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換美元匯率損失

換美元匯率損失

發布時間:2021-04-22 17:46:46

❶ 外幣兌換中如何避免匯率帶來的損失

1、 對於所持外幣不同用途的客戶需考慮不同的理財策略,如手中持有外匯並在半年或1年內將進行外匯貿易、出國留學、移民等「剛性需求」的市民,可考慮「保本」策略,即購買一些保本型外幣理財產品,以保證2.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
不建議進行外匯儲蓄,隨著各銀行陸續下調外幣存款利率,不少幣種的利率降幅甚至高達70%,遠低於保本型外匯理財產品。這類外匯持有者可暫時忽略目前的匯率波動,只要將外幣理財收益與使用國的通貨膨脹率做對比,其收益只需跑贏當地通脹,那這筆「買賣」就算成功。
2、 對於手中持有外幣並在1年內沒有使用需求的投資者,建議還是選擇結匯,將外幣換成人民幣,並購買以人民幣計價的理財產品或選擇其他人民幣理財渠道,一方面可避免手中的外幣持續貶值帶來的損失,同時,目前從國內市場來看,除個別貨幣(澳元)之外,人民幣理財無論是從收益還是選擇的范圍,都要比歐元、英鎊、美元等外匯理財產品具備優勢。
3、具有一定外匯儲備並有時間和專業經驗的投資人,則可以進行一定的實盤操作和保證金交易來實現外幣的保值增值,目前已有多家銀行均開通了外匯實盤交易,同時不少銀行還開通了外匯保證金交易可供選擇。

❷ 為什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我們國家的外匯儲備就會損失

首先要了解我們國家的外匯儲備是以人民幣計值,而不是美元計值的。所以外匯儲備的損失從以下兩方面來說:
1、同樣的外匯儲備下,人民幣升值後,以人民幣計值的國家外匯儲備減少,但以外幣計值的國家外匯儲備不變。
如:國家外匯儲備100美元,人民幣對美元是10:1時,以人民幣計值為1000元人民幣
人民幣升值後為8:1時,人民幣升值,國家外匯儲備變成了800元人民幣了。就損失了200人民幣。但以美元計值始終是100美元
2.人民幣升值,會使出口商出口商品獲得的外匯兌換成人民幣數量下降,企業利潤下降,企業生產積極性下降,出口減少,使國際收支向逆差方向發展,國家動用外匯儲備以彌補收支逆差,使國家外匯儲備減少。

❸ 匯率損失是怎麼算出來的

1. 匯率的概念 外匯匯率是用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也可以說,是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由於國際間的貿易與非貿易往來,各國之間需要辦理國際結算,所以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都規定有一個匯率,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對美元等少數國家貨幣的匯率。 2. 匯率的標價方法 折算兩個國家的貨幣,先要確定用哪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標准。由於確定的標准不同,存在著外匯率的兩種標價方法(Quotation)。 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額的本國貨幣,叫做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本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外國貨幣或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直接標價法。有些國家貨幣單位的價值量較低,如日本的日元,義大利的里拉等,現在有時以100, 000或10, 000作為折算標准。 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本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外國貨幣,叫做間接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本國貨幣或外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英國和美國都是採用間接標價法的國家。 3. 買入匯率、賣出匯率與中間匯率 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它們買賣外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方法就是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商業銀行等機構買進外幣時所依據的匯率叫"買入匯率"(Buying Rate),也稱"買價";賣出外幣時所依據匯率叫"賣出匯率"(Selling Rate),也稱"賣價",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相差的幅度一般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各國不盡相同,兩者之間的差額,即商業銀行買賣外匯的利潤。買入匯率與買出匯率相加,除以2,則為中間匯率(Medial Rate)。 在外匯市場上掛牌的外匯牌價一般均列有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一定外幣後的一個本幣數字表示"買價"即銀行買進外幣時付給客戶的本幣數;後一個本幣數字表示"賣價",即銀行賣出外幣時向客戶收取的本幣數。在間接票價法下,情況恰恰相反,在本幣後的前一外幣數字為"賣價",即銀行收進一定量的(1個或100個)本幣而賣出外幣時,它所付給客戶的外幣數;後一外幣數字是"買價",即銀行付出一定量的(1個或100個)本幣而買進外幣時,它向客戶收取的外幣數。 經濟報刊上所說的外匯匯率上漲,在直接標價法下,說明外幣貴了,因而兌換本幣比以前多了,本幣兌換外幣的數量比以前少了。外幣匯率下跌,情況則相反。 4 影響匯率變化的因素 兩種貨幣實際所代表的價值量是匯率決定的基礎,並在下列主要因素影響下,匯率不斷變動。 (1)國際收支:其中外貿收支對匯率變動起決定性的作用。外貿順差,本幣匯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外貿收支直接影響外匯供求。 (2)通貨膨脹:既直接關繫到貨幣本身實際代表的價值與購買力,又關繫到商品的對外競爭能力與對外匯市場的心理影響。通貨膨脹減緩,本幣匯率就上漲;反之則下跌。 (3)利率水平對資本的流動的影響:一定條件下,高利率水平可吸引國際短期資金流入,提高本幣匯率;低利率則反之。80年代前半期美元堅挺,即美國實行高利率政策的結果。 (4)各國的匯率政策:匯率政策雖然不能改變匯率的基本趨勢,但一國根據本國貨幣走勢,進一步採取加劇本幣匯率的下跌或上漲的措施,其作用不可低估。 (5)投機活動:特別是跨國公司的外匯投機活動。有時能使匯率波動超出預期的合理幅度。 (6)政治事件:國際上突發的重大政治事件,對匯率的變化也有重大影響。 上述各因素的關系,錯綜復雜:有時各種因素會合在一起同時發生作用;有時個別因素起作用;有時各因素的作用以相互抵消;有時某一因素的主要作用,突然為另一因素所代替。一般而言,在較長時間內 (如一年) 國際收支是決定匯率基本走勢的重要因素;通貨膨脹、匯率政策只起從屬作用--助長或削弱國際收支所起的作用;投機活動不僅是上述各項因素的綜合反映,而且在國際收支狀況決定的匯率走勢的基礎上,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加劇匯率的波動幅度;從最近幾年看,在一定條件下,利率水平對一國匯率漲落也起重要作用。

❹ 最近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調整,會導致什麼後果

閱讀本篇文章只要抓住這個起點,就會很容易理順思路;兩行上市-妄動儲備-外匯儲備與中央財政-解決經濟上思路混亂也就是國家處理局部表面問題時忽略了基本的經濟概念:外匯儲備和中央財政代表的不是一個主題,前者是國家根本憲法後者只是一般法律問題而已,用改憲法的辦法解決一般法律問題十分可笑!其他的都是一些基本的經濟學常識,結合了實際情況生發的議論。准確與否就見仁見智了!
1)最初的時候,市場上有10萬億人民幣,也有10萬億物資,物資和貨幣一一對應,所以每一元錢能買一斤大米。
2)由於保持了固定匯率,中國人民央行,就必需有責任和義務,無限制地按8.27買入/拋出,美元兌人民幣。假設現在有一個美國商人,手持4000億美元,來找中國央行,要求兌換成了人民幣。中國央行本沒有錢,便只好新印刷了32000億人民幣,交給美國商人。於是市場上有13.2萬億人民幣,卻只有10萬億物資。從理論上來講,13.2萬億人民幣,爭奪10萬億物資。必然導致了通貨膨脹,市面上的物價上升。
但其實不然,等式實際的平衡,是:13.2萬億人民幣vs10萬億物資+4000億美金從理論上來講,外匯儲備既可以增加,也可以減少。中國央行完全可以用4000億美金,去國際市場上購回了小麥,黃金。從而使等式平衡到:13.2萬億人民幣vs13.2萬億物資。仍然是一比一。當積蓄外匯儲備時,國內市場的物價是上升的。但只要國家願意動用外匯買東西,外匯減少,則物價自然下跌。外匯儲備減少到零,物價恢復到一比一。
不幸的是,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央行也是個土財主,守財奴,只進不出。3)第三步。更糟糕的是,人民幣匯率其實是被低估的,美金匯率其實是被高估的,美元並不值得1:8.27的固定匯率,或許只能值1:7至1:5。4000億美金,在國際市場上買不回了32000億公斤的大米小麥。在這種情況下,等式永遠無法配平,原公式:13.2萬億人民幣vs10萬億物資+4000億美金。等式永遠配不成:13.2萬億人民幣vs13.2萬億物資,可能只有:13.2萬億人民幣vs12.8萬億物資,甚至只有:13.2萬億人民幣vs12.0萬億物資當美金的實際購買力只有1:5時,外匯儲備增加得越多,人民幣被攤薄得越快,人民幣貶值越厲害。
今年的現實情況是,美國人蜂擁進入中國,手持著一大堆白紙美鈔,紛紛要求兌換成了人民幣。整個2003年,中國外匯儲備增加1600億美元,突破4000億美元大關。打個比方,1949年建國,一直到1976年毛老逝世,中國的外匯儲備僅只有80億美元。英明偉大的鄧小平,改革開發20周年,至1999年時,中國外匯儲備首次達到了1600億。整個2003一年,外匯儲備增加,相當於建國五十年總和!
在這新增加的1600億外匯之中,僅只有450億是真正的FDI,既我們所謂的外商直接投資。外國人拿著錢來中國建廠辦實業,出口外銷,增加了中國的勞動就業。也轉讓了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所以這是善意的,即使把美金高估一點,招商引資,權當是優惠折扣罷了。而另外更可怕的,國際金融系統,居然有人拿著了1200億的美金,來要求中國央行,按8.27強行收購。如果按照美金實際購買力僅1:5,每兌換1美金,中國人就損失3元錢人民幣。兌換了1200億美金,中國人就損失掉了3600億人民幣。
拿著了這些錢,美國人可以來上海花天酒地,可以買最高檔最豪華的別墅,上海二幢房子算什麼,把目前市面上供應的所有房源都買下來,也不過800億人民幣。(80萬*10萬套)這二年上海的勞動人民呼聲挺高,因為他們發現物價上漲,而手中的終身積蓄正在縮水。是什麼讓我們陷入貧窮,是炒家和姦商么,炒作只能堅持一會,而不可能導致長達三五年的綿綿不絕。其背後必定有持續的購買力和財富支持。有人說工資並沒有獲得增加,問題是,新增印的鈔票,都是在美國人的手中,而不是中國白領。
小布希正在大印紙鈔,過高的聯邦赤字債務,亞洲國家的一萬五千億美金借款,正讓這個莽撞的西部牛仔,丟拋棄掉最後一分的羞恥心。當隨著全世界各大國紛紛調低美金匯率,美元一貶再貶。僅只有中國,迄今仍保持著了對弱勢美金的固定匯率。這固然使中國的出口獲得了極大優勢,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但隨著450億FDI外商直接投資的同時,還再有1200億兌匯美金也湧入了中國。規模是實體經濟的三倍。要知道,美金是用白紙印的,無論上海的房子是賣10萬還是100萬,對美國人來說,成本為零。
這新印的10000億人民幣,攤薄了人民幣原有的幣值。正是在聯系匯率下,美國人越來越富裕,中國人越來越貧窮。很多事其實並不難解釋,便宛如一串珍珠,只需要了一根繩子將其串聯起來。為什麼三外購房特別多,因為新印刷的人民幣本來就在外國人手中。為什麼房價離本地消費群體越來越遠,因為鈔票都在外國人的手裡。為什麼投資性購房已到警戒線,因為預期貨幣貶值。為什麼房價和房租偏離,因為預期貨幣貶值。為什麼新房空置如此高昂,因為預期貨幣貶值。為什麼購買第二第三套住房,因為預期貨幣貶值,有300萬身家就必須買三套來保值。。。
是什麼讓我們陷入貧窮。要討論上海房價今後是漲是跌,是升是降,只需要很簡單地回答二個問題:小布希會不會停止大印鈔票(至少在2004年11月美國大選之前)中國會不會放棄固定匯率如果你對這二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的話。貨幣狂潮還得繼續,人民幣會越加泛濫。繼續手持現金,只能夠使你變得更貧窮。就算不買房子,至少也得買點黃金。4)比第三步更更糟糕的情況,13.2萬億人民幣貨幣所對應的,不僅僅是打折後的美金,而是。。。沒有,什麼也沒有。4000億美金就這樣平空消失了,就僅剩下了3550億。明明放在中國央行保險庫的外匯儲備,怎麼會沒了的呢。4000億外匯儲備,又怎麼又會變成3550億的呢。原來,據聞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虧損嚴重,為了拯救瀕臨破產的中國銀行體系,財政部政府決定從外匯儲備裡面取出450億美金。
給二大銀行注資,不良貸款率減少一半,利國利民雲雲。哦,原來困擾了中國銀行系統數十年,最最難的不良貸款問題,這么好容易解決。中國有4000億外匯儲備,拿450億出來,就救活了二家銀行,照這樣算,別說四大國有銀行,即使是十大國有銀行,也不在話下。更進一步講,下崗職工,國企改革,礦山改制,社保基金,什麼問題都易辦。所謂新世紀中國十大難題,只需要各從外匯儲備劃幾百億,很輕松全都解決了。真的這么簡單地么,歷屆中國高層精英全都是笨蛋,一直到今天才發現外匯儲備的大金礦。困擾了全世界發展中國家幾十年的大難題,聰明的中國財政部全都可以解決?關鍵的關鍵,外匯儲備不是財政部的錢,不是央行的錢,不是國務院的錢,這是人民的錢!是你的錢,是我的錢。財政部是不可以動用外匯儲備的,央行也不可以,沒有一個政府部門可以。前面已經講到,人民幣必須和物資一一對應。有多少人民幣,則必須有多少物資。
當存在外匯儲備的情況下,有13.2萬億人民幣,卻僅只有10萬億物資。但也不要緊,4000億美金去國際市場上,購回來大米小麥也就可以了。外匯儲備,其實就代表著了物資,代表著了人民幣的購買力。代表著市場上的大米小麥牛羊食鹽。正因為人民幣的背後有物資,有外匯。我們才相信人民幣,才願意拿3000元的工資,才願意擺面攤賣5元一碗的牛肉麵,才願意辛辛苦苦一輩子,只為了銀行存款里的幾位數。外匯儲備,不是財政部的錢,不是央行的錢,是人民的錢,是人民託管在中央銀行保險庫的一筆財富。
中央銀行身受人民的重託,誠惶誠恐尚且都來不及,怎可侵犯人民的利益,將人民的錢拿走,這是背信棄義,監守自盜。450億美金,相當於3600億元人民幣。或居民存款的3%。每一元錢的人民幣,購買力少了3%,相應貶值到了0.97元。銀行里十萬元的儲蓄,便自動貶值至97000元。從外匯儲備里劃帳450億至財政部,相當於往每一個人的頭上抽收取了3000元的《現金稅》。這么天一樣大的事情,怎麼就沒人說哼了一聲,說劃就劃了呢。這么天一樣大的事情,每個老百姓,便交了3000元的稅。中國國有銀行的虧損,主要是因為國有企業效率低下,廠長經理貪污腐敗,毫不吝惜,毫不愛國。而貪官污吏的腐敗揮霍,貪官一個都不抓,一個都不追究責任。銀行虧損漏洞,卻讓十三億人民來買單,問人民每人抽取3000元稅。貪官喝酒,卻要百姓買單,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為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注資,這件事做得了很不漂亮,整件事非常地缺乏透明性,也再讓人質疑政府的信譽和文明度。劃走450億後,人民幣已經永久性地貶值了3%,然後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又再是6%。
若加上對人民幣信譽的傷害,簡直是不可估量的損失。中國的央行官員,完全辜負了人民的重託。央行的職責,在於維護發鈔行的信譽,捍衛人民幣的信用度。央行官員的守則,在於誓死捍衛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此不惜付出生命榮譽職位代價。而當人民的財產被劃走,貨幣信譽顏面掃地,央行官員不站出來說半句話。只想著妄想用技術面手段調控物價,簡直都是玩火自焚。貨幣必須和物資一一對應,一個國家的財富,不可能從印鈔機裡面產生,這是最基本的守則,是不可違背的自然定律。當然從貨幣到物價的傳遞有一個傳導過程。但技術面永不可能取代基本面。調節利率、央行准備金、積極或消極的財政政策、這些都只能微調於一時,延緩於一時,堤防築得越高,洪水也就越強。中國的貨幣/物資比例(M2/GDP),已經達到了十分可怕的220%。而國際社會一般常規,僅只有在70%。
或者說,在目前不變的情況下,物價至少還要再漲三倍,才可以完全消除掉貨幣裡面的泡沫。想當年,居民存款在五萬億的時候,朱老總深切地感嘆到,這是一隻吃人的猛虎,一經下山,會將市面上的物資全部掃光。而今五年以後,貨幣更翻了幾倍,而市面物資增長有限。顢頇短視,怎麼就不知腳下面的火山呢。拉美的一些國家,也曾有過大發紙幣,再靠技術面調節的事情。當時一些軍閥官僚以為高枕無憂,技術面可以超越基本面。但結果他們是住在了洪河堤下,一旦頑疾累深,金融系統終有一天無法支持,大量貨幣再也封鎖不住,當第一筆貨幣進去流通系統時,便會引起雪崩,物價飛漲不可收拾,幾倍,幾十倍,貨幣信譽盪然無存。用技術面調節貨幣泡沫,壓得越久,彈得越大。
還是堅持這樣一個觀點,房價是太低,不是太高,遠遠地太低太低太低。房價上漲,是一個《擠泡沫》的過程,擠掉的是貨幣系統裡面的泡沫。政府應該有次序地,溫和地,盡快地讓物價上漲。盡量讓貨幣泡沫軟著陸,而不是硬著陸。在具體地價格體系調整中,可以考慮剝削內貿補貼外貿。盡量地讓房地產,公交,教育,醫療,水電煤等費用上漲。讓房價上漲五倍,十倍,獨自承擔掉所有的貨幣壓力。把所有的貨幣壓力宣洩口都放在了房價上面。而採取補貼,稅收,技改等方法,讓外銷外貿類部門,成本盡量不上漲,少上漲。剝削國內百姓補貼外貿。中國仍然是一個出口導向型的國家,出口貿易高於一切。如果房價不漲,而貨幣壓力流竄到了紡織,電子,機械等出口類部門上面,那可真的是誤國誤民,萬劫不復的了。

❺ 美金換港幣再換回美金匯率損失大概多少%

這個你要看香港那邊銀行的現鈔買入價和現鈔賣出價,比方說你用100美元去換港幣,就看香港那邊銀行的現鈔買入價,之後的話,你再用港幣變美元,看現鈔賣出價。

❻ 匯率損失怎麼計算

比如拿10萬人民幣去換美元,美元賣出價是7,中間價是6,請問我的匯兌損失是多少?
匯兌損失=10萬人民幣/7*(7-6)=1.4286(萬元)
匯兌損失指的是企業向銀行結售或購入外匯而產生的銀行買入、賣出價與記賬所採用的匯率之間的差額,以及月(季、年)度終了,各種外幣賬戶的外向期末余額,按照期末規定匯率摺合的記賬人民幣金額與原賬面人民幣金額之間的差額等。

❼ 美元換成人民幣再換回美元大概損失多少(%)

一買一賣,存在銀行買入賣出價格差,各銀行價格不一樣的,像中行大約在正負2點左右,也就0.3%~0.5%,如果是現鈔買賣,比率就應該有1.0%~1.3%之間。這類交易建議選擇點差小的銀行辦理。

❽ 借美元給朋友,還人民幣時匯率下降,使我損失了二萬多人民幣,損失應該我個人承擔嗎

借出去美元,歸還時也要求歸還美元,這樣就可以避免匯率變動帶來的損失了,如果歸還人民幣損失應該由朋友承擔。

❾ 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下降有什麼影響

人民幣的貶值波動會產生以下影響:
一、對股民而言
A股市場可能承壓,金融和房地產可能成為受創較深板塊
如果人民幣近期貶值,則A股市場可能承壓。海外經驗表明,新興市場上每一輪的本幣貶值都伴隨著資本流出和股市回調。就行業板塊而言,金融和不動產行業傾向於受創最深。同時,人民幣貶值可能導致暫時性的資本流出。在更多的債券、信託和房地產債務違約事件正陸續浮出水面的形勢下,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宏觀經濟的擔憂情緒可能會有所增強,從而帶來暫時性的資本流出人民幣貶值將對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造成影響。從資產負債表的角度來看,民航和房地產行業板塊可能將會受到最大的負面影響。

二、對個人生活而言

1、去美國及用美元結算的國家留學意味更多消費
比如現在到美國MBA,兩年學費以及生活費等費用共計30萬美元的話。按照昨天匯率計算,就是183.4萬元人民幣,就要多花費近4萬元。

2、美國海淘、代購將會有所降溫
隨著美元升值,人民幣購買力下降,一些境外商品價格會上漲,美國海淘、代購都會有所降溫。相對於美元,歐元、日元等貨幣對人民幣比較平穩甚至貶值,那些習慣在美國購買商品的人可能立馬會覺得是時候要轉戰歐洲、韓國或日本了。

3、境游的成本要有不少的上漲
如果你出境游還喜歡刷信用卡購物,你就要判斷人民幣的走勢,如果人民幣在升值,延期還款反而還能夠少還點錢。但如果人民幣繼續貶值,最好考慮在出國前就兌換好全部現金。

4、對房地產投資保值者來說,損失不可避免
因為人民幣貶值人民幣貶值可能會導致房地產收益產生一些影響。當然,就當下而言,房地產仍是國人保值增值的主要手段。

三、對行業投資而言
1、外貿出口為導向的行業無疑將受益
當然,凡事有弊有利,那麼人民幣貶值情況下,有無受益行業?分行業來看,A股市場以外貿出口為導向的行業無疑將受益人民幣貶值,而其中的紡織服裝、玩具鞋帽等將是最大受益者。紡織服裝行業由於對出口的依存度較高,人民幣貶值一方面有利於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企業將拿到更多訂單,另一方面,有利於出口型企業獲得匯兌收益。而人民幣貶值意味著外國貨幣購買力增強,這將進一步刺激消費,有利於玩具行業出口。
2、航空公司受創
人民幣貶值對航空公司的影響可謂首當其沖。因為航空公司購買飛機會產生大量美元負債,人民幣貶值將產生匯兌損失。航空公司的主要運營工具飛機一般都是融資性租賃或者貸款購買,航空公司相對都是負債率較高的資本密集性行業,而飛機購買的成本一般也都以美元計。
3、房地產商壓力大
人民幣貶值將壓縮投機資本的獲利空間,促使資本流出,造成國內流向房地產業的資金緊張,進而改變當前房地產的供求關系。在房地產供應總量不變條件下,由於缺乏資金及需求支持,大型國企、房地產企業料有更多外債。人民幣升值不僅造成匯率損失,如果繼續借美元債的話,也會造成資金成本上升。

4、大型出口企業可能受創
人民幣貶值,從理論上來說的確有利於出口,一些即時結匯的小型出口企業可能由此獲益。而交易量較大的外貿企業,由於事前與銀行鎖定匯率,可能難以感受到此輪貶值帶來的積極影響。
應對策略:分析師稱,為了降低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外貿企業需要通過一些外匯衍生工具,比如遠期結售匯、外匯掉期,到外匯期權等鎖定匯率風險。為了規避風險,進出口企業的策略就非常簡單:進口企業只要將購匯時間盡量往後拖,因為美元相對人民幣會越來越便宜。

❿ 美元貶值會導致居民的人民幣存款遭受匯率損失嗎什麼叫匯率損失

「匯兌凈損失」是指匯兌損失抵消匯兌收益後的實際損失。
由於我國是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所以當企業有外幣收入時,必須換算為人民幣記賬。匯兌損益就是指由於匯率的變動而產生的外匯兌換損益,即兌換為人民幣記賬時的差異。由於它屬於財務費用的核算內容,故其明細核算的賬戶名稱為「匯兌損失」,減去匯兌收益即為匯兌凈損失。

閱讀全文

與換美元匯率損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題材股票一覽 瀏覽:673
周生生比黃金價格貴 瀏覽:346
在西安怎麼交易期貨公司有哪些 瀏覽:69
國內信用證融資方式 瀏覽:777
天弘愛理財里有一個沒買過的基金 瀏覽:564
華斯股份股票吧 瀏覽:252
岱美股份公開發行 瀏覽:555
黃金行業研究報告 瀏覽:190
中國銀行理財產品哪種好 瀏覽:510
怎麼投資銀行的黃金理財產品 瀏覽:597
福建凱祥集團 瀏覽:236
房地產開發企業傭金分配方案 瀏覽:57
日三交易系統 瀏覽:246
大眾汽車金融中國有限公司聯系方式 瀏覽:680
購進交易性金融資產手續費 瀏覽:901
股票突破之星 瀏覽:963
廣東國政投資理財 瀏覽:401
傭金和手續費的會計科目 瀏覽:936
在天天基金里買哪種理財穩妥 瀏覽:489
成都錦江區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