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查詢歷史匯率
若是招行外匯牌價,招商銀行外匯「實時匯率」,請進入招行主頁,點擊右側的「 外匯內實時匯率」網頁容查看。如需查詢歷史匯率,在對應匯率後點擊"查看歷史"。匯率實時波動,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年6月15日,最新業務變動請以招行官網公布為准。)
② 20I6年2月25日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是多少
上圖是2016年2月26日美元兌換人民幣匯率,1美元=6.5320人民幣元
③ 外商投資企業接受外幣投資,記賬時的適用匯率。
在現金投資方式下,中方投入的人民幣現金應直接存入企業所在地的中國銀行或者經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分局批準的其他指定銀行。現金存入銀行的時間就是現金投入資本的記賬日期。外方投資人必須以外幣投入企業,按著會計准則的規定,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時,外方投資人投入外幣時,應當按照當日或當月1日公布的外匯牌價摺合成人民幣記入有關資產賬戶,按合同約定的匯率折成人民幣記入"實收資本"賬戶,其差額注入"資本公積——外幣折算差額"賬戶,視同資本進行核算。
「例1」2005年2月中方甲企業和外方乙企業合資舉辦丙企業,雙方決定注冊資本2000萬美元。甲企業佔40%,乙企業佔60%.甲企業投入人民幣6400萬元,乙企業投入1200萬美元。合同約定的美元匯率1:8.00.該合資企業以當日的美元匯率為記賬匯率。2月4日甲企業投入人民幣2400萬元,當日美元匯率為1:8.00;2月14日甲企業投入人民幣4000萬元,當日美元匯率1:8.30;2月18日乙企業投入800萬美元,當日的美元匯率為1:8.10;2月25日乙企業投入400萬美元,當日的美元匯率為1:8.00.其業務處理如下所述:
2月4日收到甲企業投入人民幣時: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 24 000 000
貸:實收資本——中方 24 000 000
2月14日收到甲企業投入人民幣時: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 40 000 000
貸:實收資本——中方 40 000 000
2月18日收到乙企業投入美元時:
借:銀行存款——美元 (US $8 000 000×8.10) 64 800 000
貸:實收資本——外方 (US $8 000 000×8.00) 64 000 000
資本公積——外幣資本折算差額 800 000
2月25日收到乙企業投入美元時:
借:銀行存款——美元 (US $4 000 000×8.00) 32 000 000
貸:實收資本——外方 (US $4 000 000×8.00) 32 000 000
④ 2012年2月25日美金換越南盾匯率是多少
打開網路搜索《美元換越南盾》 就會出現當天的貨幣兌換價格。
2012年2月25日美金換越南盾匯率貨幣兌換
1美元=20710.0000越南盾
1越南盾=0.00004829美元
⑤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何變化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2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040元,下調149個基點。
1加拿大元對人民幣5.1754元,人民幣1元對0.59708馬來西亞林吉特,人民幣1元對9.3174俄羅斯盧布,人民幣1元對1.9506南非蘭特,人民幣1元對166.30韓元,人民幣1元對0.53954阿聯酋迪拉姆,人民幣1元對0.55089沙特里亞爾,人民幣1元對40.9778匈牙利福林,人民幣1元對0.54097波蘭茲羅提,人民幣1元對0.9368丹麥克朗,人民幣1元對1.2959瑞典克朗,人民幣1元對1.2016挪威克朗,人民幣1元對0.71711土耳其里拉,人民幣1元對2.7712墨西哥比索,人民幣1元對4.9037泰銖。
⑥ 人民幣意外貶值 新一輪匯率大戰誰是贏家
人民幣匯率繼續小幅貶值,從周線圖上看,已經是連續第五周小幅貶值了,這種走勢近年來罕見。截至12月8日收盤,在岸人民幣兌美元(CNY)下跌0.15%,報6.4179,創2011年來最低收盤水平。離岸人民幣也跌逾百點,跌幅0.19%,報6.4861。自8月11日人民幣一次性貶值2%後,全球媒體為之驚呼。那麼。美國是如何操作匯率這一國際戰略的最有力的武器呢?我在最新出版的《郎咸平說:你的投資機會在哪裡》一書中針對1971年至今的三次匯率大戰給予了全面的分析。
我們看看從2014 年到現在,主要國際貨幣相對美元的貶值幅度,我們反倒是最堅挺的,只貶值了5.5%,還有很大的貶值空間。
需要指出的是,大家不要從簡單的進出口數據看匯率,因為匯率從來不是由簡單的經濟數據決定的,它是最直接的政治!
舉例,1997 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美國讓我們貶值,我們沒有聽,堅持匯率穩定,幫助東南亞國家度過危機。2003 年以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擴大,美國又逼迫我們升值。理由是中國向美國出口大量廉價商品,搶走了美國的就業機會,致使美國出現巨額貿易逆差。美國威脅稱若人民幣不升值30% ~ 40%,將通過立法徵收中國進口商品27.5% 的關稅。最終人民幣升值了。因此我們要清楚地知道,匯率是美國手中的一個工具,這個工具是配合它自己的國際戰略的。
從1973 年3 月開始編撰以來,美元指數就是反映美元匯率的晴雨表。下圖中可以看出,從1971 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美元經過了兩輪完整波動,現在是第三輪,美元指數正在沖高的過程中。大家不要以為這是一條簡單的線,每一個周期的背後都是血淋淋的掠奪。下面我就為大家詳細分析這三輪匯率大戰是如何操作的。
第一輪匯率大戰(1971—1999 年),打擊拉美能源出口型國家
第一步(1971—1979 年),美元貶值27%,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美元利率保持低水平。
從1971 年8 月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到1979 年底,美元指數貶值了27%。大宗商品如石油、貴金屬、基礎原材料等價格飛漲。以石油為例,1970 年原油1.8 美元一桶,1974 年每桶10 美元,1979 年每桶20 美元,1980 年每桶突破30 美元。這個時期,拉美以出口原材料為主的經濟一片輝煌,以墨西哥為例,1970 年代墨西哥的經濟年均增長率達到了6.5%。
同時,美元利率保持低水平。1970 年初美元利率只有4%,1979 年達到11.2%。不要以為11.2% 的利率很高,1970 年美國通脹率最高達13.5%,同期美國國債利率為11%,這意味著即使購買債券每年也會損失2.5%。正是由於美元的低利率,以墨西哥為首的拉美國家大舉借入美元,墨西哥在這一時期債務總額增長近20 倍。
第二步(1979—1985 年),美元升值54%,利率大幅上升,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美元迴流。
1979 年底,美元指數從95 點一路上升,到1985 年的146 點,上升54%。1979 年,保羅·沃爾克任美聯儲主席以來,不斷提高利率,1981年6 月,聯邦基準利率調升到21.5%。一年後的1982 年7 月,美國通貨膨脹率從13% 下降到4%。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原油價格從原來的30 多美元一桶一路跌到1986 年的10 美元一桶。同時美元大規模迴流,原因是美股回報節節攀升。道瓊斯指數從1979 年底的850 點一路上升到1985年底的1500 點,1987 年達到2000 點。
美元迴流、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這給拉美國家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墨西哥首先爆發危機。1982 年8 月12 日,墨西哥因外匯儲備不足,無法償還到期的268.3 億美元的公共外債,宣布無限期關閉匯兌市場。墨西哥之後,巴西、委內瑞拉、阿根廷、秘魯、智利等國也相繼發生還債困難,紛紛宣布終止或推遲償還外債,這就是當時震驚世界金融業的拉美債務危機。1982 年底,整個拉美地區的外債余額超過3000 億美元,其中阿根廷就佔930 億美元。1983 年,阿根廷需要將貨物和勞務出口的54% 專用於支付外債利息;巴西需要40% ;墨西哥需要35% ;智利和秘魯大約各需要33%。拉美陷入了著名的「失去的十年」。
第三步(1985 —1999 年),開出私有化葯方,美元重新開始貶值。
1985 年10 月,以解決拉美債務危機為由,美國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在韓國漢城召開的IMF 和世界銀行第40 屆年會上提出了「貝克計劃」。該計劃要求,拉美國家必須私有化能源、鐵路、航空、通信等行業的國有企業,同時將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私有化,實行徹底的貿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1990 年,美國政府、IMF 和世界銀行聯手,利用貸款的附加條件落實了這一措施,強制拉美國家進行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改革。
拉美國家大規模的私有化自此開始。1988 年,卡洛斯·薩利納斯當選墨西哥總統後首先掀起私有化浪潮,新政府拍賣酒店、航空、鋼鐵、製糖等國企。1990—1999 年,整個拉美500 強企業中,外資企業由1990年的149 家增加到1999 年的230 家。
我們以阿根廷為例。在1989 年改革前,阿根廷政府掌握著電信、石油、銀行等主要大企業。十年後,阿根廷政府幾乎賣光了戰略性行業的國有企業,包括開採油氣資源、通信、電力、公用事業以及核電站,甚至還有港口、碼頭、飛機場、火車站。國家掌握的僅剩下國家銀行、造幣局和電視台等少數企業。在1989—1999 年間,阿根廷 10 家最大企業中,有 7 家是跨國公司控股;全國 100 家大企業中,以阿資為主的企業僅剩 7 家。2000 年,跨國公司已控制阿根廷出口總額的 90.4% 和進口總額的 63.3%。1999 年阿根廷最大的國有企業——石油礦藏局 98.02% 的股份被賣給西班牙雷普索爾石油公司後,阿根廷90% 的燃料供應掌握在 4家外國公司手裡。
在私有化進程期間,拉美社會危機一再惡化。比如很多國家供水基礎設施私有化後,水價連續20 年上漲,超過一半的居民消費不起日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