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理解經濟學中的「杠桿作用」舉例!
杠桿作用同時的講就是以小力搏大力,在經濟學上的意義就是以小錢搏大錢。例如期貨合約交易實行的保證金制度。投資者購買期貨和約只需要繳納百分之二十的保證金,本來100元的期貨合約,由於保證金制度100元就能買5份這樣的合約。當期貨價格上漲或下跌時,投資者的盈利或損失就是5倍。希望對你有幫助^^
求採納
② 微觀經濟學 案例分析 大二水平 非常感謝
(1)應該是屬於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的分類根據需求價格彈性系數的大小可以把商品需求劃分為五類:完全無彈性、缺乏彈性、單位彈性、富有彈性和無限彈性。
對於一般的用電來說是屬於缺乏彈性,但是由於在電網改造前電費每度高達七八元,這可以算是奢侈品了。當價格下降時,必然會促使用電的增加。
(2)蠟燭和電是替代品的關系,當電貴的時候,人們就會選擇蠟燭,增加了蠟燭的需求;當電便宜的時候,就會舍棄蠟燭用電,從而增加了電的需求。
電和家用電器是互補品,誰來離不開誰。電的價格高時,人們會減少用電,這樣家用電器用的次數也會少了;電的價格低時,人們就會做出相反的行為。
③ 杠桿借力120個案例,在哪裡有
最新杠桿借力營銷案例大全 https://wenku..com/view/.html
④ 奢侈品和一般正常商品在經濟學上有什麼不同
價格彈性一般情況下是小於0的,大於0是吉芬商品,收入彈性大於0是正常品,小於0是低檔品,在0-1之間是必需品,大於1是奢侈品。
⑤ 西方經濟學案例分析。奢飾品在華好日子不復返,奢飾品市場變化的原因(供需變化分析)
B試題分析:18世紀以來,歐洲殖民者掠奪大量亞洲的香料、非洲的象牙、美洲的金銀在歐洲市場上銷售,導致從前的奢侈品逐漸成為了普通商品。18世紀工業革命尚未完成,世界市場並未形成,A、D可以排除;C項過於片面。故選B。
⑥ 微觀經濟學誰支付奢侈品稅案例分析,求高手
奢侈品屬於需求彈性無限大的商品,稅收完全由生產者承擔。 可以畫圖分析,需求函數曲線為水平的,供給函數曲線向右上傾斜,從兩曲線交點處可以看出,稅收全部由生產者承擔。
⑦ 財務杠桿案例(急!急!)
二、財務杠桿系數
【思考】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息稅前利潤增加10%,那麼每股利潤變動率是大於、小於還是等於10%?
【答案】大於10%
【解析】在EPS的計算公式中,息稅前利潤增加10%,如果利息也增加10%,則EPS會增加10%。實際上,當息稅前利潤增加10%時,利息並不發生變動,這樣,EPS的變動率就會大於10%。之所以會存在EPS變動率大於EBIT變動率這種現象,原因在於存在固定的利息費用。
(一)財務杠桿系數的定義公式
財務杠桿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表示。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表示財務杠桿作用越大,財務風險也就越大;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表明財務杠桿作用越小,財務風險也就越小。財務杠桿系數的定義公式為:
假設財務杠桿系數等於2,表明息稅前利潤變動10%,每股收益變動10%。
(二)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
【提示】通過這個公式可以看到,假如利息為零,那財務杠桿系數就是1,沒有財務杠桿作用,每股收益變動率等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否則,分子要比分母大,表明每股收益的變動幅度會超過息稅前利潤的變動幅度。
【例 單選題】 某公司全部資本為100萬元,負債比率為40%,負債利率10%,息稅前利潤為14萬元,則該公司的財務杠桿系數為( )。
A.1.4 B.1 C.1.2 D.1.3
【答案】A
【解析】財務杠桿=EBIT/(EBIT-I)=14/( 14-100×40%×10%)=14/10=1.4。
(三)相關因素變化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
(1)利息越大,則財務杠桿系數越大;
(2)EBIT越大,則財務杠桿系數越小。
【例】某企業本期的財務杠桿系數為2,息稅前利潤為500萬元,則本期的實際利息費用為( )萬元。
A.250
B.100
C.300
D.350
【答案】 A
【解析】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500/(500-利息)=2,所以利息=250萬元。
【例】財務杠桿效應是指( )。
A.提高債務比例導致的所得稅降低
B.利用現金折扣獲取的利益
C.利用債務籌資給企業帶來的額外收益
D.降低債務比例所節約的利息費用
【答案】C
【解析】企業負債經營,不論利潤多少,債券利息是不變的。於是,當利潤增大時,每一元利潤所負擔的利息就會相對地減少,從而給投資者收益帶來更大幅度的提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稱作財務杠桿。參見教材248頁。
⑧ 經濟學在生活中經典例子
例子有送茶葉的故事、坐飛機現象、名牌效應、奪取先機、保齡球效應。
1、送茶葉的故事
張三一直就喜歡20塊錢的茶葉,新開茶店裡張三每次去買茶葉,老闆都會送他半兩好茶葉。張三把好茶就攢著待客,一天,閑來無事,張三就泡了壺好茶,此後,張三就不願再喝20元的茶了。不管張三去買多貴的茶葉,老闆都會送他半兩更好的,半年下來,張三花的錢是原來的十倍。
2、坐飛機現象
去觀察30-40這個年紀的旅客,頭等艙的他們大多是看書,公務艙的他們多半是看雜志和用筆記本辦公,經濟艙的則大多是看報紙電影打游戲和聊天等。在機場,貴賓廳里的人大多在閱讀,而普通候機區全部在玩手機。那麼到底是人的地位影響了行為,還是行為影響了地位呢。
5、保齡球效應
保齡球投擲對象是10個瓶子,如果你每次打倒9個,最終得分90分,而如果你每次打倒10個,最終得分240分,社會積分規則就是這樣,只要你比別人多優秀一點,再堅持一會,就贏得更多的機會,這種疊加就是人生效應的逐漸放大,最終造成人與人的巨大落差。
⑨ 法國賣給taiwan幻影飛機後被中方利用經濟杠桿收拾了一頓,是怎麼回事經過是怎樣的,結果如何
當時是因為中國在中間做好人,讓法國轉了很多,而且還被取掉了幾個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