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研究杠桿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要先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便於測量什麼
我們物理老師講過這個問題,是為了便與測量力臂,而且老師還著重強調了呢,絕對沒錯!
B. 調節杠杠平衡有利於測量什麼
杠桿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杠桿本身才與豎直方向上的重力方向垂直,此時的力臂正好在杠桿上,是相應的杠桿的長度,所以測量起來會非常方便.
故答案為:水平,力臂.
C. 調節杠桿平衡的目的是便於測量力臂和防止杠桿自重產生影響的區別
B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便於測量力臂大小,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使實驗簡單化,便於探究,故A正確;測量過程中不能再調節平衡螺母,而是通過移動砝碼來調節衡量平衡,故B錯誤;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時,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普遍遵循的物理規律,故C正確;據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當阻力和阻力臂乘積一定時,動力和動力臂成反比,動力臂大,動力就小,故D正確。故選B。
D. 杠桿尺上有均勻的刻度很方便在需要的位置上掛重物是科學研究的好材料對嗎
(1)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器材有帶刻度的杠桿、鐵架台、彈簧秤、彈簧夾和鉤碼等.(2)實驗前,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便於測量力臂大小、消除杠桿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3)實驗過程中,掛上鉤碼後,杠桿向右端傾斜,應將左端鉤碼向左移動或將右端鉤碼向左移動,直到杠桿恢復水平位置平衡;(4)實驗中需要測定的物理量F1、F2、L1 和L2,實驗的結論是F1l1=F2l2.故答案為:彈簧秤;平衡螺母;消除杠桿自身重力對杠桿平衡的影響;左端的鉤碼向左移動;將右端的鉤碼向左移動;水平;F1;F2;L1;L2;F1l1=F2l2.
E. 杠桿水平位置平衡什麼時候答便於測量力臂,什麼時候答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謝謝!
解答:在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時,一般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理由如下:
1.實驗前,應該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水平平衡,目的是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因為杠桿水平平衡時,杠桿的重心經過支點,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對實驗沒有影響。
2.實驗時,每次在杠桿兩邊掛上不同的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也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時,測量鉤碼懸掛點到支點的距離就是力臂,測量力臂很方便。
F.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使杠桿平衡是為了方便什麼
使杠桿水平是為了方便讀取力臂大小,同時還可以避免杠桿自重影響平衡
G. 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什麼時候是為了便於測量力臂,什麼時候是為了消除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掛上鉤碼之後是為了便於測量力臂,未掛鉤之前是為了消除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H. 做杠桿平衡條件實驗前先調至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否可寫方便測量可的
(1)杠桿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杠桿本身才與豎直方向下的重力方向垂直,此時的力臂正好在杠桿上,是杠桿的長度,測量起來非常方便,同時,重力作用線過支點,還可以消除杠桿重力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設每隻鉤碼的重力G,杠桿每一格的長度為L,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2G×3L=nG×2L,解得,n=3,則在杠桿B處應掛的鉤碼數是3個; (3)反向延長動力的作用線,從支點O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如下圖所示: 故答案為: (1)測量力臂; (2)3; (3)見解答圖.
I. 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便於直接測量
調節前的作用:使杠桿重對杠桿的平衡不產生影響,實驗時的作用:便於測出力臂
J. 使杠桿在水平桌面上保持平衡,這樣做是為了便於測量___________________
力臂的長度,也避免杠桿自身的重量的影響。
這里是填,力臂的長度。。
這是初中的題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