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深圳的大運會做了哪些環保啊
新華社深圳8月7日體育專電(記者陳煒偉、吳魯)深圳大運會近日啟動「碳中和」暨「我為大運碳抵消」行動,呼籲企業和個人通過購買自願減排指標進行碳抵消,「中和」大運會產生的「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傳播「鸀色深圳,低碳大運」的理念,打造「碳中和」大運會。
據介紹,「碳中和」是指通過計算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抵消這些溫室氣體所需的經濟成本,然後通過植樹、節能、支持清潔發展機制項目(CDM,包括清潔能源項目、可再生能源項目、能效提高項目等)等方式減少相應數量的溫室氣體,或者通過購買碳減排指標,來實現溫室氣體排放的抵消乃至中和。
該行動由大運會環境保護指揮部主辦、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以下簡稱排交所)承辦。據排交所總裁陳海鷗介紹,本屆大運會在籌備和運營過程中已經極力減少能源資源消耗,盡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但總會不可避免地產生碳排放。
陳海鷗介紹說,2006年都靈冬奧運會是迄今為止首次實現全程「碳中和」的奧運盛事。為抵消賽事期間排放的近10萬噸二氧化碳,組委會開展了「都靈氣候遺產」活動,通過林業、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項目進行了碳抵消。南非世界盃和溫哥華冬奧會也在「碳抵消」上進行了探索。
「『碳中和』項目是大運會歷史上的首次嘗試。」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副主任張建安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目的是希望通過這一類行動讓環保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向世界展現大運會節能減排的行動和能力,並為國際運動會應對氣候變化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提供經驗。」