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幾個月前權威人士說:房價不能漲到天上去.現在理解了
對於大多剛需而言,房價已經在天上吧!
9月15日,人大副校長劉元春出席中國人民大學國即發展研究院和經濟學院聯合舉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他表示,………居民財富基本上被房地產掏空,廣大中產階級和中下層階級基本被房地產套住。據劉元春介紹,中產階級的消費信心和預期發生變化,消費能力減弱。我國日常消費的核心支撐力是中等以下的收入階層,但是新一輪的去庫存、房產貨幣化以及鼓勵農民工購房等舉措,使得老百姓所獲取的資金、可利用的資金,基本上全部放在了房地產市場。建行董事長也認為,房地產具有強大的虹吸效應,現在居民基本資產配置基本60%-70%都在房地產。那麼這種狀況還能繼續維持嗎?
現在,恐怕從理性的經濟學家,到感性的老百姓,都不否認中國的房價已經出現了泡沫,但會以何種形式退潮呢?房價繼續漲,積累經濟風險;房價迅速跌,觸發金融風險。今年五月份,《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權威人士」指出:房價不可能漲到天上去。這句話劃出了房價上漲的底線,但底線在哪裡,權威人士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
判斷房價有沒有漲上天去,不能看上線,也不是看中線,關鍵是看下線!只要下線接地氣,上線飛到天上去應該也不要緊。這就好比,只要大眾所需的價廉物美的普通包不要斷檔,名牌包也可以賣到幾十萬。
目前,各地房價調控政策的基本思路,主要是出台各種各樣的「限購、限貸」政策,其調控的方向是「需求端」而非「供給側」,本質上是一種「資格審查」。一線城市,包括部分二線城市在內,「房價上天」的根源是供給不足,因此,供給側改革就需要增加供給。如果不解決供給不足的問題,著力於需求控制,無異於抱薪救火。
供給側改革,還有一個前提,就是「結構性」。供給不足,主要體現在低端供給不足,這就迫使很多低端需求者,要麼當機立斷,被迫接受高端供給;要麼錯失機會。一個好的市場,本身就應該有結構合理的多層次供給。
解決了這個問題,所謂的「去庫存、去杠桿」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真正地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市場、政府、立法三管齊下,才有可能根治這一難題,如果不切實有效地化解這一問題,將難以走出要麼經濟遭受重創,要麼金融風險爆發的兩難境地。
「房住不炒」已初見成效,部分剛需可能上車;19年樓市以「穩」為核心,通常情況下不大可能大漲大跌,至於在天或在地看供給側吧!
未必正確,僅供參考!
❷ 樓市去杠桿,房價會跌多少
房地產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兒,那就是去杠桿!
很多人覺得房價高,受不了,呼籲房價下降。然而從行業的角度講,價格高,從來就不是問題。一件東西價格高,總會有價格低的來代替。房子也一樣,房子購買價格高。然而租房卻並不貴。影響行業發展,造成行業動盪的,實際上是高杠桿導致的系統風險。
從銀行借出錢來買房,而買房後又可以抵押房產繼續買房。對於很多公司或者有能力的個人來說,在房價高漲時,這無疑是最有效的賺錢方法。如今限購出台,實際上是打壓了房地產的高杠桿,而房子的價格,是各方面都不希望降下來的。最理想的結果是,沉澱在房子中的錢,都是由真金白銀構成的。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減杠桿的效果明顯,房價已經被限制住了。而一方面也能看出,即使房子的交易額腰斬,然而價格卻沒有大家預料的那樣跳水。不少明顯虛高的房價確實在下降,但是也僅僅限於學區房,燕郊固安等炒作概念的地區。購房者實際想買的房子,價格雖然下降了,卻因為限購和銀行減少房貸,變得更加難買。
從房貸計算的算式來看,目前最劃算的,還是之前買房的人。至少低息的房貸,是目前個人能夠融到的最大筆資金。
而在去杠桿的壓力下,目前剛需購房者,可以說當下已經斷了買房的念頭。而且去杠桿並非一朝一夕的時間,至少短時間內,去杠桿依舊會是房地產的主流。而最近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正在逆勢上漲,也說明依舊有不少人在等著炒房,房地產商的正隨時想通過資本獲取更大的利益。
❸ 的房價是怎麼漲起來的
我認為房地產價格在上漲或下跌。主要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國家的監管,另一個是市場的需求。到目前為止,住房面積的總價格一直穩定,也就是說,過去一年的波動率不大。這就是政府所謂的軟著陸。即使沒有進一步通脹的空間,下跌的空間也很低。所以不管你想賣還是買,現在是一個機會。
❹ 杠桿能夠四兩撥千斤,那麼什麼叫樓市去杠桿
在目前的監管框架下,房地產市場的名義杠桿率,實際上即是銀行按揭貸款利率。首付貸是針對購房者在首付的階段發放貸款,這部分貸款的利率高於按揭貸款。由於這部分放貸的資金來源復雜,監管層很難准確掌握房地產市場中的實際杠桿率。
經濟學家李撰文稱,同時做到去庫存、去產能和去杠桿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現實中概率很小。目前看到的,至少在房地產領域,還是為了去庫存而加杠桿,但加杠桿的結果,卻是一二線城市房價的大漲,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去庫存的效果尚不明顯。
❺ 為什麼房價上漲不算通貨膨脹
房價上漲不等於通貨膨脹,當心學術誤導
在博客首頁一搜索,才知道已經有1000多篇博文把房價上漲說成了通貨膨脹。有一篇<房價上漲就是通貨膨脹的具體表現的文章還成了熱點博文。
我不想說今年會不會有通貨膨脹,但我要說,把房價上漲等同於通貨膨脹,或者把房價上漲與通貨膨脹對應起來,都是不對的,至少是個學術誤導。
人人都知道,通貨膨脹是個宏觀問題,跟貨幣供應有關,也跟全社會性的產業協調有關。而房地產在全社會的產業比例中所佔的比例,目前也不到10%。而且,房地產是個下游產業,如果它的漲價是上游產業漲價推動的結果,那麼可能真的是通貨膨脹來了;但如果不是,而是房地產市場自身的供求關系導致房價上漲,那麼把房價上漲對應為通貨膨脹就缺少學術依據。
客觀一點講,國內各大城市的房地主價格在房地產業起步後的15年時間里一直在漲,上海漲了5倍以上,廣州漲了三倍左右,北京也漲了5倍左右。您能說這15年來中國一直在「通貨膨脹」嗎?恰恰相反,自1994年以來,中國已經經歷了連續12年的通縮,而最瘋狂的房價上漲,恰恰就是在這段時間里發生的。事實證明,房價上漲與通貨膨脹並不對應,不能無限上綱。你想,中國自1937年至1990年,長達53年的時間里沒有機會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兩三代人的建設需求要在這一代人身上表現出來,其需求之旺是不是可以理解?而中國政府又不可能同時釋放那麼多開發用地來滿足人們的需求,這是不是一對長期的從求矛盾?在這對供求矛盾面前,樓價上漲是不是正常的?那麼它與通貨膨脹有沒有關系?沒有。
不過話又說回來,通常而言,一個國家經歷5年以上的持續通縮,是很危險的。但是象中國這樣連續10年以上通縮,而且還能保持高速發展,的確是個奇跡,說明中國經濟發展的勢能的確太強勁了。中國政府早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就應該讓中國經濟適度通貨膨脹,為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積累更強的勢能,同時壓制一下競爭敵對國家的競爭實力。當然,這又是另外一個學術問題,與當前的房地產價格沒有直接聯系。
❻ 通貨膨脹與房價上漲的關系
會啊,因為房屋也屬於稀缺物資,它的價格也是隨著經濟波動的。貨幣只是兌換物品的中介而已,中介多了,中介本身的價值肯定也是會有所降低的。
❼ 樓市去杠桿有哪些要注意的
在目前抄的監管框架下,房襲地產市場的名義杠桿率,實際上即是銀行按揭貸款利率。首付貸是針對購房者在首付的階段發放貸款,這部分貸款的利率高於按揭貸款。由於這部分放貸的資金來源復雜,監管層很難准確掌握房地產市場中的實際杠桿率。
經濟學家李迅雷撰文稱,同時做到去庫存、去產能和去杠桿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現實中概率很小。目前看到的,至少在房地產領域,還是為了去庫存而加杠桿,但加杠桿的結果,卻是一二線城市房價的大漲,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去庫存的效果尚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