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杠桿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項有哪些
杠桿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
1.用杠桿卡規或杠桿千分尺作相對測版量前,應按被測權工件的尺寸,用量塊調整好零位。
2.測量時,按動退讓按鈕,讓測量桿面輕輕接觸工件,不可硬卡,以免測量面磨損而影響精度。
3.測量工件直徑時,應順著工件加工方向旋轉工件,以指針的轉折點讀數為正確測量值。
---星隆提供
2. 杠桿千分尺 使用和說明
外徑千分尺的讀數
讀數時,先以微分筒的端面為准線,讀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線的分度值(只讀出以毫米為單位的整數),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橫線作為讀數准線,讀出可動刻度上的分度值,讀數時應估讀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如果微分筒的端面與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線之間無上刻度線,測量結果即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可動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與下刻度線之間有一條上刻度線,測量結果應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上0.5毫米,再加上可動刻度的值。
有的千分尺的可動刻度分為100等分,螺距為1毫米,其固定刻度上不需要半毫米刻度,可動刻度的每一等分仍表示0.01毫米。有的千分尺,可動刻度為50等分,而固定刻度上無半毫米刻度,只能用眼進行估計。對於已消除零誤差的千分尺,當微分筒的前端面恰好在固定刻度下刻度線的兩線中間時,若可動刻度的讀數在40-50之間,則其前沿未超過0.5毫米,固定刻度讀數不必加0.5毫米;若可動刻度上的讀數在0-10之間,則其前端已超過下刻度兩相鄰刻度線的一半,固定刻度數應加上0.5毫米。
外徑千分尺的零誤差的判定
校準好的千分尺,當測微螺桿與測砧接觸後,可動刻度上的零線與固定刻度上的水平橫線應該是對齊的。如果沒有對齊,測量時就會產生系統誤差——零誤差。如無法消除零誤差,則應考慮它們對讀數的影響。若可動刻度的零線在水平橫線上方,且第x條刻度線與橫線對齊,即說明測量時的讀數要比真實值小x/100毫米,這種零誤差叫做負零誤差;若可動刻度的零線在水平橫線的下方,且第y條刻度線與橫線對齊,則說明測量時的讀數要比真實值大y/100毫米,這種零誤差叫正零誤差。
對於存在零誤差的千分尺,測量結果應等於讀數減去零誤差,即物體長度=固定刻度讀數+可動刻度讀數-零誤差。
杠桿千分尺
(一)杠桿千分尺的結構和用途
1.測量范圍一般為0-25、25-50、50-75、75-100mm。其主要由外徑千分尺的微分頭部分及杠桿測微機構組成。
2.杠桿千分尺用途一般與外徑千分尺相同,但是測量精度較高,如應用量塊作比較測量,還可進一步提高測量精度。杠桿千分尺與三針結合使用時,可測量2-3級螺紋塞規的中徑尺寸。
(二)杠桿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項:
1.直接測量是將工件正確置於杠桿千分尺測砧與測微螺桿之間,調節微分筒使表盤上指針有適當示值,並應撥動撥叉幾次,示值必須穩定,此時,由千分尺微分筒的讀數加上表盤上的讀數即為工件實際尺寸。
2.比較測量可用量塊作標准調整杠桿千分尺,使測微杠桿指針位於零位,緊固微分筒,在指示表上讀數,可避免微分頭示值誤差的影響,提高測量精度。
3.成批測量應按被測工件的公稱尺寸,調整杠桿千分尺示值(為提高測量精度亦可用量塊進行調整)。然後,根據公差要求,轉動公差帶指標調節螺釘,調節公差帶。測量時,只觀察指針是否在公差帶范圍內即可確定工件是否合格。該測量方法工效高並且精度亦高。
4.測量曲面間或刃面間距離,應擺動杠桿千分尺或被測工件,在指針的返折處(即轉折點)讀數。
3. 杠桿千分尺使用方法和讀數方法
外徑千分尺的讀數
讀數時,先以微分筒的端面為准線,讀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線的分度值(只讀出以毫米為單位的整數),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橫線作為讀數准線,讀出可動刻度上的分度值,讀數時應估讀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如果微分筒的端面與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線之間無上刻度線,測量結果即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可動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與下刻度線之間有一條上刻度線,測量結果應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上0.5毫米,再加上可動刻度的值。
有的千分尺的可動刻度分為100等分,螺距為1毫米,其固定刻度上不需要半毫米刻度,可動刻度的每一等分仍表示0.01毫米。有的千分尺,可動刻度為50等分,而固定刻度上無半毫米刻度,只能用眼進行估計。對於已消除零誤差的千分尺,當微分筒的前端面恰好在固定刻度下刻度線的兩線中間時,若可動刻度的讀數在40-50之間,則其前沿未超過0.5毫米,固定刻度讀數不必加0.5毫米;若可動刻度上的讀數在0-10之間,則其前端已超過下刻度兩相鄰刻度線的一半,固定刻度數應加上0.5毫米。
4. 杠桿千分表的使用方法,
步距規是一種高精度量具,不僅但可以檢驗數控機床的定位精度,還可以檢驗三座標測量機的位移精度。著名的深圳思瑞精密機器有限公司,就用安一量具公司(www.aylj.com)生產的600mm步距規(步距規修正誤差0.001mm)檢驗三座標測量機的位移精度。 步距規的工作量塊有鋼質和金屬陶瓷兩種。因鋼質量塊易生銹且不耐磨損,絕大多數客戶選用陶瓷量塊步距規,與國外應用情況一致。現新制定的陶瓷量塊標准已列入國家標准。 使用步距規前,應用潔凈脫脂棉(可沾少許航空汽油120#)擦凈各工作表面。對鋼質量快,使用前需除凈防銹油,使用中勿用手指觸摸量塊工作面(手汗極易使鋼量塊生銹),用完後應塗防銹油。陶瓷量塊不生銹且耐磨耐用。 步距規的工作尺寸是指各量塊外露部分工作面中點間的距離。 檢測數控機床各坐標方向定位精度 將步距規放置在工作台上並沿某一坐標方向(X、Y、Z)調整基體使之與某一導軌方向平行(斜度100:0.01)。在主軸頭架上吸附剛性較高的磁力表座並裝上杠桿千分表。因杠桿千分表的質量對檢測結果影響較大,故應選用精度高尤其重復性好(不超過0.001mm)的高檔杠桿千分表。 測量時杠桿千分表測頭應處於各量塊工作面中心區域。測量Z軸方向(垂直方向)定位精度時,應將步距規直立放置進行檢驗。 出廠檢驗報告已標出步距規各工作尺寸偏差值,處理測量結果時應將測得值加上工作尺寸的偏差值(帶正負號)。 修正後的測量結果即為各坐標方向的定位誤差,將某坐標方向各點的定位誤差記錄並繪成坐標曲線,利用記錄和曲線圖,藉助有關軟體進行誤差修正。 陶瓷工作量塊的熱膨脹率為(9.5±1.0)×10-6 K-1,中間墊塊與鋼質量塊的熱膨脹率為(11.5±1.0)×10-6 K-1;當環境溫度偏離20°C,還應考慮溫度變化可能引起的測量誤差。
5. 接桿式內徑千分尺怎麼使用
使用方法:
1)接桿式內徑千分尺在測量及其使用時,必需用尺寸最大的接桿與其測微頭連接,依
次順接到測量觸頭,以減少連接後的軸線彎曲。
2)測量時應看測微頭固定和松開時的變化量。
3)在日常生產中,用接桿式內徑千分尺測量孔時,將其測量觸頭測量面支撐在被測表
面上,調整微分筒,使微分筒一側的測量面在孔的徑向截面內擺動,找出最小尺寸。然後擰緊固定螺釘取出並讀數,也有不擰緊螺釘直接讀數的。這樣就存在著姿態測量問題。姿態測量:即測量時與使用時的一致性。例如:測量 75~600/0.01mm的內徑尺時,接長桿與測微頭連接後尺寸大於 125 mm 時。其擰緊與不擰緊固定螺釘時讀數值相差 0.008 mm 既為姿態測量誤差。
4)內徑千分尺測量時支承位置要正確。接長後的大尺寸內徑尺重力變形,涉及
到直線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形位誤差。其剛度的大小,具體可反映在「自然撓度」上。理論和實驗結果表明由工件截面形狀所決定的剛度對支承後的重力變形影響很大。如不同截面形狀的內徑尺其長度 L 雖相同,當支承在(2/9)L 處時,都能使內徑尺的實測值誤差符合要求。但支承點稍有不同,其直線度變化值就較大。所以在國家標准中將支承位置移到最大支承距離位置時的直線度變化值稱為「自然撓度」。為保證剛性,在我國國家標准中規定了內徑尺的支承點要在(2/9)L 處和在離端面 200 mm 處,即測量時變化量最小。並將內徑尺每轉 90°檢測一次,其示值誤差均不應超過要求。
6. 千分尺使用方法
1)使用前應先檢查零點:
緩緩轉動微調旋鈕D′,使測桿(F)和測砧(A)接觸,到棘輪發出聲音為止,此時可動尺(活動套筒)上的零刻線應當和固定套筒上的基準線(長橫線)對正,否則有零誤差。
螺旋測微器使用方法示例圖1
2)左手持尺架(C),右手轉動粗調旋鈕D使測桿F與測砧A間距稍大於被測物,放入被測物,轉動保護旋鈕D′到夾住被測物,直到棘輪發出聲音為止,撥動固定旋鈕G使測桿固定後讀數。
螺旋測微器使用方法示例圖2
螺旋測微器的讀數方法
1、先讀固定刻度
2、再讀半刻度,若半刻度線已露出,記作 0.5mm;若半刻度線未露出,記作 0.0mm;
3、再讀可動刻度(注意估讀)。記作 n×0.01mm;
4、最終讀數結果為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動刻度
由於螺旋測微器的讀數結果精確到以mm為單位千分位,故螺旋測微器又叫千分尺。
螺旋測微器的注意事項
測量時,注意要在測微螺桿快靠近被測物體時應停止使用旋鈕,而改用微調旋鈕,避免產生過大的壓力,既可使測量結果精確,又能保護螺旋測微器。
在讀數時,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線是否已經露出。
讀數時,千分位有一位估讀數字,不能隨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的零點正好與可動刻度的某一刻度線對齊,千分位上也應讀取為「0」。
當小砧和測微螺桿並攏時,可動刻度的零點與固定刻度的零點不相重合,將出現零誤差,應加以修正,即在最後測長度的讀數上去掉零誤差的數值。
螺旋測微器的正確使用和保養
檢查零位線是否准確;
測量時需把工件被測量面擦乾凈;
工件較大時應放在V型鐵或平板上測量;
測量前將測量桿和砧座擦乾凈;
擰活動套筒時需用棘輪裝置;
不要擰松後蓋,以免造成零位線改變;
不要在固定套筒和活動套筒間加入普通機油;
用後擦凈上油,放入專用盒內,置於乾燥處。
7. 杠桿內徑千分尺具體使用說明
杠桿內徑千分尺要輕拿輕放、避免碰撞,測量頭要保持清潔,還要有少量的油保持潤滑,使用時裝好百分表,注意百分表有沒有壓好,,然後取合適量程的短銷裝好再用外卡開表校零,記住開表數值,使用時標桿要與內孔平行,讀書讀取最小的數值.......
8. 如何使用杠桿千分尺,測量的數據更准確.
讀數時,先以微分筒的端面為准線,讀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線的分度值(只讀出以毫米為單位的整數),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橫線作為讀數准線,讀出可動刻度上的分度值,讀數時應估讀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如果微分筒的端面與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線之間無上刻度線,測量結果即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可動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與下刻度線之間有一條上刻度線,測量結果應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上0.5毫米,再加上可動刻度的值。
有的千分尺的可動刻度分為100等分,螺距為1毫米,其固定刻度上不需要半毫米刻度,可動刻度的每一等分仍表示0.01毫米。有的千分尺,可動刻度為50等分,而固定刻度上無半毫米刻度,只能用眼進行估計。對於已消除零誤差的千分尺,當微分筒的前端面恰好在固定刻度下刻度線的兩線中間時,若可動刻度的讀數在40-50之間,則其前沿未超過0.5毫米,固定刻度讀數不必加0.5毫米;若可動刻度上的讀數在0-10之間,則其前端已超過下刻度兩相鄰刻度線的一半,固定刻度數應加上0.5毫米。
外徑千分尺的零誤差的判定
校準好的千分尺,當測微螺桿與測砧接觸後,可動刻度上的零線與固定刻度上的水平橫線應該是對齊的。如果沒有對齊,測量時就會產生系統誤差——零誤差。如無法消除零誤差,則應考慮它們對讀數的影響。若可動刻度的零線在水平橫線上方,且第x條刻度線與橫線對齊,即說明測量時的讀數要比真實值小x/100毫米,這種零誤差叫做負零誤差;若可動刻度的零線在水平橫線的下方,且第y條刻度線與橫線對齊,則說明測量時的讀數要比真實值大y/100毫米,這種零誤差叫正零誤差。
對於存在零誤差的千分尺,測量結果應等於讀數減去零誤差,即物體長度=固定刻度讀數+可動刻度讀數-零誤差。
杠桿千分尺
(一)杠桿千分尺的結構和用途
1.測量范圍一般為0-25、25-50、50-75、75-100mm。其主要由外徑千分尺的微分頭部分及杠桿測微機構組成。
2.杠桿千分尺用途一般與外徑千分尺相同,但是測量精度較高,如應用量塊作比較測量,還可進一步提高測量精度。杠桿千分尺與三針結合使用時,可測量2-3級螺紋塞規的中徑尺寸。
(二)杠桿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項:
1.直接測量是將工件正確置於杠桿千分尺測砧與測微螺桿之間,調節微分筒使表盤上指針有適當示值,並應撥動撥叉幾次,示值必須穩定,此時,由千分尺微分筒的讀數加上表盤上的讀數即為工件實際尺寸。
2.比較測量可用量塊作標准調整杠桿千分尺,使測微杠桿指針位於零位,緊固微分筒,在指示表上讀數,可避免微分頭示值誤差的影響,提高測量精度。
3.成批測量應按被測工件的公稱尺寸,調整杠桿千分尺示值(為提高測量精度亦可用量塊進行調整)。然後,根據公差要求,轉動公差帶指標調節螺釘,調節公差帶。測量時,只觀察指針是否在公差帶范圍內即可確定工件是否合格。該測量方法工效高並且精度亦高。
4.測量曲面間或刃面間距離,應擺動杠桿千分尺或被測工件,在指針的返折處(即轉折點)讀數。
9. 千分尺怎麼使用
千分尺的讀數方法圖解
一、校零。要保證微分筒前沿與橫刻線對其,主軸刻度基線與微分筒的零刻線對齊。要保證校零正確才是正確度數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