,使b國由輸送貨幣轉為輸送黃金的那個點被稱為黃金輸送點,上述的解釋也是為什麼匯率的變化不會超過黃金輸送點的原因。

⑺ 金本位制和紙幣本位制下決定匯率的基礎是什麼

金本位制下,各國都規定貨幣的含金量,兩國單位貨幣含金量之比稱為鑄幣平價,它是決定匯率的基礎。實際經濟中的匯率則因供求關系而圍繞鑄幣平價上下波動,但其波動的幅度受限於黃金輸送點,即黃金輸出點和黃金輸入點。
一般就是考這兩點~

⑻ 分析在不同匯率制度下匯率決定的基礎及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一)、金本位制度下的匯率決定與變動
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由鑄幣平價決定,受外匯供求影響在黃金輸出入點之間窄幅波動。匯率決定的基礎在於鑄幣平價,即不同貨幣間含金量的對比。
(二)、紙幣制度下的匯率決定因素
在紙幣制度下,兩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取決於它們各自在國內所代表的實際價值,也就是說貨幣對內價值決定對外價值。而貨幣的對內價值是用其購買力來衡量的。因此,貨幣的購買力對比就成為紙幣制度下匯率決定的基礎。
影響兩國間匯率變動的直接原因是外匯供求的變動,而影響外匯供求的原因又有很多。其中長期因素包括:國際收支差額、通貨膨脹的差異以及經濟增長差異。短期因素包括:相對利率、政府幹預、外匯市場上的投機活動以及心理預期等。

給分謝謝

⑼ 1. 金本位制下, ( ) 是決定兩國貨幣匯率的基礎 . A.貨幣含金量 B.鑄幣平價 C.中心匯率 D.貨幣實際購買力

B鑄幣平價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來決定。
以一定量的黃金為貨幣單位鑄造金幣,作為本位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限制其它鑄幣的鑄造和償付能力;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或等量黃金;以黃金為唯一準備金。

閱讀全文

與紙本位制匯率基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證券交易通常都必須 瀏覽:611
金融招聘公司 瀏覽:62
釩產品價格 瀏覽:675
人民幣況美金匯率 瀏覽:946
上海國際金融人才服務中心在哪裡 瀏覽:777
招商證券賬戶忘記了 瀏覽:271
建發股份app軟體 瀏覽:608
專利信託在我國可運用的領域1 瀏覽:166
縣級企金融機構單位處室 瀏覽:922
上海重信金融重慶分公司 瀏覽:194
小額股票質押融資借不到錢 瀏覽:215
平安銀行貸款中介 瀏覽:806
中信證券研究所網址 瀏覽:310
黃金葉煙標 瀏覽:626
大眾金融服務費標准 瀏覽:490
9月8日歐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624
大同黃金那裡有回收的 瀏覽:415
如何營銷理財客戶買基金 瀏覽:214
金融機構的主體包括 瀏覽:825
牛市不買融資股票 瀏覽: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