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匯率報價方式
匯率報價為雙向報價,即既報買入基準貨幣的匯率,同時報賣出基準貨幣的匯率。
Ⅱ 匯率報價比較
(1)買入價與賣出價是相對於一組貨幣,就 GBP/USD 1.5485/90貨幣來說,英鎊賣出價為1.5485;對於USD/JPY 78.26/34 ,則日元買入價為78.34。
(2)AUD/USD 0.9940/50 報價中,前者為 IBJ銀行買入澳元,後者為賣出澳元的價格,ABC銀行向 IBJ銀行買入澳元500萬,按AUD/USD 0.9940/50 報出的價格成交,使用的匯率為0.9950,需要美元:500萬*0.9950=497.5萬美元
(2)兩者比較,IBJ銀行買入英鎊價格高於XYZ銀行,說明願意買入英鎊(付更多的美元),而賣出價低於XYZ銀行,說明也願意賣出英鎊(收取較少的美元),在這情況下,XYZ銀行報價下,很少有客戶願意與之英鎊交易。
Ⅲ 匯率報價計算
(1)1英鎊等於1.5541*1.1675=1.8144加元
(2)歐元/澳元=(1.6510/1.5725)/(1.6550/1.5715)=1.0499/1.0531
(3)歐元/澳元=(1.4100*1.5715)/(1.4140*1.5725)=2.2158/2.2235
Ⅳ 最新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報價是多少
1美元=6.7534人民幣
1人民幣=0.1481美元
今日匯率
希望能幫到你,你的採納將激勵我去幫助更多的人
Ⅳ 如何在報價中註明匯率
外匯報價其實是兩種貨幣的匯率,或者說是一種比率。比如說美元/日元80.78/80.08,就是指拿美元兌換成日元,或拿日元兌換成美元的匯率。由於銀行的報價是參照國際金融市場的即時匯率加上一定幅度的買賣點差報的,所以匯率變化是隨著國際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的。
外匯匯率有兩種標價方式: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外匯匯率又分買入價和賣出價。「買入」和「賣出」都是站在銀行的角度而言的,是針對報價中的前一個幣種來說,即銀行買入前一個幣種的價格和賣出前一個幣種的價格。那麼,站在我們匯民的角度呢,就恰恰相反,因為你賣某種貨幣,對銀行而言就是買入這種貨幣。
只記住一點即可:貴買賤賣。當你要買某種貨幣時,用的是這兩個報價中不利於你的那個匯率,也就是比較貴的報價;當你要賣某種貨幣時,也要用這兩個報價中不利於你的那個匯率,也就是比較便宜的報價。舉個例子說,美元/日元的匯率為80.78/80.08,如果你要賣美元,用的是兌換少一些日元的報價80.78,即1美元兌換80.78日元,如果你要賣日元,用的是要多花一些日元的報價80.08,即80.08日元才能兌換1美元
Ⅵ 匯率與價格關系
對進口商品而言:本幣對外幣匯率上升,需要較少的本幣就可以購買到足夠的外幣,所以進口商品價格也下降,促進進口;匯率下降,需要更多的本幣來換取外幣,所以進口商品價格上升,抑制進口。
對出口而言:本幣對外幣匯率上升,收到的外幣換得的本幣減少,出口商品價格要上升,抑制出口;本幣對外幣匯率下降,收到的外幣能換取更多的本幣,出口商品價格要下降,促進出口。
Ⅶ 匯率的報價法有哪些
在匯率的表示中,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以單位外幣摺合成多少本幣來表示,為直接標價法,如中國100美元=637.35人民幣,這種方法下匯率上升的含義是單位外幣摺合成本幣數增加了,即本幣貶值了;
另一種為單位本幣摺合多少外幣來表示,稱為間接標價法,這種表示方法下,外匯匯率上升是指本幣升值了。
國際上極大多數國家用直接標價法,因此沒有特別說明,直接標價為默認標價,匯率上升為本幣貶值。一般所說的匯率是指單位外幣兌換本幣
另外:在國際金融市場為了便於比較,往往統一用其他貨幣表示美元,特稱為美元標價法
Ⅷ 匯率報價問題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學生,說的都是書上學的,可能不太實用,你就當參考吧
匯率有買入和賣出價。我們平時在銀行看到的是直接標價法下的人民幣匯率。舉例來說:今天的匯率,美元兌人民幣買入價100美元兌682.23指你給銀行100美元它給你682.23人民幣,100美元兌684.97賣出價指你給銀行684.97人民幣銀行給你100美元。
鑒於你的情況,我來再舉個例子,假設你的合同金額是RMB400萬,你要向人家報你的美元價格,如果是當場結算,期望在收到外匯後從央行結匯得到的人民幣也要是RMB400萬。那就要用到外匯的買入價,即400/6.8223=$58.6313萬,這是你的美元報價,因為是當場結算你馬上會收到58.6313萬美元後,央行幫你結匯用的就是外匯買入價(100美元兌682.23人民幣)來結算成人民幣,這樣最終你還是得到RMB400萬,你就沒有損失了。這是用即期匯率折算的價格。
但是你的情況比較特殊,你們有給對方一個報價有效期,那麼就要考慮匯率奉獻了。如果在對方打款時美元兌人民幣升值了(即1美元能換到更多人民幣了)那麼你是合算的,因為58.6313萬美元換到的是超過400萬人民幣的;然而如果美元貶值了,那麼你換回來的就少於400萬了(這是外國人轉嫁風險的手段)一般來說,在國際金融業務中為了防範匯率風險就要進行掉期交易的,比較復雜,我也只知道理論方面的,有許多方法的,比如簽訂遠期協議,外匯期貨、外匯期權什麼的。
我舉個借款法的例子吧,你可以先向銀行借58.6313萬美元(在中國不知道能不能借,可能要向外國銀行借吧),按當日牌價100美元兌682.23得到400萬人民幣,然後你還是向外方報價58.6313萬美元,等到日後拿到了這筆合同款,再拿它還給銀行,這樣匯率風險就規避了,當然手續費,利息費還要付一點的。
我說的可能在實務操作中有點問題,所以你還是需要請教下專家的意見,祝好運:)
Ⅸ 如何看匯率報價
外匯報價其實是兩種貨幣的匯率,或者說是一種比率。比如說美元/日元80.78/80.08,就是指拿美元兌換成日元,或拿日元兌換成美元的匯率。由於銀行的報價是參照國際金融市場的即時匯率加上一定幅度的買賣點差報的,所以匯率變化是隨著國際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的。
外匯匯率有兩種標價方式: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外匯匯率又分買入價和賣出價。「買入」和「賣出」都是站在銀行的角度而言的,是針對報價中的前一個幣種來說,即銀行買入前一個幣種的價格和賣出前一個幣種的價格。那麼,站在我們匯民的角度呢,就恰恰相反,因為你賣某種貨幣,對銀行而言就是買入這種貨幣。
是不是已經把自己繞暈了,讓我教你一個竅門吧!把這些復雜的理論知識全拋開,只記住一點即可:貴買賤賣。當你要買某種貨幣時,用的是這兩個報價中不利於你的那個匯率,也就是比較貴的報價;當你要賣某種貨幣時,也要用這兩個報價中不利於你的那個匯率,也就是比較便宜的報價。舉個例子說,美元/日元的匯率為80.78/80.08,如果你要賣美元,用的是兌換少一些日元的報價80.78,即1美元兌換80.78日元,如果你要賣日元,用的是要多花一些日元的報價80.08,即80.08日元才能兌換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