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元人民幣匯率走勢是根據什麼來定的
中國因為外來匯管制的原因源使得普通百姓對於外匯交易並不理解。
實際上外匯市場是全球性的市場、外匯交易也是世界頂級理財方式之一。由全世界的主要銀行互相組成、買賣方可以是國家、機構、自由人、因為大家的資金量不同、能夠介入影響匯率的方式也不同、比如大資金買盤介入、反動地緣政治沖突、各種形式、而散戶一般操作的是順大勢操作、簡單的講跟著各國政治軍事經濟的主要趨勢來喝點小湯
B. 如何解讀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及其影響
今年1-5月,由於美元匯率的弱勢,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9%;但人民幣表現出上漲乏力的特徵,升值幅度大幅小於其他非美貨幣,因此人民幣對CFETS一籃子貨幣反而貶值了2.6%。今年以來,外匯市場上人民幣的做空力量已經衰竭,但做多力量仍然缺乏,這是人民幣升值乏力的主要原因。人民幣做空力量衰竭主要表現在境內企業外債去杠桿高峰已過,境內企業和居民對外投資受到了嚴格的外匯管制,境內居民的恐慌性購匯也已經接近尾聲。做多力量缺乏,表現在銀行代客結匯占涉外收入的比例雖有回升但仍處於低位,企業和居民在過去兩年積累的大量美元頭寸仍不願結匯,這說明企業和居民對人民幣的看空情緒仍然較重。
C. 目前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是什麼樣的
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走強,5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破6.36關口,創出近三年來新高。人民幣走強的同時,北上資金情緒高漲,全周資金凈流入467億元。A股漲幅超預期。經過兩個多月的震盪,三大股指齊升,上證指數突破3600點。自疫情爆發以來,美元指數持續走弱。今年三四月份,美國通脹數據大幅上升。4月份,CPI同比增速達到4.6%。美元面臨貶值壓力,這也是人民幣升值的基礎;同時,海外疫情反彈、我國出口強勁表現和貿易順差整體上行繼續為人民幣升值提供支撐。此外,在全球美元流動性充裕的弱勢美元周期中,中國等競爭性新興經濟體的基本面將更加強勁,國內市場也將迎來外資的大規模流入,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人民幣升值。
從政策面看,監管層不斷喊話,央行宣布14年來首次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准備金率。這一方面鎖定了銀行持有的外匯規模,另一方面可以回收銀行體系的外匯流動性,抑制外匯貸款的擴張,有望緩解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此外,央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表示,人民幣不具備快速升值的基礎。目前人民幣升值過快,與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式不相適應。人民幣匯率走勢將繼續取決於市場供求和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近期人民幣走強將提振a股的走強,加上北方資金的大量凈流入。短期來看,高貝塔資產受到追捧。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單邊升值的概率並不大。在央行的預期管理下,人民幣匯率將趨於波動。中美周期錯位中不乏鏡像效應。限購令解除後,人民幣仍有貶值壓力。
D. 人民幣匯率如何確定
人民幣匯率,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幣兌換其他國家的貨幣的比例,也叫人民幣匯價。現行的人民幣匯率主要是人民幣與發達國家貨幣之間的管理浮動匯率,其中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基礎匯率,人民幣與其他貨幣之間的匯率通過各自與美元的匯率套算出來。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法則一:
人民幣匯率變動(%)=美國物價上漲幅度(%)-中國物價上漲幅度(%)
■法則二:
人民幣匯率變動(%)=美國的利率(%)-中國的利率(%)
E. 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如何
以「8·11匯改」為分水嶺,人民幣匯率徹底告別單邊升值模式,有彈性的雙向浮動成為新常內態。未來,容人民幣將在雙向波動中,長期保持趨勢性穩定,並堅守調節中國經濟內外部均衡的功能本位。
人民幣有望加大雙向波動力度。8·11匯改以來,人民幣雖然在大部分時間里貶值,但也有部分階段小幅升值,並非單邊走勢。
未來還是希望升值。
F. 如何看人民幣匯率走勢確定轉賬時間
從目前的內外環境來看,人民幣的確有貶值壓力。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判斷,短期內人民幣對美元進一步貶值空間有限,雙向波動下的穩定人民幣匯率仍是優先選擇。
判斷依據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首先,人民幣對美元明顯貶值,理論上可以支持出口,但在實際中可能導致其他國家效仿出現競爭性貶值,這會抵消原先以貶值支持出口的效果;其次,若人民幣大幅貶值,資本外流的風險將加劇;第三,今年有關人民幣是否會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籃子的討論在進行之中,這種情況下,貨幣當局不太可能促使人民幣貶值。
G. 如何從匯率與基本面因素看人民幣目前的走勢
8月4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收盤價報6.7181,創近10個月新高,較上一交易日漲52個基點,本周累計漲248個基點。
與此同時,歐洲經濟仍處於加速過程中,目前增速已經超過美國,而歐洲央行對寬松政策的邊際收緊將會導致歐元對美元繼續升值。總之,美元指數預計會繼續緩慢下行,並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高。
8月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上升79個基點,報6.7132,創去年10月11日以來新高,本周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累計上升241個基點。
也有人分析,隨著下半年美聯儲縮表進程的漸次展開,美元指數走低的勢頭可能有所減緩,也將框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進一步上升的空間,人民幣匯率將大概率呈現雙向波動、大體穩定的態勢。
不過,目前看還是比較平穩的走勢。
H. 人民幣匯率走勢及其原因分析
11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較前日上調226點至6.5897,中間價升至2018年6月27日以來最高點。
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先抑後揚。年初人民幣匯率下行,至5月底曾一度收於7.1455,隨後開始上漲。截至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較5月底的低點已升值近8%,同期,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的升值幅度超3%。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平均為6.9586,較2019年全年均值仍貶值了0.86%。
此輪人民幣匯率上漲已經引發業內專家關注。綜合專家們的觀點,此輪人民幣匯率上漲推力主要來自兩個層面——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和中國國際貿易方面表現強於預期;另一方面其他主要經濟體貨幣和財政政策表現引起國際金融市場動盪。
在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看來,本輪人民幣匯率升值具有堅實的基礎,幾乎所有匯率影響因素都對人民幣形成了利好。
——中國經濟率先從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中復甦,進出口和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都實現了順差,這是人民幣匯率上漲的基本面因素。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4.9%。前三季度累計同比增長0.7%,實現由負轉正。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707億美元,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1.7%。其中,三季度經常賬戶順差942億美元。
中國經濟的強勁表現讓當前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全球經濟為之一振,其各項數據甚至好於此前諸多境外機構的樂觀預期。
——美元指數大幅下行是推動人民幣匯率上漲的重要原因。
今年以來,衡量美元價格的美元指數從103點下降到目前93點附近,回落幅度接近10%。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撰文指出,美元指數趨勢性走弱對人民幣匯率有反向升值推動作用。同期,歐元兌美元升值也超過10%。
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時,都採用量化寬松、超量化寬松,甚至是超超量化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導致全球市場流動性泛濫。
反觀中國始終保持正常貨幣政策,中國國債利率與其他主要經濟體債券利率的利差擴大。多數專家認為,人民幣匯率上漲客觀上擴大了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空間。
——在國際收支資本和金融賬戶下,不論股票還是債券市場,外資持續流入改善境內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客觀上支撐了人民幣匯率。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該機構為境外機構託管債券面額達26826.76億元人民幣,環比增加866.21億元人民幣,增幅為3.34%,自2018年12月以來,連續23個月增加。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初步統計,證券市場方面,三季度境外投資境內證券逾700億美元。
無論是債券還是股票,外資要買人民幣資產,首先要兌換人民幣。外資持續流入增加人民幣需求。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說,近期人民幣匯率升值屬於正常波動,影響人民幣升貶值的因素同時存在,只不過不同時期里不同的因素占上風。
「未來,人民幣匯率在均衡水平基礎上跌多了會漲、漲多了會跌,是有漲有跌、大開大合的雙向震盪走勢。」管濤說,人民幣匯率波動彈性加大,波動幅度也加大,企業和個人要增強風險意識,不要去「賭」匯率的漲跌走勢。
(原標題《人民幣匯率緣何上漲?》。編輯 袁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