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匯率和匯率制度的聯系

匯率和匯率制度的聯系

發布時間:2021-04-12 11:28:52

㈠ 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有什麼聯系

一、匯率制度的涵義與演變
1946年,美國布雷頓森林召開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確立了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布雷頓森林體系"。1973年,伴隨著美元的兩次貶值,該體系瓦解,國際貨幣體系進入了固定匯率制與浮動匯率制並行的時代。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行浮動匯率制。
紙幣的含金量不再是制定匯率的標准,匯率隨外匯市場的供求情況波動,這就是浮動匯率制,它有這樣幾種方式:(1)單獨浮動,比如美元、日元等。(2)聯合浮動,如歐共體國家維系彼此國家之間的匯率穩定,對經濟聯合以外的國家實行匯率聯合浮動;(3)釘住浮動,起初,由於歷史的原因,一些不發達國家將本國貨幣與某種貨幣掛鉤(釘住固定匯率),然後隨著該匯率的浮動而浮動,如獅子山與英鎊掛鉤,後來,不少發展中國家,出於發展經濟的需要,為了穩定匯率,制定了本國貨幣與西方主要貨幣掛鉤的聯系匯率制,比如釘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這種制度在表面上具有浮動的形式,實質上還是一種缺乏彈性的固定匯率制。)
二、兩種匯率制度的比較
1、浮動匯率制下匯率風險大得多。
匯率波動頻繁,幅度較大,首先為國際貿易帶來不便,既不利於進出口商核算成本,又為他們支付貨款增添了匯率風險。其次,在資本市場上,加速了國際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動,並使其流向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這些弊病恰恰是固定匯率制的優勢所在,固定匯率制因其匯率的穩定,無論是為國際貿易,還是為外資的流動均帶來了明顯的好處。
2、固定匯率制明顯缺乏彈性,難以實現自我調節功能。
(固定匯率制可能是某段時期能夠准確反映該國貨幣的幣值(在一"均衡匯率"的位置上),但由於其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以及一國政府在實施各項貨幣政策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磨擦,都有可能導致這個固定匯率制偏離原來的"均衡點",從而對經濟產生誤導作用,甚至走入惡性循環,引發金融危機。)這在1994年末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年下半年開始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均有明顯的體現,而這一點正是浮動匯率制可以避免的,匯率浮動會造成經濟環境的不穩定,但它又能夠通過市場自動調節,在震盪之後重新找到平衡。當然,這需要一個具有相當承受能力的經濟基礎,因此它為大多數發達國家所採用。
3、固定匯率制要求一國具備大量的外匯儲備。
在固定匯率制下,當一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被拋售時,為了維持其固定匯率,該國必須在外匯市場用大量外匯儲備買進本國貨幣,從而造成外匯儲備嚴重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來維持其固定匯率,匯率將會高於實際幣值,這對出口極為不利,長此下去,加大國際收支逆差,必將進一步降低外匯儲備。一旦進入這個誤區,一國經濟將很容易陷入困境。相比之下,浮動匯率制由於對政府幹預的要求很低,因而在平衡匯率方面對外匯儲備量的要求也不高。
三、從金融危機看匯率制度的選擇對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活動的影響
1、危機國經濟政策的運用
首先,經濟政策的相同之處:經濟增長的貨幣政策目標。 經濟增長被置於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首位,經濟開放的速度快,程度也很高。國內的開放政策與國際資本的趨利性相呼應,90年代初,這兩國逐漸成為國際投資的熱點,經濟高速增長,發展為新興市場國家。
(1)商品市場的開放
墨西哥:1992年,墨西哥加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北美自由貿易區,由於綜合國力的懸殊和市場成熟程度不同,墨西哥對美國貿易逆差逐年加大,1993年和1994年的貿易赤字均在200億美元以上,導致墨西哥政府耗用大量外匯儲備來彌補貿易逆差,僅1994年的最後兩個月,外匯儲備即由170億美元降至60億美元。
泰國:泰國十多年來,一直靠出口帶動經濟高速增長,但出口產品結構單一,主要是電子產品和服裝,1991年至1995年,出口年均增長18.7%,1996年,受世界電子產品需求不足的影響,以及來自韓國和前蘇聯的挑戰,出口增長率降至3%,進口卻大幅增加,1997年一季度貿易赤字增長至195億美元。
(2)資本市場的開放
墨西哥和泰國的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開放步伐都很快。墨西哥政府於1993年5月頒布的外資法允許外資進入除了石油、電力、鐵路等戰略部門以外的一切部門,至1994年下半年,墨西哥已有50多家外國設立的銀行、證券交易所和其他金融機構。與之類似,泰國政府1993年3月批准在曼谷設立期權金融中心,允許外國資本在該中心進行交易,1995年,泰國政府宣布將在2000年前完全實現資本自由輸出入。
幾乎完全開放的資本市場以及高利率的吸引,兩國的外債總額扶搖直上,投資結構卻極不合理。墨西哥1994年末外債達854.3億美元,泰國截至1997年6月的外債額突破900億美元,兩者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0%以上,大大超過國際警戒線,且其中投資於證券業和中短期投機性資本都接近或達到了外債總額的一半。
其次,經濟政策的不同之處:
(1)墨西哥政府抑制通貨膨脹的政策目標。 抑制通貨膨脹一直是墨西哥政府政策運作的重點。為此,它的高利率政策一直沒有改變,但國內儲蓄率僅20%,由於國內資金緊張,經濟發展主要靠外資流入,而外資投向不合理,為以後的危機埋下了隱患。同時,為了抑制通貨膨脹,在貿易逆差嚴重的情況下,堅持1987年以來的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匯率長期處於高估狀態。這兩項政策都嚴重打擊了墨西哥出口的發展和一、二產業的投資。
(2)泰國政府的擴張性貨幣與財政政策。
10年以來的歷屆泰國政府除了追求高經濟增長率外,還企求高就業人數的政債,因此奉行擴張的財政和金融政策,外匯儲備維持偏低水平,控制在300億至350億美元,只能滿足一般性的支付需要,信用擴張、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缺乏管理、房地產和證券業等泡沫經濟蓬勃興起,使得通貨膨脹不可避免,泰銖實際已發生貶值,而自1984年至1997年6月長達13年的時間里,泰國長時間的匯率控制在24至27泰銖兌1美元的狹小空間內,不能不說是一項嚴重的失誤。
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墨西哥和泰國危機前的經濟狀態是:國際貿易大額逆差,外匯儲備不高,外債負擔沉重,外資投入結構不合理,國內利率長期居高不下,匯率一直處於高估狀態,隱患十分嚴重。
2、危機國匯率制度的選擇及其時機
墨西哥和泰國都維持著長期以來的不靈活的固定匯率制度,墨西哥比索和泰銖都實行釘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它們與美元的比價保持固定,隨美元匯率的波動而波動。(基於聯系匯率制是一種固定匯率制度,維護它的基本防線至少有:(1)巨額的外匯儲備。(2)彈性良好的經濟體系、堅強的綜合國力和成熟的市場,有利於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實施。)
顯然,長期實行聯系匯率制的墨西哥和泰國缺乏這兩道防線。由於貿易逆差持續劇增,必須動用大量外匯儲備彌補,造成對美元的需求大幅增加。雖然高利率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資,填充了國際收支資本項目中的收入,但又由於投資結構的不合理,將近一半的外資具有高投機性和流動性,使國際收支平衡極其脆弱,一旦外資停止流入或資金抽逃,平衡關系將破裂,資金缺口無法彌補。
縱觀上述金融危機中矛盾的產生與總爆發,匯率制度與其它宏觀調控手段以及各項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不協調,是危機的主要原因。可見匯率制度的選擇及其時機在一國經濟制度中占重要地位,但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這仍是一個難題。
三、幾點啟示
啟示1:正確看待國情。我國現有的匯率制度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但從中央銀行的實際操作來看,這種"管理"尚屬直接管理,基本採取穩定匯率、避免匯率波動的政策,並未按外匯市場上外匯的供求關系來決定匯率,因此,這種浮動匯率(尚不屬真正意義上的"浮動"。)
我國現有的外匯儲備已突破1400億美元大關,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已連續幾年順差。在外匯持續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央行被迫在外匯市場投入大量的本幣,購回外匯,這不僅使外匯儲備不斷增加,而且因為投放外匯市場的本幣沒有商品和勞務作基礎,會導致本幣的貨幣供應量大於需求,必然增加通貨膨脹壓力。因此,在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的情況下,若對內物價穩定,對外人民幣可能升值,導致匯率波動;若維持匯率穩定,則要承受通脹的巨大壓力。匯率穩定與抑制通脹之間存在矛盾。
啟示2:協調匯率制度與其他宏觀調控手段的關系,以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經濟增長和抑制通脹一直被置於我國貨幣政策目標的前列,因此匯率穩定與物價穩定同樣重要,它們之間的矛盾可以採取其他經濟措施來調和。
啟示3: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改善匯率形成機制。要從根本上解決匯率制度與其他經濟政策之間的矛盾,必須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立良好的經濟環境,使外匯市場具有自我調控功能,貨幣政策的執行相互獨立,真正形成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使匯率在調控市場中自求平衡,央行也不必為維持匯率穩定大量吞吐本幣,這將降低它調控貨幣供應量的難度。在匯率正常波動下,國內經濟穩健運行,從而實現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經濟增長和抑制通貨膨脹。

㈡ 請說一下聯系匯率,市場匯率,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之前的關系和特點

固定匯率是一國貨幣管理機構(一般是央行)制定匯率在很小范圍內波動,如:人民幣,
浮動匯率一國貨幣管理當局不規定匯率波動的上下限,匯率隨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自由波動。又分清潔浮動和骯臟浮動,清潔是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價格,骯臟指的是貨幣管理當局採取力不大的干預形式,買入或者賣出貨幣,如:歐元,美元都是浮動匯率。
如果本幣盯住基本外幣,匯率隨其浮動,則被稱為聯系匯率或盯住的匯率制度。 如:港元盯住美元匯率,跟隨著美元波動。
市場匯率就是由市場供求決定匯率。

聯系匯率和浮動匯率都是算是市場供求決定匯率,一般發達國家都採用浮動匯率,如;美歐日,前提是需要市場經濟制度比較完善,經濟結構較為合理,貨幣政策穩定,特點是:(1)浮動匯率制度可以保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2)浮動的匯率可以幫助減緩外部的沖擊;(3)干預減少,匯率將由市場決定,更具有透明性;(4)不需要維持巨額的外匯儲備。但是人們對浮動匯率也有一些顧慮:(1)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往往會出現大幅過度波動,可能不利於貿易和投資;(2)由於匯率自由浮動,人們就可能進行投機活動;(3)浮動匯率制度對一國宏觀經濟管理能力、金融市場的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固定匯率的特點是:(1)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將降低;(2)匯率可以看作一個名義錨(nomina l a n c h o r ),促進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預期的穩定。但固定匯率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1)容易導致本幣幣值高估,削弱本地出口商品競爭力,引起難以維系的長期經常項目收支失衡;(2)同時,僵化的匯率安排可能被認為是暗含的匯率擔保,從而鼓勵短期資本流入和沒有套期保值的對外借債,損害本地金融體系的健康。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一國必須要麼犧牲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要麼限制資本的自由流動,否則易引發貨幣和金融危機。如1992~1993年的歐洲匯率機制危機、19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的俄羅斯盧布危機。這些發生危機的國家都是採用了固定匯率制度,同時又不同程度地放寬了對資本項目的管制。

㈢ 匯率制度與匯率形成機制的區別

匯率制度是指各國普遍採用的確定本國貨幣與其它貨幣匯率的體系。匯率制度在匯率的確定,匯率的變動等方面都有具體規定,因此,匯率制度對各國匯率的決定有重大影響。回顧和了解匯率制度,可以使我們對國際金融市場上匯率的波動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國際金融史上,一共出現了三種匯率制度,即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匯率形成機制是指外匯市場交易中匯率升降同外匯供求關系變化的聯系及相互作用。它是國際收支失衡的自動調節機制之一,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機制調節國際收支的邏輯過程可以簡單地表示為:國際收支逆差(順差) → 本幣貶值(升值) → 外匯匯率上升(下降) → 進口減少(增加)出口增加(減少) → 國際收支逆差減少(順差減少),直至恢復平衡。
匯率形成機制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國家實行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體現著該國貨幣的對外價值和經濟實力,同時也直接影響著一國對外貿易、資本流動和國際收支的平衡。匯率機制的選擇同經濟發展模式一樣,應從本國的國情出發制定有效合理的匯率機制。從短期看,一種匯率機制的行之有效,不僅要適應本國貿易和金融市場的需要,還要注重保護本國貨幣少受沖擊,並對匯率進行適時的調整和不斷完善;從長期看,匯率機制要隨國際經濟金融的變化和國內經濟金融條件的轉變而調整,一成不變的僵化機制是難以適應的,也是不可能的。

㈣ 貨幣和匯率的關系是什麼啊

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以前中國外匯市場上專 美元1=人民幣8.0
現在.變為 美元1=人民幣6,8 問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上生還是下降

1.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下降了,因為原來1美元可以換8元人屬民幣,現在可以換6,8元,少了2元,說明美元降了,人民幣升值了.。

㈤ 聯系匯率制度的歷史

香港聯系匯率制的由來已久,是港元與其他貨幣掛勾的制度。港元於1935年12月至1972年6月期間,曾經與英鎊掛勾,1935年12月至1967年11月間,1英鎊可兌16港元,1967年11月至1972年6月,1英鎊則可兌14.55港元。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則與美元掛勾,之後曾自由浮動。
1980年代初,香港面臨回歸談判問題,加上香港股市出現股災,市民對港元信心出現動搖,港元不斷貶值。1983年9月,出現港元危機,港元兌美元跌至 9.6港元兌1美元的歷史低點。為挽救香港金融體系,香港政府於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聯系匯率制度,港元再與美元掛勾,匯率定為7.8港元兌1美元。此後穩定下來,聯系匯率制度一直實行至今。聯系匯率制度依賴香港龐大的外匯儲備支持。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港元曾受到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資者大手買賣而造成匯價大幅波動,其後香港金融管理局決定投放資金穩定匯價,才使得7.8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得以維持。

㈥ 什麼是聯系匯率制~

簡單地講就是貨幣A通過另外一種貨幣B和第三種貨幣C關聯。假設人民幣不能和歐元直接買賣,但是人民幣可以直接買賣美元、而美元可以直接買賣歐元,則人民幣可以通過美元計算前者和歐元的聯系匯率。

一國或地區流通的法定貨幣不是央行發行而是由獨立的通貨發行局發行。這種貨幣的發行有完全的資金保證,即必須有一個可以作為國際儲備的貨幣,按照事先預定的比價進行無條件的兌換。因此,聯系匯率制的物質基礎是外匯儲備。聯系匯率制是除貨幣聯盟之外最嚴格的固定匯率形式。在一個運行良好的聯系匯率制中,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均是固定的,而利率則與直接掛鉤貨幣的利率相一致。
目前,採取聯系匯率制的國家和地區有與美元掛鉤的香港、拉脫維亞,與馬克掛鉤的愛沙尼亞等。

㈦ 匯率與市場有什麼聯系

相對於固定匯率體系而言,浮動匯率體系下的匯率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在浮動匯率體內系下,容政府可以完全控制貨幣的流通量。此時,政府的行為決定了LM的位置。而國際市場利率又決定了BP。這兩條位置已固定的曲線的交叉點就決定了國民經濟的規模。如果此時政府試圖採取某項財政政策以刺激經濟繼續發展,例如,增加政府支出等,則增加的政府支出將導致對貨幣的更大需求並由此推高利率。而高利率又必然吸引國外資本的流入,這就會導致國內貨幣的升值,從而影響到出口。當出口降低後,政府試圖通過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的措施就失效了。所以說,在浮動匯率體系下,財政政策是無效的。根據同樣的分析原理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固定匯率體系下,財政政策是有效的;在浮動匯率下,貨幣政策是有效的。

㈧ 對於聯系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利率上升,匯率也跟著上升是嗎

聯系匯率制是一種固定匯率制,即將本幣與某特定外幣的匯率固定下來,並嚴格按照既定兌換比例,使貨幣發行量隨外匯存儲量聯動的貨幣制度。如果所聯系的貨幣是美元,也可稱作「美元化制度。聯系匯率制度依賴香港龐大的外匯儲備支持。
聯系匯率屬於按照本身的外匯儲備決定匯率的,因此受利率的影響比較小。在練習匯率下,中央銀行不好通過貨幣政策來調節國內的經濟。

浮動匯率制下,調解利率對國際收支產生的影響,可以通過匯率波動來進行反向平衡,從而增加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例如,當我國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上調利率雖然會造成資本項目的順差而增加外匯儲備,但同時可以通過人民幣升值影響經常項目,抵消資本項目的順差。
因此利率變化時,匯率也會跟著變化。

閱讀全文

與匯率和匯率制度的聯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每月還貸款 瀏覽:970
黃金查看軟體 瀏覽:209
貸款還不起的後果 瀏覽:3
貸款買房利息比本金高 瀏覽:607
吉翔股份股票行情 瀏覽:230
武漢運輸股票 瀏覽:196
聯合證券手機交易 瀏覽:634
企業拖期貨款 瀏覽:689
航班管家王江融資 瀏覽:485
資基金理財產品 瀏覽:33
銀行理財產品不保本不保息 瀏覽:414
貨車幫融資造假 瀏覽:917
經營杠桿就是成本函數 瀏覽:826
一套80年的人民幣價格是多少 瀏覽:121
專訪福期貨 瀏覽:978
6分鍾3萬的貸款 瀏覽:784
小光股票 瀏覽:365
貨運融資的最快方式 瀏覽:142
金隅股份最新消息 瀏覽:313
農業銀行網上那個銀行跨行轉賬匯率多少 瀏覽: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