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2012年人民幣美元匯率明細表 要每天的數據,Excel格式的,方便計算 急用,多謝相助!
2. 人民幣匯率是怎麼算的
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專幣的匯率,屬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當前我國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中間價上下2%的范圍內波動,兌林吉特和人民幣兌盧布在中間價上下5%的范圍內波動。非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在中間價水平上下3%的范圍內波動。
3. EXCEL工作表中如何進行匯率計算
直接用乘呀,如A1為外幣,B1為匯率則人民幣C1=A1*B1/100,這樣就行了
4. 匯率怎麼計算
匯率不是固定公式計算出來的,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而外匯市場又是由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和每個國家的經濟等原因影響的。所以匯率是有多方面因素影響。
1、國際收支
在投資理財中,國際收支狀況是一國匯率變動的直接原因,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順差,就會引起外國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長與外國貨幣供應的增加,順差國的匯率就上升;
反之,一國國際收支逆差,它的貨幣匯率就下降。例如,美國對前西德的貿易逆差使美元兌西德馬克的匯率從1982年的3.4390跌至1988年底的1.7685,跌幅高達48.6%。因此,有些經濟學家至今還堅持匯率決定的國際收支說。
2、經濟增長率
兩國經濟增長率的差異,往往構成匯率變動的基礎,因為它會影響對外貿易和外匯市場交易活動的調整。一般而言,經濟增長加速,國內需求水平提高,會引起更多的進口,從而造成本國貨幣匯率向下的壓力。
(4)利用下表資料計算人民幣匯率擴展閱讀:
標價
(1)直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又叫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1、100、1000、10000)的外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付出多少單位本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叫應付標價法。
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採用直接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日元、瑞士法郎、加元等均為直接標價法,如日元119.05即一美元兌119.05日元。
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
(2)間接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國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如歐元0.9705即一歐元兌0.9705美元。
在間接標價法中,本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隨著本國貨幣幣值的對比變化而變動。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少,這表明外幣幣值上升,本幣幣值下降,即匯率下降;
反之,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多,則說明外幣幣值下降、本幣幣值上升,即匯率上升,即外幣的價值和匯率的升跌成反比,更多資料可以在福匯環球金匯上查看。
5. 材料一: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製造業兩類企業產生的影響,見下表: 註:假定人民幣兌換
(1)A:30;B:1000 出口貿易型企業:出口商品價格上升,市場競爭力下降,不利於商品出口。對外投資型企業:投資成本降低,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對外投資。 (2)出口貿易型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品牌意識,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業科學管理水平;通過到境外投資辦廠等形式,實施「走出去」戰略。 對外投資型企業:創新對外投資方式,擴大對外投資;在研發、生產等方面開展全球化經營;注意防範對外投資風險。 |
6. 人民幣升值率是如何計算的
一種計演算法是:升值率=(基期匯率—報告期匯率/基期匯率)*100%。另一種方法是,分子不變,分母用報告期匯率。
兩種方法在匯改初期匯率變化不大時,計算結果非常相近。但隨著人民幣升值幅度加大,差距越來越遠。
那麼,兩種計算方法經過比較,後一種更接近實際。原因如下:
一、前一種方法運用匯率的直接標價法,計算的實際上是美元的貶值幅度,而非人民幣的升值幅度。
二、要計算人民幣的升值幅度,應首先換算成間接標價法,即不同時期1元人民幣兌換的美元的數量,然後,用基期的數量—報告期的數量,再除以基期數量,才能真正體現人民幣的升值幅度。經過計算對比可以看出,第二種方法正是這樣的結果。
(6)利用下表資料計算人民幣匯率擴展閱讀:
人民幣升值原因
第一:實際有效匯率
據IMF估算,2002年人民幣相對於其他主要貿易夥伴的名義有效匯率下降了6%,而根據胡祖六(2003)的測算。
從2002年2月美元從其匯率的最高點貶值到2003年6月,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已經下降了11%。自1994年中國實施匯率制度重大改革以來,根據國際組織的測算結果,人民幣一直存在低估的問題。
1980至1997年我國GDP年均增長率達9.98%,1998至2004年,盡管先後受到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美日歐三大經濟體同時陷於衰退及非典的影響,但中國經濟仍然保持著7%到9%的高速增長。
這無論是與同期發達國家比較,還是同發展中國家相比,都是領先的。中國經濟的穩定快速增長與世界經濟的低迷形成鮮明對比。這就表明人民幣有升值的趨勢。
第二:購買力平價
「購買力平價」理論是一種重要的匯率決定理論。該理論認為,購買力平價(PPP),指一定時期內兩種貨幣的匯率是由兩種貨幣在本國國內所能購買的商品與勞務的數量來決定的。
也就是說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交換,實質上是本國貨幣和外國貨幣購買力的交換,長期均衡匯率是由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購買力對比決定的。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發布的《人類發展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人均GDP按名義匯率計算為1352美元,但若按購買力平價方法折算則為5791美元,即名義匯率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民幣匯率低估4.06倍。
一般來說,購買力平價的計算僅涉及到可貿易商品,並且沒有考慮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差異,因而容易高估發展中國家的幣值。但是,人民幣幣值即使沒有UNDP估算的那樣高,也不至於像現行的匯率那樣低。
第三:國際收支
人民幣升值漫畫「國際收支決定論」認為,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是影響匯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當一國有較大的國際收支逆差時,對外匯的需求大於外匯的供給,本幣對外貶值;反之則會造成本幣升值。
從國際收支狀況看,我國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收支從1994年人民幣匯率並軌以來一直維持較大的順差。特別是近幾年,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流入國,每年FDI高達500億美元左右。
這種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的狀況使得我國近年來的外匯儲備節節上升,已經超過了滿足正常支付所需的儲備水平。所以,根據國際收支狀況,人民幣也會產生升值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