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看待當前人民幣匯率波動
人民幣匯率有漲有跌是正常現象
從國際金融史上看,無論採取什麼樣的匯率制度安排,都沒有隻漲不跌的貨幣。尤其是匯率形成越市場化,匯率制度越靈活,匯率彈性就越大。戰後,伴隨著經濟起飛,日元和馬克均成為世界強勢貨幣。
19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日元和馬克在長期升值趨勢過程中都經歷過起伏調整。
1994年匯率並軌之前,人民幣是一種弱勢貨幣,官方匯率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美元兌1.58元人民幣,螺旋式貶值至並軌前夕的5.80元人民幣。並軌後,人民幣匯率開始轉強,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逐步確立了人民幣新興強勢貨幣的國際地位。
1994年初並軌到2013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43%,國際清算銀行編制的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即衡量人民幣相對主要貿易夥伴貨幣平均匯率水平的多邊匯率),分別累計升值55%和81%。在國際清算銀行監測的61種貨幣中,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升幅分別排第四和第八位。其中,2005年7月份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36%,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累計升值32%和42%,後兩者分別排國際清算銀行監測貨幣的第一和第二位。過去二十年,人民幣雙邊和多邊匯率持續堅挺,逐漸形成並強化了市場關於人民幣匯率長期升值不可避免的印象。
從2016年2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開始有所走低。但是,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僅下跌了0.9%,境內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即CNY)下跌了2.6%,境外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即CNH)下跌了2.2%。同期,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也僅分別下跌了1.4%和1.1%。這一調整幅度,與過去二十年的升幅相比,並不算多。另外,JP摩根新興市場貨幣指數顯示,2013年初到2014年3月末,主要新興市場貨幣平均貶值了8.2%,同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仍升值2.5%,也表明現在人民幣匯率調整幅度有限。3月末,境內外6個月期權市場反映的人民幣匯率隱含波動率僅為2.5%左右,仍遠低於同期24種主要發達和新興市場貨幣平均波動率為9.5%的水平。
一般認為,股指漲跌20%才能被稱作牛市或者熊市,不能對人民幣匯率有一點雙向波動就大驚小怪。對於人民幣匯率的短期波動不應該過度解讀,更不應該上綱上線為中國匯率政策的改變。
② 如何看待當前人民幣匯率的變化
逢低介入,高拋低吸,今日實吋匯率換算:1人民幣元=0.1510美元,以上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③ 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變化
人民幣還會再跌的
④ 如何正確看待人民幣匯率波動
人民幣匯率有漲有跌是正常現象
從國際金融史上看,無論採取什麼樣的匯率制度安排,都沒有隻漲不跌的貨幣。尤其是匯率形成越市場化,匯率制度越靈活,匯率彈性就越大。戰後,伴隨著經濟起飛,日元和馬克均成為世界強勢貨幣。
19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日元和馬克在長期升值趨勢過程中都經歷過起伏調整。
1994年匯率並軌之前,人民幣是一種弱勢貨幣,官方匯率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美元兌1.58元人民幣,螺旋式貶值至並軌前夕的5.80元人民幣。並軌後,人民幣匯率開始轉強,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逐步確立了人民幣新興強勢貨幣的國際地位。
1994年初並軌到2013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43%,國際清算銀行編制的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即衡量人民幣相對主要貿易夥伴貨幣平均匯率水平的多邊匯率),分別累計升值55%和81%。在國際清算銀行監測的61種貨幣中,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升幅分別排第四和第八位。其中,2005年7月份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36%,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累計升值32%和42%,後兩者分別排國際清算銀行監測貨幣的第一和第二位。過去二十年,人民幣雙邊和多邊匯率持續堅挺,逐漸形成並強化了市場關於人民幣匯率長期升值不可避免的印象。
從2016年2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開始有所走低。但是,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僅下跌了0.9%,境內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即CNY)下跌了2.6%,境外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即CNH)下跌了2.2%。同期,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也僅分別下跌了1.4%和1.1%。這一調整幅度,與過去二十年的升幅相比,並不算多。另外,JP摩根新興市場貨幣指數顯示,2013年初到2014年3月末,主要新興市場貨幣平均貶值了8.2%,同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仍升值2.5%,也表明現在人民幣匯率調整幅度有限。3月末,境內外6個月期權市場反映的人民幣匯率隱含波動率僅為2.5%左右,仍遠低於同期24種主要發達和新興市場貨幣平均波動率為9.5%的水平。
一般認為,股指漲跌20%才能被稱作牛市或者熊市,不能對人民幣匯率有一點雙向波動就大驚小怪。對於人民幣匯率的短期波動不應該過度解讀,更不應該上綱上線為中國匯率政策的改變。
⑤ 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升值
人民幣升值,老百姓口袋裡的錢將更值錢。從狹隘的角度來看,升值對老百姓有好處,但如果從整體的國家或者經濟層面考慮的話,人民幣升值以後,給國家宏觀調控帶來不確定性,甚至給就業帶來困難,個人收入很有可能會減少。人民幣升值導致的我國進出口的變化對我國經濟、進而對就業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和復雜的,它主要通過三個傳遞渠道產生影響:一是匯率的變化直接影響進出口貿易;二是匯率變化對國內商品的價格指數產生影響,國內商品價格的重新調整直接促使各產業部門的此消彼長;三是匯率的變化對外資進入的影響。以上三個方面的經濟變數,都直接或間接地對就業產生影響。
⑥ 如何看待最近幾天美元匯率的變化
你說的是美元指數還是美元兌人民幣匯率?
最近美元指數從前期高位103上方回落不少,其中有多方面因素,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批評美元強勢,以及上任後一些激進言論和政策引發公眾反彈,而且競選時候承諾的財政刺激也沒有再提及。前期美元大漲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市場對特朗普上任後推出財政刺激的預期,但上任前後的反差讓市場認為特朗普可能不會完全兌現競選承諾。美元因此高位回落。
對於美元兌人民幣而言,美元指數回落自然推動了美元兌人民幣匯價的回落,也就是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
⑦ 如何應對匯率變化
中國百姓面對這種情況,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合理調配。具體來說,在境外有支出的和只在國內進行消費生活的家庭做法有所不同。
中國家庭在境外消費,大致來說就是留學、購物、旅遊還有投資四種。在遭遇了人民幣貶值問題之後,進行合理的匯率規避就是必然選擇。我們還是以英國為例,英國是中國人留學目的地大國,在人民幣下跌的同時,英鎊一樣在大幅度下跌,對這部分的留學生來說,甚至可以說是節約了一定的開支。而另外兩大境外消費購物和旅遊也是如此,日本旅遊和日本亞馬遜一直深受國內消費者的喜愛,但是隨著日元升值,很多人不得不改變原有的計劃,這時候選擇英國倒不失為一種選擇。類似匯率發生變動的國家還有很多,中國消費者在挑選消費目的國的時候,現在最好能夠提前考慮一下一段時間內的匯率變動因素,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去挑選一些相對匯率較低的國家進行消費。
至於最後的境外投資,有這類習慣的中國家庭本來就是對匯率最為敏感的一批人,風險意識較強都已經擁有適合自己的一套止損策略,並不需要別人贅言。他們的做法也是最值得那些從未進行過境外消費的中國家庭借鑒的,那就是適當的開展一些國際投資。因為雖然這部分國人生活工作都在國內,但是人民幣整體貶值,客觀上還是會造成家庭資產的貶值。開始學著關注國際財經動態,還是很有必要的。
⑧ 如何通俗地理解匯率變化對於國家經濟的影響
一、影響匯率變動的原因及主要因素(一)影響匯率變動的原因1、兩種貨幣幣值的對比發生變化2、外匯供求狀況的變化(二)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1、國際收支差額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直接決定著該國外供求狀況,國際收支的收入項目形成了該國的外匯供給,國際收支的支出項目形成了該國的外匯需求。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國際儲備增加,使外匯的供給大於需求;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外匯儲備減少,使外匯的供給小於需求。外匯供求狀況的變化直接影響匯率發生變動。2、通貨膨脹的差異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若一國發生通貨膨脹,該國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減少,對內貶值,則其對外價值也下降,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跌;反之,若一國發生通貨緊縮,物價下跌,該國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增加,對內升值,則其對外價值也上升,本幣匯率上浮外幣匯率下跌。從另一方面分析,由於通貨膨脹使國內物價上漲、出口商品成本增加,對出口不利,同時使進口商品的盈利空間增大或處於有利的價格態勢,刺激進口增加,這樣會使貿易收支惡化、外匯需求增加,導致本幣匯率下浮外幣匯率上浮。若存在通貨緊縮,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有利於商品出口,會使貿易出現順差、外匯供給增加,導致本幣匯率上浮外幣匯率下浮。利率是資金的交易價格,扣除物價上漲率後實際利率的高低決定著國際投資者投資收益的高低。當不同國家利率存在差異時(主要是指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投資者為了追求較高的收益,必然把低利率貨幣兌換成高利率貨幣、流動到收益高的國家,這樣就會影響到不同貨幣的需求與供給,從而影響匯率的變動。一般而言,利率高的國家吸引外資流入,使外匯供給增加,導致外匯匯率下跌、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本國貨幣匯率下跌。利率是一國調節經濟的枉桿。利率上升,銀根緊縮,單位貨幣價值量增加,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放鬆銀根,單位貨幣價值量減少,該國貨幣匯率下降。所以,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高利率貨幣匯率上浮,低利率貨幣匯率下浮。4、經濟增長率的國際差異一國經濟發展狀況可以其經濟增長率來表示,經濟增長率上升,說明該國經濟發展,繁榮景氣,經濟實力強,出口旺盛。因此該國幣值穩定,外國對該國貨幣具有信心,在國際交易中願意使用該種貨幣,該種貨幣的匯率一般會上升;反之該種貨幣匯率會下降。例如外匯市場上的交易員在預測美元匯率行情時,對美國定期公布的經濟增長率非常重視。但是發展中國家情況有所不同。如果經濟發展較快,同時國民收入有較大的增長,進口需求增加,如果本國貨幣不是自由兌換貨幣,對外匯需求量增大,在供求影響下,外匯匯率會上升,而本幣匯率會下降。5、中央銀行的外匯干預中央銀行的外匯干預是指一國中央銀行或多國中央銀行聯合在外匯市場上參與外匯買賣業務,用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或幾種主要自由兌換貨幣匯率變動的措施,它體現匯率是一種管理浮動。一般為了使匯率的波動趨於緩和,或者使匯率的波動限定在規定幅度之內,或者使高估的貨幣或低估的貨幣回到正常水平,就會實施外匯干預。外匯干預的結果是匯率向中央銀行的目標方向變動。6、一國的宏觀經濟政策一國為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和改善國際收支,往往採取宏觀經濟政策對國內經濟加以調控。這些政策對經濟增長率、物價上漲率、利息率和國際收支狀況等都會產生一定影響,這樣必然會影響到匯率的變動。例如,實行松緊不同的貨幣政策會直接導致利息率、物價上漲率發生變化,進而對貿易收支和資本項目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到匯率變化;而實行松緊不同的財政政策,也會影響到物價的變化,進而影響貿易收支和匯率。從實行浮動匯率制後,政府經常採取宏觀經濟政策調控國內經濟,從而對匯率的變動也產生明顯的影響。7、市場預期心理市場預期心理對匯率的影響是影響匯率變動各因素中最難把握的。它是指外匯交易者對匯率變動做出的判斷,並根據所做的判斷進行外匯買賣,引起匯率發生變動。也就是說,人們是買進還是賣出某種外匯,常常取決於交易者對匯率走勢的預期,從而引起該種貨幣匯率的上升或下降。如交易者認為美元匯率將上升、日元匯率將下降,便立即買進美元拋出日元,使美元需求大於供給、日元供給大於需求,美元匯率上升、日元匯率下降;反之亦然。8、政局的動盪和突發事件政局的動盪和突發事件對匯率變動也有重要影響,政治形勢的變化會引起外匯市場的波動,一國政局不穩,外匯交易者為免遭損失,會大量拋售該國貨幣,導致其貨幣匯率下降。一些突發事件的出現,也會影響匯率波動,如海灣戰爭、蘇聯解體事件,都引起外匯市場上主要貨幣匯率的急劇波動。二、匯率變動對經濟的主要影響(一)制約匯率發揮作用的基本條件(二)匯率變動對一國國際收支的影響1、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變動會引起進出口商品價格的變化,從而引起一國進出口貿易發生變化,也就引起了貿易收支的變化。如果一國貨幣的匯率下浮,即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則有利於該國增加出口,抑制進口。原因有三:(1)國外對該國商品需求增加。如果該國貨幣匯率下浮,以外幣表示的出口商品價格就會下降,當出口商品具有較大價格需求彈性時,就會誘使國外居民增加對該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可能會使出口大幅度增加;(2)出口商品積極性提高。由於該國貨幣匯率的下浮,出口同樣數量的商品,換回本國貨幣的數量,增加了出口商的利潤,從而刺激出口的積極性;(3)進口受到抑制。如果該國貨幣匯率下浮,就會使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使該國商品與進口商品的性能價格比發生變化,購買進口商品變得不經濟,從而使該國居民減少對進口商品的需求,達到抑制進口的效果。相反,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浮,即本幣升值、外幣貶值,則有利於該國減少出口而擴大進口。2、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浮或上浮,對該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中的旅遊和其他勞務收支的狀況也會產生一些影響。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下浮,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提高,該國的勞務商品價格相對降低,這對外國遊客或客戶無疑增加了吸引力,擴大了非貿易收入的來源。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浮,外國貨幣購買力相對下降,該國的勞務商品價格相對提高,就會減少非貿易收入的來源;同時,由於本國貨幣購買力的相對提高,使外國勞務商品價格相對降低,還會刺激非貿易支出的增加。3、對資本流動的影響當一國貨幣匯率存在下浮趨勢時,資本所有者擔心該國貨幣匯率下跌造成損失,就會將資本調出國外,一旦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並終止,上述資本外逃停止;相反該國貨幣匯率具有上升趨勢時,資本所有者為了取得貨幣匯率上浮帶來的收益,就會將資本調入該國,而一旦該國貨幣匯率上升並終止,資本流入就會停止。4、對外匯儲備的影響匯率變動對外匯儲備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匯率變動會引起外匯儲備實際價值的變動;二是匯率變動會引起一國國際收支的變動,從而引起外匯儲備變動。如果儲備貨幣的匯率上升,會增加外匯儲備的折算價值;如果儲備貨幣匯率下跌,則會減少外匯儲備的折算價值。此外,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下浮後處於偏低的狀態,則有利於出口而抑制該國進口,導致貿易順差,會增加該國外匯儲備。由於該國存在貿易順差,其貨幣有升值的趨勢,就會吸引外資流入,又將導致資本項目的順差,也會增加該國外匯儲備。相反,若一國貨幣匯率由於上浮處於偏高的狀態,則會形成貿易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逆差,會減少該國外匯儲備。(三)匯率變動對一國國內經濟的影響1、對國內物價的影響在貨幣發行量一定情況下,本幣匯率上升會引起國內物價水平下降。因為本幣匯率上升、外匯匯率下降,就會使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在國內售價相對便宜,刺激進口增加,並帶動用進口原料生產的本國產品價格下降。另外,由於本幣匯率上升,以外幣表示的出口商品在國外市場價格升高,降低了出口商品的競爭力,促使一部分出口商品轉內銷,增加了國內市場供給量,也會引起國內物價水平的下降。在貨幣發行量一定的情況下,本幣匯率下浮會引起國內物價水平上升。因為本幣匯率下浮,一方面有利於本國商品出口,出口商品數量增加會使國內市場供應發生缺口,促使價格上漲。另一方面,進口商品用本幣表示的價格因本幣匯率下跌而上升,促使進口的生產資料價格提高,導致以此為原料的國產商品價格上漲,同時,進口的消費資料也因本幣匯率的下浮而價格上漲,進口商品數量減少,國內市場商品供應相對減少,引起國內物價總水平上漲。2、對國內利率水平的影響在貨幣發行量一定條件下,本國貨幣匯率上升,使國內利率總水平上升。因為本幣匯率上升會對商品出口和資本流入產生不利的影響,而對商品進口和資本流出產生有利的影響,引起本國外匯收入減少、外匯支出增加,從而使國內資金總供給減少,引起國內利率總水平上升。相反,本國貨幣匯率下降,有利於增加本國外匯收入,國內資金供應增加,導致國內利率總水平下降。因此,凡是貨幣匯率高估而有逆差的國家,其國內利率水平必偏高;凡是貨幣匯率低估而有順差的國家,其國內利率水平必偏低。3、對國內就業和國民收入的影響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本幣匯率下跌,有利於出口而不利於進口,從而有利於本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國內就業崗位增多和國民收入增加;反之,由於本國貨幣匯率上升,不利於出口而有利於進口,限制了本國經濟的發展,必然減少國內就業量和國民收入。在經濟進入相對過剩、國內就業壓力日益加大的情況下,許多國家不時採用各種措施降低本國貨幣匯率,以達到增加國民收入和充分就業的目的。
⑨ 如何通俗地理解匯率變化對於國家經濟的影響
匯率的變化對國家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貿易的影響及對資金流動的影響。
1、對貿易的影響。一國匯率出現貶值,有利於本國的出口,抑制本國的進口。如果是以出口為主導的國家,採用適當的本幣貶值策略能刺激出口增加從而提升經濟增長。但貶值會導致進口商品價格的上升。反之,如果匯率出現升值,則抑制出口,鼓勵進口,進口商品由於本幣升值而變得相對便宜,可以抑制輸入型通脹。
2、對資金流動的影響。匯率出現升值,會吸引資金的大量流入,使得境內資金充裕,資金成本降低,利於經濟增長;而匯率出現貶值,會導致資金大量外流,使得境內資金更為緊張,市場利率上升,使經濟更為雪上加霜。
⑩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匯率的發展
從全球比較看,我國經濟增速依然是全球領頭羊。一方面,當前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目前的增長是在10萬億美元總量上的增長,我國每年的經濟增量貢獻了全球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改革紅利的釋放仍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總的來看,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依然將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的優化和新動能的培育,將為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提供堅實的宏觀經濟環境。
國際收支被認為是國際上研究匯率波動最重要的基礎框架。當前,我國國際收支穩健,對匯率穩定有長期的支撐作用。對此,國家外匯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曾表示,從過去幾年或者過去幾個季度看,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穩健。比如,國際上通認的國際收支穩健的標準是經常項目順差佔GDP的比重,盡管今年以來人民幣有一定的貶值,有一定的跨境資本流動的波動,但前三個季度經常項目順差佔GDP的比重為2.7%,屬於國際公認的合理范圍。國際收支的基礎項目中,我國貿易順差在今年前11個月達到5000多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在前10個月也超過1000億美元。因此,穩健的國際收支是人民幣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
從資本流動看,有人擔心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後,資本流出會給人民幣匯率增加貶值壓力。實際上,加入SDR對資本項目和資金流動的影響是雙向的,既有流入的因素也有流出的因素。流入方面,各央行、儲備管理者以及私人部門、養老金管理者等,會考慮增持人民幣資產。流出方面,中國企業、居民「走出去」會增加對外投資組合的需求,「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也會促進企業「走出去」的需要。對此,業內專家指出,真正對匯率產生影響的實際上是凈流入和凈流出,只要設計得比較合適,跨境資金的凈流入和凈流出就會比較穩定。特別是,在跨境資本流動的復雜國際形勢下,相關部門會根據法律法規要求,防範跨境資金異常流動風險,保證資本合規有序流動。
總的來說,人民幣不存在持續大幅貶值的基礎,隨著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未來雙向浮動將成為常態,人民幣匯率能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此前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要穩步實現人民幣匯率的清潔浮動。這有一個過渡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是漸進和穩健的,也就是說,我們完全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