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使用什麼幣
香港使用港幣,港幣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
香港人由於歷史原因,一直以來使用的都是港幣,港幣還能繼續使用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和一國兩制的方針有很大的關系,因為一國兩制中指出,香港地區的自治權就包括了自行發布貨幣的權利。所以香港也得以繼續使用港幣。
香港之前被英國殖民,時間長達99年之久。在被統治的這段時間里,香港就已經開始使用港幣了,香港發行第一張港幣的時間是1845年,由東方匯理銀行發行,可見港幣的歷史比較悠久。而我們中國的第一套人民幣發行時間是1948年,比香港整整晚了103年。
按照香港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外匯基金所持的美元就為港元紙幣的穩定提供了支持。
自1993年起,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發行的新版鈔票將代有殖民地色彩的圖案均由獅頭和紫荊花圖案所代替。舊版鈔票仍可使用,但將會逐漸退出流通領域。
2. 中國美國香港三個地區的匯率制度分別是
中國,美國,香港三個地區的費率制度分別是我覺得您應該是說中國跟美國的比的話是一比,其中中國跟香港比的話好像是多少來著,應該是洋洋對的去b
3. 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是什麼樣的制度
港元聯系匯率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香港特區的發鈔銀行(目前有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如發行港鈔,要按1美元:7.8港元的固定匯率向外匯基金(現並入金融管理局)交存美元,並換取「負債證明書」,作為港鈔的發行准備。(2)如發鈔銀行向外匯基金退回港鈔與「負債證明書」則按1美元:7.8港元的固定匯率贖回美元。(3)眾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港鈔也按上述比價,向發鈔銀行交付美元領取港鈔;如退回港鈔,則按原比價,贖回美元。
上述聯系匯率規定的1美元:7.8港元的固定匯率只適用於發鈔銀行與外匯基金以及商業銀行等與發鈔銀行之間的發鈔准備規定;在香港外匯市場上的港元與美元的交易並不受此約束,匯率變動由是擦汗那個供求力量決定。
由此可見,香港特區實際存在兩種匯率,一種是發鈔銀行與外匯基金以及商業銀行等與發鈔銀行之間的發行匯率,也即1美元:7.8港元的聯系匯率;另一種在外匯市場受供求關系決定的市場匯率。
4. 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的概念及主要特點
聯系匯率制度是一種貨幣發行局制度。根據貨幣發行局制度的規定,貨幣基礎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須得到外匯儲備的十足支持。聯系匯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貨幣政策目標,在聯系匯率制度的架構內,通過穩健的外匯基金管理、貨幣操作及其他適當的措施,維持匯率穩定。 聯系匯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龐大的官方儲備、穩健可靠的銀行體系、審慎的理財哲學,以及靈活的經濟結構。
5. 在香港使用什麼貨幣,只能港幣嗎
香港的法定貨幣是港幣,大部分情況下使用港幣,也可以使用美元、歐元、日元、人民幣。香港是自由港,所有貨幣都可以直接用於交易,但只有港幣是必須用的。
港元或稱港幣,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按照香港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其正式的ISO 4217簡稱為HKD;標志為HK$。香港金融管理局及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及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等3家香港發鈔銀行於2010年7月20日公布,將推出2010版港幣新鈔票系列。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外匯基金所持的美元就為港元紙幣的穩定提供了支持。
香港最初的紙幣是在1845年由東方匯理銀行發行的。在1935年政府通過貨幣條例以前,很多銀行都有發行紙幣,但這些紙幣主要作商業上的交易。政府只接受部分特許銀行的紙幣為合法通貨。香港政府在1975年發行五元硬幣後,五元紙幣停止發行。1990年代政府發行十元硬幣,銀行之後亦停止發行十元紙幣。後來,中國銀行亦成為香港其中一間發鈔銀行。2002年,政府再度由金融管理局發行十元紙幣。
(5)香港用的什麼匯率制度擴展閱讀:
2010版港幣新鈔票系列與在市面流通的鈔票一樣,共有5種面額,顏色也相同。20日率先公布的是1000港元及500港元面額新鈔的設計,這兩種面額新鈔將分別於2010年第四季度及2011年初開始市面流通。其餘100港元、50港元及20港元3種面額新鈔的設計將於2012年公布。 據介紹,新鈔具有多項先進的防偽特徵,而且統一了有關特徵在5種面額鈔票上的位置。
細看可見「H」及「K」字由微縮字母組合而成;統一高透光水印——由紫荊花、面額數字及網點圖案組成;熒光透視圖案——背光可見完整的圖案,在紫外光下呈現兩種熒光顏色;熒光鈔票號碼——直排號碼在紫外光下呈現熒光紅色。 新鈔票首次加入點字及手感線,方便視障人士辨別鈔票面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港幣
6. 香港聯系匯率制度的內容和意義
聯系匯率制度是一種貨幣發行局制度。根據貨幣發行局制度的規定,貨幣基礎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須得到外匯儲備的十足支持。聯系匯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貨幣政策目標,在聯系匯率制度的架構內,通過穩健的外匯基金管理、貨幣操作及其他適當的措施,維持匯率穩定。 聯系匯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龐大的官方儲備、穩健可靠的銀行體系、審慎的理財哲學,以及靈活的經濟結構。
有利影響
香港屬於小規模高度開放的外向型經濟體,商品及服務貿易總額約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三倍,其中外資和外貿在經濟中佔有極大比重,經濟的增長往往受到各種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實踐表明,聯系匯率制度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當初「政治應急」的作用,而發展成為使香港能夠有效地承受來自外部的金融震盪和政治沖擊的經濟手段。 對香港而言,由於其典型的外向型經濟的特點,決定了其經濟對外有著強烈的依附性,本地經濟的增長往往受到各種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這種情況下,維持聯系匯率制度非常重要,香港能受惠於美國大致穩定的貨幣環境及其具有高度公信力的貨幣政策,可以有效地減少國際貿易和經濟生活中的外匯風險,有利於各類長期貿易和合同的締結以及國際資本的積聚。在這種情況下,用港元釘住美元,穩定匯率,減少了國際貿易和經濟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外匯風險,有利於各類長期貿易及經濟合同的締結及國際資本的匯集,從而給香港帶來了更多的利益和機會。這些也可以說是導致聯系匯率制度得以產生並持續下來的內在根源。但聯系匯率制度也有對香港的不利影響。
不利影響
首先,在聯系匯率制度下,貨幣管理當局不能推行獨立的貨幣政策,運用匯率變化作為經濟調節機制,與實施自由浮動匯率制度的情況比較,香港面臨競爭對手的貨幣大幅貶值或出口市場經濟衰退等情況時,香港的產品面臨競爭力下降的局面; 還有就是香港要跟隨美國的貨幣政策,但由於香港與美國的經濟周期卻可能不一致,香港的利率水平可能會不大適應本地的宏觀經濟形式,港元利率短暫偏離美元利率,產生利率差,而利率差波動有時可能會影響貨幣穩定,甚至被投機者操控以圖利; 港元在貨幣上繼續與美元掛鉤,同時香港經濟和金融市場卻受內地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香港現行貨幣政策愈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的不協調性,像熱錢湧入,息口差距擴大正是這種不協調性的集中表現。
7. 港元的匯率制度
香港在發展為貿易與金融中心期間,實行過不同類型的聯系匯率制度。 1863年,香港政府宣布當時的國際貨幣—銀元—為香港的法定貨幣,並於1866年開始發行香港本身的銀元。直至1935年,香港的貨幣制度都是銀本位制。後來發生全球白銀危機,政府遂宣布棄用銀本位制,並按16港元兌1英鎊的匯率將港元與英鎊掛漖。
根據1935年頒布的《貨幣條例》,銀行須向外匯基金交出手頭用作支持發行紙幣的所有白銀,以換取負債證明書,外匯基金則把收到的白銀投資於英鎊資產,這些負債證明書成為了發鈔銀行發行紙幣的法定支持。
實際上,這種安排就是貨幣發行局制度。發鈔銀行日後若增發紙幣,必須以英鎊購買負債證明書。
1972年6月,英國政府決定讓英鎊自由浮動。其後,港元曾一度與美元掛鉤,最初是5.65港元兌1美元,並於1973年2月改為5.085港元兌1美元。不過,由1972年6月起,發鈔銀行可用港元購買負債證明書。
1974年11月,由於美元弱勢,港元遂改為自由浮動。
雖然浮動匯率制度實施後的最初兩年運作頗為順利,但其後的情況卻並不理想。當時的貨幣政策架構尚在發展初階,未足以取代以外國貨幣的價值來定位的貨幣架構,同時又沒有明確的貨幣政策目標,更遑論達致這些目標的工具。因此,香港經濟步入動盪期,幾乎所有環節均大幅波動。
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在1975年跌至0.3%,在1976年卻上升至16.2% 。
通脹由1975年的2.7%大幅攀升至1980年的15.5% 。 港元匯價由1981年的5.13港元兌1美元,貶值至1983年的9.60港元兌1美元。
投機狙擊的活動,以及對香港前途的信心危機加劇,令港元貶值的情況進一步惡化,在1983年更到了非常嚴峻的關頭。1983年9月,港元匯率錄得新低,兩日間共貶值了13%,跌至9.60港元兌1美元的低位。
面對貨幣危機及有關多家銀行是否穩健的疑慮,香港政府在1983年10月15日公布新政策,以穩定港元匯價,將港元按7.80港元兌1美元的固定匯率與美元掛鉤。這項安排成為了香港貨幣制度的基礎。
8. 香港實行什麼貨幣制度
信用貨幣不兌現制度:港幣憑借香港政府的信用(比如納稅的唯一憑證等)由商業銀行代理發行,不兌現黃金或其它貴金屬。
商業銀行貨幣發行制度:香港是世界上少有的商業銀行發行貨幣的地區之一。香港沒有央行,發鈔機構為匯豐、渣打和中行三家銀行,以外匯為准備金,將其作為保證金向外匯基金換取無息的「負債證明書」作為發行貨幣的依據。說白了,就是銀行要發行多少港幣,必須百分之百持有同價值的美元。採用的是全額准備金制度。
多種匯率制度共存:聯系匯率與市場匯率共存,港府原則上不幹涉港幣匯率走動,港幣匯率一方面由市場供需決定,另一方面由於港幣發型的特殊性,港幣採取的是絕對的聯系匯率,與美元匯率綁定,為7.8港元兌1美元,當美元走高,港幣發行銀行就會增持美元換取利差,港幣走強,港幣發行行就會增發港元。這做做法的好處有幾點:
1、作為一個資本賬戶開放國際資本流動量大的高度開放型經濟體,聯系匯率可以降低匯率風險,減少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降低交易成本,促進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2、約束政府的財政制度,不至於濫發貨幣造成貨幣市場膨脹進而造成市場波動。香港的財政赤字貨幣化(說白了就是政府發債券在公開市場上賣,發鈔行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政府資產負債表上負債增加,發鈔行資產負債表上收入增加,同時創造出一項負債,那就是貨幣的發行)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財政負債率低,盈餘大,中期目標也是財政收支平衡。
3、美國的財政制度對香港市場有很大的影響,美元是香港對外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因此和美元綁定是非常明智的。
弊端也有:
1、限制了香港的資本擴張,政府無法通過增發貨幣的手段來刺激市場,貨幣市場必須在政府資產債表上實打實的數字反應出來後才能進一步擴張。也就是說必須有實打實的財政和貿易盈餘的前提下才能增發貨幣。
2、香港的做法其實違反了三元悖論的定理,既執行固定匯率,又想資本自由流通,還想擁有獨立的貨幣政策假如香港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利率下降——資本外流,港元貶值壓力——政府回收港元,使得供給目標無法實現。香港貨幣政策被動的跟隨美聯儲的政策變動。
全手打,希望能幫到你
9. 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是怎麼一回事
聯系匯率制度是一種貨幣發行局制度(又稱貨幣局制度)。根據貨幣發行局制度的規定,貨幣基礎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須得到外匯儲備的十足支持。換言之,貨幣基礎的任何變動必須與外匯儲備的相應變動一致。
它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貨幣政策目標,在聯系匯率制度的架構內,通過穩健的外匯基金管理、貨幣操作及其他適當的措施,維持匯率穩定。聯系匯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龐大的官方儲備、穩健可靠的銀行體系、審慎的理財哲學,以及靈活的經濟結構。
(9)香港用的什麼匯率制度擴展閱讀:
優點缺陷
一、優點:
穩定了幣值,降低了市場的交易費用。
二、缺陷:
1、聯系匯率制被認為在金融危機到來時非常脆弱,例如:阿根廷在經濟危機的持續動盪中放棄了聯系匯率制,大幅下調了官方匯率,並引進了雙重匯率制。
2、中央銀行採用聯系匯率制,無法發揮最終貸款人的作用,不能通過放寬貨幣政策提供流動性,也不能直接融資來支援陷入問題的商業銀行,實際上把貨幣政策的決策權讓給了所聯系貨幣的管理當局。
3、聯系美元的情況下,經濟美元化,中央銀行損失本幣發行、本幣需求增長和本幣存量利息這三項鑄幣稅收入。
10. 關於香港的匯率制度的問題
A是正確答案。香港從八十年代中開始實行聯系匯率制,即與美元掛鉤。也稱作固定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